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满姓的来源

  满(传统百家姓排名第351名)    【起源】满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黄帝後人舜的後代,西周初。周文王将舜的後裔胡公满封在陈、建立了陈国!子孙将祖字为氏、姓作满、   2,出自回族中有满姓!满姓取自经名「0014满蘇尔」的首音!“   3,出自他姓所改。旧由“瞒”氏讹音变为满氏。 【地望分布】山阳郡:此郡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汉武帝建元年间设置的山阳郡,地点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治所昌邑。相当於今天的山东金县西北,还有一处是东晋年间从广陵郡分置出来的山阳郡!治所在山阳、相当於今天的江蘇省淮安市、河东郡:秦朝时期置郡!相当於今山西省黄河以西夏县一带。 汝南郡:汉朝设置。治所在上蔡。相当於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京兆郡:太原、高阳。平昌, 太原郡,秦朝时置郡!相当於今山6559西省五台山以南!霍山以北的地区,【家族名人】满 宠: 三国时魏国太尉。他曾3046为魏国立下显赫战功,且为官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他立志刚毅。勇而有谋。不治?生!家无馀财,满宠之子满伟!孙满长亦有名,满 奋: 晋朝时期尚书令、昌邑人!清高雅致、任职司隶校尉。满朝荐:明朝时期麻阳人。万历年间进士,担任咸宁令、光宗年间担任尚宝卿!後来因为上书引起了当政者的不满,被遣送回原籍,崇宗的时候又被任用为太仆卿、   望采纳哦,

么姓的来源

  “么”做姓氏读同“腰”在字典里。“么”有很多个读音、作为副词可读为me、mɑ!me,yāo!但作为姓氏则为“yāo”(音同腰)?不少么姓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当自我介绍说姓“yāo”很少有人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所以还必须进一0129步解释,这时候“名人效应”会显得格外有效。“我姓yāo,女歌唱家么红的么,”如果仍被追问则只好继续解释: “就是什么的‘么’,它做姓氏时读yāo”!在么姓姓氏网上、“幺”的出现频率极高、甚至可与“么”平分秋色、因为不少么姓人把自己的姓氏写作“幺”、并称“么”“幺”是一回事儿!对此。“中国么氏官方QQ群”的群主么传璋这样说!“应该说‘幺’是个错误。从祖先代代相传的族谱来看就应该是‘么’,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出于方便或者习惯自称为‘幺’,但身8787份证等重要证件上还都是显示‘么’!身份证件上4998也显示为‘幺’姓的人有、但是很少!” 么传璋认为造成么、幺混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汉语拼音输入法不够完善,“如果输入yāo的拼音你会发现结果只有‘幺’没有‘么’、而‘么’作为姓氏是应该读yāo的、在篆书里‘么’和‘幺’彼此通用!但作为姓氏!就应该是‘么’,”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认为姓氏本为“幺”,只是不知何故后来被写为“么”。幺金禾指出、幺,么姓的写法。在上世纪50年代末文字改革以前。幺、么是可以并用的。“么是幺的俗写(见《辞源》和《康熙字典》)、文字改革以后!在《简化字总表》中。对幺和么作了明确的注解:“么。读me轻声,读yāo的么应作幺”(见《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冠县是山东么姓最大聚集地“QQ群现在有3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河北唐山和山东冠县5446是两个么姓人最聚集的地区!”么传璋现在邯郸工作、他的祖籍正是冠县!“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么氏十代孙进士么显名8887借鉴《孔氏家谱》!首次对冠县《么氏家谱》进行了整理修编。截至2009年《么氏家谱》进行了第十四次续修!共收录了27代、男丁9274人、冠县么姓的人同宗同源,传承7921非常有序!”么传璋说、么贵娴也来自冠县,据她介绍!冠县东古城镇大约有5000多么姓人,主要集中在南么庄、北么庄,么安堤,李才。正坦等几个村里,其中北么庄规模最大!绝大部分村民都为么姓。“么”未被列入宋版《百家姓》,记者在搜集么姓相关资料是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么姓在全国500个大姓里排名第420位!”但当记者在网上以“中国500大姓”为关键词进行搜3140索时查得的结果显示:么排名第328位,而幺排名第333位?么传璋说自己也看到过这句话!但认为这个说法有待考证,么传璋没有掌握经过统计后全国么姓人的人口数字、但他认为根据概率加以推算得出的结果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现在姓氏群里有300多人、其中唐山地区最多,占了将近50%!其次是山东,接近40%,分散在其他各地的大约10%!结合2009年冠县地区对么姓男性统计的数字,现在全国的男性么姓人应该有2万多、”么传璋说,如果以么传3029璋的推测结果为基础,再结合目前大致的男女人口比例,全国么姓人的总人口数应约为3万人,可见其确实是一个稀有姓氏!山东么姓来自山西洪洞  据么传璋介绍!“就现在掌握的文字记载显示,山东地区么姓的最早的祖先是么从善、”元朝末年、频繁的战事和水旱蝗疫酿成了极为严重的灾荒,一时间,“中原之地淹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其中,山东!河南灾情最为严重。明朝建立后为安定局面,维护统治而推出了移民垦荒的战略决策 ,中国历9958史上罕见的大规模移民潮由此开始!“先祖么从善!祖籍山西洪洞!就是这个时期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铁条乌鸦窝迁到当时馆陶陶邑的,推......余下全文>>、

方姓的来源

  童虎个人资料:   童虎(Dohko)261岁 1.40-1.70米 A型血 10月20日生于中国 修炼地:五老蜂 绝招:庐山百龙霸,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主要来源   1.源于嬴姓和姚姓   据北宋中叶的《新唐书·宗室世系》一书记载:李氏源出嬴姓!为颛顼帝1670高阳氏的直系后裔!皋陶做4895了尧帝的理官、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其子孙以官为氏。称|理氏、老子李耳是第一个以李称姓的,   2,其他来源   源于改姓、赐姓   三国时期蜀汉丞6998相诸葛亮平定哀劳夷后!曾赐当地各少数民族以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鲜卑族9808有复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全面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   3.少数民族李姓     历史名人   李利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 上古帝王颛顼之後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着有《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 3711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6214都江堰!为国家6605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9293重要的地位!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0444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飞将军李广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9256著名西汉将领!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不畏权贵,敢于抗争,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东汉1823政治家,满腹经纶、被誉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2774李育:东汉一代名儒。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年0268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李傕(?-198)凉3216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2594部韵书!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式:东晋书法家,   李颙:东晋文学家,   李暠:陇西成纪3478(今甘肃静宁)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骞:字希义,赵郡平棘人、南7505北朝时文学家!博涉经史、富文藻。     李孝贞:赵郡柏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少好学、能属文,孝贞8997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本传》行于世......余下全文>>、

山东卢姓的来源

  以下是一个伟大的姓的介绍一,来源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3713而得氏!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四岳!他们与姬姓周族结成联盟!最后终于打败了商纣王?灭了商朝)神农氏9233之后裔。西周时、有炎帝的1679后裔姜姓?字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1395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名尚、春秋初期。齐太公之后,即齐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孙傒任齐国正卿、因迎立齐桓公公子小白有功、被赐以祖名为氏,因此名为高傒,并将高傒封在了卢,其后裔有以卢为氏、 2!出自复姓改单姓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以"卢蒲"为姓的一支,出自姜姓!是传自"9896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到后来!纷纷改了单字的卢氏。南北朝时。北魏9907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代北(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3,出自他姓赐卢氏。隋炀帝时。河间人章仇(复姓)太翼、善天文、赐姓卢氏! 4,出0480自他姓改卢姓,如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北宋初!后周忠臣卢琰,为保柴荣血脉,将其子柴熙诲收在膝下、取名为卢璇、还有,唐时、三原(今属陕西)有闾氏!讹为卢氏、 二、迁徙分布 卢氏的发源地有多处,而以地为氏立姓最早的是在今天的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地。秦时、齐国的4130卢邑也很出名,自田氏代齐、卢氏便散居燕秦之间!其后卢姓主要在河北省境涿郡(治今北京西南)一带繁衍、其中以涿郡的范阳最为旺盛、至汉时、又有卢绾,原从山东迁5874入江苏丰县,其后裔世居涿郡,同时!有卢氏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此外,战国后期,卢蒲氏改为单姓卢氏后!繁衍于今河北大兴县一带。以后属涿郡!至三国魏时。涿郡改为范阳郡、卢氏便以范阳称。俗称"范阳卢氏"、之后。范阳卢氏历代显赫!一举成为"四海大姓"之一!世称"崔卢王谢",其社会地位高于皇族!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卢氏大族有随晋室南迁,又有一支卢氏迁居东北!3667后成为辽西卢氏大族!唐代、卢姓在北方的繁衍区域更广、其中以河南繁衍最为著称、南迁主要繁衍于江西、江苏,四川、福建等地、卢姓于唐末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但卢姓仍以居北方居多。故历代卢姓名人也多出自北方,尤以河北最为突出!可见,历史上卢氏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专经堂":东1520汉卢植?少年时和郑玄一块儿拜马融为师,马融在讲坛上设绛纱帐、帐后设女乐,在帐前讲书,卢植只专心听讲。几年从没看女乐一眼! 2!郡望 范阳郡:三国魏时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县)!西晋改为国!6288北魏复改为郡、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河间郡:汉高帝始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四、历史名人 卢 芳:东汉曾被封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称为武帝曾孙刘文伯!联合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后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 卢照邻:唐朝诗人、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所作诗多忧苦愤激之词?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 卢 镗:明朝大将、在浙东参与水陆十余战,斩敌千余!成为抗倭名将,名仅次于戚继光,俞大猷。 卢文绍: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吕7870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种!纠正错误多处。著有《群书拾补》! 卢 挚......余下全文>>。

回族蒋姓来源

  历史来源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云 、周朝初、周公第三子伯龄受封於蒋国 ( 一说在今湖北省仙居县、一说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 ) 后被楚国所灭!遗民以原国名「蒋」为氏!   家族名人   蒋琬 (、~246)字公琰!三国蜀汉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初随刘备入蜀。后为诸葛亮所重、称其为社稷才、亮卒!代亮执政。官至尚书令。封安阳亭侯,以镇静为治!后诏琬屯军汉中,又命开府、加大司马、卒諡恭!   蒋中正 ( 1887~1975)字介石。学名志清。浙江省奉化县人,8541肄业於保定陆军学堂!1922年。陈?明叛变!卫护国父脱险。后任大9007本营参谋长!黄埔军官学校校长,参与讨袁,东征、北伐!1928年被推为国民政府主席,日军入侵中国后。经西安事变,旋领导军民联合中国共产党抗战、其间历任中国国民党总裁。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抗战胜利后、政府从陪都重庆还都南京,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1948年6525当选首任总统!后和中共爆发内战!1949年败退台湾!后建设台湾。1975年病逝台北,   蒋经国 (1909~1988)浙江省奉化县人、为蒋中5213正之子!曾留学前苏联,就读於莫斯科中山大学!历任中华民国总统,   地望分布   山东乐安郡、   蒋姓起源参考之二   蒋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四十三,在台湾排名第六十三,蒋姓出自姬姓。是西周皇族的后代?西周初年,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周成王封在蒋、建立了蒋国、史称蒋伯,春秋时期!蒋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蒋国子民、就有人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蒋。发展和演变:先秦时期,蒋姓主要在他的发源地河南发展。到汉代时!由于战乱,做官等原因!蒋姓已经发展到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安徽等地,唐代初年。河南蒋姓有人开始进入福建。到宋代时。已经有蒋姓人在广东定居、明朝,蒋毅庵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成为第一个进入台湾的蒋姓人士、蒋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期思。弋阳。乐安、杜陵。宜兴!奉化、毗陵。公华。会稽,临江、临湖!临苏。浦亭!九江。云阳、函亭!义兴!泉陵,广陵、寿春!平阿!沛县,博昌,平河!电白,泉州。南海等,   蒋姓起源参考之三   天下蒋姓是一家   在中国,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姓,常常难以避免被外族冒用的命运、值得蒋姓人氏庆幸的是。在历代姓氏考籍中,至今还没有发现蒋姓被外姓人冒用的记录、这说明天下无二蒋,蒋姓都具有相同的血统、五百年前是一家、   史书上讲、中7224国蒋姓的始祖。是3000年前周公的第三个儿子伯龄、他被封于蒋国,当4149时蒋国的位置,就是现今河南省大别山一带的固始县西北的蒋乡、伯龄的子孙!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以国的名称2027作为家族的姓氏!而绵延不断地繁衍至今、   蒋姓后来沿中国的东部往南迁徙、由今天的山东鲁北迁移到江苏宜兴。浙江宁波。福建泉州而至台湾,尤其是汉代以后。蒋姓绝大部分都是出自江苏的宜兴,成为蒋姓家族繁衍最旺的一支!其始祖为山8518亭侯蒋澄?   五代后,1045蒋澄的孙子蒋宗霸到浙江奉化雪窦山附近的小盘山做居士。法名摩诃,从此雪窦山下的这个溪口小镇便有了蒋姓的繁衍。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蒋介石,就是浙江奉化这一支蒋姓!   浙江省奉化市档案局局长周丁华说:“蒋姓原来是江苏宜兴。五代时候迁到明州,就是现1269在的宁波!到了蒋宗霸这一代迁到奉化!蒋姓主要在溪口,在溪口的总人口有三万、 占四分之一。”   奉化溪口有两个蒋姓村庄、蒋介石就出生在蒋氏二村里!他排辈第28代。这两个村庄的人80%都姓蒋,   奉化溪口......余下全文>>!

徐姓的来源

  徐氏源远流长、始于夏朝!是黄帝的嫡系后代!徐氏姓源,出自嬴姓、《元和姓纂》云:“颛顼之后、嬴姓!伯益之子!夏时受封于徐!至偃王为周所灭,以国为氏!”根据考证。徐氏得姓始祖是四千多年前的贤士伯益、伯益是上古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高阳氏的后代!而高阳氏是黄帝裔孙颛顼帝的后嗣!伯益娶妻姚氏。生二子:长曰大廉,失考。次曰若木!夏商时受封于邳郸,为诸侯、生子嬴调!袭父爵,调生子房!房袭父职、以昭其功!伯益佐禹治水有功!相禹七年。公元前2175年,夏启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城址在今安徽泗县北)。徐地方圆五百里!以今之徐州为中心,南至长江、北至山东,河北中南部。西至河南偃城、东至东海,若木在这里建立徐国(今安徽,江苏交界处)。传至32世徐偃!为周所灭。周武王时、又封徐偃之子宗为徐子、仍属诸侯国,后灭于吴国!失国后的子孙遂以徐为姓、奉伯益7014为徐氏受姓之始祖。   徐氏在中华民族新的百家姓中、位居第十一,徐氏的郡望是“东海郡”(现在山东兖州东南)。堂号为“东海堂”、也有叫“南州堂”的。常用堂2962联有:“东海伯益。南州高士”!“东海衣冠第!南闽礼乐家”,“南州高氏!、中山首功”、“东海堂中万派千秋共同注!南州庭上6348五龙八凤复飞腾”,   秦始王时?若木60世孙徐福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奉命东渡日本!徐福之弟徐该,远走洪州(今江西南昌)隐居,至东汉桓帝时。徐该9世孙徐稚有“南州高士”,“徐孺子”之誉称。稚之子泊。泊生五子:永、盛!奇!峰,攀、唐代徐懋功,系徐盛之后。徐懋功30世孙徐绩(若木96世)生二子:长子秉哲,登进士,次子处仁,任中书仕郎。秉哲之子电发!登进士。电发之子融。亦中进士!世人称徐氏“公孙三进士”!   徐融之子鹤龄(徐稚33世孙)。初居广州。后迁江西石城县!为徐氏石城始祖,宋朝末年、传至三六一郎(徐黄)!*冯氏。兄弟三人,其二弟移徙南靖(浦城)!三弟徐赖三共迁永定合溪。后迁湖雷!坎市等地,一郎黄(徐)偕妻携子,由江西石城经宁化石壁徙居福建汀州府上杭旧县陈东坑(即今蓝田)、为徐姓入杭始祖,传至8世徐龙!*杨氏、生二子:长子有传(九一郎)!迁本县湖洋坝尾,次子汝荣(九二郎)、*吴氏!迁本县临城镇8045城北村小坪自然村、现已繁衍22代、几百年来。他们固守家园。很少外出营生的、清末民初,18世裔孙徐国华、徐清华同时迁至上杭城关。1949年、19世裔孙徐凤林迁往台湾、定居于台南市。   上杭徐姓,主要聚居地是城关、城北小坪村,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固定链接 评论(0) 引用 阅读(17) 圈子 编辑 有奖举报   徐氏历史来源 编辑 2006-03-03 22:15:33   历史来源   「徐」源出 ;     一:以国为氏、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为东夷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苏省西北部和安徽省东北部)。周初,以今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吴国吞并、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徐氏为颛顼。皋陶之后!夏禹时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从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徐偃王攻周。被周穆王及造父击败。后又封徐偃王子宗为徐子!春秋时。徐8350国被吴灭后?徐子的7931遗族以原国名「徐」为氏。     二:清代满族姓氏舒穆禄氏改为徐氏、如徐元梦,为满洲正白旗人,。

孙姓的由来和来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初期卫武公之子惠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其同母弟姬封于康。侯爵。史称康叔,周武王逝世后、周成王年幼。三监联合殷王武庚叛乱!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康叔因出兵平武庚之乱有功、封为怀侯。周成王以康叔为司寇,赐卫宝祭器、欲移康叔于卫国。   康叔逝世后,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孙考伯于卫,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县东北朝歌城、故史称康叔为卫康叔,乃追称之名。春秋初期,卫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卫武公之子公子惠孙。惠孙之孙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为氏,这支姬姓孙氏至少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先秦时期孙氏来源的最主要一支!   姬姓卫国王室的后代姬惠孙之后姬武仲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孙”。以纪念其祖父惠孙。姬武仲就是这支孙氏的始祖。姬姓孙氏是周文王之后,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卫康叔!名封!是周文王姬昌的小儿子。原封于康(今河南禹州)、史称卫康叔。周公姬7228旦平定武庚叛乱后、把殷原来统治的地区分封给康叔?仍然以殷的旧都朝歌(今河南淇县)为都城!监管殷的余民!同时把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郌氏。樊氏。饥氏,钟葵氏赐封给他。建立卫国!康6392叔又称卫康叔!康叔受封之后。很快把殷都改造成为周的方国!后来。康叔到宗周做了司寇。把自己的封国交由儿子伯康管理!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公元1066前852~前758)?名和,春秋初年卫国国君(公元前812年~前758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卫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犬戎、西弗等联军攻破镐京(今陕西西长安)!杀周幽王!他与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合兵助周王室平定叛乱。护卫王宜臼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被周平王赐给公爵、卫武公姬和有子惠孙、惠孙之子名耳、为卫上卿。食采于戚(今河南濮阳)。姬耳之子名乙。字武仲。依据周制。诸侯国国君的儿子公子。孙子称公孙!玄孙(公孙之子)不能称公孙。应以其祖父的字为氏、武仲5333即以父惠孙的字为姓、就是孙氏。姬姓孙氏同样也是黄帝后裔:黄帝→玄嚣→蛟极→帝喾→后稷(周始祖)→不窟→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渝→公卯→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姬昌→卫康叔→康伯→考伯→嗣伯→庭伯→靖伯→贞伯→顷侯→厘侯→武公和→公子惠孙→耳→乙(始姓孙)亥   第二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初期楚国楚庄王的令尹孙叔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初期。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孙叔敖居于期思(今河南淮滨东南部)!这支芈姓孙氏也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5786“孙”为姓氏,孙叔敖使成为这支孙氏的始祖?芈姓孙氏也是黄帝后裔:黄帝→昌意→颛顼→称→老童(卷章)→吴回→陆5685终→(芈)季连→附沮→穴熊!季连为荆楚先祖、始姓芈,季连的孙子穴熊为荆楚国君?楚君蚣冒(熊眴)→王子蒍章(眴)→蒍叔伯吕臣→!→蒍贾伯嬴→蒍艾猎即茹敖(字孙叔。其子以1715父字为氏称孙氏)。   芈姓为先周时期的南方楚国的国姓、在典籍《说文解字》中说:“芈。羊鸣也!从羊象声、”据后人考证,芈姓族人应与北方牧羊民族有关系。楚民族是中原华夏族的一支南迁后与周围土著居民不断融合而成!颛顼是黄帝之孙!根据历史传说。其后裔的一支称祝融氏、临江水与蛮族杂居、祝融后代陆终娶鬼方之女、该女怀胎十一年而不分娩!于是剖腹产!从其左右肋中各生出三人!其中第六子叫季连!其分支为芈姓!1369乃楚人的......余下全文>>!

许姓的来源

  汉族许姓的渊源主要有两支:许由,姜姓!   第2542一支出自古人许由、尧舜时代5645已有许姓、相传尧拟让君位与许由、许由拒绝!逃到箕山中。农耕而食!尧又请其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不听。尧只好让位与舜,这是历史上传说中最早的许姓!箕山在今河1535南登封境内!许由的活动地在河南许昌一带!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许由之后。经历夏,商1000多年、这支许姓一直默默无闻,其世系也无从考稽!   第二支出自姜姓。公元前1l世纪周灭商后!周武王分封异姓诸侯国,炎帝的后裔姜文叔被封于许,史称许文叔。许国故地在今河南1305许昌东!春秋时许国是一男爵小国。势弱力薄。常受郑!楚等大国所逼!经常迁移!从公元前576年至公元前506年!累迁于河南叶县,安徽毫县、河南西峡,最后定于河南鲁山东南,至战国初许元公时为楚国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当代许姓主要出于这支姜姓许,河南许昌成为许姓的最初发源地、许姓的历史至少有3000多年。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在历史上、许姓的血缘比较单纯、很少有其他姓氏和民族的融入!但在明清之际。广西地区的土著中出现了许姓、东北辽宁地区的满洲人中3304也出现了许姓,这南北少数民族中的许姓很可能来自汉族!在与周边汉族长期混居后!有一部分土著人同化成了汉族。因此,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许姓人群中已经流入了少数民族的基因成分!。

胡姓来源是什么?

  胡     一。姓氏源流   根据《元和姓篡》等1692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   胡氏还有两支源於古代的国名,周代有两个胡子国!一个在今河南,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另一个胡国是归姓、周代有异姓诸侯「胡」国,在安徽2009阜阳县,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这两个胡子国亡国之后。王族子孙都以原国名为姓。又形7383成两支胡氏?   在胡氏中,曾经8662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於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传之不多!至今仍4452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还有两个来源、其一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胡骨氏」(为魏献帝之兄的姓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3596为汉姓「胡」氏!另外。据《周书.李远传》所载,敕勒有胡姓、     二、迁徙分布   至於胡氏的源地。当然是周初的封地陈国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再以后。又由新蔡和山西两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迁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国!   胡氏南迁、始於西晋末年,胡氏的后代。从中原渡江南下,先迁到安徽。然0236后又从安徽再迁至福建!最后由福建迁居入台湾、台湾的胡姓,7227至今已遍及全省,不过!居住较为集中并且人数最多的!则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     三、郡望堂号   【堂号】   胡氏堂号主要是"澹庵堂"。得名是由於宋朝胡诠所著的《谭安集》,   【郡望】   胡氏的郡望?在唐朝元和年间以前主要有安定!新蔡(今属河南)两处、以后又有弋阳(郡治在今河南潢川)定城。义阳(郡治在今河南信阳市)中州。洛阳,户县(今属陕西)。河东等地!     四,历史名人   胡姓始祖、虽然可以追溯到周代的满文公!可谓渊源久远,但是胡氏在早期能够名垂史册的。却并不多见!能数得上的、只有春秋时期的名士胡衍。他以其大义化解蒲邑之危而名盛於世,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然而到了秦汉,胡氏有极为出色的表现。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七章,称为"秦篆"(即后来所称的小篆)!经学家胡母生!著《春秋公羊传》!胡安!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曾在白鹿山聚徒受经,司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胡烈,则是一位出名的好官,他在担任襄阳太守时、筑堤灌园,曾被老百姓歌颂为"譬春之阳,如冬之日,"   唐宋时期,是胡姓人氏才华横益、人才辈出的兴盛时期。唐代时有诗人胡曾、宋代教育家胡安定?经学家胡安国。学者胡直等!宋代教育家胡安定,开创宋代理学的先声、曾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主张!并且把讲学分经义和治事两斋!严立学规、以身示范!至於胡安国。2750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王安石施行新法的时候,曾废弃先秦时期最为精辟的智慧结晶"春秋三传",将之摒诸学宫的大门之外、要不是胡安国的矢志"抢救"。今天呈现在国人面前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可能就是两样了?......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