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姓何的来源

  何姓的起源   姓氏:何 祖宗:韩安 分类:其他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亡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   2。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8549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   3。出自冒姓或赐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复姓贺拔氏为单姓何氏!五代吐谷浑亦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为鲜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入明!被朝廷4157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郡望:   1,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   2、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3。陈 郡:秦时置郡,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   4,郫 县:秦时置郡!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何武、   5。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汝阴(今安徽阜阳)何氏6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河南)汉吏何并。    堂号:   "水部堂":南朝何逊?官尚书水部郎、诗文很有名。著有《何水部集》。   迁徙分布   西汉至两晋时期。何氏分5152布于今河南,安徽!山东。江西,四川。广东!湖北、江苏!陕西!湖南等省的一4084些地方!西晋末年!中原何氏有移居9693福建者。即永嘉入闽八族之一!唐代、中原何氏又有两次入闽、一是唐高宗时!光州固始人何嗣韩随陈元光入闽、在福建安家!二是唐僖宗时、又有固5889始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此后!何氏又有多次迁徙,南宋淳佑年间、何逖基由螺阳迁居温陵!浔江!后隐居清源洞、宋代、何氏还有一支自庐江迁往福建,南京,江西。至宋末元初、有一支由武平经江2863西寻邬、定南。龙南入广东翁源。另一支由武平入广东东蕉岭。大埔,梅县。再分支各地、明末,何斌在台湾担任荷兰人的通事。是为何姓最早入台者、清代。福建何氏又有不少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据青山何氏载:     婺源东部的田源何氏。始祖是南唐国师何溥。溥!字令通(公元922—1019)!号潜斋。晚号0308紫霞老人,是唐代益昌县令何易于的第五代孙子,其祖上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   国师公出仕先任南唐史院编修,后拜国师,国2986师公因强谏。触犯皇上、贬官为海宁(今休宁)县令!为避新安江水患,令通公率领百姓将县址迁到高处!等到1952城墙筑好后,令通公见婺8113源东部的芙蓉峰风景秀丽、即挂印而去!结茅隐居在那儿,享年98岁,著成《铁弹子》,《灵城精义》(明代刘基为此书详细注释,《四库全书》收录)等著作传世,   令通公夫人程氏!卒于金陵,子闰公(公元946—1037)!当父亲贬官(公元956年)之后、秉承父命即回河南颍阴!到开宝元年(公元968年),闰公自颍阴往海宁探望父亲。父子欢会于芙蓉峰上,开宝五年(公元972)。令通公携闰公之手、东望田源美景。就指导规划。闰公就建房居住下来!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闰公长子何益(字逊之)奉母雷、妻卢氏到婺源!三代聚会、田源之何肇始矣、2179直系世系如下:令通公生闰公、闰生晦之公显(闰公幼子)。显生三公彬!彬生九公义、义生六公乐!乐生十五公叔强、叔强生七公希元,希元生四公士仁。士仁生五公隆!隆生十八公蕙、蕙生 公,......余下全文>>、

温姓的来源做成调查报告

起源一 源于己姓!出自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夏朝大臣平的封地、属于以9496封邑名称为氏!距今已有约四千年的历史。 起源二 源于己姓。出自商末周初大司寇苏忿生的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郤至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8672《广韵》!《万姓6238统谱》等的记载。西周初期,周成王姬诵封弟弟叔虞于唐,号唐叔虞。字子于、 。

方姓的来源?

  姓氏起源     “方”出自姬姓,以字为氏,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方叔(姬姓。字方叔)、因功受封于洛(今河南洛阳)、他的子孙以他的字为氏。称方氏。史称方姓正宗,   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之后裔!传4734说神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传至8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嫫母之后。亦6818为河南方氏?    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以邑名为氏姓"翁",宋初有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6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6姓,其中第4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自古方姓出英雄   各位乡亲父老、我看要在你们广东找出一条英雄好汉。恐怕很难的噢!你放屁!来者(胆敢)何人!我你都不认识、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无敌神拳。方世玉是也。   相传在很久以前,广东出了一位英雄叫方世玉,如今方姓在广东分布很广!而且自古以来方姓的确出了许多英雄豪杰?那么方姓人家的祖先究竟是谁呢!   方姓是中国百家姓中得姓较早的一个!而且是少数天子御赐的姓氏之一。正如银幕上那个为我们所熟悉的英雄形象--方世玉一样!纵观方姓两千八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方姓不愧为英雄辈出!方姓始祖方叔就是一位朝廷功臣。方叔姓姬、名袁!字方叔。他曾奉周宣王之命,南征荆蛮,平息叛乱,为周室的复兴立下大功、周宣王为了表彰他的功劳、赐他的子孙以方为姓、    方姓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炎帝将一块被命名为方山的地方封给他的第九代孙雷,雷的子孙也就以地名为姓、姓方了、   这里是东莞市厚街镇河田村、明朝初年,方姓人家的祖先就来到这里。   方葵枝:从禹州到河南光州固始这个地方。我们河田的祖先是方叔的后人!在福建莆田,从莆田一路发展。发展到第九代!来到2191这里发展,现在发展到第三十代!   在广东、方世玉的名字家喻户晓。而提起明朝著名爱国学者方孝儒!全国各地的方姓后裔都会骄傲的说、他是我们方姓人氏的榜样。方孝儒曾深受朝廷器重、凡国家大政!都要征求他的意见。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篡位。召方孝儒起草即位诏书!因遭到愤然拒绝!而将方孝儒磔于市、并诛斩十族!死者多达870余人、由于方孝儒性格正直忠烈!人称正学先生!每年。方氏后人都会进行祭祖活动、来祭奠这位的方姓英雄,   方葵枝:我们的祖先从河南到福建、从福建莆田到河田。所以我们就叫河田,不要忘记河南和福建两个地方!不要忘记老祖宗!   早在唐代,河南的部分方姓就已经开始了南迁的步伐、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区。明清时期、方氏家族日渐昌盛。方氏后人凭借着自己的勇敢与勤劳。日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像河田村抗日英雄方玉书老先生的家。就是祖居了600多年的明朝建筑、如今方老先生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方葵枝:方老先生,像这位方老先生家里面。现在是几代人、四代同堂、这位是您的,妈妈!您的老母亲。今年多大岁数啊!九十七岁了,您今年多大岁数了。七十七岁。   其实。不仅是河田村的方姓来自于福建!台湾的方姓也多半是从福建迁移而至的!方姓入台时间较早!多半是在明末清初作为头几批开垦台湾的先民登上宝岛的?方姓是台湾第49大姓,他们遍布于全省各个角落!其中台南的方姓最多,嘉义、台北两地也0454是方姓的聚居地!    自古方姓出英雄!闻名于海峡两岸的方氏名人不胜枚举!在方孝儒之前。还有宋代与水泊梁山宋江齐名的南方农民起义领袖方腊,他为中国反封建历史书写了不灭的功绩。近现代还有著名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从古至今,方姓以其忠烈英勇的气概闻名于世!从始祖......余下全文>>,

秦姓的来源??

  秦姓源自嬴姓!即秦2463王嬴政的祖先,上古皋陶的后裔非子善于驯马!被周孝王封为秦地首领。后来、非子后裔秦庄公屡立大功!其子秦襄公又因讨伐西戎,保护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诸侯、襄公东迁。正式建立秦国、开了秦姓辉煌之先河、后秦孝公又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国力大增,遂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到了嬴政时,秦终于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可惜、秦3241仅历二世而亡、其王族子孙后来都以国名为姓!以纪念自己家族的辉煌历史!   另有一支秦姓、源于姬姓、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继承封地。食采于秦邑。0484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为姓?这一秦姓。两汉时期非常活跃。     罗马人到中国定居后改姓、也是秦姓的一个来源!罗马古称大秦。大秦人久居中土不归!以秦为姓,后融入中国本土秦姓之中。代表人物有拜谒过8703孙权的商人秦论、     一。秦姓迁变     秦得姓以后。相继在甘肃天水!山西太原等地发展成望族。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东。四川!湖北。河北等地。     西西汉初,刘邦迁山东,秦4513姓充实关中!由于秦是汉所灭?所以两汉时期播迁有限!但6104已开始进入东南一带。     唐宋时期,秦姓主要向江南一带流播!宋以后!秦姓也迁播频仍,。

庄姓的来源?

  起源: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芈姓!据《急就篇》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春秋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②出自子姓,据《姓氏考略》和《资治通鉴音注》载。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其后裔有的以王父字为氏!③出自他族、今回!满,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庄姓、庄姓曾于汉代出现过一次易姓。汉明帝名刘庄!讳庄字,庄姓遂改为严姓,魏晋南北朝时!有的严姓复祖姓仍为庄姓!故历史上有“庄严一家”之说,   始祖:楚庄王!    迁徙:   先秦时庄姓已向各地播迁,时齐有庄暴。庄贾,越有庄舄。楚有庄豹!庄蹻。庄辛、庄善!宋有庄周!这表明当时齐(今山东)!楚(今湖北)、越(今浙江)、宋国蒙(今河南与安徽间)都有庄姓人居家生活,《史记·4797西南夷传》载,庄王苗裔9121庄蹻(一作庄豪)率军略巴蜀黔中以西!直至滇(今云南滇池附近)!因黔中被秦攻占,已无归路、遂在滇称王!汉武帝时归顺汉朝!时任滇王率家族入益州(今四川成都)!这说明庄姓先秦时已向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传播。秦汉之际。庄姓仍以湖北。河南为繁衍中心!此际有庄青翟入朝为相、另有吴(今江苏苏州)人庄忌等!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改庄为严。自庄光(严光)始,庄姓长2556时间为严姓所掠美!魏晋后有的复本姓、从此庄,严二姓并行!十六国时、庄姓子孙纷纷从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后迁居甘肃天水。浙江绍兴!山东、江苏等地、后发展成天水。会稽和东海郡望、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王潮外甥)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落籍永春桃源里蓬莱山!为庄姓入闽始祖、宋末元初!庄森长子庄韦之后裔庄诏迁广东陆丰上沙乡开基?四子庄甲之后、入闽第八世庄元吉为桃源锦绣本派始祖、另有裔孙庄哲迁居同安,哲弟庄光徙潮阳,庄元吉长子庄翼,其重孙庄□孙迁居青阳开基!三子庄晦!8084其重孙庄同迁惠安云头乡开基,四子庄夏!其孙庄弥渊迁潮安开基,弥渊重孙庄才翁3150迁同安开基!明初,山西庄5469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明清两代。庄姓人渡海到台湾者,以南靖庄三郎派下居多。其中农民起义首领庄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迁居台湾凤山(今高雄治)竹仔港庄,亦有庄姓入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如今,庄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江苏。浙江!台湾等省为多,目前庄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三十八位!   字辈:   山东菏泽庄氏字辈:立星全合著,昭庆道严田。   山东蓬莱庄氏字辈:积善余庆、树德益昌、承心少之!永照福祥!   湖北襄阳庄氏字辈:开国成家!光宗绍奇、   湖北黄梅庄氏字辈:元亨利贞!登科绍启、选扬先得、光耀宗之。本丛忠厚、志在昌齐。   江苏阜宁庄氏字辈:怀道登保春、步月彩金桥、   苏北!鲁南庄氏字辈:茂肇修志!子会前旭!心嘉允孚!广玉安吉!   安徽芜湖庄氏字辈:世有仁德子。荣华定永昌,   郡望:   天水郡 西汉治平襄(今甘肃通渭),东汉改置汉阳郡、治冀县(今甘肃甘谷),三国魏仍改天水郡!西晋移治上邽(今甘肃天水)。   东海郡 秦9982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南朝齐移治涟口(今江苏涟水)、   会稽郡 秦治所在吴(今江苏吴县)、东汉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堂号:   南华堂 战国庄周著《南华经》、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   武强堂 汉代庄不识(《汉书》作庄不职。兹从《史记》),封武强侯。   锦绣堂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随王审知入闽,择居永春桃源里蓬莱山。第九世庄夏。居官有德政,南宋宁宗皇帝赐其建第于泉州府城?将其故乡鬼笑山御笔赐名为“锦绣山”!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天水、会稽,东海。②自立堂号:锦湖!淋郁。一篑!秋水!静观,宝绘等、...余下全文>>!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主要来源   1.源于嬴姓和姚姓   据北宋中叶的《新唐书·宗室世系》一书记载:李氏源出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其子孙以官为氏,称|理氏。老子李耳是第一个以李称姓的!   2。其他来源   源于改姓、赐姓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哀劳夷后!曾赐当地各少数民族以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全面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   3.少数民族李姓     历史名人   李利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 上古帝王颛顼之後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1123创始人!着有《老子》老子!又5397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战国2230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0234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飞将军李广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不畏权贵,敢于抗争,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东汉政治家,满腹经纶。被誉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李育:东汉一代名儒!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李傕(?-198)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2964州军阀、权臣、曾挟5100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3127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李密:0984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式:东晋书法家、   李颙:东晋文学家。   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政治家、文学家!曾著7922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骞:字希义、赵郡平棘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博涉经史。富文藻!     李孝贞:赵郡柏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少好学!能属文、孝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本传》行于世......余下全文>>、

段姓的来源

  ▲一;姓氏源流   1 。是春秋时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9820的后代、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长子庄公时难产、生二儿子叔段时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武公废长立幼,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获悉后派兵讨伐!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为姓氏。这就是河南段氏的由来?   2 ,战国时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到魏国!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为山西段氏的由来、   3 !西晋时有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其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后来与汉人杂居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 、魏末短延末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到朝廷作官后被拜为云7688南刺史、后传下这支段姓!   ▲二 迁徙分布   ;大体上来说!在姓氏的发展史上段姓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族!源于北方。发展于北方!尤其是陕西,甘肃两省最旺盛!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今甘肃境内),传至十七世孙段荣!北魏时任定州、秦州刺史!其八世孙段楹任大理司直!世代为官、在汉至隋唐时,陕西。河南!河北。云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孙,   ▲三;郡望堂号   【郡望】:1;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三国魏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扶风郡:汉武帝太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并说:“段干木是贤人、我能不轼吗,”   ;段氏还有以武威、京兆为堂号的,   ▲四;历史名人   ;段思平:五代时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蛮大姓,原通海节度使,世0844为南昭贵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   ;段志玄:唐朝齐州临淄人,少年为无赖!屡屡犯法、隋末客居太原?为李世民所赏识,随从李渊父子起兵、潼关之战中击退屈突通!后从李世民讨王世充!世民即位,封樊国公、后改褒国公。   ;段业:京兆人、十六国时期凉州地区政权首领!曾出任后凉建康太守。公元397年脱离后凉!推他为凉州牧。三年后改为凉王!   ;段8146文昌:唐朝著名宰相。   ;段干木珐战国初魏国人。姓段干!名木!求学于子夏!受魏成子推荐,受到过魏文侯的礼敬、魏文侯相当崇敬他,   ;段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安节:唐齐州临淄人!成式子、自6477幼喜欢音乐,能唱歌。对音律也颇7052有研究,著有《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以后的乐部,乐器。节目!演员等!   ▲大理段氏简历:   段姓在云南经历的时间比较长、最早的时候就是汉代、以后他们自称是共叔段的后裔,到云南以后、就发展起来了?后来发展到段思平这个时候、就在通海他当2810上了节度使,通海节度使。后来根据历史的发展、他后来就开创了大理国。就变成了大理国的国王,一直到段兴智结束。大概有200多年的时间。在云南曲0772靖中学存有“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碑5435文用汉字书写,记载了大理国明政三年,滇西白族的地方政权和滇东北的彝族37部落、在打9894败了几个部落头领之后,回到石城会盟的故事,元世祖忽必烈来云南征服大理以后。就接管了大理国!大理国的国王这一支段氏家族就变成了总管、大理总管这一代逐步到了元代的末期。大理总管段姓的这一家族就分成了几个支系、一个支系就到了陕西的雁门关,8592一个支系到了腾冲、保山一带、一个支系到了临安、就是现在的建水、红河这一带、还有一个支系到云龙、另外一个支系就到了剑川、在古代的段姓人物中!值得称道的是为民族团结作出突出贡......余下全文>>!

百家姓姓高的来源

  6475第一批姓高的人:高元!高奔戎,高0262渠弭     高元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高姓人,     《吕氏春秋·勿躬》篇说:“高元作室!”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现在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     “高元作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6445元发明屋子,高元第一个让人类走出穴居时代进入文明社会、他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发明家”一词所能涵括了!     高元以后!西周时有高奔戎,春秋初年有高渠弭?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     高奔戎是周穆王的卫士,穆王去郑圃打猎,沼泽6193芦苇中有虎、高奔戎自告奋勇把老虎擒了回来!穆王大喜,命人打造一个牢笼囚虎!放在东虢地方饲养!于是“东虢”就有了“虎牢”名称,虎牢后来改称成皋、战国时属韩国!公元前249年秦伐韩、韩献成皋给秦,秦在此设关!名“虎牢关”,关在大 山上。北临黄河。悬崖绝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战争时、刘邦,项羽在此鏖战两年半。这个地方现属河南省荥阳汜水镇、     高渠弭是春秋初郑庄公大臣。庄公想任他为卿,但主管国事的首席大臣。太子反对。庄公力排众议!任高渠弭为卿。庄公逝世!太子继位,就是郑昭公。高渠弭担心昭公加害自己、就在陪昭公出猎时杀了昭公!另立国君、第二年。高渠弭陪新国君到卫国8816去见齐侯?9689齐侯和新国君有旧仇、就借机杀了他、高渠弭也一同殒命。      高奔戎、高渠弭得“高”为氏的缘由,与高元一样!都已无可稽考?但可以推断的是!他们的子孙有很多就包括在今日人口众多的高姓族群之中。     起源庞杂的高氏主源 高 后裔     高 后裔、是后世多源合流而成的庞大高姓群体的主源。这支高氏,源出于姜姓、是炎帝的子孙!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齐国公子高的孙子 ,开始以“高”为氏。称高 。公子高是姜姓后代,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高氏出自姜姓”!     姜姓始祖是炎帝,炎帝出生在姜水流域(今天陕西省扶风县一带),所以取“姜”字为姓、炎帝有个后裔叫伯夷!因帮助大禹治6262水有功。受封而建立吕国、子孙就以吕为氏!吕氏有个后裔叫吕尚!就是小1433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原型,他出生在商朝末年、足智多谋!但机遇不佳、到70岁时!还只能天天在渭河边钓鱼为生、有一天周文王来渭河边打猎!出猎前。周文王曾卜一卦!卦辞说:“今天出猎有大收获,不是龙!不是螭(古代传说中无角龙)、不是虎!不7580是罴(一种野兽。现代称为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而是要遇到能帮你成就霸业的辅佐奇才,”周文王在渭河边碰到了吕尚。交谈之后。文王大喜!对吕尚说:“我祖父太公早有预言、将有圣人来帮我们周族振兴!今天果然遇到了您!您现在是我们太公盼望的圣人!”于是命众人尊称吕尚为“太公望”。把他接回去以师礼奉之!在吕尚的帮助下、文王疆域逐步扩大!文王死后!吕尚又帮文王之子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周武王把吕尚封在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建立齐国、吕尚被后人尊称为齐太公。2770齐太公第六代孙子是齐文公,齐文公有个儿子叫公子高,公子高有个孙子叫 、按当6122时的宗法制度。诸侯家族只包括近亲三代、即诸侯!公子(诸侯之子)!公孙(诸侯8785之孙)。公孙之子就不再算是公室。而须另外立氏,当时的制度,公孙之子立氏可采多种办法。7686其中一种是用祖公之名为氏? 是公子高之孙、于是以公子高9068之名为氏?称“高 ”、后世庞大高姓的主源宣告诞生。  4566   公子祁后裔以“高”为氏 《通志·氏族略》说。公子祁是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字“子高”,他的后裔中有人以他字中的“高”为氏! 齐惠是齐桓公之子!齐桓公是齐文公四世孙、     齐太公之后以“高”为氏 据《广韵》说!齐太公后代中!曾有人从国君那里获得了一处名为“高”的采邑,于是以高邑为氏、称为高氏、     百濮后裔以“高”为......余下全文>>!

温姓取名带山

  温荣山   温正山   温堇山   温浩山   温亚山,

温姓的姓氏概述

  温姓是中华姓氏中的一个1237著名姓氏,在宋朝《百家姓》中、排名第321位,按当今人口多少计算、现有人口190余万、占全中国人口的0.16%、在当代姓氏统计中!排名第104位。温氏在中华民族的起源与3372发展中!和其他姓氏一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3510关于温姓之源,过去有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源说”和“多源说”!“三源说”主张温姓有三个源头:一是出自己姓!为颛瑞高阳氏之裔!是昆吾氏之子立温国后以国为氏!二是颛顼高阳氏之裔!昆吾氏之子苏国之后、源于苏国己姓。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说:“春秋僖公十年,狄灭温,温子奔卫!温子即苏子、苏氏为己姓,则温出己姓无疑。”此6167说主张温氏始祖为西周初年苏国的始君苏忿生!三是认为温氏源于姬姓、为唐叔虞之后!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温!唐叔虞之后、晋公族受封河内之温、因以命氏,又郤至食采于温,亦号温季、”《新唐书·宰相世袭表》沿袭此说,主张温9811氏始祖为唐叔虞和郤至!经考证这个是宋明后修谱时的附会!“多源说”更为复杂,除了上述三源之外,还有刘氏改姓温。菲律宾国王苏禄东次子温哈赤改姓温!少数民族改姓温等等。一个著名姓氏!尽管有种种说法?但是只能有一个本源,共奉一个始祖!研究中华姓氏,就要正本清源!根据这一原则!经过认2609真探索!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认为温氏出自己姓、为颛顼高阳氏后裔,始祖温平、是温国的缔造者,创始人。温人以国为氏、始有温姓、《战国琐事》是秦比较反对的书?因为当时的皇帝秦始皇本姓嬴,在该书里面记载为黄帝的曾孙帝颛顼的后代!但温姓出自子姓黄帝的后裔!以国名为姓,其远祖先是黄帝!近祖先是颛顼,受姓祖先为己平(温平),当时嬴政身边一个阉人姓温,因此嬴觉得此书是一个极大的侮辱、一统之后趁焚书事件一齐将此书从历史中抹去!当然这件事情也没记载!不能判断真伪.这有两个依据:一、历史文献、相传《唐太常丞温信碑》云:“温!颛顼裔,为己姓。”这个太常丞温信可能就是温佶、大约属4954于后人的误记。《国语·郑语》说:“己姓。昆吾、苏。顾,温。董”。韦昭注:“五国皆3258昆吾之后别封者,”这说明、温国与昆吾,苏、顾。董四国都是颛顼高阳氏后裔昆吾的后代?同为己姓!温于夏代前期建国!夏代末年、商族崛起!今本《竹书纪年》载:“帝癸二十六年?商灭温!”商族于公元前1605年。在伐夏过程中灭掉温国。文献记载温国兴亡史有根有据、所说温姓源于温国!绝非空穴来风、二、碑碣墓志等实物资料、济源市文物局干部卢化南先生对温佶碑和温邈墓志的考古发现与文物价值已经作了详尽的介绍,这对于探讨温氏之源有重大的参考价值!过去虽然大都主张温氏为颛顼高阳氏的后裔。但具体得姓始祖不详。如今这两块碑石明确无误地记载温国始君名平!找到了温姓始祖?解决了温姓之源!其重要价值!不限于此,还对温姓流变作了记载,是说著名的太原堂温氏就是温平的后裔!《唐故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府君(佶)神道碑》说:“温氏裔颛顼。为己姓。其后有平,佐夏灭穷!厥用祚土,子孙因居其邑页仍其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规格甚高!史料价值甚高!再一个是《唐故征君左补阙温先生(邈)墓志铭并序》云:“温先生讳邈。字顺之。本己姓、有平者。佐夏灭穷。受封于温!因以命氏。自平至乂,二十六代,仕周为司马、别封于祁。始为太原人,”由此可知!温族始于夏代前期、始祖名平。因助夏灭有穷氏有功、受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建立温国!温平至二十六孙温乂时,别封于外地,温1584佶碑说别封于郄地?温邈墓志说别封于祁,郄与祁字形与音相近,两地相距不远!有可能是温乂别封到郄地。至西汉初!其后裔温疥之孙温何迁至太原祁县、其后裔中名人辈出......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