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和彝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蒙古族风俗习惯    (1)饮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7686们的喜爱。全羊汤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现在已成为辽西阜新地区待客的一种美食,尤其是在农历“立秋”这天。人们大都会食用、俗称“抢秋膘”。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2002年辽宁省十大风味食品评选中阜新孙玉国厨师主理的“手把肉”。“全羊汤”入眩   (2)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   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领子较高、大襟右钉扣;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镶饰、男袍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多为红色,绿色,紫色,   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装束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剑   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之分!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骑马时可以保护踝部,御寒;坠马时自然脱靴!可以保证人身安全,   生活在辽宁的蒙古族人日常生活中并不经常穿着民族服装,但是在大型的节庆集会上、或是婚庆典礼上!蒙古族同胞就穿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以示隆重、   (3)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满语将家或屋称为“博”!因为诣音!所以后来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将自己的住房称为“格尔”;汉族人称蒙古包为“穹庐”或“毡房”等、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游牧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4327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转场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彝族风俗习惯: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4717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5946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8972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逐渐改为上葬、

彝族有哪些风俗习惯?都忌讳些什么?

  一。建筑习俗   彝族村寨,大2331多依山傍水!环境幽美!村民一般都依照水流和山势的走向?选择向阳,背风!汲水和交通方便的平缓山坡建造房屋、   平坦地区的彝族房屋!一般为8115土木结构的瓦房!住宅2751布局大多是三间正房!分别作为堂屋、卧室和仓库,左右各有两间耳房作为厨房和杂物间。俗称“三间两耳”。正房正中一间是堂屋,内设俗称“锅庄”的大塘!上面置一个支锅的铁三脚或三块支锅石!火塘是煮饭烧菜0188的地方?又是全家围火吃饭。谈天,休憩和待客的场所,   在彝族的传统住宅中,最具特色的是“土掌房”、它以块石作墙基,用8542坯砌墙或用当地又粘又韧的红土夯墙。墙上架梁,染上铺以竹木,树枝以及茅草或稻草。上面抹一层稀泥、再铺以细泥土,洒水捶实!拍平。做成平台屋顶。“土掌房”就地取材。简便易建、冬暖夏凉、舒适宜人,生活在林区的彝民,他们的传统住宅是“垛木房”,这是用破了口的原木。交叉堆垛为墙、屋顶盖以劈开的9940木板为瓦,再压上石块,俗称“瓦板房”。     二。饮食习俗   平坝彝区的老百性?平日以稻米,玉米小麦!洋芋等为主食。而高寒山区则以玉米!荞麦。洋芋为主食。副食为蔬菜。豆类、瓜果和羊,猪,鸡等肉类、   逢年过节、或贵客登门!主人要杀鸡宰羊甚至杀猪待客!同时。他们杀牲不用刀!杀鸡鸭用手捏死。杀羊。猪则用木棒等捶击头部、9768于是俗称“打牲”。或曰“打羊”、“打猪”、有趣的是、宰杀之前、主人要请客人先验看牲畜、以示主人的城意和对客人的尊敬。烹煮时。主人把剁成拳头大小的肉块下锅炖煮,吃起来又鲜又香。十分可口,因肉块似砣,又因用手托着吃,故曰“砣砣肉”,   彝民嗜酒,男女老少皆能饮酒,他们喝酒时。常先把酒倒进大碗里、你喝一口递给我,我啜一口传给他,大家8298依次轮流喝着这一碗酒!于是,人称彝家这种喝酒方式为“转转酒”。   彝族热情好客!他们宴客时。往往只有男主人陪客。或让客人先吃,女主人等客人吃完了才吃,所以!作客彝家、切不可把酒菜都吃光了。同时,就餐后告辞时、客人要赠送一些礼物或留下一些钱!以示答谢。     三。服饰习俗   彝族是个聪明!智慧的民族。他们用灵巧的手装扮自己!加上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均名具特色、因而。在中国各民族中!彝族服饰甚为多姿多彩、   在9207亥沙江边的小凉山地区!彝8564族男女服饰风格古朴!男子一般都在额顶留一块三寸见方的头发!彝民称之为“子尔”。把它视为能主凶吉祸福的天神所在,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也不得触摸、否则,便是对他的最大侮辱!并将灾祸临头,于是、汉族尊称为“天菩萨”。他们5110还用三四米长的黑布缠头!并将头帕的一端卷成姆指粗细的长椎形。彝语呼之为“子帖”。因它高挑在额前左方!显得英姿勃发!汉族称之为“0273英雄髻”?男子还有左耳戴一串红黄色的大耳珠、珠下再缀饰红丝线。他们一般上身穿黑色窄袖。镶有花边的右衽短布褂!下身着宽0704大多褶?颇似裙子的长裤?外面再披一件下端饰有长穗流苏的披毡!彝族称披毡为“查尔瓦”、用黑以羊毛织成,它的用处甚多:防风挡沙、晴天遮日。雨天避水。夜间用它一裹身子又可当被褥、于是人人心备,一年到头不可或缺,   凉山区的彝族妇女服饰、颇为典雅!以中青年女子为例!她们头盖一块绣花的方布帕!并将头帕的前端叠成瓦式。遮于前额再用毛6602线和发辫缠压住?双耳一般都戴有银质耳环。耳坠、领口饰以一块银排花、她们身穿绣花右1156襟上衣!既宽又短,仅及腹部,下身则用黑,黄。蓝!白诸种色布环绕拼接成百褶裙!裙长及地。修长优美,走起路来更是左右摇曳。婀娜我姿、她们外出时、也常常身披一件黑以的“查尔瓦”!   楚雄其他地区6663的彝族男子服饰!与凉山彝民有所不同!他们一般多用黑布包头、而不留“天菩萨”、不扎“英......余下全文>>,

彝族的风俗习惯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相同、凉山、黔西一带,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5096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8058多饰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多种技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 总体而言、彝族服饰具有以下4个特点:(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3)男子服饰多1166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4)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矗、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6231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分男女声调。各地山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3445歌舞”和“锅庄舞”等,动作欢快、节奏感强,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9618髓之一便是历法!以前!中国8526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的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源渊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7027明古国之前,,

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中国可谓是世界上民族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中华儿女一家亲!同时炎黄子孙,有着许多共同的风俗习惯,具体如下:   1、大年初一穿新衣,拜新年!发红包,吃饺子、走亲访友!   2!正月十五。吃汤圆、猜灯谜。   3,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4,四月四,拜清明!清明节: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1600踏青郊游等习俗、   5!端午节: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8644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   7!中秋节,全家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   8!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9。除夕夜。吃团圆饭!辞旧迎新。看春晚,。

河南有那些风俗习惯…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节”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在这个节日里。9067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月二这一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唸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8538七夕”对歌的习俗,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或按乡!县组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4247组能够取胜,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8136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1813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2186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8140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7444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3605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菸缭绕。充满神祕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唸唸有词!唸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资讯的职责、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馀下全文>> ,

侗族的风俗习惯

  jhguh!

中国的风俗习惯

  1 用筷子吃饭。   2 少数民族有住竹楼的。   3 各民族服装不同。并且分为“三期”(女性):少女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   4 部分信仰佛教、部分无5489宗教信仰、,

高山族的风俗习惯

  高山族服饰   高山族分为阿美。排湾!泰雅,布农,赛复!曹族和雅美、卑南,鲁凯!平埔等部分人!因而服饰各具特色,泰雅,赛夏及部分阿美人!不论男女都穿着麻布裁制的无袖胴衣,购农有长有短,长到膝头的叫"鲁靠斯"!短到肚脐的叫"拉当"?以白衣为底的盛装上。还在胸背织有精巧的几何图形花纹,市农族和曹族男子多数用兽皮做外背心、胸前挂有方形9883斜折胸袋、既是装饰又很实用、排湾和阿美人则喜欢在衣服的袖!领!下摆镶上细条的衬色花边。腰部系半源裙!用黑布或鹿角做为头冠,高山族男女都喜欢赤足,爱佩戴各种多姿多彩的头饰,耳饰!手镯!脚环和项链等、排湾人的男子头冠比女子头冠更为复杂和美观!   高山族在古代以裸为美。仅以幅布遮阴、毛皮围腰,但接触汉文化以后!逐步形成男穿长衫女着裙、讲究服饰美!衣服除兽皮、树皮外!多用自织麻布并加彩纹装饰!男子衣饰类型、北部常见2711无袖胴衣?披衣!胸衣,腰带,中部常0681见鹿皮背心,胸袋,腰袋。胸衣、黑布裙。南部常见对襟长袖上衣,腰裙!套裤。黑头巾等!女子衣饰类型包括短衣长裙和长衣短裳、雅美人服饰简单!男子以丁字布遮下身、上穿背心!女子通常上穿背心!下着筒裙。冬天以0612方布裹身?   高山族的饮食以谷类和根茎类为主,一般以粟,稻!薯!芋为常吃食物,配以杂粮。野菜。猎物、山区以粟!旱稻为主粮。平原以水稻为主粮。7374平埔人还特产香米、喜食“百草膏”(鹿肠内草浆伴上盐即是)!昔日8842饮食皆蹲踞生食,现在饮食,烹饪、享用十分考究,高山族嗜烟酒。食嚼槟榔.   高山族过去是依山傍水。巢居穴处!或辟竹编茅,架木为屋、现在住宅1267类型有木屋,竹屋、茅屋,板岩石屋,草顶地下房屋等。但十分讲究造型和实用相结合!大都呈长方形或四方形,有门无窗。   高山族还有黥面,文身!凿齿!涅齿!穿耳,除毛。束腹等身体装饰习俗,身体装饰一般出于成年,美观、联姻!纪功!尊贵等目的,   高山族的婚姻行一夫一妻制,禁止近2884亲结婚。男女大多自由恋爱结合、如泰雅人以吹口哨表示爱情!有的阿美妇女到男方0172家赠物表示相思、丧葬形式!泰雅人、布农人。曹人多行屋内葬!埋尸于死者床下、排湾人、雅美人行3476野外墓葬!阿美人将死者埋葬在屋前后空地、对恶死者、一律就地埋葬、   高山族有许多禁忌:妇女怀孕后。禁忌用刀斧。不能吃猿!山猫。穿山甲和并蒂果实等。忌生双胞胎!忌见蛇,山猫、鼠,横死者及其葬地。忌见动物交尾、严禁放屁,喷嚏,同族相奸,禁忌吃动物头尾,禁忌男人接触女人专用的机织。麻织品。小锄及猪圈。禁止女性接触男人专用的武器!猎具,会所等等、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播种祭(泰雅人,三月下旬春播结束之日)!平安祭(布农人?四月初四),9217“阿立”祖祭(平埔人、九月十六日)!丰年祭(曹人,鲁凯人、阿美人等。八月十五日)!竹竿祭(排湾人!十月二十五日!)!猴祭与大猎祭(卑南人、十一月)、矮灵祭(赛夏人、十月十一日至十八日)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叮祭祀合一!纷繁复杂!台湾当局倡导因繁就简!调整合并、以上列举的是现在流行的主要节庆!在节庆期间、除歌舞聚宴外、还增添了体育比赛。文化展览、游艺活动等。   排湾人的婚礼   排湾人是高山族的一个文系。其婚礼别具一格、婚礼那天,男方迎亲队伍个个侃刀带剑!威武神勇、携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官头插羽毛在队伍前边、由首长,家长带领,浩浩荡荡从自家石板屋前出发到女方去迎娶,新娘子高高端坐在有大秋千的结婚礼堂内、头上也插着象征纯洁的羽毛、大秋千是排湾少女的专利品。只供少女休息游乐,当新娘子荡完最后一次秋千时......余下全文>>。

汉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非常多,而且很多地域风俗习惯不同   比如八月十五我们一般都是赏月、吃月饼的,但有些地区八月十五要杀鸭子的!   自古就有"十里不同俗"之说,6294认真探讨的话。实在说不完,而且我知道的也不多!就说几个好了:(这里说的都是我们这儿的东西,不属于我们这儿的我干脆就不说了)   1、清明扫墓,祭祖   2,端午包粽子、吃粽子!绑百结绳,大人喝雄黄酒、小厂子用筷子蘸一点点在额上   3!七月半鬼节祭祖。烧香磕头   4,中秋赏月,吃月饼。全家团圆   5!七夕乞巧、放河灯(这种现在比较少)   6。冬至团圆、亲友互祝(也很少)   7。除夕守夜。放鞭炮。家里长辈给压岁钱!派年糕(云片糕),小孩子要放在枕头底下压着睡觉的   8、春节团圆!放鞭炮、全家吃饭。走亲访友的拜年,小4269孩子收压岁钱,大人给压岁钱……   9。初五放鞭炮迎财神   ===   有点乱啊,凑合着看看吧!还有好多的。但是我不知道……有的地方端午赛龙舟的!因为不属于我们这的,我就不写了,看着乱!

水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啊

  婚俗   水族婚姻旧时奉行民族内婚制度,采取"同宗不婚。异姓开亲"的原则。青年男女!恋爱自由,但婚姻由父母包办?在实际联姻过程中。潘。韦等水族大姓,由于人口众多,致使使男女婚配成为大问题!故通过“倒栽杉”的形式、实行破姓开亲?婚姻的缔结分提亲,问亲、订亲和结亲等过程。提亲和问亲多由媒人去进行、一旦亲事定下。即择日举行"订亲酒",   届时。男方派出直系叔伯兄弟为代表与媒人一道?携订亲财礼以及架子猪。公2859鸡等前往女方家、女方亦相邀自己的房族兄弟前来相陪!午饭时!由媒人动6693手杀鸡,并以鸡眼占卜亲事的吉凶!开餐后,双方需商定结婚的日期8785并议定财礼的数目!此后数日、女方房族各家1954依次宴请男方的代表。亲事就此订成!结婚时。新郎不出面,由媒人带领童男童女各一人以及迎亲的数十人队伍、抬着猪肉。糖果,坛子酒,糯米粑等前往女方家。迎亲队伍还须携带双方议定的礼金和特制的锯齿镰刀、竹篾穿串的金刚藤叶和竹编鱼笼,意表"嫁娶不亡古、子孙多发达",新娘出阁时。撑伞出门、由其兄弟姐妹和嫂子等几十人陪同!行进中。忌讳与同日出嫁的新娘相遇。两向相遇不能避开时。新嫁娘要互换礼物以示吉利,到新郎家后、新娘要择吉时入阁、届时,新郎家中的所有宾朋和家人必须退出屋外,大门内侧放置铜盆、盆内点燃桐油灯,盆口罩上筛子、大门坎上放置马鞍!鞍上再放置一块木板、新娘必须从木板上以左脚跨鞍入门,新娘入阁时。由一老妇手提鱼罐在前牵引!跨鞍入门时、老妇要从鱼罐中用青竹叶或稻谷草蘸水轻轻在新娘背上拂拭、以去邪纳吉。新娘入阁之后!当天必须返回娘家,名曰:“回门”。回门之后。有的地方新娘还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不落夫家”习俗?水族人家通常婚后3959生下第一个小孩时才另立门户,同时举行设立“娘娘神”位仪式! 家庭习俗   水族0261社会在家庭之上,一般有家族组织制度!家族中的年长者和辈份高者共同组成一个人数众多的“三老四公”议事会!他们按族规负责家族内部的道德评判和处理家族内部的成员纠纷、个体家庭每逢婚丧大事!都会得到家族组织成员的全力资助和协办,家族拥有公共墓地。山林!草场,水源。鱼塘或河段,“三老四公”必须负责家族大型的“拜霞”、祭祀“火神”!保寨神等宗教活动,对外代表家族参与地方性的“议榔”会议等!个体家庭中。父亲是一家之长,拥有家庭经济的支配权和对外交往权、也有赡养2943老人和抚育子女的义务?   家庭内部分工表现为男耕女织!男子9011主要负责犁田耙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