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什么是生辰纲

   古人成帮结队押送的东西,叫做纲.   生辰就是生日的意思.   那么在过生日时成帮结队押送的东西就叫做生辰纲了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纲”的第『2』条释义:唐、宋时成批运输的货物的组织,如“盐纲”“茶纲”“花石纲”!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就是一个打劫运输队的故事、所以就是这个意思了、   生辰纲就是成帮结队1176地运送贺寿的货物。

谁智取生辰纲?为什么要智取生辰纲?

  1:吴用智取生辰纲至于为什么要智取是因为用强硬的做法是获取不了生辰钢,所以要用智慧去想办法,

请把《智取生辰纲》这篇文章概括下来(缩写)。要求:情节、人物性格表述清楚,急啊,要快,答得好我还要

  北宋末年, 大名府留守梁中书为讨好其岳父权臣蔡京。特差杨志负责带领押送十万生辰纲前去祝寿,三都捕快何涛受委任护送生辰纲顺利通过配州!消息传入绿林好汉耳中。刘唐遂向晁盖!吴用,提出截下这笔不义之财。随后公孙胜,阮氏三兄弟。白胜亦伙同加入!杨志为保生辰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防范甚严、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贩枣客人,后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贩枣客买一桶酒、在付钱时发生纠纷,又有人偷喝了另一桶是的半瓢!再有人偷喝未成被贩酒人擒住,杨志见属下口渴难耐就容许他们买下了7053剩下的酒、喝下后却发现蒙汗药发作都倒地了,原来这是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贩酒客则是白胜所扮。这条智取生辰纲的计策是吴用提出的。原先两桶酒皆为好酒。他们先喝一通引诱9810杨志等人!后来第一贩枣客人偷喝是为了让杨志麻痹、第二人偷喝时则乘机在瓢中放了药,因偷喝未果所以蒙汗药进入了剩下的酒中。所以杨志等人喝时就中了蒙汗药倒地,尽失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相关问题

  赏析   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对智取生辰纲的生动故事都难以忘怀、它确实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作为中学语文教材,50年前我上初中的时候就是!花石纲生辰纲的“纲”!都是指一大批东西,生辰纲价值十万贯,十万贯究竟是多少钱!把一千个制钱用麻绳穿起来就是一贯!也叫一吊。古人常常以“万贯家财”,“腰缠万贯”表示极其富有。意味着有8344一所大宅院!许多土地或者一处不小的买卖,一群奴仆!当然还有不少现钱。显然比现在的一百万多得多。所以十万贯是一笔极大的财富、这十万贯金珠宝贝是贪官污吏掠夺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小说写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充满了机智,非常精彩,那么他们“劫富”之后有没有“济贫”呢、没有、他5041们自己瓜分了!所以总的说来晁盖这个人还比较好、至少他不让小喽罗杀害客商,只抢财物。而且不象周通!李忠那么黑,打家劫舍。一夜暴富。还成为“农民革命的好汉”、可谓3910名利双收!岂非咄咄怪事,须要指出的是,在《水浒传》成书过程中的宋,元。明代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小说多次写到抢劫,杀害过路客商!这种行为很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是一种落后行为,犯罪行为。但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并不认为是犯罪和错误、甚至还被认为是革命行为!也许有人对这种行为不3366以为然,但是出于顾虑?回避评论,   我们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肯定、《水浒传》中所有山头的“打家劫舍”。“打劫过路客商”都是这种情况:劫富并未济贫、极少数头领劫富占有的财富超过小喽罗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欠理智。人不和。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是用心良苦的,为保生辰纲的安全是煞费苦心的。攘外必先安内!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的重重矛盾为失败设下了伏笔。 ②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之计比青面兽杨志之智来得高,棋差一首,束手束脚、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7018吴用之智的高明!可以说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急功近利 内因   欠理智 人不和 败因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外因   棋差一招?束手束脚、

《智取生辰纲》的译文

  《智取生辰纲》译文是:   时值六月,天气炎热!挑着生辰纲的军汉在崎岖小路上行走、个个气喘嘘嘘。汗水淋漓。苦不堪言!有的走慢了、杨志就用藤条抽打,喝令∶3854“快走,”他们到了黄泥冈!小路两边是松林、军汉实在走不动了!都放下 担子。到树2099荫下躺倒休息!杨志喝道∶“这是什么地方,敢在这里乘凉!起来快走。”众军汉叫苦说∶“你把我们剁成八块!我们也走不 动了。”   两个虞侯和老都管喘着气慢慢走上来,老都管见杨志打军汉,劝 道∶“杨提辖!实在热得走不动了,别怪他们吧、”杨志说∶“这是 黄泥冈、正是强人出没的地方,怎敢在这里停脚、”杨志不理军汉的哀告、举起藤条说∶“不走的,吃俺二十棍!” 8322他刚要打下。忽见松林里有人探头观望、1800便急忙放下藤条拿起朴刀, 追进松林喝道∶“你好大胆子,敢来看我的货物!”   杨志近前一看,林中一字儿摆着七辆江8599州车子!晁盖七人假扮推 车的在乘凉!杨志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晁盖道∶“我们是贩卖枣子到东京去的!7554”杨志这才放下心来,白胜挑了一担酒桶走上冈来、边走边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7087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他走到松林边上,放下酒担乘凉?   众军汉见白胜是卖酒的。便说∶“我们又热又渴。1566何不买些酒吃 !也解暑气、”杨志听了训斥道∶“你们这些村鸟知道什么?全不知 路途上艰险?多少好汉给蒙汗药麻翻了?”   晁盖七人出来说∶“口渴得很,卖给我们一桶酒喝。”白胜说∶ “好,五贯钱一桶。只是没有碗、就用两把酒瓢舀着喝吧,”众人一 边吃枣子,一边喝酒,吴用舀了半瓢酒,说去取6389点枣子!进松林里去了、   吴用到树林里!把酒倒掉!从衣袋里掏出纸包!把蒙汗药倒在瓢里,走出松林,   晁盖见吴用出来。说∶“一桶酒喝得干干净净了,”吴用拿酒瓢 到另一桶酒里舀出一瓢说∶“我再喝一瓢,”白胜一把夺过吴用手中 3306的酒瓢!放在酒桶里8346搅了两下,说∶“你这客人有头有脸的、却不是 君子!”   众军汉见卖枣子的喝了酒。都说∶“我们也买一桶吧!实在太热 太渴了。”老都管也说∶“冈子那边没处讨水喝?就让大家买了喝吧 ,”杨志见卖枣子的喝了没事!就说∶“既然老都管说了、就去买了 喝吧。”   众军汉凑了五贯钱去买酒,白胜却说∶“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众军汉陪笑道∶“那是说笑话,何必当真,”吴用把白胜一推!说∶“大家都出门在外,做点好事吧,”说着把酒桶送给军汉!   吴用又拿些枣子说∶“给你们下酒、”众军汉谢了、轮流用瓢喝 酒!连老都管、虞侯和杨志都喝了。顷刻间!杨志等十五人个个头重脚轻。先后软倒了、   晁盖等七人马上推着小车从松林里出来、把枣子倒在地上!把十 一担金银珠宝装进车里推着就走,   杨志4203酒喝得少!先醒了!他爬起来,看见其他人都倒在地上动弹 不得!财宝全无、指着骂道∶“都是你们不听我的话、遭人暗算,丢了生辰纲、连累洒家,”拿起朴刀!叹了口气。下冈去了!   众人这才醒过来,老都管说∶“生辰纲失了,杨志也走了、我们 怎么办,”有人说∶“就说是杨志和强人串通一气!用蒙5793汗药把我们 麻翻!把金银珠宝全抢走了、”众人立时收拾停当、回去禀报去了,   再说杨志走到一片树林里!突然一个赤裸上身。背上刺着花的和 尚对他喝道∶“你这混蛋。是哪里来的。”杨志反问∶“你是哪里的和尚、”那和尚不回话!抡起禅杖就打,杨志挺起朴刀相迎!两人就 在树林里打了起来。那和尚卖个破绽跳出圈外!喝声∶“且慢、你7849这青面汉子是什么 人!”杨志道∶“俺是青面兽杨志、”和尚道∶“俺是花和尚鲁智深 ,”   杨志笑道∶“你不是在相国寺吗。怎么来到这里,”鲁智深道∶ “因俺救了林冲、高俅不许相国寺收留俺。俺想上二龙山宝珠寺安身 !寨主1844邓龙不肯、俺打败了他、他就跑上山去、把住关口、俺攻不上 去,”   杨志引鲁智深住进操刀鬼曹正开的酒店!曹正和杨志相识?听说 他俩要上二龙山、就说∶“我有一计。不知两位中不中意,”杨志道 ∶“愿闻良策!”曹正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二人决定依计而行!   次日!曹正和打扮成乡下人的杨志把鲁智深用活结绳索捆了。押 着来到二龙山关口。曹正对邓龙说∶“这胖和尚说要请梁山泊来打二龙山。还要扫平附2211近村庄!我把他灌醉捆了献给大王、”邓龙大喜! 开关9805让他们上山! 6106  曹正等人上了山!就把捆着鲁智深的绳索结头偷偷一抽,鲁智深 松开手臂,拿过杨志手中的禅杖。抡3801起一杖将邓龙打死!众喽罗纷纷跪地投降!鲁智深和杨志从此当了山寨寨主。   【附】《智取生辰纲》的介绍   本文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课文节选部分写了晁盖!吴用等人劫取梁中书生辰纲的经过!故事围绕“智取”二字逐步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侯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节选部分!通过成功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其创作总体呈现如下特点:   (1)注意人物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2)情节曲折。故事完整,   (3)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   (4)叙述方式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痕迹。   而《智取生辰纲》一文在创作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突出的艺术成就!、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

   失去了民心。便失去了胜算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   《水浒》的《智取生辰纲》一段中,精明!谨慎的杨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可惜还是丢了生辰纲!杨志究竟败在何处!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杨志败在没有赢得民心——失去了民心,便失去了胜算。   为了押送生辰纲的安全。一路上杨志选择炎热难耐的中午走,选择偏僻无人的小路走,这些都能够看出杨志的一番苦心,也是杨志的精明之举。然而,杨志却忽视了最大的问题——人的问题。因为事在人为、如果做事情的人心中不愿意,做出的事情效果一定不会好,杨志(暂时)领导着一个都管!两个虞候,十一个军健。一路上、为了赶路,杨志除了骂人就是打人、世上是没有人愿意自己被如此对待的,于是!“并不敢怨怅”的军健们不愿听杨志的指挥。两个怕吃苦的虞候也趁机到老都官面前挑拨离间?直接导致杨志被孤立,为黄泥冈的中计埋下隐患。在路途的艰难与众人的抱怨声中,杨志一行人终于走到了4013黄泥冈,对于杨志而言、黄泥冈8951布满了凶险!可对众人而言,黄泥冈却是被杨志催促!鞭打着走了二十余里之后的极好的栖息之所,烈日下的黄泥冈成为他们休息的最好理由、他们坚决地躺下了,不愿意再走了、看着杨志的依旧鞭打、老都管先是帮军健们说话、后来就变成了直接教训杨志!至此,杨志与老都管的矛盾正式爆发。杨志已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地位与威信。   就在这矛盾的当口,对手适时出现了,吴用等人伪装成贩枣人。在黄泥冈歇凉、实际上是等待杨志!等待生辰纲,等待时机。恰好,杨志集团内部有矛盾!吴1588用等人便只需迷惑杨志的那些并没有经验的手下人。只要迷惑住了那些人?贩枣人的身份、卖酒人的身份,酒中是否有蒙汗药……这一系列可以引起杨志怀疑的细节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吴用等人的计谋的直接指向杨志手下的众人!果然!1557众军健顺利上当:众军汉的哀求加上老都管的要求,杨志同意众人买酒、众人的一拥而上加上炎热的天气、杨志忍不住喝了半瓢酒,最后!杨志倒了,倒在地上,倒进吴用等人的圈套里,更是倒入自己与手下众人结下的矛盾里、   杨志败在失去了民心。如果说因为他只是一介武夫。败在此处尚情有可原!那么!作为有知识的现代人!如果不知道要为民着想,抓住民心。那又会如何呢?近阶段我国“非典”猖狂、听说国家为无钱治病的人出钱治病,此举深得民心!,

《智取生辰纲》环境赏析

  主要以环境描写为主."正是六月......十分大热"写出了天气酷的情景.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写,不仅烘托气氛,而且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同时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的"智取"作铺垫?

杨志为什么会失陷生辰纲

  生辰纲最终被夺、这是否说明杨志是个很愚蠢的人!其实结合《水浒》7714中其他描写杨志的章节?我6919们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 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 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8392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 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 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 那么、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方面固然是要突出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但最5989主要的原因却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这就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有了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从《水浒》对杨志的整体描写来看!杨志的性格经历了“失意——得志——幻灭”的发展历程! 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1301争口气”,应该说最初也是满怀抱负。不想5594命运多舛,1362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这是其人生的一个失意时期,但岂料却因祸得福?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只要他完成这个任务、前途就会一片光明?他的命运也似乎是“柳暗花明了”!离志得意满的日子也不远了,可是“福兮祸之所伏”、他太在乎这趟任务了!唯恐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这也有点“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所以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因此就有点急功近利。有点急躁、而且太过小心时!脑筋就死板了。他一心怀疑蒙汗药已经下在酒里了、所以一直等到别人先喝过才允许兵士买!却忘了酒里可能本来就没有蒙汗药,而别的人虽能证明酒里没药!却未必清白,所以丢掉了生辰纲,自己的幻想3773也最终幻灭,不得不上梁山落草。。

智取生辰纲具备了怎样的天时地利人和

  正值正午天热之时   在“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黄泥岗的松林里    运送生辰纲的队伍十分疲累 且内部不和!

“智取生辰纲”的策划者是谁?

  宋1962江的军师!智多星吴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