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梁"氏家族,姓氏由来,与相关的流传故事!

  【姓氏源流】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称梁氏正宗, 得姓始祖:伯益,相传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后生了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复续嬴姓祀,伯益便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西周时,3386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7337公元前六四一年。秦穆公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伯益也就成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梁姓支派较多,但据史料所载、其最早发源地当是今陕西一带、晋代以前。梁姓多集中于北方居住!且以西北为主要分布点、秦汉时期!梁姓散居于山西!据载。汉景帝时,有梁林任太原太守,汉末,山西梁姓迁往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汉平帝时。梁姓集中于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扶风(今陕西关4850中西部一带)地区。其中安定梁姓最为旺盛。成为当地一支望族!此时,天水一带也有梁姓郡望,为少数民族改姓发展而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为避战祸而南迁者络绎不绝、梁姓自然也不外其列!据载、西晋“永嘉之乱”时、有梁芳率家族随晋南迁于浙江杭州与广东河浦之间、又有梁遐开基福州?被视为闽!粤始祖,此时、梁姓遍布南方的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广东。福建一带。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大3869的发展?宋元时期、由于金兵及蒙古军队的入侵。致使5066梁姓又一次大举南迁?进一步推动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发展。明清时期!梁姓已遍布全国。且以广东!福建、浙江为主要聚居地!今日梁姓以广东为多、约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七。占全国梁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四, 【历史名人】 梁肃:安定(今甘肃省泾川)人,唐代文学家,官至右补阙,太子侍读!翰林学士等职, 梁颢:郓州须成(今山东省东平)人!北宋官至右司谏? 梁楷: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南宋画家、擅画人物、山水。道释和花鸟! 梁兴1385:平阳(今山西临汾南)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 梁储:字叔厚。又字藏用。号厚斋。晚号郁洲。景泰四年(1453年)生于顺德石垦堡(1950年后划入南海县平洲区),梁储自幼聪明过人!曾到大学者陈白沙门下求学、21岁中举。25岁上京应考得中会元!殿试被点为传卢(居状元!榜眼!探花之后)。从政四十年!官0181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度出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为官正派。敢于直谏!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皇帝朱厚照、受人怂恿,3040自封为“威武大将军”,命梁储起草《策封威武大将军敕》梁储认为自悖乱之举。拒不从命,在梁储冒死泣谏下!草敕9045的事不了了之?嘉靖六年(1527年)梁储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追赠为太师,谥“文康”! 梁令瓒:蜀(今四川省)人?唐代画家。文学家。 梁丘贺:琅邪诸(今山东省诸城)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 梁师都:夏州朔方(今陕西省靖边北白城子)人、隋朝任鹰扬郎将!隋末发动农民起义。在朔方称帝!国号梁, 梁红玉:楚州(今江苏省淮安)人、南宋名将韩世忠之妻!我国古代杰出的女军事家,在抗金斗争中。多次立功。被封为安......余下全文>>,

白姓氏的由来?

  白姓的来源比较复杂,有许多互无关系的支派!《元命苞》云:“炎帝臣有白阜怪义之子!为神农通水脉、当为白姓之始!”这是白姓的一支,   《新唐书·宰相世系》上说:“白氏出自姬姓!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封于虞(山西平陆东)!   为晋所灭!虞之公族井伯奚作为晋国伯姬的陪嫁奴隶到了秦国,后来得到秦穆7440公的赏识。受邑于百里、因号百里奚!奚生视。字孟明。古9046人皆先字后名,故称孟明视。孟明视有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其后以为氏,”白乙丙的后代7449以白为姓?形成了白姓的又一支、因春秋时的秦国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故这支白氏起源于今陕西!     白居易自述白氏先祖世系的《太原白氏家状二道》说:“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6289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此白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     此外、传说古代南方有个白民国。唐代在其地置白州(治所为今广西博白县)!当地人以地为氏、也称白氏!此即《姓氏寻源》所云“《逸周书》白民之国、今之白州,或有以地为氏者”、     白氏早期主要分布于秦,楚,魏等地,战国时。秦国有名将白起、郿(今陕西眉县)人。屡战获胜。公元前278年攻克楚都郢、因功封武安君、后被逼自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因思其功!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子孙世为太原人,     《新唐6915书》说白起是白乙丙的裔孙!而《太原白氏家状二道》则说白起是白公胜的裔孙、白仲23世孙白邕?任北魏太原太守,邕五世孙白建!北齐五兵尚书。因功赐田韩城、白建功孙白温,任唐朝检校都官郎中。迁华州下邽(今陕6274西渭南东北)?第六子白锽、任巩县令!居郑州。生五子。各以其官散居四方!白锽长子白季庚。任襄州别驾,生四子、次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成为白氏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今河南偃师、伊川!宜阳、巩义。郑州。新郑。沁阳等地,枝繁叶茂,此外、白氏在秦汉时期有迁至今山东者。如西汉白光为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南)人。隋唐时期有迁至今宁夏、甘肃。广西者,如唐代白孝德为安西(府治今甘肃临潭县东)人!白耸为马平(今广西柳州)人、这时还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改姓白?宋,明时期还分布于今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河北以及东北。西北的一些地方、自清初开始。闽!粤白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新加坡等国者!     白氏在文化方面取得最突出成就的人物是白居易!4406他是唐代中期诗人!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5882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被称为9888“诗史 ”。此外,战国时有两个白圭。一为贸易理论家、一为水利专家,隋代有灵武(今属宁夏)人白瑜举!于大业九年(613年)起义!起义军曾发展至数万人、唐代还有文学家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唐宣宗时宰相白敏中。五代后周有中书令白文珂、元8233曲四大家之一白朴?代表作品《墙头马上》,元末有红巾军将领白不信!明代有水利专家白英。清代有书法家白云上!名臣白准泰、近现代有豫西农民武装起义领袖白朗,地理学家白毓昆、国民党桂系首脑白崇禧等。     如今、白姓在中国姓氏中居于第73位,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回。蒙古等民族中也有较多人口! (中华文化信息网),

姓氏的由来

  中国姓氏的由来   张 、 王 ! 李 、 赵 ! 钱 、 孙 …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有 自 己 的 姓 氏 , 这 些 姓 氏 是 如 何 产 生 的 呢 ?   在 上 古 三 代 , 姓 和 氏 不 是 一 码 事 。 氏 是 从 0811姓 那 儿 派 生 出 来 ,   从 汉 代 开 始 , 姓 氏 混 而 为 一 。 现 代 我 们 中 国 人 的 姓 。   大 部 分 是 从 几 千 年 前 代 代 相 传 下 来 的 、 考 其 来 历 。 大 致 可 分 为   12种 类 别,   1), 以 姓 为 氏 、 姓 作 为 氏 族 公 社 时 期 氏 族 部 落 的 标 志 符 号 而 产 生 。   其 后 人 有 的 便 直 接 承 袭 为 氏 , 母 权 制 氏 族 社 会 以 母 亲 为 姓 ?   所 以 那 时 许 多 姓 都 是 女 字 旁 、 如 : 姬 、 姜 , 姒 ! 姚 等 !   2)! 以 国 名 为 氏 , 如 我 们 所 熟 悉 的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诸 侯 国 :    齐 、 鲁 ! 晋 。 宋 。 郑 , 吴 , 越 ! 秦 , 楚 , 卫 、 韩 ! 赵 ! 魏 !   燕 、 陈 、 蔡 、 曹 ! 胡 、 许 等 ! 皆 成 为 今 天 常 见 姓 、   3), 以 邑 名 氏 , 邑 即 采 邑 , 是 帝 王 及 各 诸 侯 国 国 君 分 予 同 姓 或   异 性 卿 大 夫 的 封 地 。 其 后 代 或 生 活 在 这 些 采 邑 中 的 人 有 的   便 继 之 为 氏 ! 如 周 武 王 时 封 司 寇 岔 生 采 邑 于 苏 (今 河 北 省 临 漳 县 西 )   , 岔 生 后 代 便 姓 苏 ? 据 统 计 、 以 邑 为 氏 的 姓 氏 近 200   个 ! 一 些 复 姓 由 于 漫 长 的 历 史 演 变 。 至 今 已 不 复 存 在 。   4) 以 乡 , 亭 之 名 为 氏 、 这 类 情 况 不 多 。 今 日 常 见 姓 有 裴 ! 陆 、 阎 !   郝 ! 欧 阳 等 、   5) 以 居 住 地 为 姓 、 这 类 姓 氏 中 ! 复 姓 较 多 。 一 般 都 带 邱 。 门 、 乡 !   闾 、 里 ! 野 ,官 等 字 、 表 示 不 同 环 境 的 居 住 地 点 !   以 先 人 的 字 或 名 为 氏 。 出 自 此 条 的 姓 氏 很 多 、 据 统 计 有 五 六 百 个 、   其 中 复 姓 近 200   个 ? 如 周 平 王 的 庶 子 字 林 开 , 其 后 代 以 林 性 传 世 ! 宋 戴 公 之 子 公 子 充 石 !   字 皇 父 。 其 孙 以 祖 父 字 为 氏 。 汉 代 时 改 皇 父 为 皇 甫 !   以 次 第 为 氏 。 一 家 一 族 、 按 兄 弟 顺 序 排 行 取 姓 ! 如 老 大 曰 伯 或 孟 ,   老 二 曰 仲 , 老 三 曰 叔 ! 老 四 曰 季 等 ! 后 代 相 沿 为 氏 ? 表 示 在 宗 族 中 的 顺 序 ,   但 也 有 例 外 。 鲁 庄 公 之 4857弟 庄 父 ? 排 行 老 二 ! 本 为 仲 氏 ! 仲 孙 氏 ,   因 他 有 弑 君 之 罪 , 后 2967代 便 改 姓 孟 , 或 姓 孟 孙 ,   8), 以 官 职 为 氏 、 如 司 徒 、 司 ......余下全文>>!

蔡姓氏的由来

  蔡姓是以国为姓的、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将弟弟叔度封于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建立蔡国、与兄管叔鲜!弟霍叔处共同监督被封在商朝旧都的殷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管理殷商遗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由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摄政,管叔。蔡叔对此不满。联合武庚及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后被镇压!武庚。管叔被杀、蔡叔遭放逐!不久,死于迁所!其子胡。能够与父亲的反叛行为决裂。遵守文王的德训。与人为善!由于2867胡在鲁政绩卓著!周公奏请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祖。是为蔡仲!其子孙就以国为姓、   历史上的蔡姓名人还有很多。东汉桂阳(郡治今湖南郴州1185)人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被后世传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人。东汉还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通经史。音律、天文!书画!其女蔡琰,字文姬、博学善诗,通音律,有《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南朝宋有画家蔡斌,善画人物故实!天下标冠、宋代的蔡姓名人大都出自福建!如北宋书法家兴化人(莆田人5163)蔡襄?为北宋庆历名臣,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担任泉州太守时主持建造洛阳桥。名扬天下!南宋律学家、理学家蔡元定、学者蔡沈、均为建阳(今2261属福建)人,金朝有文学家蔡松年!蔡珪!元代有江西农民起义首领蔡五九,明代有四川农民起义首领蔡伯贯。清代有画家蔡元有,到近现代。蔡姓更是人8544才济济,主要有教育家蔡元培。军事家、旧民主主义革命家蔡锷,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蔡畅兄妹,抗日名将。全国政协副主席蔡廷锴?电影导演蔡楚生等。由此可见!蔡氏对中国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何姓氏的由来及先人的事迹

  他的身体阿东认识各色人等。

姓氏梁 的来历!

  梁氏主要来源有三 1.系出赢姓!春秋时秦国国君秦仲有功于王室、周王封他的小儿子康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因以为氏! 2.系出姬姓,周平王的儿子姬唐封于南梁,遂以为氏, 3.北魏鲜卑拔列兰氏改姓! 第一个姓梁的人应2622该是秦仲的儿子梁康!、

徐姓氏的由来?

  徐姓、源出嬴姓、中国神话中传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遂分封其子若木于徐国(山东南部郯城一带)、徐国历夏代。商代。周代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有徐群偃。他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强!当时周穆3257王喜欢巡游四海、往往一出去就是几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后来徐国君偃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他以为这是天赐祥瑞、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诸侯听说他得了神弓神箭、也纷纷前来归附?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长安进攻!周穆王此时正在昆仑山上的5908西王母处作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徐偃王没料到周穆王来得那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不忍心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罢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周穆王打败徐偃王之后,因见他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为徐氏!另外,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后代亦称徐氏。望族居东海郡(今山东郯城东南)。秦始皇时有方士徐福渡海访仙,三国时有名将徐晃、徐盛、文人有徐庶。唐代有名将1667徐茂功?五代有名画4985家徐熙,文学家徐谐,徐铉、明代有名将中山王徐达!文学书画家徐渭,社会学家徐阶、科学家徐光启、旅行家徐霞客。政治家徐恺廷等等、。

姓氏"裴"的由来

  简要明了6432的也说不清啊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飞廉的!他3614的裔孙被封于苹邑(今山西闻喜县东)、称为苹氏,至六世孙为苹陵。他在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山西蔺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改加衣字、表示已经离开了苹邑!称为裴姓! 2。源于周朝秦国。秦国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史称秦非子,秦非子的4746后代中有人被封为侯爵。并被封为裴乡(今山西闻喜县的裴城)的首领!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世子孙便便已封邑为姓,称裴姓。 3!源于春秋时晋国,晋平公将一个贵族封到裴中(今陕西岐县)那个地方做首领,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代遂以"裴"为姓,称裴姓, 二。郡望堂号 【堂号】 "绿野堂":唐朝时督国公裴度建有绿野堂别墅! "督国堂":唐宪宗时!淮蔡节度使不听朝廷的命令、朝廷派了许多军队去平叛、都大败、大臣提3277议罢兵,裴度力请征讨、朝廷拜他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副宰相),督兵平淮南!擒吴元济,因功封督国公、 【郡望】 河东郡:秦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裴 秀:晋代司空、地图学家!他总结前人经验!提出"4198制图六体"!在世界地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著有《禹贡地图》十八篇、 裴 度:唐宪宗时宰相。他力主消除藩镇。元和十二年、督师破蔡州、唐代藩镇叛乱的局面暂告结束。有"名震四夷"、"天下莫不思其风烈"的赞美! 裴 果:北周骠骑大将军!少时慷慨有志略!魏太昌时!为平阳郡丞。从军征讨。每先登陷阵!勇冠当时,累官隆,眉!复三州刺史!加使持节骠骑大将军! 晋代有名士裴楷。南朝时宋有史学家裴松之,齐有广陵太守裴昭明!隋代有光禄大夫裴仁基,唐代有宰相裴寂!裴炎、裴耀卿!诗人裴迪、书法家3844裴行俭?兵部侍郎裴休!近代有我国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我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奠基人、我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裴文中。     裴 氏 起 源   姓氏: 裴 祖籍: 河东   祖宗: 伯益 郡望: 河东郡   分类: 以封、住地为氏   姓氏来源   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裴姓是伯益的后代。被封于pei(原字7971为上非下邑)乡,后代因此以pei为氏,后来他们的后裔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为裴!称裴氏,而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4661》上说、2617裴姓原为嬴姓、是伯益的后代,秦时的非子之孙被封为裴乡侯,子孙因此以裴为氏、即山西闻7754喜的裴氏家族,而《唐书·宰相世系表》上也记载、非子的孙子受封于pei乡。后代因以封地为氏。后9264来徙离封地!就去邑旁从衣旁为裴?因此,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时贤士伯益的后裔,伯益是颛顼帝的子孙。善于调驯鸟兽。被虞赐姓为嬴!后6114又佐禹治水!建立大功、距今大约2650年以前的周朝时、伯益的后裔出现了一位裴陵,因立功被周天子封为解邑君!食采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县南方的解邑,于是。他的家族也自然地从非乡搬到解邑!并且改姓为裴,自此!裴氏先人以解邑为中心!往其他地方搬迁!繁衍至今。分布于全国各地!望族居于河东郡。即现在的山西省夏县北部, 6497    “裴氏家族”探源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这就是河东闻喜裴氏家族。   闻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3747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余下全文>>。

莫氏姓氏的由来?

  百家姓中的莫氏由来 一 姓氏源流 莫姓源出有六:   1、出自高阳氏,是颛顼(zhuān xū) 之后!据《三郡记》和《姓氏考略》所载。上古帝颛顼造“[9285莫阝]阳城”?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阳城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阝]阳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县!古钜鹿郡地)!   2,出自芈[mǐ] 姓、以官名为姓。据《广韵》所载。春秋时、楚国有莫敖(官名)之职、其后世子孙以官职命氏。称莫姓、古诗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而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   3!据《通志·氏族略》文!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也就是说,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此说法可能是1和2说法的综合。   4、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第十一章《分姓》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9367相称十分不便?布洛陀请卜黄为众人分姓、卜黄为此而累病,部族里的人关心卜黄,纷纷送礼物给他。卜黄由此便生出安姓的办法来,凡送李子的。就安他姓李”,牵牛来探病的,就安他姓“莫”(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安他姓“蓝”……。从此,壮族人也就有“莫”等姓氏!广西忻城县有莫土司衙署!占地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被誉为“壮乡故宫”、莫姓土司官职世袭。统治该地区近五百年。电影《刘三姐》中的“莫老爷”就是这种世袭之土司、   5。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人,也有姓莫氏者!   6。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   7,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侗族,瑶族也有以莫为姓者。如贵州独山人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为布依族人!此莫氏建立的“影山文化学派”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莫友芝一族之族源有争议、莫友芝等自称为江南汉人、然现代专家考证。莫友芝居地为传统莫姓布依族的居地。莫可能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才自称为汉人,本0792人较支持莫友芝为汉人,因清代为少数民族政权、随汉姓并无多大优势。且西南少数民族不得参加科举只是清初雍正年间之事。而莫却是清末同治年间人、并无虚报必要。另、莫友芝为5424“西南巨儒”。精研经学!旁及金石文字书画、虚报有损其道德操守!今暂从专家之说)!专家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也就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后裔!如此则西南少数民族原居中原、与3873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   8。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① 南北朝时期。北7975魏少数民族邢莫氏!莫那娄1872氏改姓莫,   ② 北方满族人那莫氏,其汉姓也有改单姓莫为姓的,   ★★★得姓始祖:颛顼。昌意子、黄帝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下分八个民族!活动据点在帝丘(今河南省濮阳西南),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5880“绝天地通”?实行人1470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二、迁徙分布:   莫姓主4635源两支,一支发源于今河北省任丘。一支发源于古时的楚国,两汉以前莫姓仅有两名入载史册!他们是春秋时的吴国人莫邪和汉代学者莫元珍、但多数莫姓在此际继续繁衍于其发祥地!并缓慢地向周边播迁。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几支来华定居的外族也改为莫姓,使北方莫姓家族日益庞大起来,原本在7537河间郡、巨鹿郡就已很是兴旺的莫姓家族得此新鲜血液的注入,自然兴盛为莫姓河间郡望。巨鹿郡望。另外、南方的江陵郡古为楚5795国腹地、一直以来为莫姓世居之地!在此际愈加昌盛。隋唐时期、莫姓分布之地渐广!有资料表明、在今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有莫姓8420人定居!并且已有莫姓徙居广东,黄巢起义后、有北方之莫姓避居四川。五代......余下全文>>,

高姓氏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高(G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广韵》等资料所载,姜太公八2217世孙奚因拥立齐桓公有功、1494被赐予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为姓,炎帝16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姜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称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7世孙文公吕赤、赤有爱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六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蛋排挤,出齐奔燕。高止十世子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   2,出自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惠公之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取其字为姓氏。为山东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   3。由“高”字开头复姓简化而来!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简化而为“高”姓!   4、出自他姓。据《北齐书》所载。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鲜卑族元景安。元文遥6420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4367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鲜卑慕容氏。高丽羽真氏!后改高氏!魏时、鲜1840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女真族石烈氏,纳羊氏。满族高佳氏!佟佳氏和北宋时入居开封的犹太人等改姓高姓!2194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得姓始祖:高奚,春秋时期,姜太公六世孙文公吕赤的儿子受封于高邑4835(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称为公子高。公子高之孙奚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当时、公孙无知发动内乱、杀了齐襄公,奚联合诸大臣一齐平定内乱,诛杀了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奚因为平乱迎君有功!被封为上卿。并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称为高氏。高姓就这样诞生了,高奚作为高姓的始祖,受到世代子孙的尊敬和爱戴。   二!迁徙分布   高姓虽然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高氏居多!据史料所载。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姓已可能迁入河北、辽宁境内。秦汉三国时期。随着政局的几度分合、人口迁徙频繁。高姓人氏渐活动于海河流域。黄河上!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上,下游地区!1417两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高姓人氏大举南迁。“广陵”郡望便是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隋唐时,有书记载!河南有陈氏父子率军开辟漳郡?其中有高0244氏参加!另河南高姓族人高钢入迁闽地(今福建省)。此时。德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仍是继东汉以来高姓主要的聚居地!五代时期,有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2243在江陵府(今湖北省荆州市)建南平国?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人高彦俦到四川后蜀政权为官。在此期间!江南江北都有高姓6936人活动?两宋时期,高姓人为避战乱由中原向江南迁徙!如开封高琼后裔定居于海宁、临安。温州,山阴!合肥人高彻定居于晋陵、元明清时期、高姓3148人多集聚于东南地区,尤以江苏。浙江地区最为集中。今日高姓6114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一!   三、历史名人   高 柴:今山东省人,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品学兼优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高 洋:今河北景县人!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 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