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常姓的由来?

  常姓的由来 姓: 常 排名: 94 由来: 在历史传说时期已有常姓人物出现!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今天的河南,三国、两晋时期、蜀郡江原(现在的四川崇庆)常姓多有显者。河内温(现在的河南温县)常姓发展成为望族。隋。唐时期,长安(现在的属于陕西)常姓比较兴旺!新丰(现在的6159陕西临潼东北)常姓也是茂族。在代宗、德宗两朝任宰相的常衮!宋代、常姓有迁到福建,安徽,内蒙者,明!清时期。湖南、辽宁等省有常姓人物载入史册,清代以后、常姓有移居海外者,现在新加坡等国有常姓华侨,明初有名将常遇春、善射、有勇力!屡立战功!死后追封开平王。现代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常乾坤!曲艺相声演员常宝文 !在当今以人口多少6030为序的中国姓氏中!常姓排名第94位,。

历姓的由来?

  我姓黎 (我爷爷他们说 老家是山东的) 我家是吉林的 我听家里的老人说 原来清朝(两百多年前) 一个姓什么的忘了 有哥鸡个 好像是在官府里犯事了 后来就跑了哥三个 个改一个姓   分别是 《黎》 《吏》 《历》   我们黎姓这一支 在闯关东的时候走散了 我太爷爷 还把家谱弄丢了   我太爷爷 国 字辈   我爷爷 长 字辈   我爸爸 向 字辈。

才姓由来

  汉族才姓并非原本就有的、多为避祸改姓而来,据不同的才氏族谱等记载。才氏大致有以下几种来源:   其一。源于高阳氏,出自远古帝王颛顼的后代、属于以7424先祖名号为氏!   重黎是颛顼之恭、为司掌天地之官。周宣王姬静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8242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其后为司马氏!后司马氏犯错!被满门抄斩。管家偷偷用箩筐挑着主人的7个儿子逃至河北昌黎安家落户,并改姓为才。才氏人口不众。同姓不婚!   其二、源于方氏。出自明朝大宁太守方宽、属于帝王赐字6450改姓为氏?   与明朝大儒方孝孺处在同一时期的明朝大宁太守方宽是明成祖朱棣的爱将。他曾随朱棣南征。多次在战斗中救驾、朱棣诛戮方孝孺十族,气头上还下旨要杀尽天下方氏人?但朱棣又十分珍爱自己的爱将方宽、特改赐方宽姓“才”,   其三、源于柴氏。出自五代后周世宗柴荣的后裔。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   据《才氏家谱》记载!该支4076才氏的族源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世宗柴荣!其后代梁王柴桂是《才氏家谱》中记载的始祖,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初立三誓传后人、其一就是保全柴氏子孙。不得因罪加刑!北宋后期。柴荣的后代柴进造反入梁山。家族被朝4624廷满门抄斩、仅逃出3人!为避祸、子孙皆改此氏为谐音的才氏!相传至今。   其四!为明朝方孝孺的后人、方希贤系方孝孺(又名方子才)孤子!避难时以父名“才”为姓!以“隐士”为名!即该支才氏始祖,   方孝孺是明代著名学者,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世称“正学先生”!“靖难之役”期间,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并数指棣罪,声言“誓讨国贼”!被诛十族,遗孤方希贤在忠仆方良护卫下逃亡,改以“才”为姓,才隐士娶妻生五子?长子才久财、后明兵突围家宅!捕四子。才隐士带幸存长子才久财浪迹江湖?四海为家、这支才氏后人延续至今!   此外,也有源自少数民族的。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额尔德木图是蒙古族对知识渊博的学者。长者等的称呼、汉义“才子,有才学。智者”,其后裔有额尔德木图为氏者。并冠汉姓为才氏,鄂氏,乔氏等、保安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才姓人,   才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500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326位。以昌黎、辽东为郡望、才氏族人分布较广。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四省区为多!约占全国才氏人口的70%以上。,

姓孔的由来

  关于孔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孔氏的起源可以上溯到2020历史传说时期!远古皇帝时代已经有孔姓。因当时有个史官,叫孔甲、曾经作《盘盂》一书、但是因为孔甲之6631后没有孔姓世系资料!所以一般认为孔姓源于子姓、而源于子姓之孔又有三种说法: 跟据宋代的《广韵》记载。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传到成汤,灭下桀。建都于亳!成汤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他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 据唐人林宝《6360元和姓篡》所说、西周初期、由殷绉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的宋国?为子姓,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其曾孙的玄孙正考父!是宋国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春秋时期孔父8802嘉的后代!以孔为氏、就形成了这支孔氏, 另3557据《姓考》等书的记载,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有出自姬姓的孔氏、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出自妫姓的孔氏、。

敖姓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敖(áo)姓4704源出有三:   1,源于上古、以祖字为氏!古帝颛顼的老师太敖的后代、太敖!一做大敖!太敖的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姓氏!于是形成了敖姓。为敖氏!   2、出自上古,以国名为氏(疑与上“1”的别说)。传说黄帝有裔孙封于敖(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其地有敖山)!为古大敖国,大敖国的后人以国名为氏、称敖姓!   3!出自芈姓、以无谥号的“敖”称为氏!春秋时期的楚国国君、凡是被废弑而没有得到谥号的、都被称为敖!这类国君的后代,也被称为敖氏,   得姓始祖:太敖、远古时!黄帝有个孙子叫颛顼?是个著名的部落首领!颛顼有位老师叫太敖。太敖7172受到颛顼的尊重,有很5897高的声望!家族也昌盛。太敖的子孙以祖上的名字命名他们的姓氏,于是形成了敖姓!为敖氏,故敖氏后人奉太敖为敖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敖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相传帝颛顼的老师叫大敖,他的子孙以此为荣,4978就以他的名为姓、称为敖氏,古有地名为敖(今河南省荥阳县)、当地的部分居民以敖地名为姓!古代若敖!堵敖氏的后代中就有取他们的名为姓氏的。敖氏的望族居住在谯郡(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三、历史名人   敖 山:字静之!明朝时期莘县人!成化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升任山西提学副使。后因疾病辞官还乡。工诗文!诗才雄爽,文章豪放、与当时的王越齐名!人称江北二杰、晚年的时候专心研究数学!著有《石9492绫传》!《灿然稿》、《先天手册》,   敖 英:明代正德进士!字子发!清江人!官至江西右部正使!工于诗,他的诗路独辟蹊径,很有特点。流传于世的有《绿学亭杂言》!   敖家熊:字孟姜、浙江平湖人、早年在嘉兴创办稼公社及竹木小学堂。并组织祖宗教!清光绪二十九年入上海爱国学社学习!曾编写《新山歌》一书,宣传革命、次年加入光复会。9278并且出资与魏兰等人组织温台处会馆,这是革命党人的一个秘密联系机关,光绪三十三年与秋瑾共谋在大通师范学堂起义,事情泄露后逃跑。光绪三十0636四年在嘉兴被仇敌杀害、   敖陶孙:字器之、号臞庵、宋朝时期福清人!从小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当时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而陶孙很尊敬朱熹的学问、于1886是去探望了他,并且赠诗表明自己的心意,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又写诗哭赵,韩佗胄3785知道以后大怒?要逮捕他!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谯国郡:东汉建安年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地区。治所在谯县、   2、堂号   寀庵堂:宋代有敖陶孙的。从小不受约束。胸怀大志。当时的奸臣韩佗胄当权、大儒朱熹遭贬!陶孙正游学太学、他首先做诗为朱熹送行,赵汝愚死在被贬的地方,他3911又写诗哭赵!韩佗胄听到这些以后很生气!于是下令逮捕敖陶孙。陶孙改名换姓逃掉了、后来陶孙中了进士,做了温州通判!著有《寀庵集》。   ============================================================   【敖姓宗祠通用对联】   〖敖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雄才命世、   侠气干霄。   ——佚名撰敖姓宗祠通用5586联   上联典指明代清江人敖英?字子发,正德年间进士。由4087南京刑部历陕西,河南提学副使。官至江西右布政使、善写诗!意境幽远!尽辟蹊径、著有《慎言集训》。《东谷赘言》。《绿雪亭杂言》等、下联典指南宋福清人敖陶孙、字器之,号号臞(Qú 音渠)庵,宁宗时。权相韩侂(Tuō 音托)胄执政、与宗室大臣赵汝愚争权,赵汝愚被罢官。死在外地。韩侂胄又指理学为伪学!罢免、驱逐理学家,朱熹被贬外任!敖陶孙当时在太学。写诗送朱熹!又写诗哭赵汝愚,因此触怒了韩侂胄而遭追捕!他3397改变姓名逃跑才免了祸,后来登庆元年间进士!官至温陵通判、著有《臞庵集》等?   仙丹炼井,   侠气干霄、   ——佚名撰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敖仙修道于江西上高县高山上、上有真人炼丹井和冲真观、下联典指宋·敖陶孙以诗哭赵汝2606愚被追捕,变姓名亡命而得免!,

百家姓姓韦的由来

  韦姓分布    4266 韦姓人分布很广,远及海外诸国?总计约有90万人,分布较多的省份有陕西(西安,长安,蒲城!澄城、咸阳,宝鸡、延安、榆林、清涧!汉中!安康。商洛)!广西壮族自治区(仅中级职称以上者就多达200余人)?广东(广州。龙川,珠海),江苏(镇江。常州!苏州,南京。扬州、上元),浙江(杭州、绍兴。余姚,吴兴)!安徽(合肥!芜湖、霍丘)!河南(洛阳!郑州!开封,原阳!杞县、滑县)。山东(济南、曲阜。淄博!邹县)等省(县。市因无资料,难详述),      次之是河北(石家庄、邯郸、肃宁。保定),北京、天津,上海!山西、甘肃,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贵州!四川,香港,台湾等省和地区,世界诸国的韦姓人!以东南亚诸国较多。      韦姓起源   韦姓起源有三:     一,夏朝少康时有豕韦国,其后人以韦为氏,     炎帝!黄帝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母系!父系氏族社会,又以他们为主体与东夷少昊族组成了“华夏民族集团”!因而“炎黄”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中国人许多姓氏来源的始祖。比黄帝稍晚的韦姓祖先是“五帝”之一的帝颛顼高阳氏,按《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娶姜姓炎帝后裔氏族部落女嫘祖为妻、生的儿子中有一个叫昌意!昌意又娶今四川岷江流域的姜姓蜀山氏族部落女昌仆为妻、生的儿子中有名叫颛顼。颛顼聪1038明伶俐,15岁就能协助处理部落事务!成年后。继承了祖父黄帝的华夏部落联盟军事首长职务、他善于团结各氏族部落首领?放手让他们处理各种事务,注意发展原始农业!手工业。物品交换业。使原始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也得到了部落民众的称赞!他又根据神事、民事混杂的情况?将华夏部落联盟中的神(天)事!民事机构分设。各有7395“官员”管理,不得混杂、史学界将颛顼帝高阳时期视为我国社会文明的“雏型国家”阶段?颛顼娶滕坟氏族部落女“女禄”为妻、生子老童、老童娶根水氏族部9631落女骄福、生子重黎。吴回!吴回有子陆终、其母不详!陆终娶鬼方氏族部落长的妹妹女(阝贵)为妻。怀孕长达三年,生了三个儿子,接着!又从其左肋下生出三个儿子:一子名樊!又叫昆吾、二子名惠连。又叫参胡、三子名筏篚、又叫彭祖。彭祖是颛顼的第五代孙!黄帝的第七代孙。彭祖继承父亲的氏族部落长职务后!注重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形成彭祖部落、他约生于帝尧初年!     黄帝氏族部落联盟以龙为图腾,后裔氏族因地名、水名或祖先崇奉0527物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图腾崇。

段姓的由来和历史名人

  公叔段是远古的的皇帝的第三十三代子孙   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   宪宗宣仁皇帝“段誉”   0大理总管“段功"   段干   一,寻根溯祖 以封邑名为姓、春秋时!有一个哲学家叫老子。他后来被尊为道家的始祖、老子名叫李聃、他的孙子李宗在鲁国任卿士大夫。享用"段"那个地方的物产,后来又受封享用"干"那个地方的物产。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命姓,或者姓段干!或者单姓段!或者单姓干! 段干复姓后来有的改为单姓段?有的改姓单姓干、   二。郡望分布 段干复姓望族居西河郡!汉时置郡!相当于0980现在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治所在今山西省汾阳县、   三、历史名人   段干木:魏国人!李宗的后代,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来到魏国。住在魏国的城邑段木。所以人们称他为段干木!段干木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他很有才能!但不愿做官,魏国国君魏文侯曾经登门去拜访他,想授给他官爵!他却避而不见!越墙逃走了!从此,魏文 侯更加敬重他!每当乘车路过他家门时,就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6254走过去!以表示对段干木的尊敬!有人问魏文侯为什么要下车!魏文侯说!段干木是个有贤德的人,他不为权势而坏了君子的道德     段 韶:南北朝时北齐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   段 随:十六国时西燕人!9156初为西燕大将、国内大乱之时被推为王,旋被杀,   段 业:西安人。十六国时北凉国君,初为后凉建康(今甘肃省高台南)太守!后为匈奴人所拥立,在位三年被杀,   段 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求学于子夏,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其潜学守道。不事诸侯、受到魏文侯敬重。据传文侯每过段干木家门。定站立伏于车前横木、以示尊敬、   段会宗:天水上邽(今甘肃省天水)人。西汉任西西域都护!雁门太守等职、为人义气。重功名,受到各族敬畏。   段8308孝直:汉景帝时举孝廉!为长安令。性刚直纯孝。家有良马。为先父生前所乘!雍州刺史梁纬倚势索之!未遂、冠孝直以受脏之罪而下狱致死。   段匹石单:晋时鲜卑人,7946建武初任幽州刺史!与刘琨联盟讨伐石勒!兵败后至襄国,仍著朝服持晋书!后在国中推其为君主时、事露遇害,   段思平:五代时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蛮大姓!原1114通海节度使!世为南昭贵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   段安节:唐齐州临淄人,成式子、自幼喜欢音乐、能唱歌,对音律也颇有研究、著有1848《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以后的乐部、乐器,节目、演员等、   段志玄:唐朝齐州临淄人!少年为无赖、屡屡犯法、隋末客居太原!为李世民所赏识,随从李渊父子起兵,潼关之战中击退屈突通,后从李世民讨王世充!世民即位、封樊国公、后改褒国公,   段文昌: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唐穆宗时为相!治尚宽静。文宗时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    段成式:文昌子。唐代文学家。官至太常少卿,其人博闻强记、藏书甚丰。撰有《酉阳杂俎》。清人辑其诗文成《段成式诗》。  8745 段秀实:汧阳(今陕西省千阳)人?唐代司农卿!曾被叛将朱沘胁于军中议事。秀实以象笏猛击朱沘,遂遇害、   段思平:五代时白蛮人、世为南诏贵族、初为通海节度使,公元九三七年、建大理国。史称“大理第一世王”、   段成己:绛州稷山(今属山西省)人!金代著名文学家!与其兄段克己均为当时享誉文坛较有影响的人物!   段兴智:为段思平所建大理国末代国君、为忽必烈所灭,元籍其地!封兴智为摩河罗嵯。管领八方。及卒。后传十一代总管、   段玉裁:字若膺(1735-1815)!号懋堂、晚年3556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省0671金坛人!清代著名文学训诂家、经学家。有《......余下全文>>!

景姓的由来

  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景姓出自芈姓,楚国公族子弟有三大姓氏:昭,屈,景、景氏有景差,很有才华。会作诗词!景差是俯国的贵族!楚襄王时任大夫。景差的家庭昌盛!他的后代都姓景,是今天景姓的起源、景姓还有另一支起源,战国时齐国君主有个叫齐景公的!他的谥号是“景”,齐景公的后代中有的用他的谥号为姓氏。称景氏。是今天景姓的又一来源! 景廷宾!4953清末农民起义领袖!直隶广宗(今属河北)人!义和团失败后。他领导家乡的农民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附近人民纷3644起响应!起义军发展到16万人。起义失败后被俘牺牲。!

百家姓姓鲁的由来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是为鲁公。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一共传了三十多代、由于鲁国固守周的旧制度,春秋以后果然逐渐衰落了!到了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的考烈王灭掉,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   2!出自其他民族改姓而来:   ① 据《通鉴》所载。东晋时乌桓人有鲁姓!   ② 金时女真人孛术鲁氏汉姓为鲁,   ③ 清时甘肃平番县4849土司巩卜失加(元蒙古人后裔),明时赐姓鲁!   ④ 清满洲八旗姓秦楚鲁氏!博都里氏有改鲁姓者!   ⑤ 佤族姓木依库氏、子孙分别以三子之名为姓。其一曰鲁,   ⑥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者有鲁姓,   ⑦ 今彝。白,苗。土家、布依、朝鲜等民族均有鲁姓?   得姓始祖:姬旦。又名周公、周公旦,周武王之弟,周初三公之一。是周武王克商灭纣时的主将,居功至伟!周初。周武王大封诸侯,周公旦被封鲁国(都城在今山东省曲阜)、为天下最富饶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辅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鲁国、下传三十四代到公元前二五六年,鲁王顷公时。0756鲁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鲁姓!他8232们尊姬旦为鲁姓的得姓始祖。!

郭氏姓的由来

  郭氏是如何得来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是:"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于西虢。封1425虢仲于东虢,平王东迁!夺虢叔之地与郑武公!楚庄王6691起陆浑之师伐周,责王灭虢,于是平王求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虢谓之郭、声之转也、因此为氏!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淮!配,镇,镇、谒者仆射,昌平侯。裔孙从颍川。"   新唐书的这段记载讲清了五个问题,一是郭氏来源、郭氏来自姬姓、由虢叔之虢按声转为郭、二是阳曲是郭姓开宗之地!因虢叔裔孙序封于阳曲,号曰郭公。三是阳曲是郭氏居住延续接代之地、因郭全"代居阳曲",还生下了数代人,四是阳曲是郭氏祖籍地。因为"裔孙从颍川",郭氏之后代离开祖籍地阳曲而迁往他地,五是虢叔为郭氏始祖,9987序是虢叔的裔孙!序做为虢叔后裔的代表者,是经周王朝正式承认的,从序开始号为郭分,成为虢转为郭的第一代人、   在台湾编例印的《山西文献》其社长兼总编是郭荣生、山西文献第四十三期上发表的"太原郭氏源流"一文开头就说:"郭氏是中华民族古老姓氏之一、其肇始于西周、自东周平王求虢叔后裔序、封于山西太原阳曲后,郭氏一族遂世居太原、繁衍生息,历世不衰、枝繁叶茂。族远宗大、……郭氏授姓始祖所在地:山西省阳曲县。   现在湖南长沙尚存虢氏之裔一大支。其迁徙情况是!五代时自山西太原迁江西,明成化年间自赣迁湘之长沙新康都六甲!今属望城县靖港镇大泊湖村!《长沙虢氏族谱》载:“吾族派演天潢、系由二虢勋标王府。三君誉薄遐方,溯博士于春秋?渊源家学!征大夫于晋国?丕丕皇猷,在昔家声。昭垂後裔!迨以郭更虢之後,仍本姓者、仅吾一支。历籍本豫章迁兹、自洪武2364越十余代。支繁派演……”长沙虢氏一支为古姓“虢”氏南方仅存承嗣、系明成代年间由江西饶州迁湘,姓氏由“郭”复“虢”?至今已历五百多年!丁口繁衍达万?后裔再迁者目前遍及北京。安徽!四川、湖北。广东,台湾等地、   长沙虢氏堂号为“新平堂”。至明末清初分为邦。爵。庆、锦!颜,曾,思,唐!隆九大房!除庆、锦二房早年徙常德丹洲外。其余七房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共建宗祠!谱则各修、各房在清代均数修支谱。于民国七年纠族共修过族谱,谱名《长沙虢氏族谱》,凡虢氏自明至民国丁口繁衍。迁徙等情况详载备至!共二十二册,计二千四百多页。民国三十七年续修过族谱!因社会变更未梓。现稿本散失,。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