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莫姓的来历

  一!姓氏源流   莫(Mò)姓源出有六:   1!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据《三郡记》和《姓氏考略》所载、上古帝颛顼造“[莫阝]阳城”!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阳城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阝]阳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县!古钜鹿鹿郡地),   2!出自芈姓,以官名为姓,据《广韵》所载、春秋时、楚国有莫敖(官名5676)之职、其后世子孙以官职命氏!称莫姓、古诗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而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   3!据《通志·氏族略》文,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也就是说、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此说法可能是1和2说法的综合、   4、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第十一章《分姓》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相称十分不便。布洛陀请卜黄为众人分姓!卜黄为此而累病、部族里的人关心卜黄、纷纷送礼物给他。卜黄由此便生出安姓的办法来。凡送李子的。就安他姓李”、牵牛5588来探病的。就安他姓“莫”7405(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安他姓“蓝”……。从此,壮族人也就有“莫”等姓氏、广西忻城县4770有莫土司衙署,占地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被8899誉为“壮乡故宫”,莫姓土司官职世袭。统治该地1042区近五百年!电影《刘三姐》中的“莫老爷”就是这种世袭之土司,   5、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人,也有姓莫氏者。   6,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   7,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侗族。瑶族也有以莫为姓者,9790如贵州独山人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为布依族人,此莫氏建立的“影山文化学派”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莫友芝一族之族源有争议、莫友芝等自称为江南汉人,然现9448代专家考证?莫友芝居地为传统莫姓布依族的居地。莫可能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才自称为汉人!本人较支持莫友芝为汉人、因清代为少数民族政权、随汉姓并无多大优势!且西南少数民族不得参加科举只是清6613初雍正年间之事、而莫却是清末同治年间人,并无虚报必要,另。莫友芝为“西南巨儒”。精研经学,旁及金石文字书画,虚报有损其道德操守。今暂从专家4807之说)!专家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6453三苗族的后裔?也就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后裔?如此则西南少数民族原居中原!与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   8。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① 南北朝时期、北魏少数民族邢莫氏、莫那娄氏改姓莫、    ② 北方满族人那莫氏!其汉姓也有改单姓莫为姓的。   ★★★得姓始祖0846:颛顼!昌意子!黄帝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下分八个民族、活动据点在帝丘(今河南省濮阳西南)。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莫姓主源两支,一支发源于今河北省任丘。一支发源于古时的楚国、两汉以前莫姓仅有两名入载史册、他们是春秋时的吴国人3432莫邪和汉代学者莫元珍!但多数莫姓在此际继续繁衍于其发祥地、并缓慢地向周边播迁!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几支来华定居的外族也改为莫姓、使北方莫姓家族日益庞大起来!原本在河间郡!巨鹿郡就已很是兴旺的莫姓家族得此新鲜血液的注入,自然兴盛为莫姓河间郡望。巨鹿郡望。另外。南方的江陵郡古为楚国腹地、一直以来为莫姓世居之地、在此际愈加昌盛。隋唐时期。莫姓分7079布之地渐广,有资料表明!在今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有莫姓人定居?并且已有莫姓徙居广东、黄巢起义后!有北方之莫姓......余下全文>>!

陈字的来历

  姓氏名称: 陈     拼音: chén     陈字,在先秦以前的写法很多!(见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陈曼 盙》,1874《陈侯午敦》!《子禾子釜》!《陈尊》等)!这可以从陈字本身得到阐释!陈字和阵字。古时候是一个字!音义可通、“陈!列也!”(《广雅·释诂》)陈字在古时候不仅可写作阵还可写作坠。陈与古字陈岁也相通!“陈(卜夕)!列出、从(卜夕),陈声!俗字作阵”(《说文解字》)!屈原的《离骚》里就有“就重华而陈夕词”这样的诗句!这里面的“陈(卜夕)”即是陈?此外!陈也与古甸字同音通义!“维禹甸之” (《诗经·大雅·韩奕》)。此中“甸”就与陈字同义。     陈字有九种含义!有—种就是战阵的意思,因为在古代、陈!阵是一个字!可以通用,尽管如此,陈姓祖先从未把自己的姓氏写作阵,     《辞源》对阵字也有几种解释:   4727  ①本作“陈”,也就是说。阵的本来字是陈字!阵字是从陈字演化而来的、      ②军伍行列称阵!     ③阵法。指作战时部队的战斗队形、   0419  ④量词,如古诗中有“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8070的句子,     除去第四种解释,其他三种都与作战有关,     根据金文的解释,陈字左边的“阝”是旌旗的形状!右边的“东”字是战车车轮,上面载着戈矛,下面则是土字的会意。尽管陈字在古时候与上2287面这些字相通,陈姓的陈字几千年来却一直未曾改变过,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把陈姓写为阵姓或是甸姓、  6152   综合起来看!整个陈字的含义,是把战车摆在国土边界上保卫土地!看到陈字,就想起阵字。阵陈两字同音,阵字是旧中国车轮滚动的声音、而战车是黄帝发明的、黄帝之所以称作轩辕氏!就因为与战车有关,因此轩辕二字均从车字偏旁。     陈字的读法!上古音属定母。真部,《广韵》直珍切!澄母!真韵。开口!三等!平声,在臻摄,是高轮车行驶的响声。在宋以前“陈”音一直是高轮车的响声、宋代以后、读法才逐渐发生变化!与“尘0953”同音,“陈”的4856现代读法与古音相差甚远、值得注意的是,陈字的古音读法。至今仍保留在福建的闽南话和广东的潮汕话里。!

陈这个字的来历

  陈姓出自8486姚姓或妫姓!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所以姓姚!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三十四世后人妫满,武王为笼络天下、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谥号称7090为胡公?在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以国为姓,使用陈姓的始祖是胡公满。陈9849姓使用主要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开始,陈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妫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陈完一支在齐国落了户!把自己的姓氏9294也由陈改成了田?6512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田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姓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此为王姓的一大发源、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1358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前文已经叙述。从姚姓族人衍生4264出妫姓?再妫姓改姓陈姓、胡姓!部8707分陈姓再改为田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本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王姓!其它从从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没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继续发展出其他姓!陈姓发展历程: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韩非子》说:虞夏二千余岁。《国语》记载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4363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隶社会的顶峰的代表!华夏正统!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因舜帝生于姚虚而姓姚!其子商均生于妫汭而姓妫!《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夏代虞后、虞族子孙亦姓虞!姓妫、姓姚!姓王,姓吴......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领虞思曾帮助禹的后代少康复国......!在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是也,”,在周代,《史记》,《左传》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之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9259侍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侯!”《史记》详细见陈杞世家,自陈胡公以后其子孙姓陈。姓胡!姓袁......、陈完!陈厉公之子、陈氏重要支系,详见田敬仲完世家,陈完的子孙代姜齐称孤道寡,陈完的子孙姓陈。姓孙,厂王,姓田。姓陆......详细见右表(点击放大),虞舜帝部分后裔简表!商族姓氏参考宋微子世家,在此不再累述,另外根据唐书记载。汉族李姓出自陈国!始祖李利贞为陈国大夫、老子亦陈国人。孔子亦在陈国居住了三年、,

史姓的来历是什么?

  来源有五5381: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 太史佚之后。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0693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1839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 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2547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 阿史那氏所改,北魏 阿史那部、有归附0126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 突厥种!   史姓分布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史丹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史丹裔孙东汉史苞5013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 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7495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郡望堂号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8448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4589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郡望: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北朝魏废。   宣城1835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2059宣城)?   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史姓家谱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历史名人   史可法:抗清名将、在兵困扬州时,他拒降固守!奋战到底、不幸英勇就义、   史孟麟:6269明朝理学家。他4591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   史 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著称!临死时!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后人称为"尸谏"。他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   史 籀:周宣4238王时书法家,相传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q......余下全文>>!

原姓的来历

  原姓!源流单纯!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六子姬原叔(原公丰)之后、以国(邑)名为氏、     1!据《姓氏急就篇》载、西周初、周文王第十六子原伯受封于原(古称轵邑!今0384河南省济源市西北),世为伯爵。史称原伯贯,建立原国,夏代。“少康迁原(国)”。周武王灭商朝,西周立!封周文王第十六子为原伯 (爵)、史称原伯贯, 受封于原国, 原!伯是他的氏。 官职初始是卿大夫。西周初期。平民百姓是没有"氏"的、春秋时原国被晋国灭!其后人以姬为姓,以原为氏、诸侯国之间不断战争,兼并到天下只有100多个诸侯的时候,原国还存在。由于原国很小,打败一次就举国0492迁徙一次。迁徙三次之后、原氏后人从此流散各地,   2,春秋时原国被晋国所灭,原伯之后转封于先轸,号为原轸。官为晋国上卿,其采邑在原邑、《水经注》说:“辽山县西南黄崖山,先轸所出也”。原轸其后世子孙以国(邑)名“原”为姓。称为原氏、遂形成原姓。先轸生先且居,先且居生先克,先克生先榖,先榖在邲之战失利后、担心将来国君会找他算账、为防不测、竟于前596年率领鲜虞?戎狄等外族部落偷袭晋国!后阴谋失败!晋景公大怒!杀先榖、族灭其家。显赫一时的先氏凋零了。   3。出自赵姓,晋文公将原地分给赵衰。赵衰有儿子原同。   赵同、嬴姓、赵氏、名同,因被封在原。以邑为氏,别为原氏!又被称为原同,原叔。是赵衰与赵姬的儿子、赵盾的弟弟、赵括。赵婴齐的哥哥。《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4、出自妫姓、为舜的后裔、庄公二十七年、有陈国原仲、,

魏姓来历?

  历史来源   「魏」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毕公高之裔孙毕万。在晋国为大夫。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封毕万于为邑 (今山西芮城县 ) !毕万裔孙魏斯。与赵。韩,三家分晋、各自建国!魏斯建魏国!都安邑 ( 山西夏县 ) 。为魏文侯,成为战国七雄之一。7168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原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名为氏、     二,据《史记》记载,秦国穰侯魏冉。奔出自芈姓。后改为魏氏。     魏姓名人:魏无忌,魏征!、

任姓的来历?

  任姓的来源有六种情况:   1,由远古妊姓衍传,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2!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相传黄帝有25子,其得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氏!即为任氏。   3,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以国为氏!相传黄帝少子禹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姓任。   4。出自风姓。任。为风姓之国,实太皞氏之后,战国时灭亡,居者以国为氏!   5。历史上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有姓任的。其后代亦姓任氏。   6,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8711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当代任姓的人口已达420万、是全国第五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

韩姓来历

  “韩”姓字演变   1、源自姬姓、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为唐叔虞之后裔,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封姬叔2092虞于唐。史称晋国。春秋时期,曲沃武公夺得晋国君位以后,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叔父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至战国初!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建立韩,赵。魏三国,5192韩国历经八代?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被秦所灭,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韩姓、   ②属黄帝之孙2020韩流后裔,以祖名为氏!黄帝之子昌意!在被贬谪到若水时,生子韩流。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   ③属黄帝传承、西周灭商、平定管叔、蔡叔与武庚的5276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武王之子于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   ④属曲沃桓叔之后,西周时期!昭侯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周僖王三年(前679年),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桓叔后裔曲沃武公为晋君。后来。秦灭韩、俘韩王安,置颍川郡。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2。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韩姓渊源   ①鲜卑族改韩姓: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   ②满族改韩姓:满族哈勒塔喇氏,满语为Haltala Hala!世居吉林乌拉!后多冠汉姓为韩氏,翰颜氏!满语为Hanyan Hala,世居赫林台,嫩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韩氏、赫济哩氏!满语为Hegiri Hala?世居辉发。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③锡伯族改韩姓:锡伯族哈斯胡里氏。亦称哈斯呼哩氏、哈呼拉氏、世居伯都讷。清中叶后、改为汉姓韩氏!韩吉利氏。世居伯都讷、清中叶后多冠汉姓为韩氏、韩亚喇氏、世居伯都讷。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④朝鲜族改韩姓:满清建国后!世居义州(今朝鲜新义州)?开城府(今朝鲜开城)的朝鲜族人,皆冠汉姓为韩氏,   ⑤鄂伦春族改韩0808姓:鄂伦春族卡格依尔氏、亦称卡日基尔氏、世居雅鲁河流域(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韩。哈尔卡拉氏、满语为Harkala Hala。世居雅鲁河(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所冠汉字姓韩,   3!得姓始祖   韩虔(,-前400年)!姬姓,韩氏。名虔、晋1591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前408年至5925前400年在位,   西周初年。周公把唐地封给虞!其子燮更国号为晋、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封其小叔姬万于韩。姬万曾孙韩厥以封邑为姓。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建立韩国,韩虔即为韩姓的得姓始祖,   4!迁徙传播   韩姓繁衍发展主要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   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和山西一带,商末周初时进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区!汉晋南北0325朝时期,韩姓在河南地区发展迅速。尤其以韩国古都阳翟和南阳为中心,形成了颍川郡望。同时韩姓向北部。东北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甘肃、四川播迂,唐朝后期!韩姓始入广东和福建,韩姓在东晋,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战乱中、损失较大,宋朝时,中原人群大量南迁!韩姓也随之迁往广东,福建一带、元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继续南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定居、。

西门这个姓的来历

  姓氏起源——西门     一,姓氏源流   西门(Xī mén 西西门)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以祖上居地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郑大夫居西门。因氏焉,”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居住在郑国都城的西门。他的后代子孙就以“西门”命姓!称西门氏、   2。出自姜姓!亦以祖上居地为氏、战国时,齐国也有大夫居于西门?其子孙也有以西门为姓的、称西门氏!   3。出自战国时西门豹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姓苑》载:“西门豹之后!改为西门氏,”战国时,有魏国邺(今河北省邻漳县西南邺镇)令西门豹。他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名命姓,称西门氏!后来有的改西门复姓为单姓西氏!     二、迁徙分布   (缺)西门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郑大夫居西门!因氏焉”由此可知?春秋时代的郑国有一位大夫居住于西门、其后!就以西门为姓,称西门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郑国位于今陕西省和华县东南一带。望族居梁郡(今河南商丘县南一带)!魏郡(汉高帝初置。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8050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三、历史名人   西门豹:战国时人!魏国君主魏文侯任保险了为地方官,他去做官的地方常有水灾、那里巫婆就说因为河伯发怒,所以水灾、叫百姓每年把少女投到河里,让河伯娶了亲,就免灾了、西门也解情况后很生气、把巫婆丢到河里去。又叫又叫百姓开水渠排水和灌溉,为那地方造福千百年!老百姓都很感激他,西门豹据说是个急性子人。他8602见巫婆骗人钱财,害人性命,就反问巫婆、把你嫁给河伯不是更好吗。   西门君惠:汉5194代道士,王莽时人。喜爱天文谶记、曾对卫将军王涉说:“刘氏当复兴、”后来。果然由刘秀建立了东汉,   西门季玄:唐朝时的忠臣。历任神策中尉?右迁神策军佐!右中护军!右监门将军,军容使等。他对朝廷中花言巧语瞒骗皇上的人特别痛恨!人们赞扬他忠心正直!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梁 郡:汉建梁国,治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南一带)、0197南朝宋为梁郡,治下邑(今安徽省砀山)!隋曾以宋州为梁郡!唐为睢阳郡、   魏郡:汉置郡!治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辖境跨今冀(魏县)、鲁(冠县)!3019豫(浚县)三省之界、北周末迁安阳!隋为相州魏郡,至唐。为相州邺郡(此邺即安阳,非北周末年以前之邺),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2。堂号(缺)。

百家姓齐姓的来历

  出自姜姓!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 省营丘(临淄)、姜太公3368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称 为吕尚。当时商朝几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吕尚虽有满腹经纶、毫无用武之地,吕尚年过七十。仍在寻找显示才华的良机!这时,西方周围的西伯姬昌广招贤士!吕尚听说到消息!立即赶去。但他没有立即去!天天在渭水钩下钓!有一天。西0010伯昌外出打猎。进行占卜。说此行将得一位辅国贤才、西伯昌听说吕尚非等闲之辈!必有天才、于是躬身前往!来到渭水之滨、上前同他攀谈!西伯昌听了吕尚很有见地的谈吐很有风度。即恭清吕尚同坐一车,亲自执鞭驾驶!回到宫中。封为国师,号称“太公场”。太公望为西伯昌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周的实力和声望大7703大提高!西伯昌死后!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在吕尚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春秋末年,齐国国势衰危!君权逐渐为大臣田氏所取代、姜姓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称为齐氏!   (怎么用知道而不用百科、,。)。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