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郭姓的来源?郭姓的历史?

  一、为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1925姬姓后裔!相传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于西虢,虢仲于东虢、西虢地处虞、郑之间,东虢在今河南荥阳东北!西虢在今陕西宝鸡东、东,西虢开国君主都是周文王之弟、周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诸侯不满!楚庄王起陆浑之师伐周,责周平王灭虢?于是周平王不得不将7499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以郭为氏。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   二、为以居处为氏, “郭”字原意为外城!即因居住在城外!而以居处为氏!   三、为夏。商时代郭支。郭崇的后裔,可见郭氏早在四千多年前即已存在、   四、为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戌纳。本姓成。后冒姓郭氏。又如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再如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郭姓来源是什么,谁是第一个郭姓氏

  郭氏来源有五: 一。“禹乘二龙。郭支之驭”!相传大禹有两个护卫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们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0971《三一经》?...、

关于姓郭的来源

  郭姓的由来     一!得姓5929渊源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3!来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5820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0462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5,出自古郭国!     二,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播迁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     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2390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3858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3105传衍于仙游!3296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     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0426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有招贤,先从我开始。你对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把他当作老师来尊重、于是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来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     郭姓另外还有"太原"!"华阴"!"冯翊","汾阳"等堂号、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     华阴县:1403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0597   汾阳县: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郭子仪!     冯翊郡:6723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2553郭孟儒、     昌乐郡:汉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     西平郡:东汉置郡!其属西虢故地的郭氏族人迁徙而去!魏晋时期西平郭氏因郭皇后而显赫......余下全文>>!

秦姓的来源是什么

  秦 显赫先祖 2504秦姓源自嬴姓,即秦王嬴政的祖先,上古皋陶的后裔非子善于驯马。被周孝王封为秦地首领,后来!非子后裔5637秦庄公屡立大功,其子秦襄公又因讨伐西戎,保护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诸侯、襄公东迁。正式建立秦国!开了秦姓辉煌之先河。后秦孝公又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国力大增、遂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到了嬴政时!秦终于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可惜,秦仅历二世而亡。其王族子孙后来都以国名为姓!以纪念自己家族的辉煌历史, 另有一支秦姓,源于姬姓。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继承封地!食采于秦邑、他的子孙便便以邑名为姓,这一秦姓,两汉5324时期非常活跃。 罗马人到中国定居后改姓、也是秦姓的一个来源。罗马古称大秦。大秦人久7722居中土不归、以秦为姓。后融入中国本土秦姓之中,代表人物有拜谒过孙权的商人秦论? 一!秦姓迁变 秦得姓以后。相继4071在甘肃天水!山西太原等地发展成望族、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东。四川!湖北。河北等地, 西汉初!刘邦迁山东!秦姓充实关中!由于秦是汉所灭!所以两汉时期播迁有限,但已开始进入东南一带。 唐宋时期、秦姓主要向江南一带流播。宋以后!秦姓也迁播频仍! 二。义士慷慨唱悲歌家族0658孝悌名传世 在孔子的弟子中。姓秦的有四位!他们是鲁国的秦非、秦冉,秦祖和楚3158国的秦商?或许是因为继承了儒学先师的衣钵、秦氏家族中、以孝悌忠勇闻名的、为数众多,在秦氏的家训中。还细列了为夫、为妻,为父。为母和为人子所应尽的义务!并以其规5748范族人! 先说秦姓勇士,秦姓勇士首推秦董父、他在逼阳战役中三攀楚墙垂下的布条,从城墙上三次重摔下来而安然无恙!为鲁军争回了面子,秦琼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将秦裴在敌人紧紧包围的时候独守昆山,抗敌数月、直8674到弹尽粮绝!为保全一城百姓而降,后郁郁而终!五代十0597国名将秦传序廉政爱民,后守城被破!投火自焚、忠义可鉴,宋初名将秦翰每战必捷,令契丹人闻风丧胆、大奸臣秦桧的曾孙秦钜却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金兵来犯时!他竭力抵抗、城陷失守!他便将钱帛粮草俱焚。不给金兵留下一粮一草。死后被封为义烈侯,他的两个儿子秦浚。秦也随父以身殉国,0542明代的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惟一4798被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她一生戎马倥偬、驰骋疆场!她的家人也都忠勇善战、她的兄长秦邦屏战死疆场、她的弟弟!儿子也都在战争中负重伤。秦姓家族之人以他们的忠勇义气、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歌。 再说秦姓孝子!秦姓族人忠勇过人!孝悌亦有余,在封建时代堪称楷模!秦玉每遇事要先禀父兄。后来他母亲0713去世时!他因悲3303伤过度竟哭出血来!被他的学生称为“孝友先生”,秦约因为母亲年老而辞官不做。秦传序的两个儿子秦煦、秦!为了取回父亲的尸体而在途中遇难!清朝的秦大成中了状元、后因母亲水土不服、便请求归乡供养母亲,秦大成的孙辈秦长治。也因母亲年老而推官不就。 除此之外。秦姓家族还有许多名人!如战国名将秦开!名医秦越人,即扁鹊。著有《疗痛疸诸疮方》两卷!东汉有著名诗人秦嘉。唐时有名将秦琼!后8892被民间奉为“门神”、隋末唐初有名医秦政应,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等名句流传的秦韬玉。名士秦景通!秦兄弟!宋时有著1361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秦九韶,诗人秦观、元有戏曲家秦简夫。明有秦良云!清有太平天国将领秦日纲、近现代有作家秦牧, 三、秦姓名人 1.山抹微云秦学士 秦观、字少游!又名太虚!北宋著名词家。苏门四学士之一。苏东坡取其《满庭芳》中的精工词句!称他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秦观一度很是贫穷,经常无米下锅,邻居钱穆父。与秦观常有往来!有一天。秦观作了一首诗......余下全文>>。

尚姓的历史来源

  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为师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名字为姓!称为尚姓、   源于秦代,以官职命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尚。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宫廷官吏!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     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其中4652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后复本姓宇文、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

武姓的来源

  1!出自姬姓,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3440称武姓正宗、是为河南武氏。 2!据《世本》所载,"出夏臣武罗"。其后子孙也称武氏。 3。出自子姓。(1)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汉代武班即是。(2)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谥号为氏、亦称武氏, 4。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武强"简为武氏。 5。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1)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称武安氏、(2)为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因而以地为氏。称武疆氏、 6!出自唐代的冒2144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 二!迁徙分布 武姓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河南省、其后再次第得到在此地得到不断繁衍!并迅速向邻近的山东及江苏等省迁徙。至汉时。山东武氏一直是一个兴旺。显赫的家族。出自此地的武姓!后大举地繁衍至今河南,安徽,山西等!魏4758晋南北朝时期,武姓大举南迁成为江苏一大望族。其中在北方有一支武氏迁入今山西!唐代出了一个武则天!使武姓达到极为昌盛的时期?遍及全国! 三、郡望堂号 【堂号】: " 鬻薪堂":鬻薪是卖柴!宋朝武行德,相貌气味。家里很穷。以卖柴为生。晋祖镇守弁门、到郊外游玩,看到行德卖柴、对他的相貌很惊讶!又见他担的柴特别重,就把他留在帐下当了侯虞。后来6859作战时行德被契丹俘虏、他杀了契丹的官,占据了河阳。不久归顺了汉!当了河阳尹!入宋!官太子太傅! 武姓又以"太原"为堂号。 【郡望8321】: 1!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进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沛郡: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地。东汉时改为国, 四,历史名人 武亿:清代著名学者。乾隆进士。创办范泉书院、亲自讲学!治经史、精8731于考订金石文字!著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证》,《偃师金石记》!《授堂诗抄》等, 武禹襄: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武祺:元朝!

姓:“申”的来源及传说—传说故事

  申(Shē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姜氏以国名为氏!据《姓氏考略》和《元和姓纂》!《史记》等所载!商末时!原姜姓封国在今河北省卢龙一带的孤竹国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境)。后人3242居住在大河一带!周宣王时!其族一部分被封于谢(今河南省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为楚国所灭!后人以国名为氏、是为申氏!   2!伯夷。叔7483齐后人   留在大河一带未迁走的伯夷、叔齐后人渡过大河。移居陕西,称为西申、后称为申戎、又叫姜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联合犬戎攻周。后被秦所灭!其后人也以申为氏,   3。出自地名炎帝后人吕封于申地!这个申地在今上海市一带!今黄浦江就叫申江(战国时楚公子春申君黄歇封于此地,申江改春申江、这是后来的事了),称为申吕!申吕建立申国。为伯爵,称申伯吕,后被楚所灭!后人以国为氏,也是申氏! 4,出自芈姓申叔时!楚国公族!因为封地在申!所以称申叔时、后人有申叔跪?申叔展等。 5。出自他族改姓和少数民族① 明时云南永昌军民府(今保山)土同知申保,② 清满洲八旗姓申佳氏后改单姓申!彝族阿牛氏。汉姓为申。③ 今满、蒙古、土家、朝鲜等民族均叮此姓。④ 另据晋冀豫交界地区部2126分申姓族谱记载!元代灭亡之时,分8073封在山西上党一带的元潞王家族改姓汉姓“申”并留居当地,其后子孙分别迁各地!主要的留在当地和河北邯郸河南安阳一代!   9669  伯夷,名允!商末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西)君长子。炎帝之后、父死时,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嗣君,弟兄互让。相偕去周,投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西伯死、武王举兵伐纣。他和叔齐叩马而谏!以为父丧用兵!是不孝!不仁。4603武王严辞拒之、后经牧野之战。商纣自焚、商王朝土崩瓦解!伯夷和叔齐避逃到首阳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南)。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居周王朝,成王即位后、便封伯夷的后裔在申建立申国、春秋初。申国被楚文王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申姓、他们尊伯夷为申姓的得姓始祖、,

方姓的来源?

  姓氏起源     “方”出自姬姓,以字为氏,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方叔(姬姓、字方叔)!因功受封于洛(今河南洛阳)?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为氏!称方氏,史称方姓正宗!   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之后裔!传说神8361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传至8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嫫母之后!亦为河南方氏、   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2139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以邑名为氏姓"翁"、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自古方姓出英雄   各位乡亲父老。我看要在你们广东找出一条英雄好汉、恐怕很难的噢、你放屁。来者(胆敢)何人,我你都不认识!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无敌神拳。方世玉是也、   相传在很久以前!广东出了一位英雄叫方世玉!如今方姓在广东分布很广。而且自古以来方姓的确出了许多英雄豪杰,那么方姓人家的祖先究竟是谁呢!   方姓是中国百家姓中得姓较早的一个,而且是少数天子御赐的姓氏之一,正如银幕上9205那个为我们所熟悉的英雄形象--方世玉一样,纵观方姓两千八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方姓不愧为英雄辈出!方姓始祖方叔就是一位朝廷功臣!方叔姓姬,名袁!字方叔。他曾奉周宣王之命!南征荆蛮!平息叛乱,为周室的复兴立下大功、周宣王为了表彰他的功劳,赐他的子孙以方为姓!   方姓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炎帝将一块被命名为方山的地方封给他的第九代孙雷,雷的子孙也就以地名为姓!姓方了,   这里是东莞市厚街镇河田村!明朝初年。方姓人家的祖先就来到这里!   方葵枝:从禹州到河南光州固始这个地方。我们河田的祖先是方叔的后人。在福建莆田、从莆田一路发展!发展到第九代、来到这里发展、现在发展到第三十代?   在广东。方世玉的名字家喻户晓!而提起明朝著名爱国学者方孝儒,全国各地的方姓后裔都会骄傲的说!他是我们方姓人氏的榜样?方孝儒曾深受朝廷器重、凡国家大政。都要征求他的意见,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篡位,召方孝儒起草即位诏书、因遭到愤然拒绝、而将方孝儒磔于市、并诛斩十族!死者多达870余人、由于方孝儒性格正直忠烈。人称正学先生!每年、方氏后人都会进行祭祖活动。来祭奠这位的方姓英雄。   方葵枝:我们的祖先从河南到福建!从福建莆田到河田。所以我们就叫河田,不要忘记河南和福建两个地方、不要忘记老祖宗,   早在唐代!河南的部分方姓就已经开始了南迁的步伐。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区。明清时期!方氏家族日渐昌盛!方氏后人凭借着自己的勇敢与勤劳!日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像河田村抗日英雄方玉书老先生的家!就是祖居了600多年的明朝建筑,如今方老先生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方葵枝:方老先生、像这位方老先生家里面、现在是几代人。四代同堂!这位是您的!妈妈,您的老母亲,今年多大岁数啊。九十七岁了、您今年多大岁数了,七十七岁,   其实,不仅是河田村的方姓来自于福建。台湾的方姓也多半是从福建迁移而至的?方姓入台时间较早!多半是在明末清初6484作为头几批开垦台湾的先民登上宝岛的。方姓是台湾第49大姓、他们遍布于全1984省各个角落?其中台南的方姓最多。嘉义,台北两地也是方姓的聚居地。   自古方姓3463出英雄,闻名于海峡两岸的方氏名人不胜枚举,在方孝儒之前,还有宋代与水泊梁山宋江齐名的南方农民起义领袖方腊,他为中国反封8207建历史书写了不灭的功绩、近现代还有著名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从古至今,方姓以其忠烈英勇的气概闻名于世。从9638始祖......余下全文>>!

杨姓的来源?

  杨姓!中5911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3719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易”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易”是“日升汤谷”的3043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肖姓的来源?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0227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1194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萧”姓的趋势。   工具书注释中的问题!是“萧”!“肖”二姓使用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在注“萧”时有“姓”这一义项,而注“肖”时并无“姓”的义项,这是沿袭了一些老工具书的注法,《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肖(xiāo)”的字头下,均注作“姓,’萧’俗作’肖’”。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当作“萧”姓之“萧”的俗体字了,《汉语大字典》注“肖”时说、“姓!也作’萧’”!1962年版的《新华字典》注“肖(xiāo)”时说,“姓!同’萧’”。这都是把“肖”!“萧”看作异体的关系了,无论是把“肖”3238看作俗体!还是把“肖”。“萧”看作异体,实际上都是把“萧”和“肖”当成一个姓、注音均为阴平的xiāo。《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独树一帜,它把“肖”注成只读xiào的单音字,字头下的第二个义项就是“姓”!这样处理,“肖”与“萧”就完全脱钩、“肖”已成为独立于“萧”姓之处的另一个姓!如果这样!它的读音将变成了去声的xiào,从而成了另外的姓氏了,从国9711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语言文字的规定看,“萧”与“肖”既非异体关系?又非繁简关系。而民间认为“’肖’也作’萧’”!“’肖’同’萧’”等说法,是不是不可取呢,“’萧’俗作’肖’”的说法如何呢。因为“肖”实质上不是“萧”的简化字,二者又非异体关系,所以一些工具书的编6111者就把“肖”看作“萧”的俗体字——即引为通用 ,实际上“某俗作某”是一种很模糊的说法、   但未受到建国后的一场文字改革冲击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人都是姓“萧”的,没有一个人1462写姓“肖”,   一个人6310的名字是自已的!但是一个人的姓氏却是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最讲究传统了!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毕竟。“肖”姓毕竟是不规范的姓!不是所有萧家人的姓啊、萧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会瞑目的、近年来、随着改革2856开放后,全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萧”。也算是氏族上的统一!   由于时间已过数十年了,有些年轻的姓“肖”者可能并不知自已原系萧家人(从身份证看。其爷其父等,均也已写姓“肖”)、以轻易否认自已是萧姓人、其实! 这些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1。如宗祠、不管建国后萧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萧姓聚集地的萧家宗祠上的“萧2155”字是不会改的,   2、问长辈。特别是一些上了60岁以上年纪的长辈?他们在小时候、在年轻时一定用过姓萧,   3!祖坟!祖上的坟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萧字、等等,    但不管考证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全中国!写姓肖者中、有99.99999999都是原来的姓萧者,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在此!建议所有“肖”姓家人都尽可能的改正错误!改回祖宗留下的姓“萧”、   大陆同族人改姓背判祖宗之事!也引起了全世界萧氏宗亲的同情,另据可靠消息、现兹有世界萧氏宗亲会等全球数十个宗亲会已联合向国家语委,公安部建......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