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5431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0793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1036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3588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0341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4117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哗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0740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

二月二龙抬头是什么意思,有何讲究

  是民俗传统 话说这个时候适合理发 理发去旧 借龙抬头的吉时。1095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是什么说法?怎么发生的?

  龙抬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阳气回升、大地解冻、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运移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苍龙,祈甘霖!保丰收,

白露过后是什么节

  一年四季有24个节气,平均起来秋天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以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为题写一篇150字的说明文

  1.来历   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9354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8944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2.节日传说   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8927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见民间人家的哭声?看见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7714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次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传说有误!武则天是唐朝时期人物、玉米是明朝才传入中国的!那时哪里来玉米种子、)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民9061间形成习惯。每到二月5409初二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2006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但据资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28个星座、称为28宿,古人将这28个1982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4宫!每宫7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4宫附会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被想想象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恒星是相对不动的、当地球公转的位置使巨龙星座与太阳处在同一方向时,太阳的光芒就会淹没掉星光,人们就会看不到天上的那条巨龙、而过一段时间以后!地球的位0573置移动了,巨龙星座又会重新出现、周而复始!古人发现了这个规律!并以它来判断时令。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出现在地平线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到来的标志、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9854“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3.节日习俗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旧时这4413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大人小孩多在这天剃头理发。意思是剃“龙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3855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其实!“正8543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余下全文>>!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

  寒衣节。每年农历4344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3399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为什么说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2051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8676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6329“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农谚6455“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双犬抬头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是!两只狗抬头。可能是凶神恶煞。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龙抬头和理发有什么关系

  旧时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许剃头”即为一例!夏历第3270一个月里!任凭男孩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多吓人的一份责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直至夏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头的自由!外甥的头发因何与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实在费思索,社会学家考证人类是从母权社会一步一个跟头斗才到父权社会的、在女人说了算的母系氏族社会!娘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觑!     民国二十四年版的《掖县志》卷二《风俗》揭出了习俗的谜底:“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3094”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乡老将“剃发令”的时间记错了、不是顺治四年正月!是顺治二年六月,那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使汉人惊恐万状、但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宁4066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但是。脖子毕竟硬不过钢刀,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然而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2769种反抗形式!1644年至1650年(顺治元年~七年)间。意大利3239人卫匡国写下《鞑靼战纪》!记录了中国南方军民为保卫头发而战的情况: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为保卫他们的头发拼死斗争,比为皇帝和国家战斗得更英勇,不但把鞑靼人赶出了他们的城市,还把他们打到钱塘江、杀死了很多鞑靼人。实际上,如果他们追赶过去、也许会收复省城和其他城镇、但他们没有继续发展胜利,只满足于保住了自己的头发,为剃头不惜掉头!这1296是意大利人很难理解的?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去发”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内,但也是一种刑罚,三国曹操割发代首就是明证、此习自隋。唐以后已废止:未成丁的孩童!头发覆颈披肩、成年后,总发为髻!那时候,清朝为了统4656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满族人原是狩猎部族?为了实用方便。从额角两端引一直线。直线外的头发全部剃去、仅留颅顶发编成辫子、习俗有极强的传承性、也会因时因地而变!满族入主中原后?大量接纳汉族士大夫参加政权。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高官显位、都是满汉各半、在这“满与汉。共天下”的局面下,满汉民族矛盾逐渐减弱,日久天长!汉人也奉“满清”为正统了。剃发渐成习惯。这样、正月不剃头以“思旧”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础!由谐音讹传为“死舅”。为了反抗满族的统治!汉人就编造出正月剃头死舅的说法。正月一个月不剃头!意味着一年没有剃头、以此来缅怀祖宗!缅怀传统。而舅舅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江苏淮阴等地民俗说这个传说始于秦始皇赢政!为避讳!民间就把每年的第一个月改9915称为正月,也形成了不“剃头”的习俗。否则就有2835血光之灾!而四川建始县人说。正月不剃头。否则叫“正无发(法)”!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正月也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年年剃龙头、长大成人定会龙2921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他们认为“正月里剃头4987妨害舅舅”,可见这是人类古俗的孑遗、不过在民族矛盾加剧时却赋予了新的内容、以旧俗假托故国之思罢了!

二月二龙抬头家里有属大龙,小龙的,那一天可以动刀切菜吗?还有女人可以做针线活吗?是不是有种迷信的说

  传统说法,女8022人忌针线活倒是有?不能动刀没听说过、你想想,原来二月二是剃头日。那时3592候剃头都是刀子,能用刀剃头,那么动刀切菜也就没啥问题了,而且一些美食也不是事先能准备出来的。这个可能不是传统讲究里说的了。也可能是某一个地方特有的讲究吧,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