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农历九月初九的传统节日什么节也称为什么节?

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9624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锺繇书》中、则已明确写5278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3952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閒居》诗序文中说:“馀閒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7141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0311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9915到清代。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5022“登高节”!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唸5983唸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8792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2598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4717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2954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䌽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9月1日是什么节日九月一日什么节

  9月1日的节日   1、利比亚国庆节   2?中国台湾记者节   3、希腊新年   4。斯洛伐克宪法日   5,乌兹别克斯坦独立日   6。俄罗斯知识日   7!新加坡教师节     开学的日子。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0995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节日来源   其一   重阳节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9219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1590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8233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民俗活动    重阳登高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   重阳节首6389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1]   赏菊   重阳赏菊,饮酒,对4457弈   重阳日!历......余下全文>>,

苗族的芦笙节是怎样的

8931  芦笙会   古龙坡会。又叫芦笙会或芦笙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此节每年举办两次,一次是农历正月 十六。祈丰年。一次是八月十六,庆丰年。苗族很看重这两个节日!据说就是在最困难时期, 也没有空过一次。到时不用动员!人们都穿着民4428族服装,从四面八方赶到坡会地点     刚参加完刘三姐故乡柳州八月十五鱼峰山歌会。我们又急忙乘车去大苗山、是为了赶上融水香粉八月十六的古龙坡会——芦笙会、     融水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1952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当2319时称大苗山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1965年3477改为融水苗族自治县、融5350水是个多民族地区。居民除苗族外,还有瑶!侗,壮、汉等民族,     融水山青水秀,这里的苗族。侗族。都善吹芦笙、故有“芦笙之乡”的美称,     古龙坡会,又叫芦笙会或芦笙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此节每年举办两次、一次是农历正月十六、祈丰年。一次是八月十六!庆丰年、苗族很看重这两个节日?据说就是在最困难时期、也没有空过一次!到时不用动员!人们都穿着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赶到坡会地点:融水香粉!每次活动都超过万人、规模不小!  7343   不用说?我们参加的是丰收节了!苗家是很好客的,我们的车还没停稳。热情的主人就为每人斟上满满一碗自制的土酒——米酒。敬完一碗敬第二碗。这种酒不是烈酒。不透明、黄澄澄的、甘冽、好喝,喝则必醉,我们怕醉,不敢多喝。便推辞说:我们不会喝。但主人不让、说不行,得喝四碗、我们问为什么,主人说!这是苗家的规矩:走路来的客人用两只脚要敬两碗酒!坐汽车的要喝四碗酒、因为汽车有四个轱辘,瞧瞧,这明显是现编的。无非是让客人多喝酒罢了。     我们到时,镇上已经有不少人了。坡场四周,香粉河边!姑娘们一帮帮,一群群。穿红着绿,充0388满了节日气氛。     近午时分。节日活动开始!先是有人吹响五六支一丈多高的大芦笙。声音传得很远!表3478示庆祝会正式开始?接着!各寨的芦笙队,由“芦笙头”带领进入会场!围成一圈,呜呜地吹了起来。     苗族芦笙队的组织很有意思。一支芦笙队(有的地方叫芦笙堂)通常由高音芦笙三支,上中音芦笙七八支!中音芦笙七八支?低音芦笙一支,倍低音芦笙二支和大筒四个!中筒两三个。小筒三个组成,阵容比较大。最小的芦笙队的组成,也要有十二7824件乐器?即高音芦笙六支,中音芦笙三支!低音芦笙二支!大筒一个!不论乐队大小!都以其中最小的那把芦笙为领奏笙,由技艺高超的芦笙手执吹、苗族称之为“芦笙头”!所以你看到芦笙队,不用问!谁手里的芦4748笙最小、4183谁就是芦笙头。在芦笙乐队中!芦笙头有绝对的权威,芦笙头的芦笙不响。芦笙手们谁也不敢动芦笙!     芦笙响了、浓妆艳服的姑娘们鱼贯上场、围着5869芦笙翩翩起舞、苗族叫踩高堂,芦笙舞名目繁多、如锅转。扫地。背水、织布。滚麻!滚地龙等等,今天的舞场上。姑娘们有时扫地,有时背水。有时织布,舞步较简单、却很优美,舞蹈中!姑娘们个个手里藏着自己一针针绣成的花腰包、边跳边物色意中人、小伙子9312们就吹得更起劲儿了,     据说芦笙舞4201中最精彩的是锅转舞。它舞蹈技巧要求很高、要在滚烫的铁锅上横放一根约三指宽的扁担!舞7326者吹奏芦笙。笙管上放着一碗牛肉汤。跳时不能泼洒出来,如今能跳的人很少!     坡会的高潮是芦笙赛,参加比赛的都是各村寨挑选出的最好的芦笙手。他们吹奏技艺都很高,比赛时。个个使出全部本领、为了赢得姑娘们喝彩!芦笙手们常常因此争得脸红脖子粗!争执的结果!自然是谁的芦笙吹得最好、谁就赢得了姑娘们的芳心。     比赛结束后!参加坡会的数百支芦笙一起合奏、人们的感情被声声芦笙和姑娘们的华丽打扮所感染而达到沸点,只听呜呜的芦笙响彻山谷。群情激动!场面十分壮观!     在芦笙......余下全文>>。

阴历六月二十四什么节

  观莲节 火把节 夏历每年六月二十四是观莲节 民间以此日为荷诞。即荷花生日!水乡泽国0747的江南 一带,此日是举3924家赏荷观莲的盛大民俗节日,泛舟赏荷,笙歌如沸、流传数代,遍染荷香,成为汉民族最优美浪漫的节日之一,观莲节,、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指什么节?

  中国3701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8120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上元4441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 唐代以一! 七、 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 中元 。 下元: 上元祭天官! 中元祭地官、 下元祭水官、 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上元节---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中元节---七月十五     中元节。 定於农历七月十五日、 俗称七月半!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 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 例要上新坟, 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所以、 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 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下元节---十月十五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彝族人民过什么节 15分

  火把节啊!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谢谢   选我啊,(*^__^*) 嘻嘻,

我鼻子有节是克夫吗?

  鼻子的看法误差是最大的,如果按照以前的相书学根本矛盾太大。因为。 相书上的那些好鼻子的人很多,但是好象并不准确、关键的地方是根本没有明白它的本质意义是什么!最初我也对鼻子最有兴趣,可惜。我2341的鼻子并算不上好鼻、难 道真的命不好、这让我一定7478要知道鼻子的真正的看法?现在终于知道了、因为鼻子关系一个人的财运、所以说,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的财运!当然也关心3517鼻子的看法 了,在命理的3955论财运里就谈了鼻子的一些看法。这里要更加系统的说说、解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不要因为生坏了个鼻子就觉得没有财运了?首先鼻子是分鼻梁与鼻头 的、   鼻头在面相上是准头,叫财帛宫、是表示对待钱与物的态度、而鼻梁与财无关、是表示 性格的!所3772以这个必须要分清!看财,只看鼻头、鼻梁是表示一个人的性格当中的自我的。鼻梁高的人3371比较的能吃苦!而且有耐心从事一件事情、所以鼻梁高的人从 事那些枯燥的事情也可以坚持!而鼻梁低的人则喜欢变化!要从事不断变化的工作,鼻梁高的人也比较的主观!而鼻梁低的人比较的容易为别人考虑。这些都是性格 因素!但是鼻梁与财无直接关系。这是要点、要看财运是要看准头的。就是画中的地方,无论气色还是部位都是、   准头是可以看出一个人对钱的态度,相当于命理中的财爻的看法!一个人6939的鼻孔漏,无论是正漏还是侧漏。都表示这个人是难以存住钱的!以前的所谓的对面见孔。 表示家无隔宿之粮!表示存不住钱的意思!当然。如果一个人的鼻孔不漏!是可以存住钱的,也很吝啬的。但所有的这些都表7744示了对钱的态度?并不表示你能否挣到 钱!所以!看到一个人有好鼻子。不能就说他有钱、但是。你说他能存住钱是准的!因为挣钱不是看鼻子的。鼻子也代表一定的挣钱能力。但不是全部的,它只表示 你对钱的态度!    在鼻子看法上有两点很重要,一是从正面可以看到鼻孔的人。这种人很多的,表示难以存住钱。钱一到手就花了,而这重花钱不是自己浪费。而是事情6776太多了,一般 是命局当中的兄将财克罚,也从另一面反映了!如果工作的话,机会很少、对于一般人来说、确实上财运不好的。但是这个有个极端,就是,可能会很有钱、但这种 有钱不是现钱。一般是他的事业!生意!或投资!但不是工资之钱。因为这表示了他很胆大。有魄力!果断的性格、而另一种是侧面看到鼻孔的人。这种人是财漏为 忌的人、物质欲很强,花钱比较的浪费。也是很难存住钱的人、但是往往挣的也多。这种人是挣的多!但花的同样,

插花节的布朗族插花节

  双江县班丙区大南质乡的布朗族。每年农历二月八日过插花节。为时一天!届时!全寨妇女手持旗幡,列队上山采花、采来鲜花后、她们把花插在寨心早已竖好的一棵花树上、树上挂满纸条纸幡、全寨人围着花树!在蜂桶鼓,象脚鼓、锣!芒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打着肩,挑起欢乐的舞蹈,妇女们一边跳?一边向花树撒爆米花。围着花树跳过一阵后,大家手牵着手!边8210跳边绕行村寨!表示村寨的团7470结和兴旺,跳完舞蹈、姑娘小伙们弹着牛腿琴,吹着“咪萧”和口弦、到临近的村寨串寨,找伴侣!他们谈情说爱。,

姐妹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苗家姐妹节姐妹节亦称“吃姐妹饭”!是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一些苗家村寨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沿江两岸附近的苗族人民都聚集一起。欢度这个佳节!节日里!按苗家的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这种饭是用姑娘们上山采摘野生植物的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姐妹饭晶莹透亮、香软可口!除全家5773食用外,还要招待馈赠亲友和客人,节日期间!苗族人民走亲访友、都要提一个竹篮、篮0632中除鸡鸭等菜肴外、还要有清香色美的姐妹饭!节日期间、男子穿青蓝紫等色的对襟衣!包头帕。姑娘身着绣有各种5075美丽花纹?图案的民族服装。头发挽髻!戴上鸾凤银冠,佩戴耳环。项链和银圈,身上缀满银牌,赶到清水江畔。这里人山人海!热闹异常,有的斗牛,有的划船、有的鸣锣击鼓,有的吹芦竹,有的唱山歌、不少男女则在江边草地或沙滩踩鼓、跳芦笙舞、节日里!斗牛是最热闹的场面!在斗牛场上随着芦竹的欢9342快乐曲!一头滚瓜溜圆、四腿粗壮、头顶两只弯而锋利大角的大牯牛被牵进场来。这种大牯牛好似沙场“老将”!一听见芦笙响!就知道将有一场鏖战。于是迫不及待的不停地转圈,吹鼻,刨蹄子。随着鞭炮声、另一头壮实的大牯牛也进场来!双0493方主人解去牛缰绳、在牛屁股上拍几下,两头大牯牛一步步地接近。时而挥角相击!时而互相狠抵。你进我退、我进你退!撞得牛角铿铿作响,斗得不可开交。观众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有时由于两头不分胜负,人们把牛给隔开、四周群众纷纷涌到双方牛主人的跟前!往牛的背上、头上抹泥巴,表示祝贺、牛的主人也乐得双手牵住自己的牛!两脚不停地跳跃。大家5618不断发出“吁------吁------吁------”的欢呼声,暮色降临、老人们渐渐地离开江边、宽阔的草滩就成为青年人的天地。情歌在江面荡漾!苗家青年沉浸在爱情和幸福之中。关于姐妹节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6197这里有无数聪明。美丽的姑娘。她们依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劳动着、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但2142美中不足的是。有许多姑娘已经长大成人、尚未出嫁。于是大家商量决定,每人拿些米来、姐妹们0256一块聚餐?唱歌跳舞、让其他地方的小伙子也来这里玩玩、到0901了这天外地来了不少青年男子。人们聚集一起!有的斗牛、有的赛马!有的唱歌、有的踩鼓!有的跳芦竹舞,十分热闹、姑娘们不但殷勤地招待他们!临别时还送给他们糯米饭、青年人受到热情款待、心里非常高兴、以后他们常来这里玩耍,也送姑娘们一些喜3520爱的花边丝线等物,由于经常往来便与姑娘们建立了感情。彼此都结成了伴侣。天长日久,世代相传,就成为清水江畔苗族人民。特别是男女青年的共同节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