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独龙族服饰的服饰特点

  独龙族男女均喜爱装饰品!男子外出时要佩1581上腰刀。弩弓!女子常常披挂五颜六色的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和银币也常挂在颈6348上和耳下、同时妇女出门要身背精致的篾箩!既美观又实用、为独龙女子装饰自己的组0376成部分?如今。曾流行一时的颈饰耳坠已在今日尚简约务实的着装风格中渐渐退场。只在中老年妇女们盛装时的珊瑚石!绿松石饰物中留下些许印记!独龙族妇女中还曾盛行独特的身体毁饰——纹面,关于文面的最初起因。恐怕是多方面的,如:原始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标志性成熟,避邪防害,区别于其他部落的人等,过去8438独龙江中上游各地独龙族妇女多有文面者!如今,为数不多的一些老妇脸上依稀可见的刺青、讲述着她们曾经拥有的美丽故事,独龙族人民由于地理。历史等诸多因素、过去的衣着十分简单!一方麻布线毯!日作衣。夜当被、解放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他们普遍穿上了布衣装,但仍喜欢在衣外披覆条纹线毯!显得洒脱,大方,既有古朴自如的山林风韵!又具有现代的时装魅力、颇受中外服1846装研究者们的青睐。独龙族的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的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坦露左肩右臂、独龙族的佩饰也颇具特色。用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山中的藤条!男女均2232喜欢用染色红藤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男子出门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妇女头披大花毛巾,项饰料珠、女子多在腰间系戴染色的油藤圈作装饰、以前有纹面的习俗。男女不戴帽 ,多披头散发,赤足、服饰已有了较大改观、妇女仿傈僳族穿长袖衣裙,并佩戴彩色料珠链串、男子喜欢挎腰刀!弩箭!独龙族精于纺织、所织麻布线毯色彩谐调!厚重质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是本民族的衣着材料!也颇受怒江两岸各族人民的喜爱?。

德昂族男性服饰照片 急! 100分

  蒙古族   [饮食习惯]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4402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随着科学的发达、生活的繁荣、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8293的蒸馏法!六4519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0148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4706的诚挚之情?   [服饰特色]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格外醒目,   回族   [宗教习俗]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回族多7169信仰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 2 月1 0 日3041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前至落日后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3392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

水族服饰的服饰特点

水族在服饰色彩上的特殊审美观、一方面是与他们谦恭含蓄、感情内向的伦理道德规范有关。另一方面、他们欣赏的色调与他们生活的绿色自然环境是和谐一致的。因为蓝色。青色是冷色。往往同浓荫,清泉等的清爽柔和1805相一致。在他们心理上产生安定和平之感!水族男女衣服多以青,蓝两色为主、男子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或青布包头!老年人着长衫,头缠里布包头,脚裹绑腿,妇女穿青黑蓝色圆领立襟宽袖短衣。下着青4191布长裤!衣裤四周镶花边、系青色绿花围腰、穿绣青布鞋!节日穿裙子,将长发梳成一把斜绾头上。盛大节日或宴会时,戴各式各样的耳环。项圈、手镯等银饰。水族围腰水族服饰。流行于贵4406州三都、荔波等地,黑色土布作料,在胸前饰缀绣片,在梯形外轮郭内绣五彩缤2723纷的花草,蝴蝶等图案!有的钉银泡等装饰、穿时系银链,与围腰口衔接处的银饰通常是以蝴蝶或花朵为内容的浮雕银花。既是挂勾又是装饰?水族女衣较长!围腰与衣长度相等!穿衣外面。起保护,美化服装作用, ,

独龙族服饰的服饰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夕。独龙族的服装也没有多大改变。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多数常年赤身裸体!或者只是在下身围一小块麻布,0310或系挂一块约三指宽的小木板,小竹板之类的东西!成年之后,男女的服6757装也仅是一块麻布!男子在腰部系6522一根麻绳!用自织的一小片麻布围兜住下体。或是用一块大麻布斜披在背上!然后从左肩拉一只角。从右腋下拉另一只角0112在前胸拴起即成、有的男子还裹一副麻布绑腿、女的则用两块麻布分别从双肩斜披、相互包裹,腰间用带子或麻绳拴紧,上身缠一块麻布!从右5822向左包裹!拉到前胸用竹针别牢?有的妇女头上还包一小块麻布头巾。新中国建立后,独龙族的衣着有了很大变化。男女服装基本上与汉族相同,只有部分老人在家时仍保留着传统装束!男女外出时,仍习惯在身上披一块独龙毯、,

汉族服饰的古代男子服饰

  裙服之中,以帝王衮冕最为华丽、先秦衮冕之制。分2137上衣与下裳!衣多黑色(玄衣),以象天。裳多黄色(黄裳)、以象地、也有浅绛色的?玄衣广袖!上面用朱(赤红)?白!苍(青)。黄。玄(黑)五彩丝绘(绣或织)出日。月,星辰。山,龙。花虫等图画!裳画也用五彩丝绣出宗彝(礼器),藻(水草)、火等图案。这些图画和图案的花样合称为12章纹!裳前有皮制的芾。朱色,上面绘龙,火,山三章,系于腰间革带、蔽之于裳面膝前、裳旁佩玉,裳后系组绶(宽丝带做成的花样垂饰)。腰间还用大带系束、发束于头顶、着冠(帽子)、冠卷有纽,纽中贯以玉笄!扣紧冠与发,冠上加冕(一块宽0.8尺。长1.6、前圆后方的平板。又称冕延,板为木质!以玄布面上,赭布面里),冕延前后均匀地垂有12旒(用彩丝作绳、贯串五彩玉珠?称为旒)!每旒12玉,前后共24旒,共用玉8268珠228颗?称为玉藻,冠冕旁悬玉。名“充耳”、足5842着赤舄(厚底鞋!以木复于履底做成,舄前头上!宽翘。宽而且高、足可以把垂地长裙的0012前裾缘挑起,以3216便向前迈步)。后世衮冕都遵照先秦制度,略有变化、其他诸候、公、卿、大夫之冕服、其冕旒数严格按等级规定依次减为9旒,7 旒。5旒、3旒有差。每旒用玉数也依次减为9玉,7玉、5玉!3玉不等。衣裳上的章纹也严格按等级递减、有9章。7章、5章、3章之别、冕8263服种类名称!有衮冕,2254山冕等数十种,衣与裳相连的深衣袍服用途最广:可以作文武官员的次等朝服!也可以作诸侯士大夫燕居的晚礼服?还可以作帝王不视朝时的便服、深衣又是庶人参加祭礼时的惟一可穿的礼服,在婚!丧!宾礼中也可以穿。而且不分男女都可以穿,平民日常着襦裤,襦是短衣!以短衣长裤为常服,不在外面系裙,贫者着褶!即粗布长袄!颜色多为青、黑两色!丧服白色、男子头为束发冠笄,冠的形制有高冠、弁,粱冠,笼冠、小冠!幞头。帻、帽等、其细别的各种冠帽之名,如委貌冠、通天冠。远游冠,进贤冠!大帽、圆帽、鹅帽,唐巾!席帽等。可达数十种。也有戴各式头巾如四方头巾!万字巾,云巾,软巾、幅巾。葛巾,华阳巾等、还有的地区农民戴笠帽,、

侗族服饰与苗族服饰的区别 5分

  苗族银饰。、侗族基本没有、

56个民族的服饰特点

  苗族:苗2836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服饰5635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妇女较典型的装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过去以麻织土布为主,普遍使用独具特色的蜡染、刺绣工艺、裙子则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刺绣等方面,都极具民族风格、配饰以头、颈。胸及手等部位的银饰为多见!苗族的银饰在各民族首饰中首屈一指,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充分显示了7263苗族的聪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也有穿长衫长裤!缠青色或花格头巾,色调以青蓝色或白色为主,妇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着长裤、衣襟、袖口等处镶彩色花边、裤脚处也镶着花边!头缠青色或花格头巾,或将白色印花头帕搭在头上!青年女子的胸前还挂着绣有漂亮花纹图案的围腰!布依族妇女喜欢佩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足蹬尖1905鼻绣花鞋!布依族服饰整体色调淡雅朴素,与自然界保持着天然的和谐、   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对襟。左衽和右衽三种,下着长裤。裹绑腿!缠头布为三米长的亮布!两断用红绿丝线绣着一排锯齿形的图案、盛装时戴“银帽”!并佩戴其它银质饰物。女子穿裙时、上身以开襟紧身衣相配、胸部围青色刺绣的剪刀口状的“兜领”、裹绑腿。穿裤时!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装时。妇女多穿鸡毛裙、也有穿右衽无6969领上衣。以银珠为扣。环肩镶边!足蹬翘尖绣花鞋。侗族妇女喜欢佩带银花!银帽。项圈,手镯等银质饰物,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族妇女擅长刺绣!手工技艺精湛。   瑶族:瑶族各支系服饰存在较大差异!男子服装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以对襟,斜襟!琵琶襟短衣为主、也有的3574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一的裤子!扎头巾。打绑腿。朴实无华!妇女服饰有穿大襟上衣。束腰着裤的,有穿圆领短衣。下着百褶裙的。还有穿长衫配裤的。瑶族服饰的挑花构图风格独特、整幅图案均为几何纹!瑶族头饰特点更为突出。有“龙盘”形,“A”字形。“飞燕”形等,瑶族7988染织业发达!服装均用自染土布制作,有一套完整的蓝靛印染技术、色彩常用红、绿,黄、白黑五种。服饰制作采用挑花,刺绣。织锦、蜡染等工艺、   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裤子都喜欢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白族妇女常将色彩艳丽的图案绣在挂包、裹背、腰带、包头布,鞋等饰物上!淡雅朴实。色调和谐。审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着白色对襟上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头缠白色或蓝色头帕、肩挂手绣挂包!妇女多穿白色或穿浅蓝色右衽上衣!下着白色或浅蓝色宽裤,腰系绣花或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裙!足蹬绣花鞋、   京族:京族服装服饰特点鲜明、简便飘逸,男8270子一般都穿及膝长衣,坦胸束腰、衣袖较窄、妇女则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外出时、外套淡色旗袍式长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妇女染黑齿,结"砧板髻"的习俗依然存在于少数妇女当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装饰是他们的斗笠、   壮族:壮族男子多穿对襟的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个小兜。与6326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有花纹的头巾。妇女穿藏青色或深蓝色矮领、右衽上衣,衣领。袖口、襟边都绣有彩色的花边!下着黑色宽肥的裤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绣!下有彩色布贴。色彩绚烂耀眼,扎布贴,刺绣的围腰!戴绣有花纹图案的黑色头巾、节日或赶墟歌场穿绣花鞋。披戴绣花垫肩。妇女的发式各地有4543所不同!壮族服饰一般都用自织的土布制成,   黎族: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上衣和长裤。缠头6260巾插雉翎、妇女服饰有地5727区差异,有些穿黑色圆领贯头衣。衣服的饰物很多、领口用白绿两......余下全文>>,

关于中国最主要的民族民间服饰

  阿昌族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6330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裤脚 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   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男子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   包)和一把阿昌刀!更显得英俊而潇洒, 妇女的服饰有年7147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襟   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梁河地区的少女也喜欢穿筒裙!已婚妇女一般穿   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   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每逢外出赶集,做客或喜庆节日、妇女们都要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   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花手镯,挂上银项圈,在胸前的纽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   此时的阿昌族妇女!全身银光闪闪!风采万千, 当你走进阿昌族山寨,你还会发现阿昌族青年男女都   喜5943欢在包头上插饰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不仅美观、而且他们还视之为品性正直。心灵纯洁的标志。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   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保安刀挂于腰左边!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   布朗族   女穿2087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0535宽大长裤?黑或白2608布包头、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3857白地蓝方格头巾,   朝鲜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3966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配穿鞋头尖翘的船形鞋、男子穿无纽扣上衣,深色背心!灯笼8948裤(称佩吉)!戴漆纱围檐圆顶高帽、   达斡尔3681族   女穿蓝袍,绣花鞋。白布袜。胸佩银饰,男子穿高领袍!皮靴(称奇卡米)!白布包头。节日多穿各色绸袍。   傣族   西双版纳地区女子为窄袖对襟短衣。统裙、银腰带,德宏地区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长裤,小围腰、婚后是对襟短衫,黑统裙,新平。元江一带!女上衣的3330腰际处和裙腰处常绣花!饰银泡银穗,故有“花腰傣”之称。男子一般为小袖短衫?长裤!白或青布包头。冷天习惯披毛毯?   德昂族   女子上为对襟短衣!下着饰横条图案的长统裙。并装饰藤腰箍,男子穿圆领大襟衣和肥短裤、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头、男子还饰绒球,   东乡族   女子穿大襟衣,绣花背心。长裤!罩盖头!男子穿长袍,束带,佩小刀等,或穿对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顶软帽、   侗族   女子为无袖上衣。宽脚裤或百褶统裙,佩带银饰、男子为无领短衣。统裤。侗帕(大头帕)!多用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   独龙族   穿用披毯:将麻布毯披于衣外。由腋3613下抄向胸前结角(男左结。女右结)、此外。女子用头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罗斯族   女子穿布拉吉(连衣裙)或褶裙!戴艳丽的头巾、男子穿西装和白色绣花边的8339套头衫!   鄂伦春族   穿皮袍:大襟,开二衩或四衩。领、袖,襟处镶异色皮边,衩处补绣团花图案、此外。女子戴......余下全文>>。

白族服饰的族标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白族人民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模式,而作为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白族服饰!其服饰艺术文化同样具有不能忽略的社会功能作用、即它对7645族人们的凝聚力,也就是它的“族标”作用,该凝聚力使白族人民得以生存,发展!费孝通先生说过:“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一个民族总是设法巩固其共同心理!它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它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9468并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5982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不难想象!如果没有这凝聚力!白族的先民也不能在这强族如林的条件下。走过那漫长的历程?并顽强地生存下来而成为现代的民族。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的自治州!长期以来、形成了“民族小聚居!兄弟民族大杂居5563”的格局?其传统服饰看起来大同小异!实则不然、不论它们多么雷同!白族仍可从服饰上的特殊标记“族标”来识别其族属、白族女服饰主要以无或小领襟旁扣内衣及胯或及膝。年青7610者多以白!浅蓝。雅布色!随着年龄的偏高,色调逐渐加深,偏于蓝色、黑色等色调,外罩为灯芯绒领褂!年少者及腹。年长者稍长点!腰上系有绣花腰带!围腰重下摆和飘带,下着浅色扭裆宽脚裤、脚穿牛皮底的绣花鞋或绣花凉布鞋、包头多以挑花印染的方巾或色彩艳丽的毛巾制成、发辫盘于其上!年老者则夹于头后、成年者耳。手上多有饰物,胸前常挂银质三须、五须。而新娘服较为特别。头戴由上百个五颜六色的小绒球制成的帽子!身穿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调的衣服,想必人是借用吉大利之意吧!白族男服饰:多为白色对6713襟上衣!钮扣大多九至十个,外罩是黑领褂或羊皮领褂、下身也是扭档宽管裤,脚穿剪子口的牛皮底鞋,头戴白色或浅蓝色的圆形大包头!不可忽视的是族标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不同的传统服饰上!而且在同一白族支系的内部其各支系的服饰也常常表现出很强的支系特点。由于当时的地理环境或社会经济的不同!在服饰的制作和使用上有所差异,各自传承至今,白族其传统服饰亦然!大理州鹤庆县的白族服装!女头戴大方帽、戏称“海军陆战队”!剑川未婚者1904头戴布满银泡钉的花鼓帽!鱼尾帽。大理洱海东岸白族戴双缨8319鱼尾帽,鼓钉帽。洱海渔民好戴瓜皮帽。穿层数较多的露脐的短上衣?层数愈多愈好看?也称“千层荷叶”,穿三层且内长外短的称“三叠水”,人们视之为俊美。富足的象征。白族的另一支系勒墨人身穿火草布长款上衣。头戴用圆珠子串连而成的帽饰!胸前佩戴玛瑙珠串、依串珠的多少来显示自己的贵贱……?但白族服饰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无论怎样修饰却不能在围腰中心作任何装饰的、因为围腰正中这一块正盖在肚子上。其上不绣任何图案?其意为做人不能有“花花肠子”之心!是的、勤劳善良白族人民也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为了加强民族内部的凝聚力?使白2156族人民更加团结亲密,并能排除各种艰难困苦、使白族人民不断的向前发展、白族的祖先将会用各种手段和机会来达到这一目的。而每个成员都必须坚持穿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服饰。正是强化这种民族感情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传承下来的传统服饰正是白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斗争的物化,这的确是一种民族群体意识的象征,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表现、、

中国的传统服饰多彩多姿,历朝历代都有它的特点,你知道这些服饰的来历和特色吗? 5分

唐装原指唐代的汉服。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现0943代意义上的唐装泛指具有中国风格的服饰, 所以现在国际服装设计师有很多都会采纳唐装样式 或者图案元素当作当季的新品释出、这种风格的衣服大多数人认为是“中国风”样式 名称起源 “唐装”一词本身的称谓、源于海外。唐代盛期。声誉远及海外。以后海外各国因称中国人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言:“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在东南亚的华人居住区、亦因而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3163自称唐人!正由于自古以来唐朝是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朝代、 程序 把“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国传统风格的服装称为“唐装”、在 唐装(汉族式) 2001年的上海APEC会议上、中国作为东道主请前来参会的亚洲及太平洋经济体的领导人穿“唐装”?并由之而掀起“祥和喜庆”的“唐装”新潮!虽然是清2699代以降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不排除其为流行规律的必然或是中国在国际大家7977庭中地位与风度的体现。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