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常姓氏的由来

  一,姓氏源流   常(Chá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康叔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为西6911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周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封!卫康叔姓姬。名封。是周武王3920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的始祖、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常氏出自姬姓!卫康叔支孙食采常邑、因以为氏,”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国于前254年沦为魏的附庸、又于前209年为秦所灭,周初、0796周公大肆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采邑!卫康叔把他的一个儿子封邑在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卫国灭亡后,其后裔有3686以国为氏姓卫,也有以邑为氏姓常的!史称常姓正宗,同时。也不能排除殷商后裔有改姓卫或常的。是为山东常姓。   2、出自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之后,相传祖姓常氏!《姓氏考略》载:“黄帝大臣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姓当此出!”相传在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以常为氏的古人相当多,相传周族与商族的首领高辛氏次妃为常仪。以善占月之晦,朔!弦。望著名。《帝王纪》说她是帝喾之次妃,生帝挚、8023因古代“仪”与“娥”同声通用!故后世的嫦娥奔月故事有可能是由常仪占月附会而成!《史记·五帝本纪》有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的记载。常先曾被黄帝任命为大司空(掌管工程的官)这是见于史载的最早的常姓、清人张满《姓氏寻2144源》说:“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帝喾的都城在今河南省偃师市,故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河南,因此,常姓应该说五千年前就有了!是为河南常氏!   3!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吴王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吴王封其支庶于常(今江苏省常州一带)、其后以封邑名为氏、是为江苏常姓!另一支“常”姓出自战国时吴国公族之后裔!也源于姬姓、即南宋罗泌《路史》所云“吴后有常氏”,又据《姓氏考略2634》所载:“吴后有常姓”。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昌的伯父大伯和仲雍。建都于吴(今江苏省苏州)、但吴国公族后代何人何时因3580何而得为常氏、未见古籍记载,尚待进一步考证,   4,出自恒姓、为避讳改姓而来。据《通志·氏族略》载!古代“恒”!“常”同义、北宋真宗名赵恒,因避名讳之故!恒姓改姓常,恒姓本是楚国公族恒思公之后,此即南宋郑樵《通志·氏!

翁做为姓氏怎么读?

  翁 读音【weng】     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史料及《元和姓纂》的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东,一说广东省翁源)。其子孙以邑名为姓!世代相袭。又《姓氏考略》也指出:“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因以为氏、望出钱塘,   海南话拼音: 【ong 】   潮州话拼音: 【ong】!【ang】!【êng 】   武汉话拼音:【ong 】   粤语:【j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ung1】 [客语拼音字汇]【 vung1 】   [沙头角腔] 【wung1 】[客英字典] 【vung1】   [海陆丰腔]【 wung1】 [陆丰腔]【 wung1 】   [宝安腔] 【wung1】 [东莞腔]【 wung1】 [梅县腔]【 wung1】。

翁作为姓氏怎么读? 10分

  1,翁作为形式的读音是: wēng   2。翁姓的来源   ①因地得姓   周昭王封庶子食邑于翁!国亡后其子孙以地为姓!   ②因掌得姓   传说周昭王庶子出生时双手握拳!他人掰不开、独昭王能掰开,周昭王掰开后见初生儿左掌纹似篆文的“公”字。右掌纹如“羽”字?便将儿子取名‘翁”,后来翁的子孙便以他的名字为姓(古书称“氏以王父字”)、   ③因人得姓   上古夏朝初建时期!启为夏王,当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相传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3。翁姓名人   翁郡!汉代学者、   翁承赞、字文尧!唐代福建莆田县人(今莆田市)!乾宁年间(西元894-898年)进士!唐末累官秘书郎!右拾遗。五代后梁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后授闽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晋爵晋国公,曾咏梅花诗:"忆德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   翁肃。字彦恭!宋代崇安人。官至朝散大夫,与翁彦约。翁彦深!翁彦国三兄弟及翁延庆!翁蒙之同姓同乡同朝,皆居高官、时称六桂同芳、   翁德广。宋代人,淳熙年间(西元1174-1189年)任溪县知县,朱熹曾奏供之!称其"不务赫赫可喜之名、而有肯肯爱民之实?   ‍!

薛姓氏的由来

  薛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二、?   寻根溯源 薛姓来源有三:1,出自黄帝的任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黄帝之子禺阳封于任、其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其于薛国(今山东4800薛城)、后世子孙以国为氏!2!出自妫姓,据《0520吴录》所载,战国时孟尝君封于薛,秦灭六国而失其祀!子孙遂8649为薛姓,3、他姓或他族改姓而来!A、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的复姓叱干氏改单姓薛、B!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裔。唐时有薛怀义。本姓冯!C!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辽西有薛姓。D,今满!蒙!土家,朝鲜族2525有此姓。?   得姓始祖 奚仲。薛姓出自黄帝的任姓、5156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商末时,周伯季2688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春秋时!0592齐桓公称霸诸侯、惟6984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战国时亡国、其1092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薛姓。他们尊奚仲为薛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前文已述、薛姓发祥于今山东薛城。后又迁江苏邳州。有资料表明,战国时薛姓已播迁于湖北,湖南!江苏、河南!河北省境内!如薛公子登的曾孙薛倪曾为楚令尹!薛倪之孙薛鉴!为刘邦献策灭黥布!薛鉴五世孙薛广德为汉御史大夫、广德之孙薛愿,因仕宦淮阳太守而落籍当地、薛愿嫡孙薛汉之八世孙薛兰为曹操所杀!其子薛永从刘备入蜀、为蜀郡太守并落籍当地。永之子薛齐在蜀亡后降魏、拜光禄大夫、迁家于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世号“蜀薛”。薛齐为河东郡的开基始祖!薛齐的长房长孙恢号“北祖”!长房次孙雕号“南祖”,长房三孙兴号“西祖”,三国时!吴国竹邑人薛综的三个儿子(莹!孙。兼)皆为太子太傅,谓之吴国三傅。魏国1522薛夏为天水人!说明已有薛姓徙居今甘肃。晋永嘉之乱,河东人薛川随中原士族南渡!数传至薛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徙居福建晋安、是为入闽薛姓始祖、唐初!河南固始人薛使,随其岳父陈政率军入闽!从此定居漳州、数传至薛一平,为漳浦东山开!

钱姓氏的由来

  钱姓的来源果真与钱有关!相传!钱姓是一个由掌管钱财的官名“钱府上士”而来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记载:“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因此,这一官职起源于周代。乃是负责钱财的管理和调度、彭祖的子孙孚任职时就拿了官名当作自己的姓、从此就有了钱姓。之后!其子孙后代沿袭了这一称呼!世世姓钱!从钱姓的来源上看。钱姓是由彭姓分化而来!与彭姓有着共同的祖先,钱姓和彭姓常常自认是一家人!曾有着遇难相帮、互不通婚等共同的约定、事实上,钱姓的祖籍地是下邳(今属江苏)。与彭姓的发源地彭城(今江苏徐州)并不在一处!但是。钱姓人一向把彭城作为郡望、其原因也正是由于与彭姓同源的缘故。钱姓之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带,下邳位一于现今江苏徐州的附近。徐州古称彭城!下邳!彭城两地非常接近,也一定程度上地证5296明了钱?彭两姓间的密切关系。后来、钱姓逐渐南迁、分布到长江以南各地区。至今在江南吴兴。武进一带还有许多钱姓人家!广东。福建一带!甚至在海外许多华人聚集的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 钱姓出自官名。确有金钱渊源 。“1376钱”之为姓、原来真的跟钱有关系!《通志氏族略》上面记载说:“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 周代的钱府上士。是一种官名。专管朝廷的钱币,结果颛顼帝的一位叫做孚的后代当了这个官后!就干脆拿官名当做自己的姓!这就是钱姓的由来、也说明了姓钱的人之所以姓钱、的确是跟金钱有一段渊源、 根据《通志》的这段记载!后人还可以发现这样一段渊源:原来。姓钱的老祖宗孚,是彭祖的直系孙子!钱!彭原是一家人!所以有些地方。5488这两姓是不准联婚的、 姓钱的人,最早都聚居在下邳一带、下邳0871就在现在江苏徐州的附近、而徐州古称彭城,两地非常接近,更为钱!彭两姓间的密切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说明。不过!后来姓钱的人都逐渐南迁!所以时至今日。江南的吴兴,武进一带、也有许6330多姓钱的人! 历史上。姓钱的人虽然在政治方面未曾扮演过轰轰烈烈的角色,然而、他们却文人才子辈出、跟他们姓氏的字义截然不同、 最早出现在史书上的、是钱丹和钱产两个人!他们都是战国时代人,钱丹是著8795名的隐士,钱2828产则是秦国的御史大夫! 到了唐朝天宝年间!江苏吴兴的钱家、出了6375一名大才子钱起,曾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博学多才。他的诗做得尤其好。一句“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赴举时被主考官认为有如神助!多年来更是脍炙人口! 在历。

姓氏叶的由来 15分

   叶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一、   寻根溯源   1,出自颛顼后裔。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颛顼后人沈诸梁被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其子孙以封邑为氏,   2。据《姓氏考略》所载,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内)蛮有以叶为姓者!如春秋时吴国人叶雄即出此支!   3、其他源流,满族纳喇氏,叶赫勒氏、德昂族亥氏!台湾土著,彝。蒙。土家,锡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得姓5605始祖   叶子高。上古时代。颛顼的后裔陆终有六子、其中幼子名季连、季连的后裔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被周成王追封在荆山6174(今湖北西部)一带!立国为荆!定都丹阳、后迁都于郢,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曾孙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临泉县)尹。7925其后人便以沈为氏、戌后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的敬重。楚昭王十八年、在与吴军打3902仗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为尹。沈诸梁承其父志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4579为楚国立下大功!被封到南阳、赐爵为公,世人尊为叶公、于是其后人4129便以邑为氏。沈诸梁则被尊为叶姓始祖!因其字号子高?后人也习惯称其为叶子高,   ? 繁衍播迁   叶姓主要发源地为河南。先秦时期!据《叶氏族谱》(沈诸梁一支)所载、沈诸梁之子叶重,战国时任楚邑令!叶重之子0219叶凝任楚大夫!秦汉时。叶姓后裔分居于今河南、湖南!山西,山东等地!如叶重四世孙任颍川(今河南禹县)太守、六世孙任长沙(今属湖南)太守。八世孙任雁门(今属山西)太守!九世孙任青州(今属山东)刺史。至叶望时由青州迁至丹阳句容(今属江苏)!成为南迁始祖!后在南北朝时、发展光大了江苏的“下邳郡”!魏晋南北朝时的南迁是继叶望南迁后的叶姓历史上又一次南迁,据载。叶琚任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令。其子迁往福建建宁府建安县,河南新安、浙江缙云等地、隋唐时!叶姓有入居安徽寿县和安徽休宁的、这一时期的叶姓有了大的发展。人口大量增长!宋元时!叶姓因避金人之乱和蒙军南下,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迁徙、江西。福建,广东又有叶姓入居者。《台北氏族略》中载有:“大别为二!一派为仙游2580古赖叶氏!世居雍州(今属陕西),五季之乱!举族流徙莫定(今属河北)?至宋。卜居河南光州固始、后有叶炎会、随宋南渡,遂居仙游(今属福建)之古赖(今赖店)!其后分居地点、遍及漳!泉二州!另一派为州莲溪叶氏。世居河间府(今属河北)、有子三人:颜、岂页。 !避金人之乱南渡、居漳州之莲溪!”明清时期。叶姓居福建。广东者有入居台湾的!后又迁徙到海外,叶姓经历了数千年的繁衍!此时已是足迹遍天下了,   郡望堂号   叶姓郡望主要有两个:1!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2、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堂号:   叶姓以“南阳”。“崇信”,“敦睦”,“点易”!“续古”、“继美”、“百忍”、“天叙”。“永思”。“?裕”、“天秩”,“青枝”。“济美”,“崇本”!“双留”等为其堂号,   宗族特征   1,叶姓汉族支源仅有一支!颛顼为其传说祖先。2!叶姓继承祖先美德!以“敦睦”。“百忍”。“永思”,“崇本”为其堂号,训示子孙,叶姓族人中不乏宰相!画家、文学家之名流。3!字行辈份排序井然。字韵深远。如叶成忠所修《叶氏宗谱》,内有浙江叶姓一支字行为:“茂盛宗世万、嗣继启志成,”叶秋庭所修《叶氏家谱》。内有江苏叶姓一支字行为:“硕德缅先哲,宏谟发远枝,祯祥开南国、传烈绍西岐,孝悌绳其祖、”   名人精粹   叶适: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余下全文>>?

姓氏赖的由来

  赖姓图腾赖(Lài 赖)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文献通考》等资料所载、周武王有弟叔颖被封于赖国!至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名为氏!史称赖氏正宗。是为河南赖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史稿》?《炎黄源流史》等资料所载,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9986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今河3980南省息县包信镇)!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名为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3!源自少数民族有赖姓:   ① 阿昌族赖姓源于阿昌语“喇来”、因其尾音与汉语“赖”字谐音。故姓赖,   ② 另外满?台湾土著、蒙古等少数民2510族均有赖姓!   得姓始祖:叔颖!周朝为黄帝姬姓后裔姬发所建、为加强其统治,武王大封同姓诸侯。据史料所载!周武王封其弟叔颖于赖(今河南省境)。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赖被楚灵王所灭!其后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赖姓、故叔颖则被尊为赖姓始祖?   历史上由于赖国被楚所灭,赖姓人在逃亡中曾改姓罗。姓傅,所以国内有些地方罗,赖,傅三姓联宗、到了汉代,由于战乱!赖姓大批南迁。从河南迁徙到浙江松阳、东晋隆安2年(398)赖庄之子赖遇任江东太守时。奏请朝廷准许他以松阳为府第!皇帝恩准并7139御笔题写“松阳世家”匾赐赖遇、赖氏便成为当地的望族、其后9085裔迁江西宁都!福建汀州!清流。上杭,永定!宁化!永春、漳州及广东之程乡(今梅州)、镇平!平远等地!   当今排在第98位、约占全国总人口0.18%。约250万人。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赖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境,据《姓氏考略》所载、最早的赖姓家族、居于古代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为周武王之弟叔颖后裔,秦汉时期。赖姓已有迁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载:“汉有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太守赖先、蜀零陵(今属湖南省)太守赖文。”这一时期,居于颍川的赖姓发展最旺!是为“颍川郡”,魏晋南北朝时,赖姓加入了为躲避纷乱由北方而南迁的队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均有赖姓足迹,据《赖氏族谱》所载,东晋有赖忠诚任虔州(今属江西省)知府、后人赖光迁居松阳(今属浙江省)、到赖遇时已成当地一大郡望,晋安帝亲题“松阳郡”赐予赖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阳”为郡号。并尊赖光为开基始祖。另外、赖光后人有迁居江西者,且在当地发展成为大郡望,治郡为南康郡。隋唐时期!政清民和,赖姓繁衍愈盛、各支脉竞相延伸、葱茏郁茂。宋元时期、赖姓又有大量南迁者,可以说是赖姓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迁徙。这次南迁!使得发源于中原河南之地的赖姓更加称盛于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赖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来、治郡为河内郡、明朝初年。赖姓又有迁居于四川,云南一带者!并且多数融入阿昌族、清朝初年。赖姓有进入台湾者!据载!赖云从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从闽、粤迁往台湾。进而移居海外者不绝。今日赖姓以广东居多,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夏姓氏的由来

  【夏】 XIA   一,姓氏源流     1。出自姒姓,      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400多年!共传13代、16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出自姒姓、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6552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3!出自妫姓,     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6402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16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     4、改赐姓或其他!     台湾土著哈也湾氏改姓夏。明时元人齐噜台被赐名夏贵!土家!蒙古!回、满等族有夏姓。     5!得姓始祖:夏启,     相传帝禹死后。其子启打破禅让制而即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四百年!共传十三代!十六王、末帝夏桀暴虐无道,国人怨恨。而此时黄帝子姓后裔商汤却因仁德!深受拥戴。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姓,夏启因开国君主之位、而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夏氏因得姓很早。故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散居尤为广泛。     夏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省境,大致上。秦及秦代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并迁往陕西、山东、安徽!山西、河北等地、如夏征舒传至4世孙夏区夫仕陈(今属河南)为大夫,裔孙夏御寇仕齐(今山东东部)为大夫、秦始皇时尤御医夏无且(大致出自陕西夏氏),秦汉之际、有代(今河北西北部,山西西中部与北部等地)相夏说,安徽夏氏8777出自随王桀逃至南巢一部分夏王族的后裔,     魏晋南北朝以前!夏姓3014还主要活跃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中原一带!     夏姓南迁始于汉代,如西汉时有夏黄公。为鄞人(今浙江宁波市)、,

江 姓氏的由来

  江姓,汉族百家大姓之一、其源大多9004来自江国、系从古老的赢姓分出!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记载:“赢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元即玄!颛顼的玄孙即伯益。为赢姓始祖。伯益第三个儿子恩成,约于西西周初期受封在“江”地,建立江国!据史料记载。江国在古代兖州与豫州之间。西临道国(在今河南确山县)、东与息国毗连(在今河南息县)、北接蔡国(在今河南上蔡县)。南滨淮水、其地当在今河南正阳县。面积相当于正阳县南半部!   河南地处中原、商周时期、这一带农耕发达、江国地临淮水。其经济以农业和渔猎为主!到了春1008秋时期、江国因为地域较小。加以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国力较弱、很难强盛起来、又因介于楚。宋之间、经常受大国操纵,只有依附大国才能生存,春秋中期、先依附南方的楚国。后又与北方齐。宋结盟伐楚,与楚成仇。周襄8198王二十九年(前623年),楚国息公子朱率师围攻江国,北方大国晋国先仆伐楚救江!驰兵解围,冬十二月、晋国将江国的危急局势上告周王叔桓公、晋大傅阳处父伐楚以1439救江国。但在方城(今湖北江陵东)返回,次年楚国再次趁机出兵、灭掉江国。沦为楚邑、江国灭亡后。国人大部分迁居外地!为了逃离楚国的控制,他们前进的路线是从故国向东北迁移,先后到陈留。考城,有一支迁往0985齐国境内,后又散居于其他诸侯国。迁出者多以原国名“江”为姓,因0485其始祖伯益为赢姓,故不少江氏家谱记载江氏起源于赢姓,   江国自江济始封于周成公十五年(前1101年)。至周襄王二十九年(前623年)被楚国所吞并、历经十七位君主,享国479年,   江姓以济阳,淮阳为堂号、为什么江姓会使用“济阳”堂号,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迁居到山东滋阳负暇里的一支即江俪所率领的江姓!因有5140山东济阳郡。故以济阳为堂号。但是从一些资料来看。南朝时大多江姓名人的郡望作济阳或考城或济阳考城连称来看!上述的说法并不见得可靠!郡望兴起于汉魏以后,西晋惠帝时分陈留郡一部分置济阳郡。郡治在今河南兰考县东。晋南渡后废济阳郡,据《元和姓纂》记载。东汉时有江德!“其先居陈留圉县,汉分陈留为济阳,因居考城。为著姓”、说明是由陈留郡的一部分置济阳郡,济阳的郡治即在考城,考城乃春秋时的载国、西汉置甾县,东6076汉时改考城,属陈留郡!南朝时还有的江姓名人载其籍贯为陈留(今属河南开封)。当时考城属陈留郡,故以陈留为郡望、总之,济阳只能是在今兰考而不是在山东境内,   至于“淮阳”堂号的来历!有的说是因为祖宗发祥之地在淮水之阳,6553这有一定道理!并且!在唐代武则天载初元年(689年)真阳县曾改为淮阳县。淮阳堂号或本于此、我以为淮阳堂号晚于济阳、那是留居在当地的江姓后人为与济阳区别而标示出来的!后世形成了二大堂号,即淮阳派与济阳派、唐代从河南固始,正阳迁出而有较清楚世系的家谱记载一般以淮阳为堂号。现在江姓宗谱上溯其祖源的以济阳为多。   江氏历代迁徙,大致经历了自北向南的5940流动过程,大的迁徙有:江国被南方的楚国所灭!大量人口向东北迁移,至考城(今河南兰考)一带!然后又迁山东、安徽等地!其后散居于浙江务州(今金华市)!山西蒲坂。河南洛阳,湖北江陵。河北中山、山西平城!山东曲阜各地(此据都昌《江氏大成宗族》中江仕明《非族辨》一文)!西晋灭亡,大量士人南渡!江姓族人自中原。山东等地南迁江苏,浙江等地、唐代中期,因受藩镇割据以及唐末战乱的影响,在中原的江姓再次南移长江流域。远至福建!   北宋时陆续有江姓移居浙江西部,江西东部!南下福建。宋末江万里誓不降元。以名宦而投水死,其后裔迁往福建,散居闽侯,厦门、惠安一带、其后分支有不少迁居广东东部、北部。西部!形成......余下全文>>?

王的姓氏的由来起源

  起源源流   始祖姬晋   1!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4090族人遂以王为氏、[4-5]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2362原的两大王姓望族,[3]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6] [7]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8] 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3]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3]!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