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纳西族的传统工艺品是什么

  有纳西服饰 木雕 石雕 纳西族讲求的是原始。收集和遗留的一般都是假山啊!还有玉石 玛瑙、最常见的就应该是木制的家具了!、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是火神节吗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不是火神节,火神节是汉族民俗。   纳西西族的传统节日如下:   1、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8607正月间举行。   2,新年。农历正月的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3!棒棒会、 农8428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纳西族节日“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   4。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出征的战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纳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从1987年起、每年农历2月8日的“三朵节”成为法定的纳西族民族节日。   5,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1072种天灾,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6、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下旬举办!为期一至二周!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7。“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8!纳西族还有诸多节庆习俗!诸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水台会”,永宁纳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简介火神节:   农历正月初七日为火神节!火神是汉4893族传说中的司火之神!名祝融。回禄,又称火德星君。鲁西!鲁南菏泽!济宁等地一带有在火神节送火神的习俗!是日,家家都绑扎柴把。柴把内夹带鞭炮,上插火神牌位!入夜。后9755生辈齐集村头、高举柴把排成长列、点燃后奔跑着朝西南方向把"火神"送到原野或山上,火光辉映,鞭炮声声、远远望去宛若游龙,景像颇为壮观、据说送火神可保全年不发生火灾、,

纳西族藏传佛教是什么教派

  噶玛噶举派在藏传佛教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派、它开创了藏传佛教历史上活佛转世制度的先河,在云南藏传佛教史上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噶玛噶举派约于11世纪末至13世纪中期传入纳西族地区!噶玛噶举派从创立者杜松钦巴开始便注重在康区的发展,在康南一带有很大的势力。该派自传入云南纳西族地区后!便得到木氏土司的大力支持?与木氏土司关系密切!因而在西部纳西族地区影响很大,   噶玛噶举派传入纳西族地区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诸多宗派的重0950要宗派之一!“噶举”一词本意是指佛语、可理解为佛语或教授、噶举0519派注重对密法的实际修炼!而对密法的修习又必须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进行!由于噶举派僧人着白色袈裟。后人学者又称其为“白教”。   噶举派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由玛尔巴译师开创,经米拉日巴瑜伽师的继承。最后这一教法传承落到达波拉杰大师肩上,才正式建立并成为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支系最多?最庞杂的一大宗派。噶举派的四大7474支派是:噶玛噶举派。察巴噶举派!跋绒噶举。帕竹噶举、   北宋中期。噶玛噶举派著名大师第一世杜松钦巴在康区传经布道!到现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太子雪山和鸡足山朝拜,途经迪庆!丽江、大理。与沿途的藏族、纳西族,白族首领广泛接触!4499”公元11世纪末?噶举派分别从西藏和康区两路传入云南德钦、中甸(香格里拉)。维西。丽江,宁蒗永宁等藏族。纳西族和普米族地区!据有关学者对噶举派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的母寺八蚌寺的调查证明!元。明两代康区的噶举派与云南噶举派有密切的联系、噶玛噶举派约于宋宁宗时由杜松钦巴自西藏传入康区、经元明两代得到发展。该寺系由第一代大司徒所建,因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德格土司的大力扶持。势力有了很大发展,该寺即为德格土司五大家庙之一!八蚌寺在噶玛噶举派中地位很高,仅次于主寺——后藏楚普寺。同为噶玛噶举派在康区的圣地。寺辖分寺分布于四川德格。邓柯。康定,丹巴。稻城。云南丽江以及青海等地。公元1268年、第二世噶玛拔希继续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的佛行事业,自大都(今北京)回到康区传经布教时!到1792德钦路过梅里雪山一带?祷文以祭祀德钦境内神山梅里雪山主峰——神山卡瓦格博,并尊称“绒赞卡瓦格博是一切智慧和世间的神殿,   噶玛噶举派对纳西族的影响:“我们噶玛噶举派”   刊刻“丽江版”大藏经   噶玛噶举派在纳西族首领木氏土司家中得到极其崇高的地位。木氏土司在与噶玛噶举派上层僧人建立起密切关系的同时。积。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望果节,

满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0474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5890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7943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0247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6305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满族以七7925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2197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0272蓝”八旗人,注意这里是按大小排序的!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0173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等,   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8829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白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5分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远近闻名,?     三月街  2137   古代亦称观音市或观音会、据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夏历三月举行。地点在大理城西苍山中和峰脚下。节日内容原是佛教庙会,举办隆重的讲经拜佛活动!近年来 ,已逐渐演变成物资交流会!每到会期。各族人民云集这里进行贸易、举行赛马、射箭、歌舞等活动、?     火把节     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丹是白族人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这天。每个村 寨都要竖立高大火把!各家立起小火把,夜幕降临。大小火把一齐点燃。犹如千万条火龙在 漫山遍野奔驰、人们游行田间。捕虫灭害、刚生婴儿的家庭、在大火把下请乡亲们喝"喜酒 ",祝贺母子平安,     绕三灵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举行!届时白族群众朝拜金龟寺。圣源寺。崇圣寺,同时在寺庙前的草地上通宵尽情歌舞、!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各自的特色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八个,按照日期顺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俯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2712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6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2730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4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23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9238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1914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4222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30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23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余下全文>>,

从一月到十二月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他们的来历和习俗分别是什么?

  除 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   释义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起源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别称   “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释义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5173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相关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6980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5861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0745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7621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3733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7245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3]   适用地区   春节......余下全文>>、

土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   (1)赶年:土家有过赶年的习俗!即比汉族提前一天。月小腊月二十八!月大腊月二十九?吃团年饭。到腊月三十同样除夕守岁、因此有土家过两个年的说法,   (2)二月初二:土地菩萨生日。这天以酒和粑粑敬土地神!家家户户住屋的当头,都有一座土地庙,也叫当1841坊土地!有“不怕客人来得远,也服当坊土地管”的说法,这一天。人们对天气晴雨十分关注,农谚有云:“土地公公晒出汗、一碗荞子打一石、土地公公打了伞、一斗荞子打一碗”!   (3)清明节:上坟挂青,节日这天。一般的家庭,都要吃猪脑壳肉!有“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的说法、   (4)牛王节:四月十八日这天,传说是牛王菩萨生日、耕牛要放假休息一日。并给牛喂好料。如黄豆等,打扫牛栏,人们还5800要杀鸡?宰猪。祭祖先。   (51012)端午节:有头,二。三端阳之分!即初五、十五。二十五、以头端午最为隆重,这天一般都要推豆腐包粽子。接出嫁的女儿女婿回家“过端午”!所谓“有心拜年,端午不迟”、说明这个节日的重要、过端午节,各家都要采集艾蒿,菖蒲。风藤等悬于门首!用这些草藤烧水洗澡!可以去风湿、治疱疮、因而有“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纳千祥”的联语?喝雄黄酒。给小孩身上抹雄黄!以及绕井宅撒雄黄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民俗事项,因为雄黄有防蚊虫蛇蝎的功能! 2522  (6)六月六:晒龙袍,也叫吃新节或尝新节。土家人在这天将家里的被子衣服拿出来晒。另外!这天也叫尝新节、瓜果谷物有的开始成熟、可以吃了、叫做尝新、要用包谷酒敬神、   (7)月半节:节日时要烧纸钱,所谓月半纸!祭祖先、据说月半前后,死了的祖宗都回来!因而也有人形容月半为鬼节!所谓年小月半大,   鹤峰土家族又把月半节当作女儿节、到了农历七月十二!十三这两天!父母要接出了嫁的女儿回家团聚、参加祭祀祖先的活动,也因为这天出门的女子多,到聚居区乡镇“赶场”,观看游艺活动的姑娘和年轻媳妇多,故又被称叫作“女儿会”、一般在这天都穿戴打扮格外漂亮、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谈情说爱!为青年人的盛会,而且已不仅仅限于某一个少数民族的男女参加。   (8)重阳节:有大重阳小重阳之分、大重阳十九、小重阳初九、上山拾菌子、即所谓捡重阳菌。   (9)洗神:旧时土家族除信奉白 虎神外,还供奉“大!二,三神8664”(家神)!每年冬月初一杀猪宰羊,男女老少着本民1204族服装参加“洗神”!摆三牲祭品、由老师(即男巫)手执司刀。令牌。吹牛角招神!跳舞驱邪!然后由一班男女耍火棍(用三尺长的一根竹竿,画上红绿绿颜色,打通竹节,灌上桐油!塞上布条点燃)左右盘旋、跳民族舞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