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么姓的来源

  “么”做姓氏读同“腰”在字典里、“么”有很多个读音,作为副词可读为me,mɑ!me,yāo,但作为姓氏则为“yāo”(音同腰)、不少么姓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当自我介绍说姓“yāo”很少有人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所以还必须进一步解释。这时候“名人效应”会显得格外有效!“我姓yāo!女歌唱家么红的么!”如果仍被追问则只好继续解释: “就是什么的‘么’!它做姓氏时读yāo”、在么姓姓氏网上,“幺”的出现频率极高、甚至可与“么”平分秋色?因为不少么姓人把自己的姓氏写作“幺”。并称“么”“幺”是一回事儿!对此,“中国么氏官方QQ群”的群主么传璋这样说!“应该说‘幺’是个错误!从祖先代代相传的族谱来看就应该是‘么’。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出于方便或者习惯自称为‘幺’,但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上还都是显示‘么’。身份证件上也显示为‘幺’姓的人有、但是很少。” 么传璋认为造成么!幺混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汉语拼音输入法不够完善!“如果输入yāo的拼音你会发现结果只有‘幺’没有‘么’。而‘么’作为姓氏是应该读yāo的,在篆书里‘么’和‘幺’彼此通用!但作为姓氏,就应该是‘么’、”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认为姓氏本为“幺”!只是不知何故后来被写为“么”、幺金禾指出、幺。么姓的写法,在上世纪50年代末文字改革以前、幺,么是可以并用的。“么是幺的俗写(见《辞源》和《康熙字典》)、文字改革以后!在《简化字总表》中、对幺和么作了明确的注解:“么!读me轻声!读yāo的么应作幺”(见《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冠县是山东么姓最大聚集地“QQ群现在有3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河北唐山和山东冠县是两个么姓人最聚集的地区!”么传璋现在邯4349郸工作!他的祖籍正是冠县,“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么氏十代孙进士么显名借鉴《孔氏家谱》,首次对冠县《么氏家谱》进行了整理修编,截至2009年《么氏家谱》进行了第十四次续修。共收录了27代,男丁9274人、冠县么姓的人同宗同源?传承非常有序、”么传璋说。么贵娴也来自冠县?据她介绍、冠县东古城镇大约有5000多么姓人,主要集中在南么庄!北么庄、么安堤!李才。正坦等几个村里、其中北么庄规模最大,绝大部分村民都为么姓!“么”未被列入宋版《百家姓》。记者在搜集么姓相关资料是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么姓在全国500个大姓里排名第420位。”但当记者在网上以“中国500大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查得的结果显示:么排名第328位,而幺排名第333位,么传璋说自己也看到过这句话、但认为这个说法有待考证、么传璋2423没有掌握经过统计后全国么姓人的人口数字,但他认为根据概率加以推算得出的结果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现在姓氏群里有300多人!其中唐山地区最多、占了将近50%!其次是山东!接近40%,分散在其他各地的大约10%。结合2009年冠县地区对么姓男性统计的数字!现在全国的男性么姓人应该有2万多!”么传璋说。如果以么传璋的推测结果为基础、再结合目前大致的男女人口比例、全国么姓人的总人口数应约为3万人。可见其确实是一个5003稀有姓氏,山东么姓来自山西洪洞  据么传璋介绍,“就现在掌握的0812文字记载显示,山东地区么姓的最早的祖先是么从善!”元朝末年,频繁的战事和水旱蝗疫酿成了3557极为严重的灾荒!一时间,“中原之地淹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其中,山东,河南灾情最为严重。明朝建立后为安定局面!维护统治而推出了移民垦荒的战略决策 !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移民潮由此开始,“先祖么从善、祖籍山西洪洞!就是这个时期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铁条乌2451鸦窝迁到当时馆陶陶邑的!推......余下全文>>、

何姓的来源

  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详情见baike.baidu.com/...mviLuq,

常姓的来源

  常姓的来源有三支、第一支常姓是以父王字为氏的!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黄帝的大臣中有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先!常仪的后代以常为姓!称为常氏,因此!常姓得姓至少有4000多年、是一个0661古老的姓氏。第二支常姓出自姬姓。是以邑为氏的。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卫君康叔的贰孙被封于常邑!后代以邑为姓!亦称常氏,卫是春秋时代的一个诸侯国?由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所在地就在沿着黄0805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带,卫国后被秦二世所灭,康叔3436支孙的后代则有以邑为姓。而称为常姓。第三支常姓出自恒姓。源自避讳改姓,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宋真宗年间,恒氏为了避宋帝赵恒的名讳。改为常氏、望族居于平原郡。即现在的山东省平0387原县南,。

汪姓的来源?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还有周平王太孙赤出奔晋国。其子孙为纪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战国末年西周3036桓公揭之后人,为纪念被秦灭后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别改姓王,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2226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9!由复姓简化而来?这种情0730况的王姓较多、据统计至少有14个。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孙,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乐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为逃避因夺位引起的迫害,追杀、逃往中原。因身为王爷、为显示身份改姓王。!

“孔”姓的来源是

  1。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 孔子。宋微子之后,宋闵公长子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为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2481梁纥生子孔丘,      2!出自姬姓、据《姓考》所载,春秋4644时卫国有孔悝。以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姬姓之孔氏、      3、出自妫姓。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孔宁,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妫」姓之孔氏!      4,又据《左传》所载、春秋时郑穆公之后有孔张。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为郑国的姬姓孔氏, 5!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卫国(今河南滑县订)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边姓的来源

  ◆边姓排行     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四。     ◆姓氏源流     [编辑本段]边(Biān 边)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国名为氏。商代有诸侯国边国(今地不详),为伯爵。称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2。出自子姓。以祖字为氏、周朝时、宋国国君的儿子名城(一名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祖字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得姓始祖:子边!我国的边氏族人,由来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说,边姓是宋0053公子城的后代,城字子边。他的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另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国是传自商汤的嫡系子孙,追本溯源,边氏当然是商汤的后裔了,商汤这一支子孙。最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望族居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陈留郡)。3535故边氏后人尊子边为边姓的得姓始祖,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缺)边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边姓出自子姓、上古商代的时候。有个诸侯国叫边国、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后来边国灭亡以后,边伯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边氏!世代相传。还有一支边姓起源于春触时期。那时有个宋国!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儿子叫御戎!字子边,子边的后代有的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也称为边氏。形成了另一支边姓的起源!在古代,边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陈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杜姓的来源

  一、姓氏源流   杜(Dù)姓源出有三:   1!出自祁姓、以邑为氏!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5286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2。出自上古杜康之后。据《世本》所载,相传是黄帝时酿酒的发明者杜康的后代,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0690四五千的历史了!   3!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时有鲜卑代北独孤浑氏!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满族都善氏,图克坦氏、鄂伦春族杜宁肯氏?裕2901固族杜曼氏,达斡尔族德贡氏。达力德尔氏等改姓杜,其它如满。蒙。土家!京、回、俄罗斯。壮。藏!朝鲜等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杜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6470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3328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杜姓以陕西西安为发祥地、春秋6221战国时期?杜姓已有徙居楚!鲁等国的!《新唐书》云:“在鲁1431有杜泄!9189避季平子之难!奔于楚、生大夫绰!绰生段、段生赫!”杜赫为秦将!食采于南阳衍邑、时人称3052为杜衍!赫少子杜秉,任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太守!秉子杜札!任南阳太守、札子杜周、任御史大夫!于8133汉武帝时以豪门望族被朝廷强迫迁徙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后形7150成杜姓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望郡——京兆郡!京兆杜姓、出自汉建平侯杜延年之二十世孙杜文!杜瑶!其后的几百年间杜姓又形成许多分支地望:襄阳杜姓,出自当阳1498侯杜预少子?晋弘4169农太守杜尹,洹水(今河南省安阳一带)杜姓!出自戴侯少子杜宽、濮阳杜姓!出自杜赫之子杜威、世居濮阳、裔孙杜谟、后魏时任濮阳太守!因家焉!总之!先秦至汉之际杜姓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其播衍过程!从陕西至山东!再至河南。终又复归陕西、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板荡。狼烟四起!杜姓为避战乱大举南迁。其先后于湖北之襄阳、襄樊!四川之绵竹,成都及浙江之钱塘!繁衍成为大族、唐末杜让能任山南节度使!遇战乱避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让能裔孙杜仁为避元乱8381又迁福建同安安仁里马銮乡!称为马銮杜姓始祖。明初杜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明清之际,杜姓已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远播海外。东南亚,欧7785美都有杜姓后裔的足迹!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三。历史名人   杜 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汉代书画家。汉章帝时曾为齐相,以善章草知名、与崔瑗并称“崔杜”。   杜 ......余下全文>>!

余姓的来源

  余姓的来源据《风俗通义》所载。为春秋时秦国相由余之后,由余本为晋国人。后入秦。其子孙以祖名“余”为氏,余虞于俞渝喻   虞姓来源(1)出自妫姓!以国名为氏,据《7889广韵》所载!传说舜子商均受封于虞国在今河南省虞城县,其后有虞氏,(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春秋时虞国0232被晋国所灭、其后亦有虞姓、   于姓来源(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及《元和姓纂》所载。周武王第三子姬叔受封于邘国!称为邘叔、其后9455去邑旁为于,有于氏、(2)为鲜卑族复姓所改、(3)《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唐代淳于氏为避唐宪宗李纯之名讳改为于氏?   俞姓来源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代有俞跗[fu]!兽医,为俞姓之始。见于《史记》!记不了了   看来是不对的!就不用记了。、

广东姓冯的来源?

  冯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是3478公族之后、因为他的封地在冯(今河南荥阳县西),便以当地地名为自己的姓氏?2719冯简子很有才干?善干处理国家大事、当时郑国子产做宰相,许多大事都同他商议。后来冯邑被晋国夺去。成9438为魏氏子弟魏长卿的封地,长卿的后代也称冯氏。冯异、东汉征西大将军、颖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从不争名利!每次打完胜仗回营论行赏时!他总是出营站在大树下躲避。被誉为“大树将军”、冯梦龙,明朝末年文学家,戏曲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他擅长小说。词曲和通俗文学的创作。

姓“许”的来源

  【许姓起源】   许姓出自1706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 、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3052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2373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 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许由及其部族活动的颍水流域、正是一千余年后西周武王分封姜文叔的许国的所在地、这从地域上说明许由和文叔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所以!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事实说明!许由是许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颍3147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文叔和许由一脉相承。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灭掉(一说灭于魏),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氏!又形成了一批许姓居民!这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的:“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的由来!这些许国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并不姓许、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是许姓的另一个得姓缘由,   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