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壮族节日有什么?

  你好。壮人每月都有自得其乐的节日,其中比较盛大的有春节?蚂拐节。三月三月歌节!牛魂节,莫一大王节,中元节和霜降节等!,

壮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的传统节日包括:年三十晚,春节,春社节,花王节,清明节!庙会。三月三歌节、花炮节!端午节。尝新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庆丰节,冬至节!送灶节、   参考资料:www.nanning.gov.cn/...5.html、

壮族的饮食 壮族有哪些美食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俗称五色饭!又称“5722乌饭”!青精饭或花米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壮族普遍5513制作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0775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 他们选好优质糯米!采来紫蕃藤,黄花,枫叶、红蓝草。浸泡出液,分2586别拌着糯米!然后合而蒸之、不仅色彩斑斓。而且味道香纯、象征生活美好。四月初八。早稻已插完返青!人们用五色糯米饭揉成小团团、粘附在竹枝上,插于祖宗神龛!又从田中取回一蔸生长旺盛的禾苗。以南瓜叶包根、放在碗里。一并2653祭祀祖宗,祈求祖宗保佑五谷丰登? ,

易经风水是传统文化吗

  《周易》这部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至深且巨!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8612为重要的地位!人们普遍承认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但是、怎样来解释7634这个事实!如何估价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却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壮族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壮族的风俗礼仪、 [ 标签:壮族 风俗,壮族,礼仪 ] ` 衮.犊孓 回答:1 人气:1 解决时间:2008-08-04 10:32 满意答案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3488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3927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7388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1681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2865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9743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1509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6566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4252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4150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余下全文>>!

壮族的风俗习惯100字

  壮族是土著民族。是古代越人的后裔!壮族先民在历史上曾有西瓯。骆越。乌浒,俚!僚,俍!僮等不同称谓,后来才统一称为壮、至于民间部分壮族口碑传说其先祖来自山东!江西!福建等省、均无史籍佐证、全县19个乡镇均有壮族分布!除隆福。三只羊。九渡等乡外,其余乡镇的壮族人口都在1万人以上。壮族虽然与汉族来往较早?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大。部分文化习俗已被同化!但在经济!语言。风俗。宗教信仰,以至心理素质等方面还保留一定特点。   本县境内的壮族。大多聚族而居。9160一族一村一寨、少则十几户!多达几十户甚至上百户。其住房分全楼式干栏、半楼式干栏及地居式建筑3种!全楼式干栏多见于山地民房、主要构件为木料!分下层,中层!阁楼3部分!下层用作牛栏羊圈猪舍,中层住人。一般为三开间!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卧室或客房、半楼式为石山地区建筑式样。与全楼式干栏不同点为后半部砌成坪台。地居式建筑多见于平地?其结构为砖瓦顶、泥瓦顶2种、也有木料骨架!一般为三开式。厨房!猪舍建于后、用天井隔开,新中国成立前、壮族居民以有无瓦房区分贫富,财主多住瓦房!多数农户住茅草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7807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居民已建起洋房、   日常礼仪 壮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十分讲究文明礼貌!龙其注重各种礼节!在壮族地区!家庭成员之间!尊老爱幼,互相体贴,亲朋交往!以礼为先,情义至上。接待客人、热情洋溢。彬彬有礼。路人相见。不分熟陌,概能礼尚往来、壮族社会的不同关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俗成不同的“礼数”、   家族礼教:壮族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以辈份为依据,以尊老爱幼为准则。决定人们在冖遇中的层次关系、辈份越高,年龄越大的老人?越受敬重。其居家外出,衣食住行备受优遇待!每逢家宴。必被9897敬献猪肝,猪肾。猪肚,鸡肝。鸡脯,鸡股肉之类的美食,外出作客、必居高座!并享以餐中7169最精佳食,族中有事不能决断,定要秉告老人。乞其裁决。这样的老者、由于经历3323世事多,经验丰富,又德高望重、一决必断,故族人奉之为精神支柱和族中骄傲、一但其患病在身!则家人必团团守护,亲友不招自至,备礼问安、若其辞世升仙,则要全族举哀。方园数十里内?不论亲戚好友。还有非亲非故的、7802都会不约而同携带香仪前来吊念!违此例者!不免被子孙世人鄙视唾骂、斥为非礼“木人”。不齿于世、   在壮族礼仪中!小孩仅5107次于老人,小孩从降生之时起,就享受名目繁多的礼仪。问世时!,

传统文化有什么中国特色?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有那些,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6230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 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5228风箱 黑头发黄面板!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菸袋、鼻菸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中国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菸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簷我国传统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 ◎路神生日(元月初五): ◎元宵节(正月十五): ◎填仓节(正月二十五): ◎正月晦: ◎中和节(二月初一): ◎春社日: ◎春龙节(二月初二): ◎花朝节: ◎寒食节: ◎清明: ◎上巳节(三月初三): ◎立夏节: ◎端午(五月初五): ◎夏至节: ◎雨节(五月十三): ◎分龙节(五月二十): ◎天贶节(六月初六): ◎观莲节(六月二十四): 夏历每年六月二十四是观莲节(2006.07.19)、民间以此日为荷诞、即荷花生日!水乡泽国的江南一带,此日是举家赏荷观莲的盛大民俗节日,泛舟赏荷、笙歌如沸。流传数代、遍染荷香、成为汉民族最优美浪漫的节日之一。 ◎七夕(七月初七): ◎中元节(七月十五): ◎地藏节(七月三十): 农历七月三十是一个宗教节日。名为“地藏节”, ◎天医节(八月初一): ◎中秋(八月十五): ◎重阳(九月初九): ◎祭祖节(十月初一):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下元节(十月十五): ◎腊八节(腊月初八): ◎尾牙节(腊月十六): ◎祭灶节(腊月二十三): ◎除夕(腊月三十): !

壮族饮食文化:壮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美食

1,五色糯米饭又称“五色饭”,“花色饭”!乌米饭“,是壮族节日传统食品,是纯天然的绿绿色食品。象征着吉祥如意、五色糯米8922饭是将红兰草?黄花。枫叶、紫番藤3959的根茎或花叶捣烂!并取其汁分别浸泡糯米!蒸熟而成红!黄,黑!紫四色、再加上糯米本色而构成五色!色彩缤纷!香味诱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有做五色饭。用于祭礼和食用!或馈赠亲友、 至于传说。我没听过。这是百科里搜到的,有待考证: 传说?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韦特桂。在6215土皇帝手下为臣。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土皇帝后来发觉上了当。把特桂视为眼中钉、下令捉拿他归案!壮乡百0115姓闻知,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烧山!那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皇兵走后,乡亲们在一棵大枫树洞里找到特桂尸体,含泪把他葬在枫树旁、以后的每年三月三、壮人就用枫叶等植物颜汁把糯米染成红,黄、紫,黑等色,蒸熟后拿到山上祭祀特桂、 2。粽子。我们一年里有俩节日吃粽子:春节和端午节。 我们过年时不吃饺子。但必吃粽子,没有粽子不算过年,我们春节的粽子统称年粽。细分之下、新媳妇回孃家所送的一对粽子又称”逢白务“(壮语!意即新媳粽)。年内4433有人亡故的人家因禁忌包粽子?亲友所赠送的用于祭祀新故者的粽子称”拜逢“(壮语。意即粽祭)、我们的年粽在形状上与端午所吃的三角粽不同!而是做成底平上拱中部隆起的长条形,粽子中有各种7866各样的馅儿!去了皮的绿豆。长条形的五花肉!花生仁儿、板栗等、依个人口味而配制!年粽小的有几两!3544大的有几斤重!后者多用于祭祀、 此外,端午吃的粽子便与全国各地大同小异了。 3,竹筒煨饭 民间野炊食品!砍青竹一节!两头的节留住、一头凿口、将肉。油,水、盐和淘净的糯米等装入竹筒,封好后用文火煨熟!风味尤隹。 4!玉米粥 是将玉米磨成面。煮粥时取适量撒入沸水里!然后8284再放米煮粥!煮出的粥带着5165玉米香、 另外的又称玉米糊。桂西一带民间日常食品!将玉米粒磨成细粉末!待水沸后、一边用手抓玉米粉末均匀地2696撒下锅里、一边用手持一根木叉或木板不停地搅拌。煮成糊状即可食! 5。炒田螺 民间风味小吃!春夏季节、将田螺放入水中(水里可放些柚子叶加快吐泥)养数日吐净泥浆!然后将其外壳洗净,将尾部去掉一点尖端、剥开螺盖。以便油,盐、配料入螺肉!煮时先用猛火将田螺略炒!加少量油,盐!酒!姜!以除腥味。再加水焖熟,起锅前!将油。盐、葱、蒜!紫苏等9035佐料下锅略炒!食之,螺汤鲜美!螺肉爽脆! 6,柠檬鸭 姑1160且算作小吃吧。 鸭子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斩块放料酒、盐、薑丝醃制1小时让其入味。 酸姜切小片、酸荞头用刀背拍碎。酸辣椒切滚刀状、咸柠檬取皮剁碎(别放柠檬肉和核、会苦)。 下油热锅!爆香蒜蓉,生薑丝。将鸭块放进去翻炒至鸭块收水出油!下酸辣椒、酸荞头、酸姜!咸柠檬泥翻炒出香味。加入柱侯酱(海鲜酱)。白糖,盐,鲍鱼汁(蠔油)翻炒均匀。加盖子焖软鸭肉收汁出锅! 7、此外。就是随处可见的各种米粉:桂林米粉、螺丝粉、榨粉,捲筒粉等等, 、

中国传统文化的由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建国前。繁文缛节较多!封建迷信严重,腊八过后、择吉日扫灰,腊月二十三日辞灶之后,开始忙年,做大枣饽饽等。二十九日“封门”。贴春联,窗花,过门笺!挂宗谱、三十日晨、供盛饭!下午、上祖坟“送吊子”、请先祖回家过年,门口置“拴马桩”、院内横铺秫秸!晚十时左右、接灶。请神、撒陈(在正间地上撒麦秧)、半夜“发子”!拜先祖,敬诸神!鸣鞭炮!全家自幼至长!依序叩拜。长者受拜后须分压岁钱。然后喝辞岁酒!吃更年饺子!黎明!本族或近邻相互拜年。初一晨。吃“钱饺子”!初三日黎明送神!节间、亲友9331互相探拜,农村请媳妇!请女婿。共贺新春!建国后,礼节相沿、迷信活动有所废除,80年代又有所复燃,   元霄节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霄节、也叫“上2102元节”?“灯节”。家家用胡萝卜灌蜡油做灯。送至祖坟及院中角落、晚上有放礼花之俗。儿童燃放“解闷”!节间“闹元霄”。耍秧歌、舞龙灯、热闹非凡。   二月二 俗谓小龙抬头、男子多于此日理发!农家炒豆、称“蝎子豆”、意防毒虫。打“五谷囤”(用草木灰撒成几个相套的圆圈,内撒五谷2671杂粮)、祈求有个好年景,旧有前往土地庙祭土地神之俗,今已废。   清明节 祭扫先人坟墓?添土压纸!建国后、机关。学校等于此日祭扫烈士墓,旧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禁火冷食!并有打秋千之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吃9633粽子和熟鸡蛋。儿童以五彩线系脚脖!手腕,晨“拉露水”、采艾悬于门户之上。以避瘟疫。新媳妇“送端午”。从娘家带粽子分送婆家亲邻。    六月六 旧俗吃炒面,曝衣书!新婿到丈人家“现新”。   七月七 旧称“乞巧节”、招远过此节是七月初六、俗云:“招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节间做“巧饼”、儿童以线穿之!称“穿小果子”!旧时妇女生“巧芽”(以五谷杂粮生芽)?供奉姐姐(织女)。乞求织女赐0210给巧手,   七月十五 旧称中元节、又为鬼节、挂灯为鬼魂照路。此日晚间!挂宗谱!供先祖。吃饺子、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亲友以月饼,烧鸡等礼物馈赠!晚。宴饮赏月、分食月饼。   十月一 农历十月初一为秋祭,上坟添土,拜扫先墓,   冬至 俗称过冬,亦有挂宗谱供先祖之俗,中午吃包子、晚上吃饺子。   腊八 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喝“腊八粥”!憋“腊八蒜”。   2196辞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辞灶?又称过小年。蒸粘糕!供糖瓜!焚烧灶神像。   公历节日 除传统节日外!一些纪念性的公历节日渐为县民接受!但活动范围,深广程度不同。主要有元旦!妇女节!国际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党的生日。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植树节等、,

吃喝玩乐传统文化是什么生肖

  吃喝玩乐不说咯!传统文化就~~耍猴戏呗所以说是~~猴。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