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百家姓`!姓:傅 的来源

傅姓起源有二:一是源出于姬姓。黄帝裔孙大由被周武王封于傅邑。后代子孙遂以傅为姓、称傅氏。二是以武丁发现大臣的地方命名的姓氏。盘庚把商都迁到殷墟以后!商朝兴旺了一阵子?很快就又衰落了。商高宗武丁即位,面临的更是一副烂摊子、武丁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君王。他决心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帮助他。再一次使商朝强盛起来!一天晚上,武丁做了一个梦。梦见有神人带着一囚徒模样的人,那人背有点驼。身穿粗布衣,胳膊上拴着绳索、神人说:“这就是你要寻找的圣人。”武丁醒后!立即请人画了影象。命令群臣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傅巖的地方(在今山西陆县东南)找到了一个叫说(音yue)的人!他向武丁提了不少好建议、武丁高兴地任命他为宰相。傅说执政以后果然天下大治、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傅说9431的后代以傅为姓!称傅氏,傅氏堂名不一,傅氏后发祥于清河郡!因名“清河堂”。江北有名“北地堂”。广东兴宁。梅县有名“三德堂”, 《宁都县衙背傅氏初修族谱》记载:十九世傅仕通号必和。由南安初迁赣州洗马巷。继迁水茜坝、自明洪武间贸易迁居豫章赣石中里洋潭吞口,又据谱牒资料?宋南渡后,傅一郎由浙江入闽、留居于汀州宁化石壁、后分居长汀!上杭蛟洋。连城等地!明宣德年间、傅重由上杭迁广东梅州兴宁, 现赣南傅姓、其迁居赣南多在明清以后。即一是部分历代随南迁宗族溯赣江而入赣南的,二是多为明清时期回迁赣南的、傅姓也是赣南客家大家庭的成员、 据史书记载!傅姓主要名人有:傅山?著名学者、初名鼎臣、后改名山!明朝灭亡以后。他隐居不出,潜心着述、傅奕,寿命最长的傅姓名人,唐代曾任太史令,卒于639年,享年84岁,傅善祥。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自幼熟读经史。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不久开“女科”、考中鼎甲第一名,东王杨秀清将她选入东王府、先后任“女侍史”、“簿书”!“恩赏丞相”等职,成为东王政务上的有力助手!并对太平天国的政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了具有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词典第414页中注明:“傅字不能简化成付,”同时。词典附录的《中国500常用姓氏》中!傅姓排在59位。付姓排在133位,其注解中更注明“付姓本很少、今有人将傅姓写成付?这是不规范的” 付姓。出自春秋时郑国的一个人!名叫史付,其身份不详。他的后人2669以他的字为氏、是为付氏! 、,

百家姓里邓姓的来源

邓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时代的古邓国、 邓国古址在今山东菏泽的邓之墟,古邓国之后的邓氏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邓国国君邓伯温是黄帝的大臣。可见当时邓国的地位十分显赫! 2!出自姒姓,为夏禹的后裔、 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传位启。启传位太康。太康传位仲康。仲康封其庶出之子于邓,邓国在今河南省孟州西的古邓城、因在黄河北岸,也称河北的邓,在公元前1250一公元前1192年是商王武丁时代!也是商朝中兴时期。武丁对夏的属国和部落大举征伐。姒姓邓国也在此时期被灭,子孙被迫向东南迁于今河南省郾城东南的邓城,春秋时为蔡国之地,因在黄河之南,也称河南的邓,姒姓邓氏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 3、源出子姓!为商朝皇族的裔孙、 商王武丁灭了姒姓邓国,随之封其叔父曼季于河北的邓,并赐姓曼。侯爵!今河南孟州西的古邓城,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子姓邓国被迫南迁湖北襄樊北的古邓塞,公元前678年楚文王灭邓祁侯?邓国亡、子孙以邓为氏、邓人北迁定居于今河南邓州。在西汉时形成了著名的南阳望族!曼季是邓姓族人公认的始祖、子姓邓氏是组成汉族邓姓群体的主要成员、其历史至少有3200多年。 4,出自李氏、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第8子李从镒,受封为邓王。公元975年南唐为北宋所灭后!宋太宗下令缉拿南唐宗室。李从镒之子天和出逃、以父亲封地为氏。其后世子孙遂称邓氏, 5!外族基因的融入 邓姓人群的形成比其他姓人群要复杂、外族的融入在西周初已经开始。当周7734武王灭商时?主攻商朝邓国的为北狄族的隗姓人,佔领邓国以后隗姓人人主邓国?近代考古发现陕西出土的西周初期的青铜器有娩姓邓器、婉即隗、可证当时存在隗姓邓氏,这支邓氏不久离开中原西迁到甘川边境的邓至。今四川甘肃分界岭摩天岭南的羌人地区!形成邓至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邓至羌在西1548部十分活跃,直到北周时才被灭。邓至羌人大部分融入当地的汉民中,其中一支南下进人云南形成唐朝时西南的勿邓国,勿邓国人有一部分融入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彝族中的邓姓来自勿邓人。 、

百家姓周姓是什么来源

  周姓多源!但主要现周朝王室有关。源于姬姓,最早的为:   →30王季(季历)[黄帝为11世]   →31姬(虢)叔,文王弟,封于东虢   →虢姓始→   →郭姓始→、

郝姓的来源

  郝姓来源(1)以6300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商王帝乙时。子期受6607封于郝乡,其后以邑名“郝”为氏。(2)少数民族改姓!据《旧唐书.南互传》所载!唐代南方土蛮有郝、杨,刘三大姓、又汉代乌桓有郝氏,,

百家姓有姓从的吗

  从姓、我国常见姓氏之一。主要出自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出自汉代4061将军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编辑本段]姓氏源流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东周平王小儿子名叫精英!被封在枞国。在今安徽省桐城东南、为侯爵称枞侯。枞侯的后代就以国名枞为氏。汉代以后、2493去木旁为从氏,才有从姓、   2!出自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汉代时,有大将军枞公!其后代以其名字为姓,姓从, [编辑本段]得姓始祖   从公,   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是汉代将军从公的后代、而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指出。枞阳是一个地名!先人以地为氏!因此有枞氏,汉代有枞公,一作纵、枞公与从公!实际上是同一人,自汉朝以后、枞和从两姓,一向是混为一谈!不分彼此的,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自古以来。“从”这2915个比较少见的姓氏,根据过去学者的考证,是由古老的枞氏“去木留从”而来的,从氏则以一个叫枞阳的地名而得姓、望族居于东莞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从氏后人奉从公为从姓的始祖,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从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七十一位门阀,    今河南省的驻马店市?周口市郸城、新蔡县。信阳市光山县!安徽省的庐江市。宿州市,灵璧市!定远市。霍3031邱县三流乡三流村?凤台县,山东省的临沂市蒙阴县、沂南县、陕西省的1871山阳县、江苏省的9635泗洪市,高邮县。湖北省的潜江市渔洋镇从家村!以及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均有从氏族人分布。 [编辑本段]家谱文献   山东无棣回族从氏谱书,著者待考!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车镇乡五营中村从秀凯处、    安徽芜湖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巢湖庐江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宣城郎溪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宣城乌溪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宣城泾县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6041计算机排印本、   安徽繁昌从氏家谱、从氏世袭图一幅,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木刻活字印本!2005年重修!    湖北阳新(黄石地区)从氏家谱!(现代)从氏合族著?2005年重修计9623算机排印本,   云南元谋从氏族谱。(现代)从家发编修,2007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百五十册!公开出版、 [4393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从 谂:唐代高僧!居赵州观音院!精心玄悟。乾宁中示寂、谥真际禅师!世号赵州古佛。   从 贞:明代繁昌人!官至安4958陆卫指挥同知,居官清俭。萧然若寒士。管领漕运,尤爱惜士卒。童孺俱颂其美!   从 龙:明代知县!字云峰、安陆人。成化中以举人知麻哈州、当时民俗皆被发左衽、经从龙治理五年?遂成衣冠人物之俗,   从 任:明代大学生!字子重、江南人!负奇气,嗜异书!有绝技。   从所向:明代钟祥人,官刑部主事。清廉恬退!为人仁义。有仁声。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1。郡望   东莞郡:晋武帝大始元年(公元265年)置东莞郡、相当于今山东省沂水、莒县一带!   2。堂号(缺) [编辑本段]宗祠通用对联   〖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明时剖竹,   汉代分符。   ——佚名撰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从龙事典。下联典指汉·从成公事典、   〖从姓宗祠五1583言通用联〗   知州易旧俗、   大将守荥阳。   ——李文郑撰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余下全文>>。

“帅”姓的来源?

  帅姓由师姓所改。西晋建立后、晋武帝追尊伯父司马师为晋景帝、师氏家族为避司马师的名讳,便减去自己姓氏中的一笔!改为帅姓,后来!帅姓也有恢复为师姓的 缑、缑氏为古地名,在今河南但师东南。周朝时有一位卿士被封在缑氏邑!就以地名为氏。。

常姓的来源

  常姓的来源有三支,第一支常姓是以父王字为氏的、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黄帝的大臣中有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先。常仪的后代以常为姓,称为常氏。因此、常姓得姓至少有4000多年,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第二支常姓出自姬姓!是以邑为氏的,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卫君康叔的贰孙被封于常邑!后代以邑为姓,亦称常氏。卫是春秋时代的一个诸侯国、由周武王的少弟康6979叔所建、所在地就在沿着黄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带!卫国后被秦二世所灭,康叔支孙的后代则有以邑为姓!而称为常姓、第三支常姓出自恒姓。源自避讳改姓,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宋真宗年间、恒氏为了避9132宋帝赵恒的名讳、改为常氏。望族居于平原郡。即现在的山东省平原县南。!

图姓的来源

  ▲一;姓氏源流 1 。是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生二儿子叔段时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2377武公废长立幼!郑8324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3788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获悉后派兵讨伐,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4966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为姓氏!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来。 2 !战国时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到魏国!后6011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为山西段氏的由来, 3 ,西晋时有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其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后来与汉人杂居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7775西段姓? 4 ,魏末短延末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到朝廷作官后被拜为云南刺史。后传下这支段姓! ▲二 迁徙7345分布 ;大体上来说,在姓氏的发展史上段姓1077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族,源于北方。发展于北方。尤其是陕西。7999甘肃两省最旺盛!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7334居武威(今甘肃境内)!传至十七世孙段荣?北魏时任定州?秦州刺史,其八世孙段楹任大理司直、世代为官,在汉至隋唐时、陕西、河南!河北,云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孙。 ▲三;郡望堂号 【郡望】8136:1;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三国魏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扶风郡:汉武帝太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并说:“段干木是贤人!我能不轼吗。” ;段氏还有以武威!京兆为堂号的。 ▲四;历史名人 ;段思平:五代时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蛮大姓。原通海节度使。世为南昭贵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 ;段志玄:唐朝齐州临淄人,少年为无赖!屡屡犯法,隋末客居太原,为李世民所赏识!随从李渊父子起兵。潼关之战中击退屈突通、后从李世民讨1215王世充、世民即位、封樊国公!后改褒国公、 ;段业:京兆人、十六国时期凉州地区政权首领,曾出任后凉建康太守、公元397年脱离后凉、推他为凉州牧。三年后改为凉王, ;段文昌:唐朝著名宰相, ;段干木:战国初魏国人、姓段干。名木,求学于子夏!受魏7363成子推荐。受到过魏4082文侯的礼敬!魏文侯相当崇敬他、 ;段规:先秦时期曾以崇、

徐姓的来源

  徐氏源8170远流长,始于夏朝。是黄帝的嫡6142系后代!徐氏姓源。出自嬴姓。《元和姓纂》云:“颛顼之后!嬴姓。伯益之子。夏时受封于徐、至偃王为周所灭,以国为氏!”根据考证!徐氏得姓始祖是四千多年前的贤士伯益。伯益是上古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高阳氏的后代,而高阳氏是黄帝裔孙颛顼帝的后嗣!伯益娶妻姚氏,生二子:长曰大廉、失考、次曰若木、夏商时受封于邳郸,为诸侯!生子嬴调、袭父爵,调生子房。房袭父职,以昭其功!伯益2288佐禹治水有功,相禹七年!公元前2175年、夏启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城址在今安徽泗县北)。徐地方圆五百里、以今之徐州为中心,南至长江、北至山东。河北中南部!西至河南偃城!东至东海!若木在这里建立徐国(今安徽,江苏交界处)、传至32世徐偃。为周所灭!周武王时!又封徐偃之子宗为徐子,仍属诸侯国!后灭于吴国!失国后的子孙遂以徐为姓!奉伯益为徐氏受姓之始祖!   徐氏在中华民族新的百家姓中?位居第十一!徐氏的郡望是“东海郡”(现在山东兖州东南)、堂号为“东海堂”。也有叫“南州堂”的、常用堂联有:“东海伯益。南州高士”,“东海衣冠第。南闽礼乐家”、“南州高氏。、中山首功”、“东海堂中万派千秋共同注,南州庭上五龙八凤复飞腾”、    秦始王时,若木60世孙徐福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奉命东渡日本!徐福之弟徐该!远走洪州(今江西南昌)隐居、至东汉桓帝时!徐该9世孙徐稚有“南州高士”、“徐孺子”之誉称!稚之子泊。泊生五2332子:永!盛。奇。峰。攀,唐代徐懋功、系徐盛之后,徐懋功30世孙徐绩(若木96世)生二子:长子秉哲,登进士,次子处仁,任中书仕郎!秉哲之子电发,登进士。电发之子融,亦中进士。世人称徐氏“公孙三进士”,   徐融之子鹤龄(徐稚339273世孙),初居广州!后迁江西石城县!为1060徐氏石城始祖,宋朝末年。传至三六一6177郎(徐黄)!*冯氏、兄弟三人、其二弟移徙南靖(浦城)!三弟徐赖三共迁永定合溪,后迁湖雷、坎市等地、一郎黄(徐)偕妻携子?由江西石城经宁化石壁徙居福建汀州府上杭旧县陈东坑(即今蓝田),为徐姓入杭始祖、传至8世徐龙,*杨氏,生二子:长子有传(九一郎)!迁本县湖洋坝尾!次子汝荣(九二郎)!*吴氏!迁本县临城镇城北村小坪自然村、现已繁衍22代,几百年来!他们固守家园,很少外出营生的、清末民初。18世裔孙徐国华,徐清华同时迁至上杭城关、1949年,19世裔孙徐凤林迁往台湾,定居于台南市!   上杭徐姓!主要聚居地是城关?城北小坪村、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固定链接 评论(0) 引用 阅读(17) 圈子 编辑 有奖举报   徐氏历史来源 编辑 2006-03-03 22:15:33   历史来源   「徐」源出 ;     一:以国为氏、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为东夷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苏省西北部和安徽省东北部)、周初,以今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吴国吞并、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徐氏为颛顼,皋陶之后。夏禹时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从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徐偃王攻周,被周8646穆王及造父击败。后又封徐偃王子宗为徐子,春秋时,徐国被吴灭后!徐子的遗族以原国名「徐」为氏!     二:清代满族姓氏舒穆禄氏改为徐氏。如徐元梦,为满洲正白旗人、,

满族苍姓来源?

  你好 姓氏和旗籍没有必然联系的 所以我们先来确定您的老姓是什么   然后去查这个老姓在哪些旗有注册(因为有些姓氏在八旗均有注册)   如果您能提供世居地 或许能够简单一些   =====================================================   『苍』 满族老姓包括:萨克达氏,哈苏哩氏!莫尔登氏、   =======================================================   如何区别这三个姓氏呢?需要您的家庭的世居地 祖籍 迁徙迁徙情况   ==============================================================   【莫尔登氏】Mordin Hala 见于《黑龙江志稿》!本达斡尔姓氏,又作孟尔丁、孟尔的音!墨尔丹。莫塔哈利!世居黑龙江布特哈地方、后冠汉字姓孟,莫,苍,其姓氏著名人物有:   [由屯] 满洲旗人,布特哈索伦!或言达斡尔孟尔的音氏。从征伊犁,天山。赏巴图鲁、授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累官齐齐哈尔副都统。转正白旗蒙古副都统、   [色尔衮] 满洲黑龙江布特哈正黄旗人。世居大莫丁屯,世袭佐领,嘉庆二年从征教匪,累官黑龙7331江都统!加世职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其家族知名者有、副都统珠勒格讷!副5362都统索布多尔扎布,   [彦吉保] 满洲布特哈正黄旗人。乾隆五十二年从征台湾、赐号巴图鲁,列后三十功臣。累官英吉沙尔领队大臣!   [温春] 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五十九年围场杀虎。擢头等侍卫,镇压白莲教。累官都统,参赞大臣,授云骑尉世职!子乌凝5202袭世职?官至护军参领、    [华聘] 满洲布特哈正黄旗人、嘉庆从征白莲教、赐号巴图鲁,累5402官副都统兼头等侍卫,   [索布多尔扎布] 满洲布特哈正黄旗人、咸丰三年从征!以军功晋副都统!子西隆阿,累官御前侍卫!副都统,   【萨克达氏】Sakda Hala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语“苍老”。本巴雅拉氏。后以地为氏。世居宁古塔、阿扈河。叶赫,萨克达!赫图阿拉!那木都鲁、德里倭赫!黑龙江等地。所冠汉字姓多为苍。仓、还有麻、骆。李!祖、高!海,萨、里、陈,罗,老、英!印,巴!色,臧。礼、佟!陀、翁等,   其中世居长白山地方有十支。分别是:   一支为衣理喀。隶正白旗。衣理喀曾孙阿兰泰曾任防御、玄孙罗密,索柱任护军校。常明任员外郎,索拜任笔帖式!四世孙色楞任防御!齐林任骁骑校、五世孙德尔特任防御、官禄。官保任笔帖式!官福任郎中。西尔图任护军校,六世孙常4422柏任防御,色尔图任笔帖式、   一支为多果、也隶正白旗,原任六品官。其子硕色任护军校、其孙常明任员外郎、其曾孙图喇,图善任主事。   一支为倭吉格。隶正蓝旗,其孙外山任司库!曾0893孙海青任笔帖式,六十三任城衬尉,   一支为柏膺额,隶镶蓝旗、其孙和穆拜任护军参领,曾孙巴海任护军参领,敦岱任城门尉!玄孙雅图任笔帖式,萨尔泰任护军校。武龄任步军校,   一支为阿古理。隶镶蓝旗!其孙郭理任迎送官。庚起任博士、曾孙伊都任佐领!玄孙郭穆拜任员外郎。3669四世孙吴什巴任防御、   一支为盖岱、隶镶蓝旗。其子额尔吉达任骁骑校、其孙瑚什巴任护军校。   一支为嘎哈!隶镶蓝旗。其4403曾孙黑达色任副护军校,   一支为萨穆哈:隶正黄旗包衣!其子扬阿布任牧长!伊拉齐任四品官,其孙瓦尔达任五品官。讷尔特任牧长。曾孙倭赫任内管领,   一支为党额:隶镶蓝旗,其四世孙福拉塔任主事。五世孙额升,定格任郎中,五世孙福尔赛任郎中,福礼布任护军校?索柱6821任员外郎!六世孙哈尔赛任副护军参领,   一支为岱达:隶镶蓝旗!......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