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虞姓祖籍在哪

  在山东诸城、舜7996帝号有虞氏,姬泰伯、姬仲虞。姓姚名重华,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尧之后古帝王,是禅让制的代表、受尧的“禅让”而称王!当时。国号为“虞”,称“虞舜”,虞舜就是虞姓的始祖!,

虞姓和莫姓什么关系

  虞舜2231后裔姓氏?

虞姓的介绍

  虞姓,是9546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排名第161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68位。!

姓罗的简便来源

  关于罗姓的来龙去脉,历来许多有关姓氏学的古籍,4990都有十分详尽的考证?譬如:《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指出:“祝融之后,ㄆ姓国!初封宜城!徙枝江,周末,居长沙,汉有梁相罗怀,襄阳记有罗蒙!”《姓氏考略》:“世本。熊姓、广韵!本自颛顼末胤。受封罗国!子孙以为氏,望出豫章,长沙,”《通志氏族略》:“罗国之后。一曰祝融之后!9477”《魏书》:“破多罗氏?斛瑟罗氏!叱罗氏、皆改为罗氏,”     从以上这些记载看来、罗氏是源自火神祝融氏。祝融氏名黎。是颛顼帝的儿子、祝融的后裔。到了周朝的时候、被封于宜城!称为罗国!当时的宜城。就是现在在湖北省的襄阳!在汉代曾被置为宜城郡,后来、由于该地为楚国所有,于原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于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县)!至周末定居于湖南长沙,最后还繁衍到现今江西的南昌一带,成为长沙和南昌两地的望族。     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曾经提到罗氏是一个“ㄆ姓”国!所谓“ㄆ姓”。就是历来姓氏学上用以表示源自祝融氏的一个古姓、据《说文通训定声》的记载。鄢、郐。路等姓!0760都是古时的ㄆ姓国!则论起家世渊源来、罗氏与这五个姓氏,自然也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     始封于周朝初年的罗国!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子孙才“以国为氏”的,根据史书的记载!其始封于宜城!是在周武王得天下后大6825行封建之时。到了距今约2200年前的春秋末期。宜城为当时的强楚所并、子孙失国南迁。才开始以罗为姓的。!

武姓的来源

  1。出自姬姓!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9995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姓正宗!是为河南武氏、 2。据《世本》所载!"出夏臣武罗"、其后子孙也称武氏? 3。出自子姓!(1)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汉代武班即是!(2)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7799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谥号为氏?亦称武氏、 4。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武强"简为武氏! 5。出自9587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1)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称武安氏,(2)为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因而8577以地为氏。称武疆氏、 6、出自唐代的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 二、迁徙分布 武姓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河南省,其后再次第得到在此地得到不断繁衍!并迅速向邻近的山东及江苏等省迁徙。至汉时!山东武氏一直是一个兴旺,显赫的家族、出自此地的武姓,后大举地繁衍至今河南。安徽。山西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姓大举南迁成为江苏一大望族,其中在北方有一支武氏迁入今山西。唐代出了一个武则天!使武姓达到极为昌盛的时期!遍及全国, 三。郡望堂号 【堂号】: " 鬻薪堂":鬻薪是卖柴,宋朝武行德、相貌气味。家里很穷,以卖柴为生!6137晋祖镇守弁门、到郊外游玩、看到行德卖柴!对他的相貌很惊讶、又见他担的柴特别重。就把他留在帐下当了侯虞、后来作战时行德被契丹俘虏。他杀了契丹的官、占据了河阳!不久归顺了汉、当了河阳尹,入宋、官太子太傅! 武5749姓又以"太原"为堂号、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进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沛郡: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地。东汉时改为国! 四!历史0329名人 武亿:清代著名学者。乾隆进士。创办范泉书院!亲自讲学!治经史、精于考订金石文字、著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证》、《偃师金石记》!《授堂诗抄》等、 武禹襄: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武祺:元朝、

山东卢姓的来源

  以下是一个伟大的姓的介绍一,来源有四 1!出自姜姓,为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因居于姜水流域而得氏,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四岳,他们与姬姓周族结成联盟。最后终于打败了商纣王!灭了商朝)神农氏之后裔、西周时!有炎帝的后裔姜姓,字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兴周灭商有功!被周公(周武王之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名尚、春秋初期!齐太公之后。即齐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孙傒任1380齐国正卿,因迎立齐桓公公子小白有功!被赐以祖名为氏。因此名为高傒、并将高傒封在了卢!其后裔有以卢为氏。 2,出自复姓改单姓卢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以"卢蒲"为姓的一支、出自姜姓!是传自"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那位齐桓公,到后来、纷纷改了单字的卢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代北(今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端)复姓吐伏卢氏。伏卢氏,卢浦氏、莫芦氏改为汉字单姓卢氏! 3,出自他姓赐卢氏!隋炀帝时!河间人章仇(复9345姓)太翼?善天文,赐姓卢氏、 4!出自他姓改卢姓!如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北宋初。后周忠臣卢琰!为保柴荣血脉!将其子柴熙诲收在膝下!取名为卢璇、还有、唐时、三原(今属陕西)有闾氏,讹为卢氏, 二、迁徙分布 卢氏的发源地有多处,而以地为氏立姓最早的是在今天的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地、秦时!齐国的卢邑也很出名,自田氏代齐!卢氏便散居燕秦之间、其后卢姓主要在河北省境涿郡(治今北京西南)一带繁衍,其中以涿郡的范阳最为旺盛,至汉时。又有卢绾。原从山东迁入江苏丰县、其后裔世6987居涿郡,同时。有卢氏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此外、战国后期。卢蒲氏改为单姓卢氏后!繁衍于今河北大兴县一带!以后属涿郡、至三国魏时!涿5842郡改为范阳郡,卢氏便6156以范阳称、俗称"范阳卢氏",之后!范阳卢氏历代显赫,一举成为"四海大姓"之一、世称"崔卢王谢"!其社会地位高于皇族、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卢氏大族有随晋室南迁。又有一支卢氏迁居东北。后成为辽西卢氏大族,唐代!卢姓在北方的繁衍区域更广?其中以河南繁衍最为著称、南迁主要繁衍于江西?江苏,四川、福建等地。卢姓于唐末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但卢姓仍以居北方居多、故历代卢姓名人也多出自北方、尤以河北最6149为突出!可见。历史上卢氏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专经堂":东汉卢植,少年时和郑玄一块儿拜马融为师。马融在讲坛上设绛纱帐。帐后设女乐,在帐前讲书。卢植只专心听讲!几年从没看女乐一眼、 2。郡望 范阳郡:三国魏时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涿县),西晋改为国!北魏复改为郡,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河间郡:汉高帝始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四。历史名人 卢 芳:东汉3910曾被封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称为武帝曾孙刘文伯,联合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后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 卢照邻:唐朝诗人!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所作诗多忧苦愤激之词,以《长安古意》最为有名。 卢 镗:明朝大将!在浙东参与水陆十余战、斩敌千余。成为抗倭名将,名仅次于戚继光、俞大猷, 卢文绍:清朝古籍校勘家,他校正《吕氏春秋》、《白虎通》等古籍三十八种、纠正错误多处、著有《群书拾补》, 卢 挚......余下全文>>、

关于虞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虞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人口约三十八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虞氏出8610自姚姓、远古氏族部落的时候。尧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舜有一个称号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还被成为虞舜,这也是虞氏的最早起源?后来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将天下禅让给大禹、称夏禹。为纪念虞舜,大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国(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商均后代就有称虞氏的,舜是东夷人!号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邹虞氏之子!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制陶为业、大禹接受舜帝禅位后!将帝舜之子商均封于商(今河南2903商丘虞城县),承继舜3312帝“有虞氏”之号后建立虞国。到了西9194周的时候、虞仲的后代在周文王的时候建立虞国。春秋时候为晋国所灭,后代以虞为姓。保留至今!。

何姓的来源!要简洁!!!

  一。3131来源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   ,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6855人尊为始祖,后   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7656逃亡   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   2、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   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   和戊地。   3,出自冒姓或赐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复姓贺拔氏为单姓何氏。五代吐谷浑亦   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为鲜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   铭入明!被朝廷赐7379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4、以名为姓!《汉书.五行志》载。西汉时有朱何苗者,以己名   的第一个字为姓!改姓何名苗。他的子孙沿9649袭下去形成望族,成为何   姓的另一支!   5。少数民族改姓何、据《五代史》载。唐时北方少数民族吐谷   浑氏、其中有的改为姓何。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水部堂":南朝何逊、官尚书水部郎!诗文很有名!著有《   何水部集》!   2。郡望   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0478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   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   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陈 郡:秦时置郡!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改为陈国、治所   在陈县(今河南淮阳),    郫 县:秦时置郡?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何武   、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此支何氏   。其开基始祖为汝阴(今安徽阜阳)何氏6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   河南)汉吏何并!、

徐姓的来源

  徐氏源远流长、始于夏朝。是黄帝的嫡系后代、徐氏姓源!出自嬴姓!《元和姓0981纂》云:“颛顼之后、嬴姓、伯益之子、夏时受封于徐,至偃王为周所灭,以国为氏!”根据考证。徐氏得姓始祖是四千多年前的贤士伯益!伯益是上古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高阳氏的后代!而高阳氏是黄帝裔0729孙颛顼帝的后嗣。伯益6407娶妻姚氏?生二子:长曰大廉。失考,次曰若木。夏商时受封于邳郸。为诸侯!生子嬴调。袭父爵,调生子房!房袭父职,以昭其功。伯益佐禹2527治水有功?相禹七年!公元前2175年。夏启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城址在今安徽泗县北)!徐地方圆五百里,以今之徐州为中心!南至长江。北至山东、河北中南部、西7411至河南偃城。东至东海、若木在这里建立徐国(今安徽,江苏交界处)、传至32世徐偃、为周所灭,周武王时、又封徐偃之子宗为徐子。仍属诸侯国。后灭于吴国、失国后的子孙遂以徐为姓、9483奉伯益为徐氏受姓之始祖!   徐氏在中华民族新的百家姓中,位居第十一、徐氏的郡望是“东海郡”(现在山东兖州东南)。堂号为“东海堂”,也9063有叫“南州堂”的?常用堂联有:“东海伯益,南州高士”!“东海衣冠第、南闽礼乐家”,“南州高氏。、中山首功”、“东海堂中万派千秋7076共同注、南州庭上五龙0393八凤复飞腾”?   5718秦始王时?若木60世孙徐福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奉命东渡日本、徐福之弟徐该、远走洪州(今江西南昌)隐居,至东汉桓帝时。徐该9世孙徐稚有“南州高士”、“徐孺子”之誉称,稚之子泊,泊生五子:永。盛、奇。峰,攀!唐代徐懋功,系徐盛之后!徐懋功30世孙徐绩(若木96世)生二子:长子秉哲、登进士!次子处仁、任中书仕郎。秉哲之子电发,登进士!电发之子融,亦中进士。世人称徐氏“公孙三进士”!   徐融之子鹤龄(徐稚33世孙),初居广州!后迁江西石城县?为徐氏石城始祖,宋朝末年,传至三六一郎(徐黄)。*冯氏,兄弟三人!其二弟移徙南靖(浦城)?三弟徐赖三共迁永定合溪,后迁湖雷。坎市等地!一郎黄(徐)偕妻携子,由江西石城经宁化石壁徙居福建汀州府上杭旧县陈东坑(即今蓝田)!为徐姓入杭始祖!传至8世徐龙,*杨氏、生二子:长子有传(九一郎)。迁本县湖洋坝尾、次子汝荣(九二郎),*吴氏!迁本县临城镇城北村小坪自然村。现已繁衍22代。几百年来、他们固守家园!很少外出4006营生的。清末民初!18世裔孙徐国华,徐清华同时迁至上杭城关!1949年。19世裔孙徐凤林迁往台湾!定居于台南市!   上杭徐姓。主要聚居地是城关,城北小坪村!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固定链接 评论(0) 引用 阅读(17) 圈子 编辑 有奖举报   徐氏历史来源 编辑 2006-03-03 22:15:33   历史来源   「徐」源出 ;     一:以国为氏,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为东夷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苏省西北部和安徽省东北部),周初,以今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0233为楚国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吴国吞并,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8522族略》所载?徐氏为颛顼。皋陶之后!夏禹时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从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徐偃王攻周、被周穆王及造父击败。后又封徐偃王子宗为徐子、春秋时、徐国被吴灭后、徐子的遗族以原国名「徐」为氏、     二:清代满族姓氏舒穆禄氏改为徐氏,如徐元梦、为满洲正白旗人。、

及姓来源

  及姓 及[及,读音作jí(ㄐㄧ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箴氏诸侯国滑方及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商朝时期,有子姓箴氏诸侯国滑方(今河南滑县)!   周成王元8092~三年之间(约公元前1063~前1061年)!纣王的独6071生子武庚举兵反周,箴氏滑国参与其中、周公旦率军东征,苦战三年!平息叛乱,灭了箴姓滑方。以其故地封予姬姓亲族!此后!姬姓滑国将其都邑由滑西迁于费邑(今山东费县)。   滑国被灭后,箴氏族人四处分散。其中有逃迁至汲水一带者(今河南汲县),改称为汲氏、后有省去“氵”偏旁称及氏者,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及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春秋时期、及邑为姬姓滑国的一个地名、到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滑国为秦国所灭!晋国则乘乱于同年取其故地为自己的滑邑!及邑则成为了晋国的边境小镇、被封赐予晋大夫。其后裔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及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汲邑!属于3989以封邑名称为氏,   上古周朝时。有位王族叫康叔、受封于卫邑。后建立了卫国,   后来卫国君主卫宣公,将他的儿子安排在“汲”那个地方居住(今河南卫辉)。称公子汲,公子汲的后代以居地为姓氏。世代姓汲!其中有因避战国末期的战乱!而省去“氵”偏旁简改为及氏者,   二.郡望: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8201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1211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任丘县: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範(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朝初期并入高阳郡、在隋朝至唐朝初期曾两度置废、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6178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县级市,   三.历史名人:   及 宦:(生卒年待考),粤人(今福建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