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寒食节,吃什么

  禁烟火!只吃冷食。

“寒食节”是怎样来的?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8136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4916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仪式活动,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3217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3189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4010竟不利于健!

寒食节食谱大全,寒食节吃什么,寒食节菜谱

  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成百上千年过去了、有些食物的祭祀意味逐渐淡去,!

为什么清明节前一天叫寒食节

  寒食节     寒食节在农历三月。清明之前一两天、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月为限!汉代确定寒食5676节为清明前三天。南朝时《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 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唐宋6597时期减为清明前一天。唐太宗时还曾下政令3228将祭祖定于寒食节这一天、从先秦到南北朝,寒食都被当作一个很大的节日、唐朝时它仍然是一个较大的节日。但已开始式微,后来6423逐渐为清明节所兼并!     清明节     清明节是冬至后的108天,是根据星球运行所确定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用于辅助农耕,明清时期,“清明”之称多于“寒食”、呈取代后者之势,后来寒食节的祭祖等习俗与清明节合并。故寒食节渐渐被人们遗忘、到现代。大多数地方的百姓只知“清明节”!不知道“寒食节”之名了!但还有少数地方有禁火或食冷之俗,如山西、山东的一些地方,     清明节与原本意义的寒食节在习俗内容上共同之处并不显著。二者主要的联系有两点:一是时间相连、二是都有怀念!祭祀前人的情感诉求!这两点联系最终使清明节置代或兼并了寒食节、

各个民族的习俗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4675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2786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2167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2895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0660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0564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8509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2511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1391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3050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6465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0608黎族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僳僳族 僳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僳6697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余下全文>>,

臧天朔什么民族

  姓名:臧天朔   出生年月:1964.03.06   星座:双鱼座   血型:AB型   身高:176cm   籍贯:北京   作品:《臧天朔--我这十年》《冲入禁区》《臧天朔—捧出自己》     6岁起先后师从四位老师学习钢琴   81年开始在北京各专业文艺团体打短工   84年处女作《心的祈祷》问世!

芦笙是哪个民族的,那个民族的由来是什么?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8448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传说】  芦笙在苗族3839的祖先神告且和告当的古远时代就出现了?相传那时。告且1132和告当造出日月后,又从天公那里盗来谷种撒到地里!可惜播种的谷子收7667成很差?为了解忧。一次告且和告当从山上砍了六根白苦竹扎成一束、放在口中一吹发出了奇特的乐声、奇怪的是。地里的稻谷在竹管吹出的乐声中!长得十分茂盛、当年获得了大丰收、从此以后、苗家每逢喜庆的日子就吹芦笙!!

火把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民族忌讳

  1,蒙古族   蒙古族忌讳骑马!坐2497车到蒙古包门前下马和下车。忌讳将马鞭、刀枪带进包房内。忌讳坐蒙古包的西北角以及睡或者坐时脚伸向西北方、不能在火盆上烤脚、禁止用刀或者斧子接触火或者火旁边砍削东西,赠送礼物礼品忌单数,禁止打骂守门狗和牧牛犬。     2。藏族   进寺庙忌摸宗教器物!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从右边绕行!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特别是受戒的佛教徒。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左女右!不得混坐!     3。苗族   苗族人不吃牛羊肉。忌狗肉上灶。忌在物理煮蛇肉。父母或者同村人去世、一个月内忌食辣椒、和苗族人嬉闹时!不能用绳子或布带捆他们、苗族人在门口悬挂草帽或插青树叶、或者苗族人在举行婚丧祭祀等仪式时,1127客人不要进屋,路上遇到新5276婚夫妇,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     4。黎族   黎族忌头朝门口睡觉、如过路客人无意犯忌。主人以为有祸临头,     5、傣族   傣族寨门附近的寨神庙平时忌进,寨心忌坐也忌脚踏或者拴马、忌移动或者触摸神树下的祭品,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不能进寨子、不能摸小和3249尚的头和忌摸神像法器,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妇女进佛寺不能任意走动。不能随意敲打佛寺里的鼓!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6,壮族   壮族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外人不得入内、无论家人。客人都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扛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走进家中!二月初二祭龙山帝王?不能砍伐山中树木、不能在山中大小便。壮族人给人递茶时。应双手捧杯,忌讳单手递送。夹菜时忌讳来回挑捡着吃,壮族人忌食牛肉和蛙肉!     7。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最忌讳在户外穿短裤、晚上睡觉时不能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在维吾尔族家作客。洗手时不可将沾污水的手乱甩!要待长者坐好方5605可就坐,吃抓饭时不要满盘子乱抓或者将抓过的肉食再放入盘内。吃剩的残骨不要乱扔、应放在自己面前的餐布上。用餐时外出不可从餐布上跨过或者从客人面前走。做客时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吐痰、     8、满族   0846满族不打狗。不杀狗。忌讳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穿戴狗屁袖头的衣服。不当着主人的面赶狗、更不说狗的坏话!忌讳打喜鹊和乌鸦!以西炕为上。忌讳坐西炕。忌在罗杆上栓牲口。     9、拉祜族   禁止用母猪及母兽肉做“剁生”,禁食献祭在路边、树林里的肉食,忌吃牛肉。禁止挪动房内的神桌。忌讳跨越房8655内柴头!不得坐在柴头中间、澜沧茨竹河一带的拉祜族认为红色不吉利,因而忌穿纯红色的衣裤!也禁止外人带入红毯子、红手巾等物!忌单人参加葬礼!参加5502葬礼的人必须成双成对!禁止在大年初一下地干活。砍柴,洗衣!舂碓!杀生、割菜、做生意、借东西!放养牲畜等,按拉祜话说即是“凡动的不能打,凡绿的不能动”!忌讳在大年初一说错话?做错事!     10。朝鲜   故出殡必在单日、朝鲜族妇女怀孕后如不能吃鸭,兔。狗和猪肉、孕妇不能翻越墙壁,不能跨马缰绳。从马缰5499绳上跨过。不能坐笤帚。不能搬动陶蒸笼。瓦缸等物!2875也不能看人家办丧事!不能看人家迁坟!救火等。生了婴儿的人家在大门上挂一根草绳作为禁绳。禁止外人进入,朝鲜族不喜欢吃鸭子,羊肉!肥猪肉,老人地位很高,平时老人的饮食是单独制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儿子不能当着父亲的面吸烟或饮酒。朝鲜族忌讳敲门!进访者应呼叫主人     11、珞巴族    村子里村人预祝庄稼丰收!请巫师念经这一天!要在村外路上横栏树枝。严禁外人进入村里或庄稼地内,全村人也禁止下地劳动,早稻收2859割季节!凡有客人来、不能向他提供午饭带走。收割早稻时!割稻的妇女不准说话。也不能家串门、珞巴族视火塘为最圣洁的地方!禁止任何人从屋内的火塘上跨越和在火塘上方挂放衣裤......余下全文>>。

寒食节有什么来历和故事?

  寒食节来历和故事:   "寒食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或几天。说法不一!寒食,顾名恩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   传说春秋时代!晋国(今山西省)国君晋献公有五个儿子。他们是:申生,重耳。夷吾、奚齐。卓子、9070申生是晋献公第一夫人生的、被立为太子。晋献公的后夫人俪姬为了让自己生的儿子美开当太子!阴谋害死了太子申生!为了避免后7234母骊姬的迫害!公子重耳。夷吾分别逃往国外、晋国贤臣介子推(又叫介之推)等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过流亡生活。有一年、重耳在断伙绝粮的流亡生活中生了大病!贫病文加!使他十分困苦,为了给重病体弱的重耳增添营养、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吃!使他恢复了健康。晋献公病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同室操戈、重耳在狄国、齐国!秦国流亡十九年后,在秦国国君穆公的帮助下,兴戎起衅!打败了已当上晋国国君的公子围(重耳的异母兄弟)。得立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重耳当上了国君之后,对跟随他流亡过的人都按功封官行赏!可是。唯独把对他有特殊帮助的介子推忘记了。介子推十分伤心!决心不再见重耳。他背着年迈的母亲,到家乡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隐居去了!介子推的手下人知道了代抱不平!在宫门上贴了一张无名帖、上面写着:"有一条龙?奔西逃东、好几条蛇,帮它成功,龙飞上天,蛇钻进洞!剩下一条、流落山中!"晋文公看了恍然大悟。他回想起在流亡国外期间。介子推对自己忠心耿耿,如今做了国君忘记了对他奖赏!心里大力不安、接着,重耳赶紧派人找介子推,不久、差人禀报:介子推已进绵山隐居了?深感惭愧的晋文公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然而介子推却避而不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6014个大孝子!他根据别人的建议,火烧绵山!留出一条小道。想趁林中8655起火后!介于推母子定会出山避火的!可是、一连3930烧了三夭三夜!数十里森林被火烧为焦土,仍未见介子推母子的人影,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发现他母子双双抱庄一棵大树烧死了。晋文公对此内疚于心、十分惋惜,便下令把介子椎母子葬于绵山?改绵山为介山。并修建子推祠堂!后6267人又把界休县改为介休县。介子推死的时候、正值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他是火饶死的!晋国人为了纪念他、就在他逝世那天不举烟火,进冷食、后来!人们又干脆把它定为"寒食节"!到了唐朝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