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什么叫中元节

9089  是农历的七月十五,道教叫“中元节”、因为道教有三官崇拜,天官为上元(正月十五)赐福,地官为中元(七月十五)赦罪,水官则称下元(十月十五)解厄。中元节这天众鬼可以出离冥界、因此道门中在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民间叫“鬼节”,   在佛教也在这天有法会,叫做盂兰盆节、据说来自佛祖弟子目犍连尊者在定境中见到地狱中饿鬼道的母亲受苦挨饿、尊者自负神通第一!但使用了很多方法都不能解救脱苦、因此问佛祖如何超度?因此佛祖讲了盂兰盆经,告诉弟子们在这一天施食。做法。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

中元节为什么叫中元节?

  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4503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   中元节。即是和人鬼有密切关系的节庆,因此我们将从中元节的由来,中元节0084的传说,中元节8060的意义!以及中元节有关的活动等方面来探究这个属於鬼月的大日子—七月月十五日中元节、   (一)中7371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1375囚徒亦得解脱,」 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4324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9098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二)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三)中元节的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四)与中元有关的活动   中元节的艺文活动最主要的有— 普渡拜拜—七月十五日下午,大家便开始准备黄昏的大拜拜,祭坛上各种牲醴及水果摆上几百盘!杀猪几十条甚或百多条,米谷整卡车。鱼山。内山耸立著,8963极尽铺张能事,与「做醮」相同!另请和尚或道士登坛作法诵经!引渡孤魂野鬼!回归天地。有时也上演锺旭道捉鬼等民间戏曲,   孟兰盆法会—七月十五日是佛教所谓的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的法会中,和尚诵经!盆罗百味!供养僧众。功德无量。   除7165了善渡拜拜!孟兰法会外,还有「抢孤」,「放水灯」、「立灯蒿」等艺文活动、这些虽然并非各地年年举办?但仍是中元节颇受重视的艺文活动! 6565  七月间节门,中元普渡!可说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认8724为孤魂野鬼无人祭祀、统一在每年中元节祭拜。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宜利用此一节日宣扬「博爱」,阐扬「追远」。发扬「好施」的情怀!如此才具有实质的教育意义、   关於中元节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但最著名!流传最广者要算是「目莲救母」的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叫「目莲」。从小被地藏王菩萨引渡出家,他的母亲郤因7065欧打和尚、浪费食物...等等种种过失?死後被打入地狱、目莲知道这个消息时!母亲正在第六殿接受「倒悬」的惩罚!为了报答母亲的乳哺之恩!目莲准备了饭菜要给母亲吃、但是食物一到母亲的嘴边!便化成火焰!目莲无计可施!请求释迦牟尼佛帮忙!佛祖说明目莲母亲生前的种种过失,如果要6200让她吃东西!则要在七月十五日......余下全文>>?

中元节是怎么来的!?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   “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1461沿成中元节?1948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   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5681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1953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0048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中元节是干什么的?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0891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9498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1784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编辑本段]2.节日来源 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目莲救母的故8050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饿鬼夺走,目莲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1584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9205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编辑本段]3.庆祝方式 中元节 俗称鬼节,盂兰盆节.它是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 关于中元节的来历 第一种说法: 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3887野鬼的大节日.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 ,“倒悬 ”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 、 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 祀孤魂都在鬼月农 历 7月 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 关于鬼节的来历!......余下全文>>?

中元节和下元节有什么区别?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族传统节日,7329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8071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4009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4019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5441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是5997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5344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4453传水宫解厄之辰。6335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蝎子9267蜈蚣都露头”、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据说每年到了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角,亢!氐,房!心,尾,箕”七颗星宿就会组成一个龙角!黄昏时会从东方地面出现?此时又正值“惊蛰”时节,各种蛰伏一冬的虫子都从土里伸出头来!雨水也7610会如期而至,于是。人们为了纪念龙这个万虫首领,带来降雨和生机!故把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称为“龙抬头”,并当成节日来对待,挑菜、踏青、吃龙须面!乡民们用灰自门外蜿蜒布入厨房。0857旋绕水缸呼唤!好不热闹……、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5360动烟火,只吃凉6764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5057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5972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3573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4217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3167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4113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3686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3057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3232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4948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0697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余下全文>>。

中元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中元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   中元4578节原是小秋!有若干3705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7421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9404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3332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传8403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是几号~~

  三大鬼节:清明节、三月三!七月十四/十五(根据各地风俗,有的地方认为七月十四是鬼节!有的地方则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     三月三   江淮!江南一带。每年农历三月三称为鬼节!传说这一天鬼魂出没。夜晚、家家户户在自家每间房屋里鸣放鞭炮,来吓走鬼!驱鬼、     七月十四/十五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5231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9495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明节吃什么

  扫墓  插柳  戴柳  体育活动   清明食俗   清明乌稔饭 清明果 润饼菜 清明缘何吃青团   醴酪与环饼 枣锢飞燕 青精饭  子推馍   来源:   清明节渊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3964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8795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2012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2759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1815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4931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9231(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2929”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