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董性龙性来源

  一、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董姓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1、其中一支持起源很早、相传黄帝的己姓子孙中有个叫叔安的。被封于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县)。称为飂叔安。飂叔安9296的儿子董父!为帝舜驯养龙、被舜赐姓为董、任为豢龙氏,封之于鬷川(今山东定陶县)!他的后代便以董为姓、   2,董氏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时出现的!据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春秋时。周大夫辛有的两个儿子到晋国,与籍氏一起主管晋之典籍、因其职责是“董督8958晋史”!所以也称为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公元前585年,晋景公以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将晋国都城自今翼城县境迁至新田(今侯马市区)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侯马、   二。龙姓,为古老的姓氏!主要出自上古八大姓之嬴姓,   1、龙氏。嬴姓。以国为氏,为黄帝直系苗裔。皋陶之后、皋陶(姓嬴名聩)第三子之后封于龙、为嬴姓诸侯国之一(《路史》)!至春秋时为楚所灭!其公族后以国为氏。近来的文物考证也佐证了史料记载,商朝甲骨文有龙方(方即国)。西周青铜器有龙伯作奔戟(伯爵国)!春秋青铜器有樊夫人龙嬴壶等(樊国君夫人嬴姓龙氏),   2,1676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是为河南龙氏!   3,出自0427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0002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6149自今山西省境。是为山西龙氏。传两4266千多年至汉代,有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   4,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是为河南龙氏,、

姓何的来源

  何姓的起源   姓氏:何 祖宗:韩安 分类:其他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因居于0870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亡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   2!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   3!出自冒姓或赐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复姓贺拔氏为单姓何氏。五代吐谷浑亦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为鲜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入明!被朝廷赐8816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郡望:   1,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今安徽省庐江一带8845长江以北地区,   2、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3,陈 郡6360:秦时置郡,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   4。郫 县:秦时置郡,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何武、   5。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汝阴(今安徽阜阳)何氏6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河南)汉吏何并。   堂号:   "水部堂":南朝何逊、官尚书水部郎!诗文很有名!著有《何水部集》,   迁徙分布   西汉至两晋时期、何氏分布于今河南!安徽!山东,江西。四川!广东、湖北、江苏,陕西、湖南等省的一5328些地方。西晋末年,中原何氏有移居福建者!即永嘉入闽八族之一、唐代!中原何氏又有两次入闽、一是唐高宗时!光州固始人何嗣韩随陈元光入闽,在福建安家。二是唐僖宗时。又有固始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此后,何氏又有多次迁徙!南宋淳佑年间、何逖基由螺阳迁居温陵。浔江!9536后隐居清源洞!宋代,何氏还有一支自庐江迁往福建、南京、江西、至宋末元初,有一支由3189武平经江西寻邬,定南,龙南入广东翁源?另一支由武平入广东东蕉岭。大埔。梅县、再分支各地,明末!何斌在8210台湾担任荷兰人的通事,是为何姓最早入台者,清代,3298福建何氏又有不少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据青山何氏载:     婺源东部的田源何氏,始祖是南唐国师何溥,溥!字令通7950(公元922—1019),号潜斋、晚号紫霞老人、是唐代益5477昌县令何易于的第五代孙子、其祖上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   国师公出仕先任南唐史院编修!后拜国师,国师公因强谏。触犯皇上、贬官为海宁(今4917休宁)县令!为避新安江水患,令通公率领百姓将县址迁到高处、等到城墙筑好后。令通公见婺源东部的芙蓉峰风景秀丽!即挂印而去。结2869茅隐居在那儿、享年98岁、著成《铁弹子》!《灵城精义》(明代刘基为此书详细注释!《四库全书》收录)等著作传世。   令通公夫人程氏。卒于金陵、子闰公(公元946—1037),当父亲贬官(公元956年)之后,秉承父命即回河4967南颍阴?到开宝元年(公元968年)、闰公自颍阴往海宁探望父亲!父子欢会于芙蓉峰上,开宝五年(公元972)?令通公携闰公之手。东望田源美景。就指导规划,闰公就建房居住下来。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闰公长子何益(字逊之)奉母雷!妻卢氏到婺源。三代聚会。田源之何肇始矣!直系世系如下:令通公生闰公、闰生晦之公显(闰公幼子)!显生三公彬。彬生九公义、义生六公乐,乐生十五公叔强、叔强生七公希元。希元生四公士仁,2682士仁生五公隆。隆生十八公蕙!蕙生 公!......余下全文>>。

“董”字的来源

  姓氏源流 [编辑本段] 有三大支: 一支出自已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2171川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魏献子问龙、晋蔡墨(晋太史)答曰:‘“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 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3980乃擅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舜赐之姓曰 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 这是我国最早见诸史书的关于豢龙的记载、(晋杜预注:“闻喜东北有董池陂。是鬷川,即 董泽!舜所封 董父之国也。”)!《史记。夏本纪》载:继董父之后,刘累豢龙也发生在 董泽!闻喜 董泽湖-- 董父养龙的地方!在闻喜县东。东镇礼元一带。位于凤凰原和峨嵋岭之间,是一个周长20公里的狭长湖泊。即昔“ 鬷川”。又称 董泽!现叫白水滩,尧舜时期天灾水祸不断,7514飂叔安有个儿子叫父!学过驯服龙的本领(据后来考证龙即鳄鱼之古名),熟悉龙的习性。为舜帝驯养龙有功!舜帝自然很高兴!便根据这一职业赐5891他们氏族称豢龙氏。被舜帝赐姓董。称 董父!分封在 董父之国!从此。董父的子孙后代便以董为姓,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古书所谓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鬷水上夷!皆董姓。古董国者。乃虞舜所始封董父之国。夏商赓为侯国者也,新近考古证明:绛山(在今山西绛县西北)南有倗国。倗国西有董国、 董国的古址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是夏商时8631代的侯国,1314临近其父祖居地山西平陆的吴山,5488后来为晋国所并? 一支出8127自姬姓!以官为氏、据《2803姓氏急就篇注》。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他的子孙世袭0329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数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蛮均有董姓?另外!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     满8964意请采纳!

全中国姓董的有多少人?

  大约700多万!最新排名为34。

董姓女孩名字

  姓董属羊女孩十月初四十一点二十四3704生按照五行取名?

姓罗的简便来源

  关于罗姓的来龙去脉、历来许多有关姓氏学的古籍?都有十分详尽的考证!譬如:《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指出:“祝融之后、ㄆ姓国,初封宜城!徙枝江,周末。居长沙、汉有梁相罗怀,襄1788阳记有罗蒙!”《姓氏考略》:“世本。熊姓、广韵!本自颛顼末胤!受封罗国。子孙以为氏、望出豫章,长沙,”《通志氏族略》:“罗国之后,一曰祝融之后。”《魏书》:“破多罗氏!斛瑟罗氏,叱罗氏!皆改为罗氏,”     从以上这些记载看来!罗氏是源自火神祝融氏、祝融氏名黎!是颛顼帝2756的儿子?祝融的后裔、7120到了周朝的时候,被封于宜城!称为罗国!当时的宜城!就是现在在湖北省的襄阳!在汉代曾被置为宜城郡,后来。由于该地为楚国所有,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于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县)!至周末定居于湖南长沙、最后还繁衍到现今江西的南昌一带!成为长沙和南昌两地的望族!     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曾经提到罗氏是一个“ㄆ姓”国!所谓“ㄆ姓”,就是历来姓氏学上用以表示源自祝融氏的一个古姓,据《说文通训定声》的记载,鄢,郐,路等姓!都是1012古时的ㄆ姓国?则论起家世渊源来,罗氏与这五个姓氏!自然也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     始封于周朝初年的罗国,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子孙才“以国为氏”的,根据史书的记载,其始封于宜城。是在周武王得天下后大行封建之时!到了距今约2200年前的春秋末期!宜城为当时的强楚所并。子孙失国南迁。才开始以罗为姓的?!

请问叶姓的来源

  叶姓起源及历史:   1?为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裔、传说!帝颛顼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女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9435连的后裔鬻能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后来周成王封鬻熊的曾孙1271熊绎在荆州山(今湖北省西部)一带建立荆国,定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后迁7425都子郢(今湖北省江陵)、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的曾孙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省临泉县)尹!又称沈尹戌,他的后代中有人以沈为姓、楚昭王封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字子高)于叶(今河南省叶县南旧城)!称为叶公。叶公曾平定白云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获赐爵为公,后退休于叶,其后人便以邑为姓。称叶氏。其得姓始祖为叶公叶诸梁!   2!据《姓氏考略》记载,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春秋时吴国的叶雄就是南蛮叶姓的后代,   3。少数民族叶姓:   清满洲叶姓。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说满族有叶氏!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纳喇氏。叶赫氏、叶赫勒氏中均有改姓叶氏者!清初将领叶臣、叶克书均为满族、   1161彝族叶姓?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彝族支8211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姓氏。《巍山彝族姓氏分布调查》中显示。所查云南巍山彝族83771人中。共有149个姓氏,其中有叶姓,但人数不是很多。   德昂族叶姓、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5132濮人”!史书中记载的“茫蛮部落”即为德昂族的先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崩龙族!1985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的镇康县。与傣、景颇!僳僳,佤,汉等7911民族交错而居,崩龙族原有自己的姓氏!但进入20世纪以后!即采用汉姓、据《德昂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称!云南潞西县三台山德昂族民族乡邦外村有“海”氏改称叶姓者、   另外。蒙古、土家族!锡伯族。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叶姓。   元代以前   得姓之后的叶姓人、最初发展很缓慢,见于史籍的叶姓名人也不是很多,臧励禾《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的叶姓名人仅有叶子韶一人、《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收录的唐代以前名人也只有叶万椿!三国吴人叶雄、晋人叶谭。叶子韶4人。而叶万椿还是为淮南王刘安所遇群仙“八公”之一的“自号”,并非一定姓叶!叶雄是叶调国叶氏后裔!因此。关于叶氏的迁徙情况只能从现存的一些谱牒资料中窥知端倪、据清光绪六年(1880年)南阳堂《叶氏族谱》记载!自叶公起、叶姓族人多代出河南,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省叶县南)!直至终老。叶公生有二子:长子名重。为周楚邑令、配樊氏!生凝,为楚大夫。次子名才、袭父爵、字芈骝凸、号璧英。一子名盼。后为司马、其十一世叶淑和为秦代长沙(今属湖南)太守?二十世叶崇,为西汉颍川(今河南省禹州市)太守、二十五世叶颁?为长0068沙(今属湖南)太守,四十七世叶尤!字茂永。东汉时为太尉!居南阳7140(今属河南)!分为六族。   叶姓族人的南迁始自东汉末年,始迁祖叶望!7651清光绪六年(1880年)的南阳堂《叶氏族谱》!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浙江松阳《卯峰广远叶氏宗谱》均视叶望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字世贤。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建安二年(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省句容)!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叶望之后裔不断向外发展!分别迁到了浙江,安徽等地。浙江松阳《......余下全文>>,

肖姓的来源?

 7248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1476取代“萧”姓的趋势?   工具书注释中的问题!是“萧”!“肖”二姓使用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在注“萧”时有“姓”这一义项,而注“肖”时并无“姓”的义项。这是沿袭了一些老工具书的注法!《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0837典》在“肖(xiāo)”的字头下、均注作“姓。’萧’俗作’肖’”!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当作9094“萧”姓之“萧”的俗体字了,《汉语大字典》注“肖”时说!“姓。也作’萧’”!1962年版的《新华字典》注“肖(xiāo)”时说!“姓,同’萧’”。这都是把“肖”!“萧”看作异体的关系了,无论是把“肖”看作俗体、还是把“肖”、“萧”看作异体。实际上都是把“萧”和“肖”当成一个姓,注音均为阴平的xiāo,《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独树一帜!它把“肖”注成只读xiào的单音字,字头下的第二个义项就是“姓”、这样处理。“肖”与“4014萧”就完全脱钩,“肖”已成为独立于“萧”姓之处的另一个姓,如果这样!它的读音将变成了去声的xiào。从而成了另外的姓氏了!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语言文字的规定看,“萧”与5088“肖”既非异体关系、又非繁简关系!而民间认为“’肖’也作’萧’”。“’肖’同’萧’”等说法,是不是不可取呢,“2936’萧’俗作’肖’”的说法如何呢,因为“肖”实质上不是“萧”的简化字!二者又非异体关系。所以一些工具书的编者就把“肖”看作“萧”的俗体字——即引为通用 、实际上“某俗作1352某”是一种很模糊的说法!   但未受到建国后的一场文字改革冲击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人都是姓“萧”的。没有一个人写姓“肖”,   一个人的名字是自已的!但是一个人的姓氏却是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最讲究传统了。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毕竟!“肖”姓毕竟是不规范的姓!不是所有萧家人的姓啊、萧何祖宗泉下有知!也不会瞑目的。近年来!随着改2144革开放后,全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萧”?也算是氏族上的统一,   由于时间已过数十年了、有些年轻的姓“肖”者可能并不知自已原系萧家人(从身份证看、其爷其父等!均也已写姓“肖”)、以轻易否认自已是萧姓人、其实, 这些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1!如宗祠、不管建国后萧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萧姓聚集地的萧家宗祠上的“萧”字是不会改的?   2!问长辈!特别是一些上了60岁以上8907年纪的长辈!他们在小时候,在年轻时一定用过姓萧、   3、祖坟!祖上的坟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萧字。等等。   但不管考证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全中国,写姓肖者中。有99.99999999都是原来的姓萧者。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在此。建议所有“肖”姓家人都尽可能的改正错误,改回祖宗留下的姓“萧”、   大陆同族人改姓背判祖宗之事,也引起了全世界萧氏宗亲的同情,另据可靠消息!现兹有世界萧氏宗亲会等全球数十个宗亲会已联合向国家语委。公安部建......余下全文>>,

历史上姓董的名人有哪些

  董 狐:春秋时晋国史官。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6364的董姓名人!   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安国:西汉内史。曾著农书十八篇。董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著称于世!有“卧虎令”和“强项令”之称、   董 贤: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小宛: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6618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 源: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卓: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字仲颖,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董王己: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三国时任曹魏大司农,   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董和: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枝江)。蜀汉时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时家无檐石之财,其子董允!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常谏诤后主过失.   董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三国时神医!为人治病不取钱!治愈者使裁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颂赞医者,即出于此、   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   董征:南北朝时顿丘(。

诸葛姓的姓氏来源

  诸葛(zhū gě)姓源出有: 源于姜姓。5805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有熊氏之后?属于音讹改姓为氏,据史籍《世本·氏姓篇》记载:“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其后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春秋时期。在齐国古老的有熊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人原称詹葛氏、后来因读音讹误为诸葛氏、便干脆改称诸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嬴姓,出自黄帝后裔葛伯的封国、属于以封1091邑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夏王朝时期。黄帝之支庶伯益的后代飞廉被封在葛地(今河南宁陵)、建葛国、称为葛伯。据8066典籍《孟子·滕文公》中的记载:“汤居毫、与葛伯为邻,”按史0445书记载。约在公元前一千七百多年以前、曾有一个独霸一方1404的“葛国”。即葛伯国!自伯益的大儿子飞廉为第一任葛伯开始,封爵四十位,共立国一千八百年左右。虞舜时期。大禹为司空、受命治水!让颛顼的后裔伯益当他的助手辅佐治水!负责技术工作,相当于现代的水利部部长、伯益跟随大禹治水十三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治理水患后著有《山海经》十八篇,葛国灭亡后,葛伯的后世子孙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葛氏,周武王灭殷商后。在西周初期!又寻回葛伯后裔!封赐有葛国(今河南长葛)。为子爵,周7624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葛国被郑庄公姬寤生所吞灭!其后在其故国之地还爆发了宋,郑两国之间的著名“长葛之战”!十年后的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郑国为了争霸中原!又在其地爆发了针对周王朝的著名“繻葛之战”!葛国故地成了诸侯们争霸春秋的的古战场,葛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葛氏。0468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葛氏的一支、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今山东沂南),因阳都已有葛氏、遂称后迁来的葛氏为诸葛氏,后有省文再称葛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改姓!出自秦末陈胜吴广大将葛婴!属于帝王封赐改姓为氏、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时,属下有大将葛婴。他屡立战功。后来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所杀害。到了西汉朝时期,汉文帝刘恒感其忠勇,特赐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今山东诸城)。其后代遂以诸葛为姓氏!称诸葛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诸葛氏原为葛氏。祖籍山东琅琊诸县,后从琅琊诸县迁至古齐地阳都城南之葛坡,故由此而得“诸葛”之姓、、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