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端午节是哪天

  端午节:2016年06月09日。农历五月初五,星期四!   又称端阳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   2016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办法:2016年4月30日(星期六)——5月2日(星期一)放假连休、共3天,   2016五一放假为2016年5月1日(星期天)放假 !5月2日(星期一)补休,、

端午节到底什么星座

  每年端午的阳历都不相同。4047你应该要看一下你出生那年的端午阳历是多少再对照才知道星座是什么。星座是按阳历的。

端午节为什么要叫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7336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3148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穿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馄饨

  端午吃汤包?是新昌特具异彩的风俗!说起来,还是明代何鉴(1442-1522)尚书为民办实事留下的遗风!相传明代弘治年间、新昌连年大灾!饥民遍野、何鉴尚书正因母丧丁忧在家。为此奏请圣上开仓赈济。皇上派出钦差到新昌察访,时间恰巧就在五月五日端午节。那时。新昌和别的地方一样!在端午节也作兴吃粽子。因而至今还流传着“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的谚语、钦差选在五月初五到新昌!显然是冲着端午粽而来、想从一只粽子看灾情。这自然没有瞒过何尚书、按何尚书的想法,端午是民间的重要节日。不能因受灾而不过,也不能让端午粽叫钦差抓着把柄而不开仓赈灾!他想了一天一夜,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如今新麦已经收获、何不来个“麦出不吃米”?以汤包(即馄饨,新昌方言称为汤包。下同)代粽子呢,汤包这种小吃!其味鲜美!不失为节日食品。兼而喝汤、灾情自现,可谓两全其美,第二天!他到0117县衙找到知县!知县也在为赈灾和钦差端午察访事犯愁、听何尚书一说。连声“好好好……”于是,由县官和何尚书分别派人通知乡民:“灾年过端午,不吃干来只喝汤?不包粽子吃汤包。”0829县官和尚书公吩咐下来,有谁不依呢!端午那天!果然没有一家包粽子,家家裹起0591汤包来了、至于汤包馅子!真是五花八门!买得起肉的自然裹鲜肉汤包、买不起肉的!买点蒲瓜!豆腐干。葱头等,切成细末!用油一炒。芡上山粉,美其名为素汤包!倘若加上一些肉末。就谓荤素汤包!7251有的一文不名,家有现成菜干。笋干,又别出心裁地做出菜干汤包!笋干汤包、真是名目繁多,风味别异,何尚书还联络乡贤、开私仓施麦粉以济灾民,一个6931大灾之年的端午节?倒5687也过得别有一番风情, 却说钦差大臣果在端午那天到新昌。微服察访。只见家家户户都在喝汤、竟见不到一只粽子,悄悄来到尚书府,何尚书一家老小也在喝汤,这位钦差立即返回京都!启奏皇上说:五月端午节、天下都吃粽,唯独新昌县。不见粽子影!就连尚书府!一家尽喝汤、皇上一听!二话不说!就下旨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还额外免了新昌三年钱粮, 此后,新昌百姓为不忘何尚书为民请赈济7749办实事的恩德,端午节吃汤包就一直沿袭下来!以至成0001为一个独异的风俗?除放汤包外!还花样翻新出蒸汤包!油沸汤包等新品种、汤包馅子也更加丰富了、而粽子!便放到过年去包了、也就有6517了正月初一吃解缚粽的习俗。,

端午节有什么动物出现

  你问什么动物最多 由我来告诉你 那就是     -----------------------------------------------------------------------------------------------------------------------------人。

东乡族过端午节么 在这天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习俗:   1?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2。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3。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4!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5!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6711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6。避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7!挂草药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4773芳香油!1237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   8!划龙舟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9。吃粽子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0754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6999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端午节还叫什么节

  端午节的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1539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8381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9062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6012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7059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3708的五月初五!就有1007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8132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3861尸三百、以报杀1982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8569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7404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1304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0848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余下全文>>、

为什么端午节要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7836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䌽!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巖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5199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7938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1887中国国家体育比赛专案!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储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9150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6089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馀万人。可谓盛4185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0417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

端午节别称三十个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7595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2353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2826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诗歌大全八字

  端午节的诗词: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6654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2717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 渡 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9042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7234然夺得锦标归, 诗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2109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