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说明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0180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0280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5005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2429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1663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5593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0661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4603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1231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9958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5328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此时太阳几乎、

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对吗

  对的。   清9904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5900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4915的日子[1] !中国9783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1374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8663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为什么叫清明节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础、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aike.baidu.com/view/3148.htm?fr=ala0_1_1你在这看看,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时候确定的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所创制和实行的《太初历》8881中所附记的《二十四节气》?《太初历》中完整地规定了《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为十五天左右。实9377际上是一种《二十四节气历》,是我国传统8635历法中真正有实用价值。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指导。并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

二十四节气,分别指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指: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4245 民间有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可以帮助你记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3958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1498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6238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3334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2121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客观地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的变化情况,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4570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我国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可以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

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时节刚好处在春天的第二个月与第三个月交界之处。此时。中国从南到北,各类植物萌发、《历书》记载:“春分6430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树木!草菜萌芽。同时也正是春4888耕的大好时节。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因此、此时外出踏青,周围植物萌发生长!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适合调节身心,。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9005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0625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1852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7009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还不到最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4784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3267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实际是四始八中、它们是界定四季的!、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6033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4077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6985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1494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3110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3371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6815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梗曾长4924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2922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4178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9368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7907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8946“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余下全文>>!

二十四节气吃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约隔半月、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二分!二至和四立是用来表明季节,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直接反映降水现象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还有三个节气:白露、寒露、霜降,     第三类是反映动植物表象的。小满,芒种、惊蛰。清明。     饮食:     春季:绿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体质较差的人!一9832般可选用莲子、芡实。薏仁。花生,核桃,燕窝。猪肝8590等平性食物、     夏季:最好的就系冬瓜,可加心花。土茯苓。赤小豆,生熟薏米!加上冬瓜、煲冬瓜汤~消暑。利湿,     秋季:应避免瓜果!因为“秋瓜坏肚”。像是西瓜,香瓜易损脾胃阳气,不妨适量7538吃苹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龙眼、     冬季:冬至之前是阴寒最严重的阶段,可以给重病患者有针对性地服一些滋补药品!如人参、大枣。桂圆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冬季膳食应以补为主!早晨可饮用牛奶!豆浆!各类豆粥等!中午和晚上应选用热量高。蛋白多的羊肉!狗肉!鱼!蛋等食品、同时还应多食用含有维生素B2的食物,以防皮肤干粗,皲裂。!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2193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6693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2712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8506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9180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   立春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Feb.3,4, or 5   雨水 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Feb.18,19 or 20   惊蛰 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Mar.5,6, or 7   春分 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Mar.20,21 or 22   清明 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Apr.4,5 or 6   谷雨 Grain Rain (6th solar term)Apr.19,20 or 21   立夏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 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 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Jun.5,6 or 7   夏至 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Jun.21 or 22   小暑 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Jul.6,7 or 8   大暑 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Jul.22,23 or 24   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Aug.7,8 or 9   处暑 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Aug.22,23 or 24   白露 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Sep.7,8 or 9   秋分 the Autumn Equinox (......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