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裕固族的民族习俗

  按照裕固族的传统礼俗,老人会在门口把你让进帐篷、安排客人坐在左侧面朝门口的贴8278地板床上,这是贵宾席,最好按他们的习俗。先用1474双膝跪坐?然后盘腿坐下。一般是按男左女右分坐、当主人请你用餐时,不要站起来,更不得走动。也无须过谦、尽管吃好了!裕固族待客真诚憨厚!讨厌虚情假意,并根据客人的身份,社会地位及与主人家的关系,将肉分成头等!二等!宰一只羊共分十二等、量人送礼。可由客人带走!民间传统有先敬茶后敬酒2186的习惯、在狩猎季节、裕固族还有野餐待客之习?喝奶茶是裕固族人的重要习惯!过去的饮食特点是一日三茶。以茶为饭。一般到晚间才吃一点面食。所以有客人时。裕固人总是先请喝酥油炒面茶、然后才用手抓羊肉和青稞酒款待。客人在喝奶条时!一定要吃干净沉在碗底的“曲核”(一种呈块状的奶制品)!这1731表示已经吃够了!要不然的话。主人会—个劲地给你添加!裕固族人好酒、而且酒2045量不小。不少人能喝4斤白酒.有的妇女也能喝上斤把、以酒待客是传统习俗之一,4361他们的习惯是先吃后喝!在吃饱之后再喝酒。裕固族人喝酒从来不要菜,只是喝光酒、他们有个老规矩。就是用各种名目向客人敬酒、要千方百计地把客7455人灌醉。似乎只有这样才尽到了主人之谊,裕固人敬酒都是敬双杯?6882无论在场的有多少个人、只有两只小酒杯,在场的人要轮番给客人敬双杯,没有海量是难以招架的。此外。裕固族划拳之风甚盛,程序复杂,花样繁多!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划拳、裕固族划拳有两种!一种是叫拳!与汉族的差不多,另一种是哑拳、是不叫喊的。双方每2572次只伸出一个指头。按拇4238指大于食指。食指大于中指,中指大于无名指。无名指大于小指、小指大于拇指的顺序决定胜负、如果双方出的是不相邻的两指,则无胜负!重出、这种哑拳只有妇女。小孩或不会划叫拳的人才采用!到裕固族牧民家去做客、有一些礼俗是必须懂得的,如果是骑马去,在离帐篷比较远的地方就得下马。以免惊动畜群。马鞭不论长短一律放在帐篷外面!不要带进去。离开时,不要出门就上马?而应牵着马走一段路、等主0166人回去了再上马?假如带了枪支、弹药或生皮!生肉也不要拿进帐篷、穿红衣!骑红马的人是不准进帐篷的,这是由于裕固族信仰佛教的缘故、据说他们信奉的“毛神”就0380是穿红衣,骑红马的、因此有这样的禁忌, 裕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族间严禁通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婚姻形式有包办婚姻及帐房戴头婚姻!帐房戴头婚即女子成年时举行戴头仪式、在娘家可另豆帐房成家。是古老婚制的遗俗、丧葬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形式、裕固族的婚俗颇为奇特、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向新娘连射三支无镞箭(不至于伤人)。象征新1821郎新娘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射罢、新郎把弓箭折断。扔到门旁!由老人投进火里烧掉!这个习俗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裕固人没有火,后来有一个英雄取来火种,裕固人才过上好日子、当时。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外出狩猎。妻子在家不慎将火弄灭、她为向一个三头妖求火而必须把血献给它喝。几天后!丈夫回来后。而妻子却因妖精天天来喝血而变得骨瘦如柴?丈夫知情后!用三箭射落妖精三个头,而自己也因受重伤死去了。从此、裕固族人民为了防止妖精再来!也为了纪念那位驱逐妖魔的英雄!举行婚礼时便兴起这个仪式、象征新娘有勇敢善射的丈夫保护。妖魔鬼怪不敢兴风作浪。蕴含着裕固人战胜邪恶。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愿望!依照裕固族3255的风俗习惯,婚礼结束、婆家招待完宾客后!新娘则要按照喇嘛选定的吉日、时辰、方向、放牧二至三天。放牧2886期间新娘要亲自数牛、数羊。数马、并捻一杆线,拾一捆柴、这样做,一方面为了表示新娘能干!勤俭!另一方8947面则是用以告知诸山神,这一家添了新人、并且开始放牧、治家了、裕固族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家,......余下全文>>。

锡伯族服饰的主要服饰

   妇女穿戴要讲究些,穿长及脚面的旗袍!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外罩坎肩!坎肩有对襟的、有大襟的,也贴花边。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多镶滚边,扎黑色腿带。脚着白袜、绣花鞋、少女与未婚姑娘、一条长辫!用各色“毛线”扎辫根、不剪头发帘。头上、辫梢爱戴些花,耳戴金(银)耳环,穿着淡雅漂亮的旗袍、右侧腰部的衣兜口内、掖一1844条彩色手帕!一半露在兜外!脚穿绣花布鞋,显示出青春的活力!婚礼时,新娘6275头戴吉塔库(锡伯语头饰、即布制发圈)。上有贝壳,宝石和金银制的花饰。下一排银链或串珠等装饰垂于眉宇之上。婚后一年之内。参加较大喜庆活动仍要戴上吉塔库,媳妇的服饰与姑娘无大差别但比姑娘穿着要鲜艳、发型也不同!媳妇梳的是“盘龙髻”、额前有“刘海”!脑后有“燕尾”。头顶上乌发蓬起!盘成髻形、日常生活中将辫梳成双辫或两“抓髻”,合起成为一个大“疙瘩髻”?头发抹头油。没有头油的!用榆树皮泡的水也粘稠光亮,面部可以涂粉、口可以涂口红!可以染指甲等,头部髻上插着金簪。腕上佩带金(银!玉)手镯。已婚妇女头上盘头翅!妇女戴耳环。手镯。戒指等、男女裤腿均扎黑色腿带。年轻女子扎红色,粉红色腿带,丧事时扎白色腿带?今散居在东北的锡伯族服装已和当地汉族!满族相同、新疆锡伯族妇女虽仍喜穿旗袍?大襟!下摆!袖口多镶滚边,长及脚面!但服饰已有显著改变!特别是青年已多穿连衣裙等。男子穿穿对襟短衫,裤脚在脚踝处扎紧。冬天也穿大襟开叉长袍!上年纪的妇女出门时,手里还要拿个烟袋!串门时互相装烟进礼。锡伯族妇女擅长刺绣!如同男子会骑射一样。妇女如果不会刺绣,就会被人轻视?0034刺绣图案多为花鸟鱼虫等!,

纳西族服饰的服饰特点

  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围腰!背披7007“羊披”。由于丽江地区的海拔。气温,水草山林等条件宜于发展畜牧业、牛羊皮毛也就成为纳2207西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中有这样的描写:“天地动!生两兄妹,结缘成一家!牧养白绵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毡,用羊毛作帽子腰带……”。直到现在,纳西妇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标记、羊皮0778披纳西语称“优轭”、用毛色乌黑纯净的绵羊皮经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再按体裁制。缝上黑绒或黑氆氇的“优轭筒”(羊皮颈),饰以七块圆形五彩丝绒绣的“优轭缪”(羊皮眼睛)!再订上七组细白羊皮条做成的“优轭崩”(羊皮须)、一对“优轭货”(羊皮背带)用白布做成。上绣蓝色蝴蝶纹饰,一端订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9108在背上、背带在胸前交叉、然后绕回7356背后从下端把羊皮系紧,尾端自然垂下!类同有“尾”!与东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宁蒗纳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带、用很多的宽布条制成!层层缠于腰间。宽的可达二十多公分!腰带下面系着的!是宽大的百褶长裙!以丽江县城大研古城为代表的纳西族民族服饰!未婚女子一般梳长发或扎长辨批垂肩后!已婚妇女则在头顶梳发髻?喜欢带蓝色帽子,衣着方面。上身着宽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从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绣花鞋、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朴素大方,由于1458纳西族受汉族的影响较深、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穿0735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这一装束的来源有6994多种不同的说法、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寓意为“披星戴月”。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5839说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与旱魔王搏斗,奋战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阳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宁蒗地区的摩梭人的服饰则另有特点!摩梭女子喜欢用牦牛尾或线制成粗大的4753假发辩,戴交缠式布包头,上身着短衫。下着十分4840宽大的长裙,腰间用很长的宽6431布条层层缠绕?纳西妇女喜欢佩带手镯、耳环等饰物!、

蒙古族的服饰饮食民居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6189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备奶制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传统宴客菜!祭7227祀活动时也常用。熟烤羊、内蒙鄂尔多斯地区风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苏饼,蒙古族民间传统糕点、烘干大米饭,蒙古族风味小吃、有饮奶茶的习惯,马奶酒,奶酒扒肉。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2394”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5635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普米族的服饰

  根据普米族古老的习俗、普米族儿童在十三岁以前不分性别,全穿一件右襟麻布长衫、女孩发饰前留一辫,上拴红绿料珠,男孩则在4968头部的前边和左右各留一辩,不佩珠、1081十三岁成丁礼以后才改穿衣裤!衣裙式短装,转为成年人装束!普米族成年男子发服装各地基本相同!上穿麻布短衣!下穿宽大长裤、外罩长衫,束腰带。普米族妇女多留长7759发并以发辫粗大为美、喜欢用牦牛尾和丝线6637编入发辫之中?盘于头顶!外包黑布包头,宁蒗地区的普米族妇女多穿束腰!多褶的长裙!在裙子9458的中间?通常都横绣一道红色彩线,她们说这是祖先迁移的路线、人死了以后需沿这条路线去寻找自己的归宿、否则就回不了老家,男女无论4102衣式如何?均外着羊皮坎肩或披肩、!

维吾尔族服饰的主要特点

  维吾尔族的服装一般都比较宽松、男装比较简单。主要有亚克太克(长外衣)!托尼(长袍)、排西麦特(短袄),尼木恰(上衣)!库依乃克(1357衬衣),腰巾等!维吾尔族将外衣统称为裕袢!这些衣服多用黑、白布料。蓝、灰!白。黑等各种本色团花绸缎料等制作!过去的维吾尔族男子一般多穿过膝,宽袖、无领!无9424扣的长外衣、穿9785时腰间系一长腰巾,腰巾可以起5195到扣子和口袋的作用,携带食品和其他一些零星物件、随用随取。腰巾长2631短不等,长的可达2米多,也有方形腰巾。系时在腰间露出一个角。腰巾多为黑,棕,蓝等深色!平常腰巾不怎么讲究,7006节日系的腰巾一般十分鲜艳!有的印花。有的绣花,维吾尔族男子穿上裕袢系上腰巾。显得别有一番风度。过去富有的人还在裕袢外再穿长袍。维吾尔族男子的衬衣多不开胸、长及膝部!臀部。年青人及小孩的衬衣多缀花边、宗教职业者多用长的白布缠头,维吾尔语称为“赛兰”。外衣外边不系腰带。多穿长袍!与一般人有明显的区别!袷袢是现代的维吾尔族民族式男装?是以“袷袢”式服饰为主要款式,与古代形式虽然相似?但现代的民族服饰讲究面料的质地!式样宽松合体!典雅大方,式样多以长外衣过膝、对襟!长袖过手指,无领,无钮扣!一拢腰巾束系既紧身连体、又舒畅保暖。“袷袢”(长袍)!喜用彩色条状绸作面料,这0178是一种深受欢迎的传统式衣料名“切克曼”?其次是“拜合散”、它织造细密!衣质轻软。是缝制“袷袢”的好面料、年老的则以黑色、深褐色等布料裁制,显得古朴大方,下身多著青色长裤。盖及脚面、讲究的男裤。则在裤角边继饰花卉纹样?多以植物的茎、蔓!枝藤组成连续性纹饰!显得雅致美观。青年男装显得朝气勃勃!复季为白色布面料缝制成合领式衣。其领口,前胸、袖口皆续饰花边!腰部束续花“波5319塔”(腰巾)、其名“托尼”,或“叶克台克”!此衣装不仅淡雅,凉爽、穿著也极便利。再配上青色长裤,著皮靴!8703全身穿著融汇成浓郁的民族服饰特色?更显青春活力与健美?维吾尔族的裤子过去通常为大裆裤。样式比较简单!分单裤,夹裤、棉裤三种,主要用各种布料做。也用羊皮、狗皮等做、男裤通常比女裤短!裤角窄一点、大多数维吾尔人男性都穿西裤。 维吾尔妇女爱穿裙装!喜选择鲜艳的丝绸或毛料裁制裙装!常见的有红!大绿、金黄等色的质料,内穿淡色对裙!更偏爱本民族独创的“艾得来丝绸”缝制连衣裙。每逢节日或喜庆佳节,甚至周末,从街市。乡村、山野!随处都可见到身穿3630不同花色,纹样的艾得来丝绸缝制的花裙,丝绸的花纹如彩云飘飞。色泽明丽。浓郁华丽!透出创造者7191内含灵性的天赋。维吾尔人誉称它“玉波甫能卡那提古丽”,即给人们带来春天气息之意,美好的祝福!女裤裤角肥大、裤长及裸骨!维吾尔族妇女衣服式样很多,主要有长外衣、短外衣、坎肩。背心,衬衣!长裤,裙子等、过去维吾尔族妇女普遍都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和裤子、裙子大都是筒裙!上身短至胸部,下宽大,长及腿肚子、维吾尔族妇女除6914用各种花色的布料作连衣裙外。最喜欢用艾德来斯绸,这是一种专门用来做衣裙的绸子、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维吾尔族妇女多在连衣裙外面穿外衣或坎肩。裙子里面穿长裤,裤子多用彩色印花布料或彩绸缝制,讲究的用单色布料做裤料,然后在裤角绣上一些花。妇女的长外衣主要有合领、直领两种。年青妇女喜欢穿红,绿。紫等鲜艳的颜色?老年妇女喜欢穿黑,蓝!墨绿等团花、散花绸缎或布料。衣服上缀有铜,银、金质圆球形。圆片形!橄榄形扣袢,讲究的在衣领!袖口等处绣花、女式短外衣有对襟短上衣!右衽短上衣。半开右衽6684短上衣三种?维吾尔族不仅喜欢养花种花。而且喜欢将各种花卉图案绣在服装上。维吾尔族妇女喜欢在衣服领口,胸前,袖口。肩、裤脚等处绣花!就男子穿的......余下全文>>、

双子座适合什么服饰

  白羊座(利落的中性打扮)     爽朗、利落是白羊座与生俱来的性格倾向、所以体现白羊座率直个性最好的服饰风格是简单而直接,白羊座的女性更适合精炼而略有男性的中性装扮的服饰。而4534非华丽繁琐的女装。     金牛座(温婉含蓄的风格)     金牛座的人很重视服饰品味对于服装画龙点睛的作用,圆润线条的服装能稍稍削弱金牛座固执的个性特征!悬垂性好且布料柔软的服饰也是它们的最佳选择!     双子座(富有时代感的伶俐轻巧外形)     由于双子座好动的习性、紧短或合身的轮子廓线才能令她们灵活运动。更显纤巧、各式几何图形极富现代感,正适合在都有市中飞跃穿梭的双子座们,一些精致的细节!能使她们的装扮造成视觉亮点,      巨蟹座(宽大?平和!包容性强)     巨蟹座的人适合较圆润的服装轮廓!不需7147要太锐利的棱角细节,温馨浪漫的巨蟹座喜欢平和,安静的居住感觉!因此宽大的衣服和比正常尺寸大的罩衫能使她们觉得舒适自在、     狮子座(华丽的皇家风范)     绚丽而夸张的华服能令狮子座们感到安全而满足,金色的锦缎。大红和橙色的丝绒。或是镶满亮片的刺绣,最好再加上点皮毛镶边!这类皇家贵族的豪华服饰、让多姿多彩的狮子充分展示风度,     处女座(经典与完美的化身)     巧妙的裁剪,结构性组合。都市风格的服饰让讲究完美的处女座独具个性,太达夸张的服8547饰最为处女座掽弃、她们6842忠爱实用性强的基础服饰!灰!黑、深蓝是处女座的最爱、     天秤座(温柔娴雅的风格)     天秤座是很有异性缘的星座、爱美到极点。因而对服饰搭配和对自己的身材很有到位的观点、纯正天然的质料、平衡的剪裁,才是她们的风格,淡淡柔和的混合色彩比强烈的原色更能体现她们柔美的魅力,     天蝎座(引人注目的色彩)     天蝎座的服饰惧怕1849沉闷和单调的灰黑色系、她们的服饰多6799是绚丽多彩,充满活泼动感,带有积极上进的色彩!在服饰图案和配饰上也钟情明亮闪烁的设计,     射手座(矫健的运动风格)     帅气的运动服是射手座的最爱、功能性强。易打理。色彩亮丽的运动装常常会打动她们!而严肃的套装和办公用服则会令她们感到拘束!浑身不舒服。     摩羯座(一丝不苟!严肃而有条理)     摩羯座对服饰的态度是极富理智的!她们的服饰风格明了,大方!色彩以中性为主!喜欢丰富的纹理,避免太炫耀。也拒绝"小家子气"的服饰、朴实勤奋的摩羯座透过,

满族民族的服饰特点

  帽子底部有动物的皮毛形成的一圈   衣服:男性窄袖衣服长至膝盖处。多是动物皮或布制成!褂子男女无差别(除了黄马褂)   鞋子:男性是用动物皮做成的靴子、女性是在鞋子底部中间的位置有个像倒过来的花瓶的东西,

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

  一,民族概况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全国维吾尔族有721.4万多人。其中新疆有719.1万多人!湖南省的常德市有5400多人,其余散居北京等大中城市。维吾尔族人民除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兰经》、圣训。履行五大功课外。其风俗习惯也完全体现了伊斯兰教特点。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9811字并用,维吾尔3458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7939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     二,特色文化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肉孜节 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因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天举行而得名,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古尔邦”6173是阿拉伯语,3063意为“献牲”?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据说先知伊不拉音在一个晚上梦见“安拉”(即真主)?“安拉”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依司马义献祭、当伊不拉忠实地执行命令的时候,“安拉”又命天神送来一只羊代替,于是阿拉伯人就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宰羊祭祀,    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喜欢食肉2314和瓜果,奶制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食品种类很0320多,常吃的馕?"颇罗"(抓饭)、清炖羊肉、那仁!包干、拉面、炒面,馄饨、烤羊肉!烤全羊等。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受到中外宾客的称赞。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巴扎”!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贸易集市,喀什大巴扎!中心在城区东南的喀什噶尔河畔、每逢星期日集期,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物资云集。从一般农副产品到价值很高的工艺品、应有尽有,并按种类分市排列、在巴扎集市的商店里还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民间乐器,供人观赏挑选,如制作精致的独它尔。弹拔尔。热瓦甫、萨塔。扬琴。艾捷克、胡西塔尔!唢呐。笛子。手鼓等。8188这些维吾尔族的民间乐器!都是在古典乐器的基础上,并借鉴中外乐8812器而发展起来的?地毯,是巴扎集市上的又一宗重要商品,新疆地毯以其3852优良的质地、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色泽蜚声中外!而喀什又是新疆优质地毯的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地毯几乎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家庭装饰品,因此、地毯格外走俏。     三、服饰聚焦     维吾尔族服装具有浓郁的的民族特色。宽松洒脱!色彩强烈、男子穿贯头式衬衣,领和胸襟挑绣几何纹、外套对襟长袍“袷袢”腰间扎一条花巾。脚穿长筒皮靴。靴上扦一把“英吉沙”小刀,绣有花纹的盛装“袷袢”极为华贵、0529女子夏季穿艾得莱丝绸宽袖连衣裙,外套金丝绒对襟紧身小坎肩!套冬季穿长“袷袢”、牛皮镶绣花9563纹长靴!不同地区维吾尔族女子的服装各有特色!维吾尔女孩子梳几十条发辫。头上插新月型梳子为饰、维吾尔族的金银珠玉首饰十分精致!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7681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余下全文>>、

满族的礼仪与服饰资料。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长期适应寒冷气候而6382选择了包暖性较好的袍装作为日常服饰,在明朝中期满族吸收中原汉族的袄式服装!改进成具有其民族特色的“旗装”也称“旗袍”,清朝建立后由于满族贵族统治者的强制性推广!旗装在全国通行!但很快与汉族传统服装相融合!到民国时期又2484加入了现代西方时装成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旗袍,二十世纪以来!满洲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满族先民是游猎民族!在理发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为了适应长期游猎跋涉的生活,满族男子选择了辫发作为发式?其做法是先将额前部的头发剃光!以避免遮挡视线。便于射箭或格斗,后部的头发不作发籍而是梳成发辫。以适应骑马颠簸。这种发式曾在清朝为统治者利用政治手段在全国强制推行,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旗装】   二7680十世纪以来、满族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传统的服饰已十分鲜见了,但从电影。电视3061和博物馆里!我们还常常可以欣赏到往日旗装的风采!其中妇女头上又宽又长。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头饰――汉语称为“旗头”、满语称为“答拉赤”这种头饰全世界为满族妇女所独有,从而成为典型的民族服饰特征?十分引人注目?   过去!满族妇女幼年时要同男孩一样学习骑射,发饰与男孩也类似多剃去头顶四周头发、只留部分头发编成两条丫头辫子!垂于两鬓!一直到16岁成年时方可蓄发、婚后则开始绾大盆头!架子头、两把头等式发髻!其中以两把头较为典型!两把头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分成两绺,各绾成一个发髻!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平时!发髻上横插长二三十厘米、宽二三厘米的被称为“大扁方”的头簪!喜庆吉日或接待贵客时便要戴上答拉赤!   【旗头】   “旗头”满语称之为“答拉赤”它是满族妇女在一般礼仪或婚礼场合佩带的头饰、具体做法是以铁丝或竹藤为帽架!用青素缎,青绒或青纱为面,蒙裹成的长约三十多厘米,宽约十多厘米的扇形头饰。佩戴时固定在发髻之上即可!上面还常绣图案!镶珠宝或插饰各种花朵!缀挂长长的缨穗?此头7042饰多为满族上层妇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结婚。节日、或祭祀祖先时方以为饰,戴上这种宽8490长的装饰品,限制了9310脖颈的扭动!使之身体挺直、再加上长长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们走起路来纤纤碎步!分外稳重!文雅!   【马蹄底鞋】   除“旗袍”。“答拉赤”外!满族妇女的“旗鞋”也极富特色?旧时满族妇女与汉族妇女不同。她们崇尚脚1149力劲健。登山行马!拒绝缠足陋习而以大脚“天足”为美。由此0487在鞋袜装饰上获得了充足的创艺空间!“旗鞋”便从而产生、这种装饰以精美刺绣的旗鞋以木为底!鞋根起于中央,这种鞋俗称“旗鞋”或通称“高底鞋”。“高底鞋”主要又分两种!一种叫8381“花盆底”鞋!另一种叫“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在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   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因跟底的形9187状不同通常区分的两种样式:一种是上敞下敛,根底为椭圆形,倒梯状的外形远看很象花盆另一种则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1676落地印痕皆似倒行的马蹄印、“花盆底”和“9819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金银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绒毛球或穗子!穗子最长者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8248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在民间多为十六岁以上的满族青年,中年女子在礼仪场合穿用、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而在官僚贵族当中无论青年,中年!或老年妇女均可穿着高底鞋,6755在现代社会这种鞋除用于文艺表演外平时都已不穿了!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防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做的日0698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杈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那些苦难的日子,纪念高脚木鞋7904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做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   清朝时期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法的时装!和过去满族女子的服装大不相同,   清代满式服装曾流行全国、现在与汉族服式一样了,满族妇女不缠足,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1383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来就更显得高贵,尊严。   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旗袍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图为满族妇女在旗袍外套穿的马甲、绣有精致图案、穿旗袍跳宫廷舞的满族妇女,穿着传统满族旗袍的男子,包括带箭袖的长袍和一袭马甲,以及满族男性的帽子、   满族男女非常讲究头饰?特别是女子的头饰,成年以后即蓄发绾髻?盘髻的式样有架子头。叉子头和两把头。还缀以金银簪饰和各色花卉!满族妇女日常戴平顶帽,帽子用绒或皮制成、绣有云头花纹!并留有帽沿、后面拖着大飘带!青年妇女4809则爱戴扇形冠。冠为黑色、用青绒。素缎或纱制成。也称做“旗头”,满族男子平日戴小帽和毡帽:小帽也称便帽,俗称为“瓜皮帽”!是用六瓣黑缎制成!帽顶缀一丝结或珠子。六瓣合缝、象征着六合一统。有吉祥之意! [编辑本段]民居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伦杆”?满洲族传统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开。西间称西上屋!中间称堂屋!东间称东下屋,西上屋设南。西。北三面炕.   满族人的住宅、也有独特之处!以前、他们都住在草顶土墙的“口袋房”里!“屋高至丈余、独东南扉”。东头的一间面南开门、是外屋!西头的两三间房屋为卧室。称里屋,这种“独东南扉”的结构。如口袋形。便于保暖,满族人还喜欢睡火炕!家家户户都是南北大炕。屋子西面沿着山墙还有一溜儿窄炕。把南北炕联了起来!俗称“万字炕”,   他们以西炕为尊。南炕为大。北炕为小,南炕居长辈老人,北炕住小辈。西炕则为祖宗神位,墙上供着祖先神板!炕上设摆香案,一般不住人,最忌小辈和妇女坐,只有老人与亲姑爷可以坐。满族房舍的南北西西三面,“皆辟大窗户”。且分上下两层。窗棱以万字或工字为格、窗外糊纸、开关朝外,“恐夜间虎来!易于闯入”,居室内没有地桌!只有炕桌,吃饭、写字都用它。此外。房梁上常悬着悠车!用桦木皮(木威)成长方形或椭圆形。出生的婴儿就放在里面睡觉?母亲边悠车边哼着摇篮曲。所以有民谣说:“东北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生了孩子吊起来,” [编辑本段]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1690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7672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则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7553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8947“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8464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6565: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8106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9946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4219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3058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0337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9619“送灶王爷”!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镶红,黄。镶黄!蓝。镶蓝,白,镶白”八旗人。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9753编辑本段]满族文化 在文化方面,满族对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圣祖玄烨主持编纂的《0421音韵阐微》。《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早期满文著作、除《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和图理琛的《异域录》等。还有大量学习满文必备之书,如《清文启蒙》,《清文典要》以至《清文鉴》等等!《清文鉴》经多次增订!编纂成5种不同民族文字的满文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对满,汉,蒙、藏,维吾尔等各民族相互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一种重要参考资料、译书也很普遍、主要汉文名著、大多有满文译本,除官书不计外,民间说部如《三国演义》。《西厢记》,《金瓶梅》!《聊斋志异》等都有满文译本。其中以扎克丹译的5347《聊斋志异》译文最好!文字水平很高、同时、涌现9711出一批满族文学家!早期著名的词家纳兰性德著的《侧帽集》和《饮水集》!清新婉约,生动自然。足与当时词坛上负有盛名的汉人朱彝尊和陈维崧媲美合称“三大家”。乾隆中期、曹雪芹著的《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艺术推到空前高峰?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之一。满族人。老舍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还2203是杰出的曲艺家,他的作品众多。而且脍炙人口!不愧为当代的“人民艺术家”,   满族崇尚理学!满族大儒曾将《大学》《中庸》《论语》《孝经》等书译成满文!以教旗人!其书圆艺术也达到相当高的境地。从皇帝。王公到一般满族文人有大批人寄情于绘事,出现了许多著名画家。镇国悫厚公高塞!自号“敬一道人”!工诗画,《池北偶谈》评他的小景“笔墨淡遗!摆脱畦经、虽士大夫无以蹄也”!慎郡王允禧!他“所作山水花卉,能合石谷。南田为一手,本朝宗1484藩第一”?另外,象瑶华道人,唐岱,布颜图!麟庆的夫人等都是当时著名9994的画家。铁保、永理是满族著名的书法家、与翁方纲,刘镛齐名!并称四大家,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的书法、至今为书家称道,当代的书法大家启功也是满族、全国人大常委溥杰的书法也别具风格、   满族文化非常发达!大量的神话、传说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萨满教的精神核心及概括性展示,既有口耳相传的!又有经文记载的。按内容、满族神话可分为:①起源神话,包括人类起源。万物起源!文化事物起源等,②宇宙2728关系神话、在萨满族神话中,宇宙是一个喧嚣的多层的立体世界。即所谓“登天云!九九层、层层都住几铺神”,每层天中都有人和动、植物。有恶魔和善神。各层间互通。③灵魂神话、满族神话的特点,是动、植物神话。祖先神话、自然神话共融一处。并有图腾崇拜的遗迹、   《满文老档8221》:中国清代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档册)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共180卷。主要记述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宫廷生活、习俗,天文。地理等等。《满文老档》史料原始。记事广泛!内容丰富。对《清实录》等书的校订补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清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和满族语言文字演进史提供了较系统而翔实的资料,   《八旗通志》:由鄂尔泰等奉旨撰写,雍正五年(1727年)、鄂尔泰等奉命修5456《八旗通志》初集?250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铁保等奉赦续修。至嘉庆四年(1799年)、历时12年完成、该书分八志。八表,八列记叙清太祖努尔哈赤至清世宗时八旗沿革,社会及军事组织,人物传略等项。对研究八旗制度十分有价值、   《御制五体清文鉴》:清代官修满、藏!蒙古,汉,维吾尔五种文字对照辞书、成书于乾9772隆末年、内容丰富。是中国少数民族辞书中的巨著、   《尼山萨满》:史诗《尼山萨满》也叫《音姜珊蛮》、满族著名史诗。流传于黑龙江流域、讲的是一个女萨满为从阴间救一少年的魂!经历重重难关的故事,有多种手抄本流传,   满族剪纸:十二生肖 满族剪纸艺术剪纸:满族喜欢贴窗花!用各种彩纸剪成各种鸟兽花卉!古今人物!贴在窗户上、栩栩如生、充满活力、还有另外一种剪纸艺术。就是挂笺!或称挂钱,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用五色彩纸。剪成长约40厘米!宽约25厘米不等的纸块。中间髅刻云纹字画,如丰!寿。福字,下端剪成犬牙穗头。悬挂于门窗横额、室内大梁等处。五彩缤纷!喜气洋洋,最早挂笺是祭祖场所的装饰品!一般都是单数。传闻自家宗族祖先是从长白山几道沟来的就挂几张,黑龙江宁安,海伦等地的剪纸艺术在全国艺坛上享有盛誉!   满族补绣:满族民间工艺,或3002称“钉线”?主要流行于东北地区农村!以家织布和棉线为原料剪缝而成、黑白色为主调,间用他色。纹饰以榴开百子。吉庆有余,葫芦盘长。福寿长春!八宝等吉祥图案为主!多配以较粗重的黑色边饰。常绣于枕顶,荷包!幔帐、坐垫之上, [编辑本段]舞蹈 满族人能歌善舞!其先世株褐人的舞蹈具有战斗风格!女真人的习俗、“以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大金国志》卷39)明代女真人乘兴起舞,并有琵琶伴奏。大家拍手而歌、特别是在节庆宴会上,主客男女轮番起舞,节奏和谐!一人领唱。众人皆呼:“空齐”相和、进入辽,沈后!更多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歌舞形式、久居东北的满族人!经常举行群众性的歌舞活动!曾盛于北京。流传到东北的“子弟书”始创于八旗子弟,为满族人所喜爱的文艺形式、晚清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满族曲艺表演艺术家、驰名艺坛的有赵星垣!双厚坪,金万昌!谢芮芝、品正三!常澍田、程树棠,荣剑尘!常宝馥、连阔如。侯宝林!关学增等。这些曲艺表演家、其表演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9826隆兴舞和九折十八式是本民族的传统舞蹈!舞蹈的特点、多由狩猎!战斗的动作演变而来!如隆兴舞,要选一些身体强壮的人,穿豹皮唱满族歌,伴以箫鼓!舞者一半人扮在虎!豹等兽、一半人骑假马追射、称作“隆庆舞”。逢喜庆宴会!主、客男女轮番起舞,举一袖于额,后一袖为背!盘旋进退!一人唱歌、大家呼“空齐”相合,九折十八式。姿势复杂繁多、有打渔的姿势。穿针,织网的资势!欢庆的资势,单奔马。打猎姿势、双奔马!出征的姿势、大小盘龙。龙戏水的姿势。怪蟒出洞、龙蠕动的姿势、十八式,即十八个舞蹈动作。   满族秧歌秧歌舞:又称“鞑子秧歌”、多于上元夜表演,舞者十数人或数十人不等。表演者各持尺把长两圆木!边 击边对舞,常由三四人扮妇女、三四人扮参军及扮持伞灯者。饰卖膏药者为前导!以锣鼓伴奏、“舞毕乃歌。歌毕乃舞”、是化妆的歌舞表演,有徒步。高跷之分,若两秧歌队于路相遇、即行抗肩礼互敬,   莽式舞:中国清代宫中宴会上表演的满族舞蹈、莽式分男莽式和女莽式!跳莽式必有歌唱和!一人领唱,众人以“空齐”之声相和!加强节奏,故也有人称之为莽式空齐舞!舞蹈粗犷有力,动作幅度较大、多是骑士步,这与满族先民尚武有关。   腰铃舞:满族民间舞蹈。由数名腰系铜铃男子表演!表演时打着响板?扭动腰铃。使板声。铃声相和、源于满族早期骑射生活,   庆隆舞:庆隆舞是在丰收年景和庆祝大典中进行的一种场面性舞蹈?是清朝宫廷舞蹈中最具满族特点的舞蹈?留有民间舞蹈的深刻痕迹。庆隆舞喜起舞和扬烈舞、源于莽势舞。乾隆年间命此名,用于宫廷内元旦、万寿节,除夕及皇帝大婚等所举行的盛大筵宴上、多由王公大臣与司舞者共同表演、舞蹈规模颇大,包括乐器伴奏多达百人!   大五魁舞:又称“五魁舞”,是满族民间一种8527庆贺舞蹈!源于满族早期的狩猎生活、多于丰收!狩猎归来时表演,该舞蹈由五人分别头戴虎,豹,熊、鹿。狍的面具做拟兽的跑跳动作、欢快有趣。   单鼓腰铃:单鼓腰铃系艺人们口头的称呼。亦称“打单鼓子 1896”或“耍腰铃”,是一种腰缠许多小铃、手持“单鼓”(或“抓鼓”)而舞的祭祀舞蹈?满族信仰萨满教并尊奉“鹰神”,“蟒神”!“乌鸦神”等、逢年过节,祭祖之日先将“佛头妈妈”请上神位、后由“查玛4386”开始起舞、他们头戴帽。身扎腰铃,手持抓鼓边跳神舞边唱神歌?他们先在屋里跳。然后到院外跳、祭祖内容一是悼念祖先功德,二是保佑天下太平!三是祝愿风调雨顺,四是祈祷病除灾消, [编辑本段]满族乐器 八角鼓:八角鼓形为八边形。蒙蟒皮、七个边每边有铜环、另一个边下拴一长穗!可弹!搓!摇!作为唱曲的伴奏乐器。   满戏:满族戏曲剧种。又名“7866八角鼓戏”!由满族曲艺八角鼓发展而来,满族先民在骑射渔猎之暇围在篝火旁!边说边唱边舞,并扣击自制八角鼓相和,娱其情志、逐步形成说、唱。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清兵入关后,八角鼓和洋琴,琵琶。四弦!锣鼓等配合、吸收诸宫调。杂剧及各地民歌!小曲!形成牌子曲剧!多演唱历史和民间故事,   二弦:满族弹拨乐器,木制!琴头饰有龙首。弦轴左右各一、音箱为长方形,底有孔。音箱上安覆手、框绘龙纹!清朝宫廷用于演奏宴乐。   三弦:满族弹拨乐器,檀木质,方槽!琴头雕大顶花,1786其尾端雕刻花纹?琴杆正面为指板、尾端护弦揭兽皮为之,左手持琴,右手拇指!食指戴骨指甲拨弦。有弹!挑!分!扫!砸,搓儿等技巧!清宫廷中用于演奏宴乐,民间用于伴奏鼓书!单弦等、 [编辑本段]满族民歌 满族民歌内容丰富、较之汉族民歌、多了一些渔,猎。牧劳动和八旗兵出征及思念亲6441人内容歌曲、其歌词3274语言通俗!活泼,其旋律质朴、简明。农村中的满族民歌这一特征更为明显!满族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歌唱。活泼动情的小唱几乎涉及到满族整个人生礼俗!唱出了他们的愿望和心声、自降生听《悠摇车》,稍大一些学唱《小板凳》,《河河沿》、童年的《抓嘎拉哈歌》、少年的放牧山歌!青年的情歌、结婚的喜歌!出征的战歌!围猎的猎歌,以及丰收喜庆,岁时节日,祝福贺寿,凯旋庆功,悲欢离合都有歌。其音乐风格多彩多姿。但基调豪放。朗爽。即使表现哀婉情绪的音乐。也不失其刚健强劲的内质,   满族民歌有摇篮曲!儿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山歌,小调、喜歌。战歌。叙事歌等等!形式多样、内容几乎包括其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音乐也各有特色,   摇篮曲!也称“悠悠调”!在满族中流传最广,几乎每个满3682族孩子都是在这种优扬!平稳的曲调中成长起来的!现在流传的《摇篮曲》有满语的、汉语的。最多还是满!汉语兼有的。   劳动歌,满族先民在渔猎时、常吹牛角或海螺为号!敲锣打鼓!声势浩大、猎毕!就在野外歌舞欢宴、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发展成旋律流畅的劳动歌,容纳了广阔的生活场景?   山歌、满族人用热烈奔放的山歌!抒发其对家乡和劳动的热爱!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劳动歌、其中赞美富饶壮丽河山的山歌称为“夸山调”,满语民歌《巴音波罗》歌唱丰收?就属于这种山歌、另一类是对口喊唱的叫“爬山调”、多在放牧时赛唱,这类山歌、常是2754你一句我一句的对口喊唱?俗称“拉锯”。“抬扛”!歌词即兴而编!多是触景生情开口就唱。节奏自由强烈!曲调高昂开阔,情绪奔放,酣畅,《靠山调》。《爬山5539调》等曲调被八角鼓、单弦等曲5262艺广泛吸收。   满族风俗歌也很有特色、如迎亲路上的“官吹”,闹洞房时唱的喜歌“拉空齐”以及丧葬仪式中的哭丧调和大量的祭祀歌都很感人动听,满族民歌在大部是五声音阶。结构简明!旋律流畅!感情真挚!   在东北广大农村流传着丰富多彩的反映满族人民劳动,祭祀!游戏,出征和日常生活的民歌。儿歌,其中有渔民号子《9828跑南海》!山歌《开山调》,牧歌《溜响鞭》!《挖人参》,《蚕4239姑姑》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巴音波罗》,《轱辘冰》、《喜歌》等。反映爱情的有《伊勒哈穆克》!《红绒线》,《烟荷包》!《十二月》等,游戏歌有《抓嘎拉哈》。《拍手歌》,反映出征内容的有《出征歌》、《八角鼓咚咚》、反映妇女生活的《丹查拉米》!《酸枣颗棵》、儿歌有《干草垛插金刀》?《风来咯》等, [编辑本段]礼仪 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满族的服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   满6824族重视礼节、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千”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最主要的禁8589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8552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1525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0179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0537固有习俗、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习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