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王姓的历史来源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据中国大陆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最新(2007年4月)统计分析显示:王姓为现代中国第一大姓。有大约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另外、王姓亦是日本单姓之一。但极为罕见     王姓的来源有多个、但构成现代王姓的主要来源有四个:子姓、姬姓!妫姓和外族改姓     最古老的王姓出自子姓!传说在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上谏、反遭到纣王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所以就以“王”为姓、被称为“子姓王氏”!子姓王氏的历史至今已经有约3100年了,经历了从秦朝一直到唐朝。再到今天、期间子姓王氏一直居住在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了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最多的王姓来源于周朝的王族!周朝的王族本姓姬!但从这个家族(以及周的分封国中姬姓的王族中)中不断有一些人由于失势或亡国而分离出来!因为他们过去是属于王家的因此以王为姓。这一支王2089姓以王子乔为始祖、     根据史书记载。周0259武王灭掉商朝以后,定都于镐!历史上称为西周。传二十一世至周灵王(前571年-前545年在位)。国都在成周。即今河南洛阳、周灵王的儿子太子晋(也被称为王子晋或王子侨)!因为直谏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当时的人们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6254其为“王家”!从此。这支族人就以“王”为姓。传到第八代孙王错拜了魏国将军,姬姓王氏又重新贵显!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秦朝的武城侯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了躲避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了最为著名的琅琊和太原两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的群体!姬姓王氏至少已经历了2600年的历史、在中国,90%的有家谱的王姓都源于姬姓王氏,     姬姓王氏还可以被细分为三个分支:     周武王的弟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他的裔孙毕万做了晋国的司徒、功高位重!被封于魏,战国时。魏国!韩国。赵国三方瓜分了晋国、后裔中最著名的是战国时代的“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国灭了魏国以后、魏无忌的孙子魏卑子逃到山东泰山?汉朝初年,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被封3434为兰陵君!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便称其为“王家”!从此便以王为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200年的历史了。   第二分支源于春秋初年周平王的后裔!周平王在位51年(前770年-前720年)、太子早夭!周平王驾崩之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即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氏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1276河东临猗王姓!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700年的历史了,  4247 第三分支源于周考王(前441年-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旧址在今天的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他的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历史上称其为西周桓公!周朝4250灭亡以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临汝,以居于王城而改姓王。后被称为王城王氏!这支姬姓王氏大约有2400年的历史了,     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氏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被秦国所灭之后,项羽封齐王田建的长孙田安为济北王!随后项羽被刘邦所灭。田安也随之失去了王位,子孙遂改姓王!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一直以山东原齐国的封6491土为活动区域。有2300年的历史了!     “王姓”中融入了大量的游牧民族、非汉族血液!还有许多后来改姓3287或赐姓王的,比较著名的7901有:     汉朝时候的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时候的高丽拓王氏族。鲜卑族的乌丸人、隋唐时期西域月支......余下全文>>!

王姓的直接来源

  王姓的来源   5853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群星璀灿。光耀华夏,数千年来人才辈出,可称王者之族!     王姓的来源很复杂(1)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3)出自子姓?为商朝王子比干之后、(4)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9096丽(今朝鲜)的开国君主王建,西魏王频氏之祖王雄、钳耳氏之祖王季等,(5)王者之子孙多号王氏、常以为姓、(6)赐姓、如汉代燕王丹的玄孙嘉、王莽时被赐姓王!(7)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 王保义。原名刘去非!皆冒姓王氏。(8)历史原因!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将近一亿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辈出的三槐王氏。还有山东昌乐的北海王氏!山东郡城的东海王氏。山6518东巨野的高平王氏、陕西的京兆王氏!甘肃天水的天水王氏。9849山东东平的东平王氏!山东滕州的山阳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县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县章武王氏。山东掖县的东莱王氏。四川的广广汉王氏?陕西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东王氏,湖南的长沙王氏以及江苏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有的书籍记录,王氏著名望族全国多达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来,可见王氏在全国分布之广!家族之兴盛,名人将相的功绩。教育。著述、书画、艺术等。对社会影响者是不可低估的! 7869    王姓从史传上可知,中华王姓大多是“王者之后”。即为帝王的后代,东周时期、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庶人!由贵族的忠4793心为国?而造贬为平民百姓、一口冤恨之气在胸!不久即郁郁而终、其子宗9873敬一家便以“王“为氏了!到了秦汉时期,太子晋的后裔在社会进展的新形式下形成姓与氏合一的文化背景、由“王”氏转化为“王”姓、除太原王姓之外、周文王。周6023考王的后裔、在改朝换代后或出逃流亡,或夺爵失国、为了让后世子孙牢记他们的高贵的出身。于是也以王为姓!此外。帝王赐姓、少数民7933族在汉化过程中改王姓?也是王姓由来的途径,在山东的十几支王姓中、有几支是在元朝由蒙古人改姓王而流传至今、     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时晋平公使师旷见太子晋!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曰:“如舜的为人,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4261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     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晋进谏曰:“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      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朝见太子晋时。见太子色赤、不寿。太子晋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9958不到三年!讣报的......余下全文>>、

王姓的来源

  王姓的由来     1!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1620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契开始的。传说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 氏3818的女儿!有一次、简狄与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忽然看见天边飞来一只大鸟。那鸟在河边下了一个蛋、正好离简狄很近、简狄自从吃了那个鸟蛋以后、便怀了孕,经过十月怀胎!竟生下了一6169个男孩子,这个男孩子就是契!这虽然是被记入《史记?殷本纪》中,但我们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神话传说、这种传说不仅我们今天不把它看作是历史事实!即使是古代的人也怀疑它的真空性、例如。传说中说简狄是帝喾的妃子。对此!三国时谯周就说。帝喾生尧。而契在尧时出生。在舜时才长大成人被提拔,所以!简狄一定不是帝喾的妃子。契也不是帝喾的儿子、8524在我们今天看来、疑点岂只这些,吃鸟蛋怀孕这件事本身就令人难以置信,不过!我们从这个传说中可以发现这样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契出生的年代是远古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第二,在契出生的时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不再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正常现象了。人们开始要求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了。所以才有了吃鸟蛋1019而怀孕的故事?以此来为不知其父制造一个体面的理由。这说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   契在尧的时候出生!在舜的时候成长、并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大禹治水成功!舜对他进行表彰的时候、大禹就说这里有稷、契! 陶等人的功劳。于是,舜还专门下了命令、任契为司徒、让他用父,母、兄、弟、儿子等伦理观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   契在自己的封地传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他第13代孙汤的时候,经过了8次迁都。最后终于在毫定下了统治中心!成为与夏朝抗衡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那时候、夏朝已经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与夏朝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商王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商王国的首领汤很会治国!他有一句名言:"人通过水可以知道自己的形象。君通过民可6695以知道国家治理与否",汤还是一个仁义的君主。人们纷纷前来投奔他。在这股离夏奔汤的人群中!有一个叫伊尹的能人!成了汤治理国家的良辅!最后!汤向夏王朝发动了进攻、一举打败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在西毫定都。建立了商朝。   这些以子为姓的契的子孙们、既有汤!盘庚,武丁这样的杰出人物、也有太甲。太庚!小甲等平庸之辈!而商王朝也时盛时衰地延续了500多年的时间!最后终于亡在第31位君主帝辛手中。   提起帝辛。一般人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但要说纣王。则人人都会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骄奢淫逸的暴君、百8570姓都盼着上天早点惩罚纣王。早点降下受天命的人来代替他、   然而。以子为姓的殷商宗室并不是人人都像纣王那样!他们之中不乏明智之人。最有代7745表性的就是王子比干!比干是纣王的爷爷帝太丁的儿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当时他正担任少师的职务?纣8098王如此昏庸,人们纷纷离去!就连纣王的兄弟微子也走了,另一个兄弟箕子也装起疯来。以示不与纣王合作,而比干却下了决心劝谏纣王改弦更张。他见到纣王!对他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纣王不听,比干就不走。一连在宫中劝了3天,最后把纣王说得不耐烦了?他......余下全文>>!

毛姓的来源_

  关于毛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叔郑(文王第八子)于毛国(今5584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世称毛公,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班殷,毛伯敦、毛公鼎等均是毛国的遗物!其中,"毛公鼎"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铭文共497字、记述了周宣王告诫和褒奖其臣下毛公厝之事,这说明西周晚期陕西毛国还存在,毛公子孙在周朝世袭卿士、称为毛氏!   亦出自姬姓、以封邑名为氏,周文王的第九子伯聃被封在毛邑(今河南宜阳县东北一带)、世称毛伯聃!为周成王的六卿之一、任司空,掌管建筑工程,毛公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毛"命姓!称毛姓、   南北朝时有代北(今山西离石,灵石!昔阳以北和6856河北蔚县!阳原。怀安等地)少数民族。世代为酋长、亦称毛氏,。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主要来源   1.源于嬴姓和姚姓   据北宋中叶的《新唐书·宗室世系》一书记载:李氏源出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子8000伯益被赐为嬴姓。其9706子孙以官为氏。称|理氏,老子李耳是第一个以李称姓的、   2,其他来源   源于改姓,赐姓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哀劳夷后,曾赐当地各少数民族以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全面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   3.少数民族李姓     历史名人   李利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 上古帝王颛顼之後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6021道家的创始人!着有《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1078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7126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飞将军李广奴2175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6610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不畏权贵!敢于抗争,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东汉政治家,满腹经纶。被誉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李育:东汉一代名儒、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李傕(?-198)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1478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东晋著7533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式:东晋书法家。   李颙:东晋文学家!   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骞:字希义、赵郡平棘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博涉经史!富文藻,     李孝贞:赵郡柏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少好学,能属文。孝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本传》行于世......余下全文>>!

李家姓来源啊及名人有

   李姓起源   一。 寻根溯源:   李姓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头号大姓!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则少于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比例仅在4%左右!在台湾排名第五位!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鹿邑古称苦县、春秋时先属陈国,后归楚国,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即李姓始祖老子(李耳)的出生地,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萌芽到壮大的历程?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所建的政权最多的姓氏。李姓为唐代国姓。唐以后蕃衍兴旺!蔚为望族。   考李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归结起来!主要有九:   第一种说法: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木子”救命成李姓?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征、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到陈国苦县。为躲避纣王的追杀,利贞母子隐姓埋名一路乞讨,因3104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因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贞!9066至利贞十六孙李乾、字敬一、又名元果,其野。任周御史大夫、妣益寿氏!生子耳(即老子),这种说法最早由唐朝李延寿提出!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第二种说法:指李为姓说,《史记·正义》引《玄妙内篇》云:"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腋而生。"此说以老子为李姓得姓始祖。今鹿邑仍8311有民间传说,李母怀胎81年!在李树下分娩!李耳诞生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母呼道:"我的老儿子",因而名之"老子"!老子一诞生就用手指着李树、自认李姓。   第三种说法: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4437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3525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第四种说法: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

喻姓的来源

6171  喻姓来源   喻姓起源   1!源于谕姓:东汉谕猛之后!现在喻姓的主要一支、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河南。陕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浙江,安徽,福建等地。   2,源于俞姓:远古黄帝时代,有个医官叫俞跗。他的后代相传姓俞。到南朝梁代俞药被赐姓为喻、为喻姓一支之祖!南宋时7896的喻樗!就是俞药的十六世孙,分布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地!     (本内容来自查字典 www.chazidian.com 原文地址: www.chazidian.com/baijiaxing_59/qiyuan/)!

俞姓的来源?

  俞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七位的姓氏,人口7289约一百九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12%、   俞姓 - 姓氏渊源     俞氏宗祠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臣跗之后、属于以物事称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记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腧经之治!为中国传统中医经脉理论的奠基人!     腧!为“脉之所注”、就是人们俗称的“穴道”,脉之端口!故而大家皆称名医跗为腧跗!在古代,“腧”与“俞”二字相通、后简笔写作俞跗!     在俞跗的后裔子孙中。为光大先人的经典医术、多称为俞跗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公子泄堵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2896泄堵俞。为鲁国王室公子、是鲁庄公姬同的7316小儿子!     在周襄王姬郑十六年(公元前636年)、鲁国公子泄堵俞率鲁军征伐滑国(原在今河南睢县!后迁费。即今河南偃师氏缑镇、故0725又称为费滑。后被6604秦国所灭)。后被鲁僖公(鲁釐公)姬申封赐于俞地,俞,又称符俞,亦称先俞。西俞!即今江苏省泗阳市!     周安王姬骄九年(楚悼王九年。公元前393年)!楚悼王熊疑因鲁国声援郑国而发动了进攻鲁国的战役、符俞之地成为两军战场。之后归于楚国。两年后的周安王十一年(楚悼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韩,魏!赵三国联手讨伐楚国,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其后!大梁成为魏国的都城,而符俞则被赵列侯赵籍瓜分而去,     符俞之地归鲁无望后,在公子泄堵俞的后裔子孙中!即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俞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4663期楚国官吏俞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楚公族有大夫俞人、相传至今、”   6507  其实,俞人,并不是芈姓直接衍派的血缘氏族、而是官职称谓!就是执掌建造船只的官员,     俞!在远古时期就是指挖空树干做船(独木舟)。“以为河径”?就是渡河的工具。途径!后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泛指船,俞人、开始指制作船只的工匠,后演变为督管船只建造的官职称谓!直接隶属于尹司。     由于楚国地处江淮平原,渡河运输、作战十分频要!因此“俞”6883是楚国令尹辖下的重要职能部门。俞人是不可或缺的职位。至战国中期的周显王姬扁四十六年(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由楚怀王熊槐改称其为更明确的“舟节”。与“车节”一起归由工尹启之府统一管辖、     在战8523国时期的楚国!“节”4082是“专”的意思,舟节就是专职掌管水路营造。运输的官位、车节就是专职掌管陆路营造!运输的官位、后世汉!唐朝时期的“节度使”之官称,就是从此而来,     在俞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或职业为姓氏者!称俞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   0488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宁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宁俞!就是著名的姬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执政上卿姬元咺的儿子!后亦为卫国大夫?以聪慧,忠诚著称于世!     周襄王姬郑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春天。晋文公姬重耳下令晋军准备攻打卫国,卫成公姬郑大惧,偕公子姬歂犬逃到了襄中(今山西襄汾),把国政交给弟弟姬叔武和大夫姬元咺代管。同年冬天。晋文公和众诸侯在践土会盟(今河南原武)!姬叔武和姬元咺趁机替卫成公求情。请求晋侯让他复位,     复位后的卫成公却听信了姬歂犬的谗言,无端杀害了姬元咺的儿子士荣、回京城后,姬歂犬又杀死了叔叔姬叔武、姬元咺只得向晋文公告状,请求昭雪,晋文公请示了周襄王后公开审判、姬元咺居理为胜、但姬元咺虽然理直。可是那时的规矩是下不能犯上!臣不能犯君。因此却也不能把卫成公怎样,     卫成公忿其臣子在晋文公面前状告自己。在周襄王......余下全文>>,

胥姓的来源是什么

  胥姓来源有三种说法!   * 源流一     出自上古炎帝部落中赫胥氏族人。属于以先祖氏族称谓为氏!相传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擅长农业生产,并0920以凤为图腾!炎帝的部落中有一支族人叫作赫胥氏、5484其后代以胥作为姓氏并世代相传、也有人认为赫胥氏是传说中的帝王名!据《庄子··马蹄》记载:“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也有资料记载:9923“赫胥,上古帝王也,亦言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据《续通考·同性异派》载:“赫胥氏后亦为胥氏、故曰赫胥,盖炎帝也、”   * 源流二     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按《通志氏族略》所述,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臣(胥臣源出何姓何处没说)、他的后代以父字为姓!世代相0371传姓胥、一般以7427为胥姓为晋大夫胥臣之后?是今天胥姓的一个主要来源、《左传》载:东周(前770--256)春秋时晋国(今山西)晋文公(重耳)流亡时始祖胥臣!字季子。追随之,有殊功,后以使命过冀,见冀缺锄草农具。其妻赠送之,相待如宾。乃举于文公,[4]  晋国楚国城濮之战。胥姓始祖蒙马虎皮溃楚军、官拜“司空”。采邑(封地)为“臼”又称季臼、后代有的用“邑”为氏称“臼”或“季臼”!胥臣死后!周倾王4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了军情。主帅赵盾削甲的官爵,逐到卫国!起用甲子----胥克!晋厉公时,克之子胥童为卿!他与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厉公!胥童遂被杀害!后人中为避仇杀!一支以祖父名字为改"胥"为"童"。称童姓(《通志氏族略》)!    * 源流三     关于胥姓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认为胥姓来自华胥氏,《春秋世谱》载:“华胥生男为伏羲,生女为女娲、”据相关资料考证、华胥氏乃为伏羲和女娲的母亲。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一位杰出的首领、据说、华胥氏生活在五帝之前!是燧人氏的女儿、相传,华胥氏曾去一个叫雷泽的地方游玩,发现一个巨大的脚印,那是人头龙身之雷神的脚印。华胥氏好奇地踩了那个脚印一下。结果立刻感到全身震颤、回到家后就怀孕了,不久生下了伏羲、她的后人也0767就以胥为姓!、

姓石的来源?

  一!三大来源:   1。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春秋时康叔的6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碏★(封为公后。儿7870子叫作公子?孙子叫作公孙,公孙在这里不是姓)!字石。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卫桓公二年、其弟州吁骄奢!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国内,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碏之子厚也参与了密谋!被拜为大夫。后石碏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暗中给陈桓公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海敢即图之,"所以。州吁到陈国后,立即被抓了起来,后来!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然后迎立桓公之弟公3246子晋为国君!《春秋》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厚的儿子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姓正宗,   ★封为公后,儿子叫作公子。孙子叫作公孙、公孙在这里不是姓!   2。出自姬姓和子姓。郑国(姬姓)大夫石癸,宋国(子姓)公子段!字子石。他们的后代都称8270为石氏!   3、出自他族加入或他姓改石姓的!如。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西域石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有人迁居中原、遂以"石"为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改为汉字单姓石氏,十六国时有张氏,冉氏改为石氏!据《1339北史》载,有娄氏改为石氏者!!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