驴友阁 >风水知识 >风水堪舆

中医五行如何对照人体器官健康的

  五行属性归类表   ————————————————————┬———┬————————————————————   自 然 界 │ 五 │ 人 体   ——┬——┬——┬——┬——┬——┬——┤ ├——┬——┬——┬——┬——┬——┬——   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 行 │五脏│六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   ——┼——┼——┼——┼——┼——┼——┼———┼——┼——┼——┼——┼——┼——┼——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呼 │握   ——┼——┼——┼——┼——┼——┼——┼———┼——┼——┼——┼——┼——┼——┼——   徵 │苦 │赤 │长 │暑 │南 │夏 │ 火 │心 │小肠│舌 │脉 │喜 │笑 │忧   ——┼——┼——┼——┼——┼——┼——┼———┼——┼——┼——┼——┼——┼——┼——   宫 │甘 │黄 │化 │湿 │中 │长夏│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歌 │哕   ——┼——┼——┼——┼——┼——┼——┼———┼——┼——┼——┼——┼——┼——┼——   商 │辛 │白 │收 │燥 │西 │秋 │ 金 │肺 │大肠│鼻 │皮毛│悲 │哭 │咳   ——┼——┼——┼——┼——┼——┼——┼———┼——┼——┼——┼——┼——┼——┼——   羽 │咸 │黑 │藏 │寒 │北 │冬 │ 水 │肾 │膀胱│耳 │骨 │恐 │呻 │栗   ——┴——┴——┴——┴——┴——┴——┴———┴——┴——┴——┴——┴——┴——┴——   五行的调节机制   1.五行的正常调节机制:五行生克制化: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结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1)相生规律:相生即递相资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称作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以火为例,生“我”者木,木能生火。则木为火之母。“我”生者土!火能生土、则土为火之子!余可类推、   (2)相克规律: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抑制之意、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这种克制关系也是往复无穷的、木得金敛、则木不过散、水得火伏。则火不过炎!土得木疏,则土不过湿!金得火温、则金不过收、水得土渗、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用。   (3)制7157化规律: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之间这种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称之为制化!  2313 其规律是: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9660 以相生言之,木能生火!是“母来顾子”之意,但是木之本身又1664受水之所生!这种“生我”!6125“我生”的关系是平衡的!如果只有“我生”而无“生我”。那么对木来说,会形成太过!宛如收入与支出不平衡一样!另一方面,水与火之间,又是相克的关系、所3840以相生之中!又寓有相克的关系,而不是绝对的相生?这样就保证了生克之间的动态平衡,   以相克言之、木能克土、金又能克木(我克、克我)!而土与金之间。又是相生的关系、所以就形成了木克土、土生金!金又克木(子复母仇)。这说明五行相克不是绝对的、相克之中。必须寓有相生!才能维0044持平衡!换句话说!被克者本身有反制作用?所以当发生相克太过而产生贼害的时候,才能够保持正常的平衡协调关系。   2.五行的异常调节机制: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胜复:五行结构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为子母相及和乘侮胜复,   (1)子母相及:及,影响所及之意,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的相生现象、包括母及于子和子及于母两个方面,母及于子与相生次序一致、子及于母则与相1649生的次序相反、如木行,影响到火行。叫作母及于子,影响到水行!则叫作子及于母,   (2)相乘相侮:相乘相侮、实际上是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   相乘规律: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   你提的问题太复杂了、包含的内容太多了,这里回答只是一部分、如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发消息给我吧、。

己知某日的五行干支,如何知道其相冲的干支?

  六冲:子午,卯酉,寅申、巳亥!辰戌。丑未,   天干相克:甲克戊?乙克己!丙克庚,丁克辛。戊克壬。己克癸、庚克甲!辛克乙!壬克丙,癸克丁、   例如丁亥日、与其相冲的干支有二个:辛巳,癸巳!。

五行干支可解释为什么数字

   123456789五行!

干支历是什么来的?跟农历有什么关系?

  干支历是一9537种历法!在我国的使用有悠久的历史!干支4691历的纪年!月。日和时所出现的时代并不相同!但可以说是完备于宋代、历代历书均有对其明确的记载!而农历其实应叫夏历,从民国起推8414翻清统治后沿用时宪历,当时就叫夏历。只是到了建国后!发生了文化XXX、改成这个不论不类的名字、农历是数序纪时的方式,即初一、十五。月日由月相确定。年是不定的、而干支历属于纯阳历、月份划分由二十四节气确定,节气又由太阳确定!与月亮无关!干支即如甲子!乙丑等等,在古代即文0718献记载从我国夏代就已经存在并使用。含有丰富古老的神秘色彩!、

耶稣降生与第二次降临如何对照

  救主的牺牲!竟以天上的宝座换取马槽、以伴随他敬拜他的天使、换成马厩中默默陪伴他的牲畜!看到这一切!我们能不惊奇吗。人的骄傲和自满在基督面前深受责备。然而。这不过是他屈驾降卑的开始,上帝的儿子即使取了亚当在伊甸园尚未犯罪的人性!已9504是无限的屈辱。何况耶稣所接受的竟是经过四千年犯罪堕落之后的人性,像亚当的每个儿女一样。耶稣承受了普遍的遗传规律所造成的后果、这种后果可在他属世祖先的历史中窥见一斑!他带着这种遗传!来分0256担我们的忧患和试探!给我们留下一个无罪生活的榜样,   在将来的审判大日之时!基督“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太16:27)那时!他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8362他面前、   愿恩惠,平安从父 神和主耶稣基督归于你!、

四柱预测的干支五行的六神是怎样生克变化的

  我生为食伤,生我为印、同我比劫,克我官杀!我克为财。5471十神就是这样演变来的了?

学习五行干支最好的书

  渊海子平 徐子平注!

干支历的历法规则

  干支历是一种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 。年月日时是历法的基本要素, 干支历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一年之始、年长为一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 、它比农历更稳定而准确地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和物候变化,干支历示例:(公历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农历八月初十日)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辛未时! 天干地支、简称3811“干支”!“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5883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古称十日。十二支古称十二辰、干支这个名称!在东汉以前是5749没有的,关于干支的起源、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史书《世本》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容成作历。大挠0465作甲子”,隋朝《五行大义》也记载有“(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7693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大桡”!史籍记载是黄帝的史官!《吕氏春秋·尊师》:“ 黄帝师大挠 ,”近代学者对干支的起源做过一些研究和论证!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十天干以甲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干,双数序列为阴干!十二地支又以子开始的单数序列为阳支。双数序列为阴支!十干和十二支按照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律依次相配。组成记录干支历的60个基本单位:干支表01.甲子 02.乙丑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最完整的干支表要算《甲骨文合集》第37986片甲骨(见图),这版甲骨是商代末期纣王帝辛及其父亲帝乙在位期间的刻辞、此为一牛胛骨, 在发现的商代甲骨文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内容都是与占卜3670相关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骨卜辞”、 节气反映了地球在绕太阳运行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属于阳历范畴、从地球上看、太阳在天球上沿着轨道(黄道)作周年视运动。我国古代人们发现了太阳年位置的变化与农业气候有着密切关系!于是,在历法中,利用天文现象,反映气候的变化,便于农事的安排、编制了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黄道(360°)分成二十四等分点。以春分点0点为起点!太阳每运行15°称一节气。位于等分点的瞬间就是交节气时刻,6508每个节气都设有专用名,它们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等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 到西汉时!《淮南子》所载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已经与后世完全相同,历二千多年而没有改变: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为方便记忆、有《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先有岁星纪年法、后有0327太岁纪年法!它们可以说是干支纪年法的前身、0699由于木星绕天一周,实际不是恰好为12年!而是11.86年、所以杷它1876当做12年一周天!顺次计箅,结果和实际的天象不合、每隔83年就会有一次误差、西汉末刘饮提倡超辰法!就是以144年间岁星运行的次数为145次,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按超辰法应该超辰而不超辰!从这年以后,纪年法完全和岁星的运行没有什么关系!只按六十干支的次序来纪年。 干支历的纪年以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为年分界线!用60组各不相同5341的天干地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循环更替,以至无穷。纪年的该2153组干支可称为年柱?民国以前、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干支历岁首、叫春节(立春节)、由于是春天的开始,我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把立春作为节日来过。是一个重大节日。立春之日迎1038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0427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1689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到了清代!迎2288春仪式演变为社会瞩目!2402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5800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可以看出立春在很早之前是相当受重视的。 春秋时代开始以十二支纪月!叫做月建、十二辰(即十二支)的意义在《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和《释名》都载其语源的说明、可以说是大同小异!都表示万物从发生!经过繁茂,成熟!衰减。乃至胚胎新萌芽的状态!《说文解字》的解说虽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大体上文字的构造和其意义是一脉相承的。其名称可以说是考虑阴阳的消长和五行的推栘而组成的。 以上古籍记载把十二辰都描述为物候的周年变化 、这充分说明干支纪月的阳历性质、干支历以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出一年中的12个月份。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单数序列的节气又简称为“节”?双数序列的节气又简称为“气”或“中”、就是2612说二十四节气由12“节”加12“气”组成)。又以交立春节气当日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份即寅月(有的书籍又同时标注为1月或正月!用以辅助理解、其余类推)的起始!于是每一个“节”加一个“气”就为一个月,每个“节”可代表上半月(约15天)!每个“气”可代表下半月。这样每个月就包含了两个节气。不需设置闰月、二十四节气,干支历月,公历和太阳位置对照见右图!干支历月、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序号123456789101112干支历月份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季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节)(气) 立春雨水 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 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 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 小寒大寒 干支纪月除十二支固定外,十干是依次排列的。 于是!从甲子到癸亥,60组各不相同的干支循环更替、每5年一个周期!纪月的该组干支可称为月柱,人们根据干支年、月柱的出现规律作出了能快速获知干支纪月的推导口诀:(知道了年干,就可算出当年的月干)五虎遁年起月诀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岁首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求、甲寅之上好追求! 一般所谓月建是指十二支而言。如建子。建丑,建寅等等。有人认为月建是指(农历)月的大小而言,所以有大建和小建的谬称, 从而又把“正月建寅”等,错误地解读为农历正月等同于“寅”或干支历的寅月,事实上。月建是等分的,按一年365.25日算、共历30.4375日。而1个朔望月只有29.530589日。这一辰就差了几乎1天。这十二辰合起来差了将近11天、 那相差出来的天数又怎么办。这就是阴阳历需要设置闰5440月的原因了、《史记·历书》又有“夏正”。"殷正”、"周正"之分!这就是战国。秦、汉时代盛行的三正论、(建正意为阴阳历以哪个月建作为其一年中的第一月份的起始位置。)但有人认为三正交替不是历史事实! 干支历的纪日用60组各不相同的干支进行标注、从甲子到癸亥,不断循环记录、纪日的该组干支可称为日柱、干支纪日在每一天的划分标准为晚上的零时。即子正、子正在《淮南子》中叫晨明!《集解》中叫夜半。 此外!晚上23至24点又称为晚子时,24点至1点称为早子时,(另有部分八字命理派别以子初划分日干支!即晚上23点起为新的一天。)由于干支纪日以每一天来计算、对历法没有太多要求、且它的作用能很好的配合记事!所以它能直接附加在阴阳历上、干支纪日法是中国历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它以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所以历算家都以5574甲子为不变的尺度、考古家也借甲子以定古代月日的真正间隔!否则经过多次的改历。古代岁月将无法整理!干支纪日法不独为历家推算的工具、 《史记·历书》已以十二支纪时。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辰,7932每辰分为八刻。一昼夜为九6730十六刻。清初引用西法。把一昼夜分为二十四小时,因而一辰等于二小时,每辰两小时!遂有初正之分,每时等于四刻,每刻等于十五分钟。 子时: 23点至1点、丑时: 1点至3点。寅时: 3点至5点。卯时: 5点至7点、辰时: 7点至9点,巳时: 9点至11点、午时: 11点至13点!未时: 13点至15点!申时: 15点至17点!酉时: 17点至19点、戌时: 19点至21点!亥时: 21点至23点。在古代由于历书中都不标记干支纪时!于是人们根据干支日,时柱的出现规律作出了能快速获知干支纪时的推导口诀:(十二个时支为已知不变,就推排时0457干)五鼠遁日起时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是、戊癸何方觅,壬子是真途。,

着急啊,女朋友母亲说我们八字不合,想请高人给我从干支,五行,八卦,纳音等方面详细算算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东西、说实话是要考虑的、但我觉得并不是要当做非常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如果真的八字不合、你们就不在一起了吗。所以、这些东西只能说清楚你们在一起对以后生活会有什么影响。但关键还要看你俩的感情等等诸多因素,

怎样算月干支

  黎约UNOX:你好。   ①。每一年。【立春】是岁之首、   ②、每一月,‘节’为始,   二十四节气。奇数为‘节’。偶数为‘中气’。 0877  ‘节’: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③,每月地支固定:   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健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④,年上起月天干口诀: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9432戊当头,丙辛之岁寻庚上,丁壬壬位顺水流!    若言戊癸何方发!甲寅之上好追求、   比如2014年9384是甲午年!则正月,用‘甲己之年丙作首’、正月丙寅。二月丁卯。三月戊辰,等等排下去,这里!丙寅,丁卯。戊辰等。就是每月干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