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发生火灾怎么办 火灾逃生方法及自救常识(

  火灾逃生--万一发生火灾、我们要沉着应对!保持镇静!不盲目行动是安全逃生的重要前提,(1)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7182烟火方向迅速离开!注意保持低姿势、呼吸要小而浅、如为高楼里的火灾!因火势向0377上蔓延?应用湿棉被等物作掩护快速向楼下有序撤离!不要向楼上跑,离开房间时、一定要随手关门,使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因为供电系统随时会断电、所以千万不要乘电梯逃生、(2)等待救援时应尽量在阳台。窗口等易被发现的地方。如果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门、防止烟火侵入!并靠墙躲避。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时!大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的。(3)不要轻易跳楼,只有在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或楼层不高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此方法!可将应急逃生绳或将被单。台布撕成条做成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仓库一旦发生火灾,有哪些灭火方法

  1!自救   2。呼救   3!报警110,

发生火灾时有哪些自救方法

   【家庭着火】   *   棉被隔火?    时间来得及的话!可用浸湿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披在身上逃生,   *   卫生间避难、   实在无路可逃时、可躲到卫生间,用毛巾塞紧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 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     !

家庭发生火灾后,有几种逃生的方法

  1、 判断火情!若是家中起火、应立即逃离、若起火部位在自家之外。用手先试一下门把手及门是否灼热。如果不觉得热、可用身体和8273脚抵住房门,小心地将门开一条缝!观察门外火情。若烟雾弥漫!热气由门缝逼进灼热难耐或用手伸到门外上方感到热气逼人!应立即关闭房门?向房门泼水!并用湿棉被,毛巾等物品封住房门、以暂阻火势蔓延进家、若门不热、表明火势不大。应尽快离开房间、并随手关门。如果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   2 利用空间!在室内空间较大而火灾占地不大时可利用这个方法。将室内(卫生间!厨房都可。室内有水源最佳)的可燃物清除干净!同时清除与此室相连室内的部分可燃物!清除明火!对门窗的威胁!然后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防止烟和有毒气体的进入?等待火势熄灭或消防部队的救援、   3。,。。。 攀爬转移。当火势自下而上迅速蔓延而将楼梯封死时。住在上部楼层的居民可通过老虎窗,天窗等迅速爬到屋顶,转移到另一人家或另一单元的楼梯进行疏散。还可通过攀爬至阳台。窗台的外沿及建筑周围的脚手架,雨篷等突出物以躲避火势,房间外墙壁上有落水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人!可以利用管道逃生!但要注意一次下滑的人数不宜过多。以防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4… 棉被隔火,时间来得及的话,可用浸湿过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披在5199身上逃生,家中有婴儿的,可用湿布轻蒙在他的脸上、一手抱着他,一手趴在地上爬行逃出、   5… 卫2644生间避难!9756实在无路可逃时、可躲到卫生间!用毛巾塞紧门缝!把水泼在地上降温,也可躺在放满水的浴缸里躲避。。

在实验室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

  要预防火灾?就需要了解易燃化学品的属性并对控 制!以便不形成火四面体(参见下文),虽然《安全数据表》以及容器标签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但是!如果相关学生或科学家并不了解诸如燃点,蒸汽压力或静电等概念,这些信息则变得毫无用处! 在处理所有易燃化学品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只要严格遵循这些原则以及其他实验室安全工作程序。就能有助于预防火灾,   * 远离火源。火星以及引燃源!    如果引燃源得到恰当控制?就不会出现例 1中的小火、例 2中的大火是由加热罩变   压器引起的、变压器至于罩内。而加热罩又靠近8130蒸馏装置!    * 容器若不使用!请勿敞开!   塑料洗瓶和烧杯都是“敞开型容器”、在不使用时。如果把烧杯口盖上或洗瓶移向排风罩。火灾就不会发生。   * 将所有金属圆筒和传送容器置于地上。   传送非导电液体超过 8 升时,静电会在系统上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会成为引燃源、在传送 4升或 4升以上非导电液体时,整个系统须置于地上!包括源头和转移终点、所有传输管道需置地。并进行电连接(“结合”)。以达到普通电压、   * 保持充分通风!、   一般的实验室通风设备足以排出常7940规蒸汽!通常情况下!一个实验室排风罩足以在试验过程中防止可燃蒸汽的聚集,如果4457这些条件并不满足,则须对通风的充分性进行调查,若不进行调查。则会导致闪火或爆炸?   * 使用恰当的安全容器和安全柜并进行标注,   “将错误的化学品在错误的时间放在错误的容器内”是导致化学事故的主要原因,正确标注,养成看标签的习惯,就能预防事故的发生。   * 使用蒸汽抑制溶剂溢流控制物,   虽然活性炭是最强大的蒸汽抑制物质、但对于实验室和加工厂而言会产生太多灰尘,诸如祛腐灵(R)等产品或蒸汽抑制垫(用于极少量溢流)比较有效。不会产生过多的灰尘!所有试验人员应熟悉正确清理少量溢流的操作程序,   * 了解如何使用ABC灭火器并进行保养   以上两例中的技术人员和学生都不知道如何使用灭火器!在例 1中、实验室的一个学生使用过灭火器!而例 2中、并没有使用灭火器!一段时间内、火势完全盖过了大楼7242灭火系统,但最终大楼灭火系统将火扑灭,约 40000 升灭火用水须从大楼排出。   * 在工作区域尽可能减少易燃化学品,    防火法规规定了可以在火灾发生区域使用或储藏易燃化学品的最大量?9258在很多情况下,规定的最大量太高。尽可能减少易燃液体(燃料)既能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也可以降低火灾的严重程度? 重新审查一下您的防火程序以及应对火灾所做准备的充分性,确保每个人都了9137解预防火灾所需的信息、在使用易5142起火物质时!一定要牢记“火四面体”这些概念!不注意这些概念会导致火灾!身体伤害,财产损失!工作损4874失以及环境破坏?   下面是从另一个网上拉下来的~   (1)防止触电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 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1692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9073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2)防止引起火灾 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2)电线的安全通1388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时、0631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电6645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8954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3)防止短路 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以防短路! 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例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灯泡接口不要浸在水中,   (4)电器仪表的安全使用 1)在使用前。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电以及电压的大小(380V。220V。110V或6V)。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表的正,负极, 2)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 3)实验之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 4)在电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7501有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   如果着火了:首先发出警报,然后尽快把火种周围的易燃物品转移。最后采用相应手段进行灭火,若火势已经蔓延!应立即通知消防安全部门。切断所2029有电源。疏散物资。清理通道!便于消防人员进出!!

旅客列车发生火灾怎么办?

  旅客列车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空气压力的作用。火势会迅速蔓延形成一条火龙,燃烧产生的有毒烟雾和热辐射也会在车厢内迅速扩散危害旅客! 由于车厢内人员众多!通道狭窄,车门少!且被困人员受到高温。烟雾及火势2350的威胁易惊慌失措、失去理智,给逃生和救援带来困难!因此,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是减少旅客列车火灾人员伤亡的有效途径!列车在行驶中发生火灾,应立即通知乘务人员采取措施使列车制动?火灾初起火势不大时,乘客要听从乘务8465人员指挥,如不要随意开启车厢门窗。以免大量的新鲜空气进入加速火势扩大蔓延、按照乘务员组织。利用列车上的灭火器材扑救火灾、有秩序地从车厢的前后门疏散到相邻的车厢等、旅客列车每节车厢内都有一条人行通道!车厢两头有通往相邻车厢的手动门或自动门,当某一节车厢内发生火灾时!被5598困人员应在乘务员的指挥下、尽快利用车厢两头的通道、有秩序地逃离火灾现场!也可利用坚硬的物9309品将列车的窗玻璃砸碎,被困人员通过窗户逃离火灾现场!当车厢内浓烟弥漫时。被困人员要将毛巾、衣物等用水浸湿。捂住口鼻采取低姿行走的方式、逃离到相邻的车厢或车厢外、。

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8905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 1。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 2!发现火灾。可以打电话直接报警、家中没有电话的。要尽快使用邻居,电话亭或者附近单位的电话报警! 3!报火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单位或地点,讲清所处的区(县)。街道!胡同、门牌号码或乡村地址、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样, 4,报警以后,最好安排人员到9580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2089的道路、 5!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2105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假如发生火灾,你在宿舍该怎样逃生

  1。保持镇静、明辨方向、选择最近的逃生出口,   2!逃离火场的路线遇有浓烟烈火时。必须把自己的衣服淋湿。再找一块湿毛巾捂住口鼻。以5334起到隔热滤毒的作用!   3、在有浓烟的情况下!采用低姿势撤离!视线不清时,手摸墙壁徐徐撤离!   4。楼道内烟雾过浓,无法冲出时,应利用栏杆!拴上3058安全绳或床单逃生、   5!以上条件不具备时。不4929能盲目跳楼、应尽量待援。。

如何避免汽车发生火灾

  避免汽车发生火灾的措施有:   (1)布置电气线路时应远离高温,锐边、焊点附近等区域。线束选用合适的导线截面、以防止通过电流过大加速线路老化?采用良好的固定、增加外层防护如波纹管,布基胶带等,   (2)燃油系统的管路(尤其是有折弯管路的部分)应采用金属材料,7880尽可能地减少管路接头:因车辆在工作状态下、燃油系统的0642压力较大?加之燃油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若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保养、塑料管内的燃油就会泄漏,而金属材料制成的管线。其熔点均在800℃以上!铜管材料的熔点可达1000℃?一般火源温度对其影响不大。管内燃油相对比较安全!燃油不泄漏一般不会形成大的汽车火灾、   (3)定期保养。汽车的管路,线路在使用3~4年后常会出现输油胶管老化漏油!线束绝缘胶皮老化等现象。一般每次保养时!4S店工作人员会对整车燃油系统的管路、电气系统的线束及电气件等进行检查,发现老化的零件会及时告知客户   更换或维修等。因此。定期保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可大大降低火灾的风险,   (4)避免对原车设计尤其是电气系统进行改动!私自改动设计很容易造成车辆线路出问题或使车辆的性能发生改变,引起短路或负载等问题而产生火灾,   (5)不乱扔未熄灭的烟头。尤其是在车4523辆行驶时!丢出室外的烟头很可能被风吹回车内后排座椅上或后货舱中。停车后火灾便会悄然发生、不在仪表盘上放置各类打火机,清新剂,灭蚊剂等、不在车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6)配备质好量足的移动式灭火器。并保证驾驶员会使用灭火器。一般汽车可配备干粉灭火器。配备后还需要定期检修、保证其完整好用,   (7)车辆行驶前,要9233认真进行检查?保证车况良好,常用电表检查电器,开关!导线是否有漏电现象、加强对汽油(含汽油蒸气)泄漏的检查!及时排除漏电、漏油、漏气等故障!更换不良件!确保车辆电路和油路的安全、   (8)尽量避免将车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停车及行驶中远离存有易燃易爆物的地域、!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主要原因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主要原因:   (l)电气设备过热,电气设备本身的温升是有规定的!这与绝缘材料允许耐受温度有关。当温度大大超过绝缘材料允许温升后?不仅会引起加速老化。还会引起绝缘材料燃烧,当电气设备正常运行遭破坏时,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火灾、   引起电气设备过热的原因是:   1)短路:相线与零线之间或相线之间造成金属性接触即为短路。短路时温度急剧升高!引起绝缘材料燃烧而产生火灾、   2)过载:电气线路或设备所通过的电流值超过其允许的数值则为过载!过载可引起绝缘烧毁!   3)接触不良:电器连接部分常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一旦松动、则连接部8013分接触电阻增加。接头过热,导致灾害、   4)铁芯发热:铁芯绝缘损坏因发热量增大会产生高温!   5)散热不良:电器散热措施受到破坏。会造成过热、   (2)电火花或电弧、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成的,电弧温度可高达6000摄氏度。因此电火花或电弧不仅能引起2423绝缘物质燃烧。而且可以引起金属熔化,飞溅、构成火灾。爆炸的火源,   电火花可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工作火花如开关或接触器触头分合时的火花!事故火花是电器或线路发生故障时产生的火花。如发生短路时产生的火花、绝缘损坏或保险丝熔断时出现的闪络等、事故火花还包括外来原因产生的火花、如雷电火花!静电火花、高频感应电火花等。   电气设备本身除多油断路器,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充油套管等充油设备可能炸裂外,一般不会出现爆炸事故。以下情况可能引起空间爆炸,   1)周围空气有爆炸性混合物,在危险温度或电火花作用下引起空间爆炸、   2)充油设备的绝缘油在电弧作用下分解或气化?喷出大量油雾和可燃气体,引起爆炸,   3)发电机氢冷却装置漏气、酸性蓄电池排出氢气等。形成爆炸0903混合物。引起空间爆炸, 电气线路!电动机,油浸电力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灯、电热设备等由于结构?运行特点不同,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和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总的看来、除设备缺陷,安装不当等原因外。在运行中。电流的热量和电流的火花或电弧是引起火灾爆炸的6597直接原因,   所以,我们根据以上的电气原因导致火灾爆炸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做到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