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中国人拿筷子的禁忌

  中国人拿筷子的12种禁忌   筷子又称为“箸”。是中国从远古流传下来的餐饮工具、日常生活当中中国人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因为作为一个礼仪之邦,通过对一双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够让人们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1.三长两短:   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不可以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老人家会认为这种摆放方式代表“三长两短”、是大不吉利的!因5725为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地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6055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相当不礼貌、    3.品箸留声:   小孩子吃饭时喜欢玩筷子、常常会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其实这是一9056种无礼的行为?会被认为缺少家教。   4.5964击盏敲盅:   同样地!小孩子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的行为!也是要不得的,因为过去只有乞丐要饭时才会用筷子击打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   5.执箸巡城:   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6250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目中3644无人极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执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   7.泪箸遗珠:   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   8.颠倒乾坤:   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9.定海神针:   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非常不雅!   10.当众上香:   则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会被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北京的传统是为死。

中国人谈话禁忌

  性问题。我比较保守。觉得在公共场合大谈性问题是很不道德的。   父母问题。百善孝为先 。要尊重父母、和别人的父母!别人做出不好的事情!可以批评他!但是连他的父母也批评就不好了、可以说 FUCK YOU 不可以说 FUCK YOU MOTHER   背后的流言蜚语!如果你讨厌某个人,藏在心里,不要拿出来与大家讨论,中国人认为这样的不好,、

中国人过年的禁忌

  农历过年期间禁忌:过年通常从初一到初五为止!初五之后就要隔开,表示这个年已经过了!开始要恢复正常生活了。常规习8275俗过年有一些禁忌!4720例如过年不要生气骂人,打小孩等等。以下是过年一般人常听到的禁忌、   大年初一:   1.已嫁之女不可回娘家:过年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叁回娘家!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儿已经是别人家的媳妇了、过4657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来拜年,媳妇要帮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2.早餐忌吃稀饭!荤食及药品:过去的常规穷人家7832才吃稀饭。所以在年初一的上午2587一定要吃乾饭!表示家里整年度都会很富有。而年初一的早上叫做万神盛会!表示所有的神出来拜年、因此为表尊敬首先不要吃荤、要吃素。另外除了重病不得不吃之外。一般的补品补药初一最好不要吃。   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4.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年初一时对方还在睡6758梦中不要跟对方拜年、等对方起床再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初一。初二忌洗衣:9491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这两0758天不要洗衣服!   初一到初五:   1.白天不可午睡:过年期间白天睡午觉?表示整年度都会很懒惰、其中的含意是因为过年期间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觉的话对人很失礼,   2.忌倒污水!垃圾!扫地:过年期间不要从事洒扫的工作,因为这样容易把家中的财气扫掉、   3.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对象:过年期间不要让人从自己口袋掏东西,这样表示整年度钱财都会被1508人家掏走。   4.忌向人讨债:过年期间不管是被要债或者是跟人家要债的人在一整年间都会很倒楣、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中国人按辈分取名字是什么时候有的?

  好像就是从明朝开始0301特别流行,三个字的名字好像也是大概这个时期开始流行、以前古人的名多半都是两个字的!具体考证无!仅供参考。!

中国人的姓名历史?

  古代姓氏是怎样来的,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6089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1698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①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②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③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⑦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目前。我国常用的2555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2412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100姓占全国总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张刘陈5姓就有3亿多人口、李8700万。王8000万。张800万、刘6000万。陈5000万、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那么另外那些也被称作姓的字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现代姓的主要组成部分 “氏”。下面就来介绍 “氏”。 二、“氏”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姓”是不变的,“氏“0871是可变的?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7494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娰、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0734(2)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3)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4)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3072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5)以祖8942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6)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2236况): A,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D。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E。少数民族主动8251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F。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7494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4768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1、贵者称氏。2!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9884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 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③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1837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A。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 C!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 在战国前!当然是氏5752重要了?比如秦始皇。赢姓赵氏、看看现在有几个姓赢的?姓赵的却差不多上亿!战国以后姓氏逐渐合一!现在的姓,在那时绝大数叫氏。古老的姓现在常用的只有姬姓和姜姓等特大姓!其余像妫姓(现主要分为陈!田。孙等姓)姒姓、子姓,嬴姓都几乎没有了。 姒姓主要分为以下氏 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鲍氏!有扈氏、有男氏, 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越氏! 子姓主要分为以下氏 契为子姓,其后分封、 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孔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嬴姓主要分为以下氏 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 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资料来源《史记》 现在差不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姓都是姬姓(传说黄帝姓姬)和姜姓(传说炎帝姓姜)分出来的氏。 姬姓有周!文,王!韩!魏。鲁、武,吴。蒋等! 姜姓有齐!吕!申。谢!纪,许。向等!   满意请采纳!

中国人种植水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9684发展水稻。   *   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7400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9690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1376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   *   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

中国人到底有多少政治属相

  2014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一)起属马!之前(含1月30日之前)属蛇, 公历:2014年1月30日星期四宝瓶座农历:蛇年 腊月 三十日公历:2014年1月31日星期五宝瓶座农历:马年 正月 初一日!

中国人的吉祥数字是什么

  8与6是普通人所信守的吉利数字、而从政者一般信守3与9、   8与发谐音。6意味着66大顺?两者图的是吉利!   3是古代的衙1675门的台阶数。代表了无极中的有极!有出之于民而超于民的意思,代表者尊容!   9是数字之极、95至尊,99重天皆代表了极致与顶点。暗喻天子、  9549 来自UC浏览器,

为什么每个中国人都有生肖

  为什么我们要纪年。

中国人的礼仪

  【中国人的礼仪】中国人的基本礼仪:一。居家 1,为人子不晏起、1758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2,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3,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4。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5!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6、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7!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8!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9。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10!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11,不挑剔食之美恶、 12、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二、在学校1,升降国旗及唱国歌,校歌时。肃立示敬, 2。师长上下课时,起立致敬。 3,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 4,路遇师长!肃立道旁致敬、 5!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 6,考试时。不交头接耳!或左顾右盼, 7,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三!处世 1。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2!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3,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 4,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5,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6。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7。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8、施恩求忘、受恩必报!开罪于8239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 9。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 10。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11,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12,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 .四!聚餐 1,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2。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3。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4!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5、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6,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7!用箸夹菜。只取9584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8!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9,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10、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11!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12、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13,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14!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15!咳嗽必转身向后。 16、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17。2132碗中不留饭粒! 18,不对人剔牙齿。 19。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20,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21。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五。出门 1、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2,见长者、必趋致敬, 3、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4。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 5。乘车见长者必下。见幼者亦须与之颔首为礼! 6。夜必归家、因事6448不能归时、必先告家人! 7!车马繁杂冲区。不招呼敬礼, 8。不4579立在路上久谈、 9。不走马路中间!越路须先向左右看清,不可与汽车争路! 10、行走时,步履宜稳重。并宜张8951胸闭口,目向前视。 11、遇妇女老弱!应尽先让路让座。 12,途次有人问路,须详为指示,问路于人!须随即称谢。 13、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14。逢桥先下马!过渡莫争船, 15、在舟车上或飞机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并不得随便涕痰? .六。访人 1,先立外轻轻扣门。主人让入方入、 2。入内有他客,主人为介绍!须一一为礼!辞出时亦如之! 3、入内见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须请主人另至他所述说! 4。坐谈时见有他客来,即辞出、 5!坐立必正。不倾听!不哗笑。 6!不携一切动物上堂! 7。主人室内之信件文书、概不取看! 8!谈话应答必顾望! 9、将上堂!声必扬、 10,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11。主人欠伸!或看钟表,即须辞出, 12、饭及眠时不访客。 13。晋谒长官尊长,应先鞠躬敬礼。然后就座。及退、亦然、 14,与长官尊长!及妇女行握手礼时,应俟其先行伸手。然后敬谨与握! 15。访公教人员,必先问明其上班钟点!不可久坐闲谈, 16。访客不遇,或留片,或写字登留言牌。 .七,会客 1,见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请姓字住址, 2,及门先趋,为客启阖。 3!每门必让客先行! 4,入门必为客安座。 5,室内有他客。应与介绍。先介幼于长。介卑于尊。介近于远,同伦则介前于后, 6。敬茶果先长后幼!先生后熟。 7、主人必下座,举杯让茶、 8。客去必送致敬!远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9!远方客专来!须备饮食寝室。导厕所,导沐浴, 10、远方客去。必送至驿站。望车开远!始返。 .八。旅行 1、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2。远到目的地。必先拜访有关人士。 3,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4。远行之亲友辞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赠物、或宴饯。 5、远方客来拜访,须往答拜!或设宴接风。 6,旅人归来拜、须诣回拜。或设宴洗尘。 7、受人之送行及饯别。达到所在地,须一一函谢, 8!人之接风或洗尘毕,须还席。 9,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10,入国不驰。入村里必下车马。 .九、、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