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常姓的来源

  常姓的来源有三支。第一支常姓是以父王字为氏的、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黄帝的大臣中有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先。常仪的后代以常为姓!称为常氏,因此。常姓得姓至少有4000多年!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第二支常姓出自姬姓,是以邑为氏的!根据《元和姓纂》上记载,卫君康叔的贰孙被封于常邑、后代以邑为姓?亦称常氏!卫是春秋时代的一个诸侯国,由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所在地就在沿着黄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带!卫9315国后被秦二世所灭。康叔支孙的后代则有以邑为姓。而称为常姓!第三支常姓出自恒姓!源自避讳改姓,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宋真宗年间,恒氏为了避宋帝赵恒的名讳,改为常氏!望族居于平原郡!即现在的山东省平原县南、!

满姓的来源

  满(传统百家姓排名第351名)   【起源】满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黄帝後人舜的後代,西周初,周文王将舜的後裔胡公满封在陈。建立了陈国!子孙将祖字为氏!姓作满。   2。出自回族中有满姓!满姓取自经名1737「满蘇尔」的首音、“   3、出自他姓所改,旧由“瞒”氏讹音变为满氏、 【地望分布】山阳郡:此郡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汉武帝建元年间设置的山阳郡!地点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治所昌邑、相当於今天的山东金县西北、还有一处是东晋年间从广陵郡分置出来的山阳郡,治所在山阳,相当於今天的江蘇省淮安市、河东郡:秦朝时期置郡,相当於今山西省黄河以西夏县一带! 汝南郡:汉朝设置。治所在上蔡,相当於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京兆郡:太原!高阳,平昌, 太原郡,秦朝时置郡,相当於今山西省五台山以南、霍山以北的地区,【家族名人】满 宠: 三国时魏国太尉。他2426曾为魏国立下显赫战功、且为官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他立志刚毅,勇而有谋。不治?生,家无馀财,满宠6806之子满伟、孙满长亦有名?满 奋: 晋朝时期尚书令、昌邑人!清高雅致。任职司隶校尉、满朝荐:明朝时期麻阳人,万历年间进士,担任咸宁令!光宗年间担任尚宝卿、後来因为上书引起了当政者的不满、被遣送回原籍,崇宗的时候又被任用为太仆卿、   望采纳哦。

么姓的来源

  “么”做姓氏读同“腰”在字典里!“么”有很多个读音、作为副词可读为me、mɑ!me。yāo,但作为姓氏则为“yāo”(音同腰)!不少么姓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当自我介绍说姓“yāo”很少有人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所以还必须进一步解释,这时候“名人效应”会显得格外有效。“我姓yāo。女歌唱家么红的么!”如果仍被追问则只好继续解释: “就是什么的‘么’。它做姓氏时读yāo”!在么姓姓氏网上、1170“幺”的出现频率极高!甚至可与“么”平分秋色,因为不少么姓人把自己的姓氏写作“幺”!并称“么”“幺”是一回事儿!对此,“中国么氏官方QQ群”的群主么传璋这样说!“应该说‘幺’是个错误?从祖先代代相传的族谱来看就应该是‘么’。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出于方便或者习惯自称为‘幺’。但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上还都是显示‘么’、身份证件上也显示为‘幺’姓的人有、但是很少,” 么传璋认为造成么、幺混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汉语拼音输入法不够完善。“如果输入yāo的拼音你会发现结果只有‘幺’没有‘么’。而‘么’作为姓氏是应该读yāo的。在篆书里‘么’和‘幺’彼此通用。但作为姓氏、就应该是‘么’,”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认为姓氏本为“幺”。只是不知何故后来被写为“么”!幺金禾指出。幺,么姓的写法、在上世纪50年代末文字改革以前,幺!么是可以并用的、“么是幺的俗写(见《辞源》和《康熙字典》)!文字改革以后。在《简化字总表》中、对幺和么作了明确的注解:“么!读me轻声!读yāo的么应作幺”(见《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冠县是山东么姓最大聚集地“QQ群现在有3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河北唐山和山东冠县是两个么姓人最聚集的地区?”么传璋现0527在邯郸工作!他的祖籍正是冠县、“清朝康熙7111九年(1670年),么氏十代孙进士么显名借鉴《孔氏家谱》!首次对冠县《么氏家谱》进行了整理修编、截至2009年《么氏家谱》进行了第十四次续修!共收录了27代。男丁9274人!冠县么姓的人同宗同源,传承非常有序、”么传璋说!么贵娴也来自冠县!据她介绍!冠县东古城镇大约有5000多么姓人?主要集中在南么庄,北么庄。么安堤!李才、正坦等几个村里,其中北么庄规模最大!绝大部分村民都为么姓,“么”未被列入宋版《百家姓》。记者在搜集么姓相关资料是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么姓在全国500个大姓里排名第420位。”但当记者在网上以“中国500大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查得的结果显示:么排名第328位。而幺排名第333位、么传璋说自己也看到过这句话,但认为这个说法有待考证,么传璋没有掌握经过统计后全国么姓人的人口数字!但他认为根据概率加以推算得出的结果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现在姓氏群里有300多人?其中唐山6451地区最多!占了将近50%!其次是山东。接近40%。分散在其他各地的大约10%。结合2009年冠县地区对么姓男性统计的数字。现在全国的男性么姓人应该有2万多。”么传璋说。如果以么传璋的推测结果为基础!再结合目前大致的男女人口比例!全国么姓人的总人口数应约为3万人。可见其确实是一个稀有姓氏、山东么姓来自山西洪洞   据么传璋介绍。“就现在掌握的文字记载显示,山东地区么姓的最早的祖先是么从善!”元朝末年。频繁的战事和水旱蝗疫酿成了极为严重的灾荒?一时间,2609“中原之地淹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其中!山东!河南灾情最为严重,明朝建立后为安定局面,0941维护统治而推出了移民垦荒的战略决策 ,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移民潮由此开始。“先祖么从善!祖籍山西洪洞,就是这个时期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铁条乌鸦窝迁到当时馆陶陶邑的。推......余下全文>>!

韩姓来源

  韩氏的来源(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支孙毕万受封于韩原、其后有韩氏,(2)以国为氏。战国有韩国。韩国被秦国攻灭!国族后人有的以“韩“为氏,(3)鲜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进入中原以后改为汉姓1600“韩”氏,。

陈姓的简短来源

  1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沟!封他在陈8409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到了陈闵公时。陈国被楚国灭、亡国后的陈国子孙7753便以原国名为姓氏,有了陈的姓氏,   2陈林. 陈友谅. 陈4519胜. 陈平. 陈友谅   3根据统计!陈姓的有8千万人口   4陈姓族谱顶级观念森严!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不详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其他介绍!!

王姓的直接来源

  王姓的来源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群星璀灿、光耀华夏,数千年来人才辈出。可称王者之族。     王姓的来源很复杂(1)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3)7575出自子姓,为商朝王子比干之后,(4)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丽(今朝鲜)的开国君主王建,西魏王频氏之祖王雄、钳耳氏之祖王季等,(5)王者之子孙多号王氏、常以为姓!(6)赐姓、如汉代燕王丹的玄孙嘉,王莽时被赐姓王。(7)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 王保义、原名刘去非!皆冒姓王氏,(8)历史原因!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将近一亿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辈出的三槐王氏、还有山东昌乐的北海王氏!山东郡城的东海王氏!山东巨野的高平王氏、陕西的京兆王氏、甘肃天水的天9942水王氏。山东东平的东平王氏、山东滕州的山阳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县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县章武王氏、山东掖县的东莱王氏、四川的广汉王氏!陕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东王氏。湖南的长沙王氏以及江苏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有的书籍记录,王氏著名望族全国多达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来。可见王氏在全国分布之广!家族之兴盛,名人将相的功绩、教育。著述,书画,艺术等,对社会影响者是不可低估的。     王姓从史传上可知!中华王姓大多是“王者之后”、即为帝王的后代。东周时期。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庶人!由贵5072族的忠心为国,而造贬为平民百姓。一口冤恨之气在胸,不久即郁郁而终!其子宗敬一家便以“王“为氏了!到了秦汉时期。太子晋的0110后裔在社会进展的新形式下形成姓与氏合一的文化背景,由“王”氏转化为“王”姓!除9289太原王姓之外!周文王。周考王的后裔!在改朝换代后或出逃流亡、或夺爵失国!为了让后世子孙牢记他们的高贵的出身,于是也以王为姓,此外。帝王赐姓、少数民族在汉化过程中改王姓、也是王姓由来的途径!在山东的十几支王姓中,有几支是在元朝由蒙古人改姓王而流传至今?    3948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时晋平公使师旷见太子晋、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曰:“如舜的为人、6740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9998他的帮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     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晋进谏曰:“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0002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     太子4373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朝见太子晋时!见太子色赤。不寿。太子晋说:“我再3619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讣报的......余下全文>>!

陶姓的来源陶姓的来源是什么

  姓陶的人。真是既荣耀!又幸运。因为他们的姓源有二,而一支出自唐尧!一支出自虞舜,这份荣耀与生俱来。实在令人羡慕万分!   关于陶姓的姓源!《姓纂》上是这样说的:“陶唐氏之后因氏焉。虞阏为周陶正、亦为陶、”陶唐氏就是帝尧,虞阏则为舜的后代!   帝尧!1657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是为0590什么还要称他为陶唐氏呢、其中是有缘故的、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是帝喾的次子,也就是黄帝的玄孙!他最初封在“陶”。后来又徙到“唐”!所以才称为陶唐氏!至于“尧”!则是他的号。是他生时臣民0552用来对他称呼的?而不能算是他的姓氏!因此。尧的子孙后来才会5430有的以陶为姓,有的以唐为姓!   尧的最初封地陶丘、据《说文》上的考证!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定陶县!后来所徙的唐地!则是现在河北省的唐县,所以出自帝尧的这一支陶姓!最初应该就是发源于这两个地方!   虞舜的后代之所以也姓陶,则是由于他的一个后代虞阏!在周朝的时候做了“陶正”的官,所谓“陶正”。就是专管治陶之事的官。后来虞阏的子孙就以官为姓。统统改姓了陶、   至于舜的后代之以虞为姓、则是因为他把君位禅让给禹之后,他的儿子商均就被禹封在“虞”、子孙也依照当时的习惯以国为姓。就此姓了虞。当时虞地的位置。就是8311现在河南省虞城县!因此。出自虞舜的陶姓。最初的发源地、也应该可以追溯到河南的虞城县、   根据以上的分析!天下的陶姓!不但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在来源方面!还可以知道9107自己的祖先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一切都是脉络分明!清清楚楚,   另外。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陶姓繁衍到后来、是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丹阳,是在今江苏省。位置在镇江的南方!是自唐代天宝年间以来就有的县治。浔阳,则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县。   在历史上、姓陶的名人相当不少!早在春秋时代,就出了一位被列入《烈女传》,以节义传论千古的陶婴?   人人知名的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被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另一篇《桃花源记》?也被历代列为学子必读之作、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被传为千古美谈!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 [编辑本段]寻根溯源  陶姓来源有六:   1?出自唐尧。据《元和姓纂》和《姓苑》所载,尧担任部落首领之前!以制作陶器为业,其后子孙有以其职业技艺命氏,称陶姓。   2。亦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8550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3。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4、以职业为姓。4940据《风俗通》所载?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陶工和铸工)为职业。从事制陶的庶民也有以“陶”技为姓的、   5!避讳而改,据《宋史本传》所载,宋有陶谷,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   6。出自他族改姓。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4940姓均为陶,今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9481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唐尧!上古圣帝、在其担任部落首4908领之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住,以制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另说尧帝少年智慧。十三岁时就助其兄挚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岁时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称陶唐氏。尧开创了禅让制!死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舜。尧贤明民主!为世所敬重!后世子孙或以技艺为氏。或以封地为氏,称陶姓。他们尊唐尧为陶姓的得姓始祖!...余下全文>>。

回族蒋姓来源

  历史来源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云 、周朝初。周公第三子伯龄受封於蒋国 ( 一说在今湖北省仙居县。一说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 ) 后被楚国所灭!遗民以原国名「蒋」为氏,   家族3564名人   蒋琬 (,~246)字公琰,三国蜀汉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初随刘备入蜀、后为诸葛亮所重!称其为社稷才。亮卒。代亮执政,官至尚书令!封安阳亭侯!以镇静为治、后诏琬屯军汉中、又命开府!加大司马!卒諡恭,   蒋中正 ( 1887~1975)字介石。学名志清。浙江省奉化县人,肄业於保定陆军学堂!1922年。陈?明叛变、卫护国父脱险、后任大本营参谋长、黄埔军官学校校长,参与讨袁、东征。北伐、1928年被推为国民政府主席?日军入侵中国后、经西安事变,旋领导军民联合中国共产党抗战!其间历任中国国民党总裁,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抗战胜利后。政府从陪都重庆还都南京。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1948年当选首任总统、后和中共爆发内战。1949年败退台湾,后建设台湾!1975年病逝台北。   蒋经国 (1909~1988)浙江省奉化县人。为蒋中7655正之子?曾留学前苏联,就读於莫斯科中山大学,历任中华民国总统。   地望分布   山东乐安郡、   蒋姓起源参考之二   蒋姓在当今中国5984姓氏中排名第四十三!在台湾排名第六十三。蒋姓出自姬姓!是西周皇族的后代。西周初年,周公姬旦的第三个儿子伯龄?被周成王封在蒋!建立了蒋国!史称蒋伯。春秋时期。蒋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蒋国子民,就有9974人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蒋。发4228展和演变:先秦时期,蒋姓主要在他的发源地河南发展。到汉代时。由于战乱!做官等原因。蒋姓已经发展到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安徽等地!唐代初年,河南蒋姓有人开始进入福建。到宋代时,已经有蒋姓人在广东定居,明朝。蒋毅庵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成为第一个进入台湾的蒋姓人士、蒋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期思。弋阳,乐安、杜陵、宜兴!奉化!毗陵!公华、会稽,临江。临湖!临苏,浦亭。九江、云阳、函亭!义兴。泉陵,广陵。寿春、平阿。沛县,博昌。平河。电白,泉州、南海等。   蒋姓起源参考之三   天下蒋姓是一家   在中国,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姓!常常难以避免被1345外族冒用的命运。值得蒋姓人氏庆幸的是?在历代姓氏考籍中。至今还没有发现蒋姓被外姓人冒用的记录?这说明天下无二蒋,蒋姓都具有相同的血统,五百年前是一家、   史书上讲,中国蒋姓的始祖,是3000年前周公的第三个儿子伯龄。他被封于蒋国!当时蒋国的位置。就是现今河南3950省大别山一带的固始县西北的蒋乡,伯龄的子孙,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以国的名称作为家族的姓氏、而绵延不断地繁衍至今,   蒋姓后来沿中国的东部往南迁徙。由今天的山东鲁北迁移到江苏宜兴、浙江宁波。福建泉州而至台湾、尤其是汉代以后、蒋姓绝大部分都是出自江苏的宜兴!成为1270蒋姓家族繁衍最旺的一支?其始祖为山亭侯蒋澄、   五代后!蒋澄的孙子蒋宗霸到浙江奉化雪窦山附近的小盘山做居士。法名摩诃。从此雪窦山下的这个溪口小镇便有了蒋姓的繁衍!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蒋介石!就是浙江奉化这一支蒋姓、   浙江省奉化市档案局局长周丁华说:“蒋姓原来是江苏宜兴。五代时候迁到明州、就是现在的宁波,到了蒋宗霸这一代迁到奉化、蒋姓主要在溪口、在溪口的8275总人口有三万。 占四分之一!”   奉化溪口有两个蒋姓村庄,蒋介石就出生在蒋氏二村里,他排辈第28代。这两个村庄的人80%都姓蒋!   奉化溪口......余下全文>>、

袁姓的来源

  源流一   袁氏族徽   出自姚姓、即为舜帝姚重华后裔。舜帝姚姓妫姓的33世嫡长孙妫满被周武王封为陈侯(建都宛丘—3044—今河南淮阳)!谥号胡公,胡公0976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0678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其后有“袁”氏,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陈郡袁氏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袁氏3945已经南迁,出自陈郡。9780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许多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及全国[2-3] 、   源流二     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5975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8674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9391和"袁。辕、榬!溒、援"等7986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   源流三   出自少数民族,据《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种、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有小异、其种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为性粗猛,党类同心,至于寇难!翕然相依!斗无行阵。头别冲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其俗8950蹲踞亵黩,无所忌避,婚姻用牛马纳聘以为荣、俗无俗、不作酒,迎妇之日、男女相将!持马酪熟肉节解,主人延宾、亦无行位,穹庐前丛坐。饮宴终日。复留其宿,明白将妇归!颇讳娶寡妇而优怜之!其畜产自有记识。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俗不清洁,喜致雷震,其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尸其中!张臂引弓!佩刀挟槊。无异于生。而露坎不掩,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唯车轮高大、幅数至多,”高车之种有六:狄氏!袁(韦)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

肖姓的来源是什么?

  说法一:萧姓原出于子姓!在春秋时期。宋国5353有一名将名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战败被俘、被囚于后宫!几个月后才回到宋国,宋闵公为此曾多次取笑他,长万因被5252触痛处而恼羞成怒,一次9764乘酒兴杀死了闵公?并从此公开叛乱,另立公子游为君。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后来宋国微子之后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随从组建的军队。诛杀了南宫长万,平息了这次叛乱!扶闵公之弟御说继位,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萧地、以为附庸、建立了萧国、称大心为萧君!人称萧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萧被楚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萧姓。大心也就被后人尊为萧姓的得姓始祖,对于说法一、有这样生动地描述:春秋时。宋国有一员猛将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被俘、鲁庄公把他囚禁在后宫中、几个月后才把他放回宋国!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宋闵公同南宫长万在后宫博戏(古代的一种赌局)、闵公的宠姬也在旁边观看。长万看着她们说:"还是鲁宫的美女漂亮。天下诸侯没有比做鲁君更快活的了、"闵公一向以这几个姬妾的姿色自矜。听了这话很不高兴。就嘲笑长万说:"像你这种当俘虏的人怎么懂得美不美呢,"这一下触到了0883南宫长万的痛处。他顿时恼羞成怒、一拳就把闵公打死了。接着2307他又杀死大夫仇牧和太宰华督。另立公2578子游为君!宋国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萧县),萧邑大夫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裔。名叫大心,他把这些公族子弟及他们的随从聚合起来组成一支军队。又到曹国请来援军、逐杀了南宫长万及其同党,平息了这次内乱!闵公的弟弟宋桓公即位后!把大心封在萧为附属国。称为萧叔、萧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大心的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命姓,称萧姓、 说法二:古代嬴姓部落首领柏裔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叫萧孟亏。其后沿袭姓萧、sannong.cuncun8.com/...=32764,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