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端午节的起源简介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屈原   中国的端午节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8310把秧苗等东西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喝黄酒的习惯!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3827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7933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2467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7282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5844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2840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8977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7065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当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9812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余下全文>>。

请解答赵姓的起源与来历

  1407其起源有三:   1。以金天氏少昊为源起.司马贞的《史记• 索隐》指出:“《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起族也,则秦、赵亦祖少昊氏.”西周时,少昊之裔造父因功被赐于赵城,其后在战国时建立赵国,赵国亡后,子孙以国为氏.   2,为少数民族改赵姓而来.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赵曳夫(“南蛮”人),五代有赵国珍(牂牁酋长的后裔).   3,赵宋王朝9553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复姓的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赵姓起源何地?第一位姓赵的人是谁?

  赵姓、乃中华姓氏0438中的煌煌大姓、现今人口已达6000万!   历史上赵姓曾数度是第一大姓,也是皇族贵姓。显尊之姓、位居百姓之尊!赵姓定其郡曰天水!正东乐曰角音。分乎9926野属昂毕二星。《姓氏联珠》一书云:百家之冠是赵!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赵姓兼容并蓄!刚柔相济、分布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为其他姓氏所不能比,这也是她的一大特征,不管怎么说、赵姓是中华民族姓氏大家庭中最主要的成员!   赵姓、还是全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赵姓的9184始祖是谁呢?赵姓与秦始皇的嬴姓同源,其来源笼罩着1618浓厚的神话色彩!据说是与上古时期帝王少昊有关的姓氏!历史上第一个姓赵的人有的史书记载是造父、而0192造父是少昊的后裔,又《史记·秦本纪》和《赵世家》记载、赵姓可追溯到帝颛顼高阳氏、高阳氏的后代有一女子叫女修、一天!女修正在织布,一只燕子飞来下了一只蛋、女修拾起来吃了。生了儿子大业。大业娶少典氏的女儿叫女华的、生了儿子大费。大费即伯益,他在帝舜的时代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将姚姓的女子赐给伯益为妻、并命他负责驯服鸟兽。鸟兽都听伯益的话、很容易被驯服,于是舜就赐他姓嬴氏,伯益生了两个儿子!一为大廉!即鸟俗氏、一为若木、即费氏!鸟俗氏的后代有个叫仲衍的!长得7359是鸟的身体,但说的却是人话、他给商帝大戊赶车。并得大戊的女儿为妻。仲衍之后世代在商朝为官!周武王灭纣时。仲衍的后代蜚廉恰好在北方为纣凿造石棺。故未参与周!商之间的战争,蜚廉死后!其子季胜的孙子很得周成王的信任!季胜的孙子造父由于得家族的族传技艺。很会赶车!因此得到喜欢周游天下的周穆王的器重、任驭车大夫!造父在桃林(今河南灵宝)得到八匹骏马、在西岳华山训练成千里良驹后、为穆王驾车远游西上、在昆仑山瑶池边见到了美丽的西王母!穆王与西王母在一起寻欢作乐!乐而忘返,忽闻远在东方的徐偃王率部造反。幸亏造父御车技艺高超。他赶着马车一曰千里。长驱归周,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乱。为安定周朝社稷立下大功。因此,周穆王将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封赏给造父、造父的子孙世居于此。造父的家族从此就以自己食邑的名称作为姓氏!中国也就正儿八经地有了姓赵的。   造父是名副其实的赵姓始祖!追查造父的祖宗,史书上也有说是黄帝儿子或同期人东夷部落首领少昊的、姓嬴!再考,造父被封地赵城。是否在其被封之前已是赵姓家族的2342居住地了呢、有关赵姓的来源!说法很多。神话与史实相羼杂、但是、不管是何种说法。赵姓总是与凤鸟和御马联系在一起。这是赵姓源流中的一个特色!另外还有一说。相传黄帝时代。胙土命氏!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家族、其中就有赵氏。所以汉代学者应劭在其《风俗通》一书中说:"张王李赵、皆黄帝2152之后也?"最早在正史中出现的赵姓人物是《史记·龟策列传》中提到的赵梁。他是夏桀时的一位"谀臣"、如此,赵氏不是得姓于造父!而是夏代早有了赵氏、《东莱赵氏家乘》说。0846既然赵梁见于正史!又见赵隐在殷商之初为官。"盖吾赵氏不止始于造父也!明矣,"看来!此2747前赵姓人氏早已有之,   总之!从赵姓早期的历史来看,赵姓得姓于赵国,渊源于黄帝,颛顼,少昊。伯益!造父等人,是一个渊源流长!历史悠久、富有正义,威武、显赫和开拓进取并善于文治武3840功的家族!千百年来。吾赵姓举着自家的旗徽?在神州大地上繁衍劳作。生生不息,从远古经春秋战国、汉唐。大宋至今天。赵姓均显示出巨族大姓的威望和风采憨不说"张王李赵刘、走遍天下稠"。不说赵与马、秦、黄、屏、原本是一家人,且说秦始皇嬴政亦即赵政!是为一统天下的千古奇......余下全文>>!

“苟”姓的起源?

  苟姓起源 (1)传说黄帝!舜帝的后人均有苟氏! (2)9463苟为草名,河内有人以苟为氏 (3)改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若干氏!入中原后改为苟氏 (4)五代时!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敬氏改为苟氏和文氏 (5)汉朝大臣狗未央后代改为苟姓. 相关资料 1000多年前、后晋一个"敬"姓大臣因冲了皇帝名讳!为避免满门抄斩!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宗族忍辱减"文"留"苟"!改姓"苟"、4554千余年后的今天?登封市唐庄乡"苟"姓村民集体到公安局上访、要求恢复"敬"姓、 这种因历史原因造成集体要求改姓、国内罕见,登封市公安部门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人格!尊重人格的原则,进行了认真调查,找到了依据,准许唐庄乡"苟"姓人改姓"敬"、近日,要求改姓的群众拿到了新的户口簿, 集体要求:"苟"姓村民要求改姓 2005年5月的一天。登封市公安局局长马会强"大接访",一大早、-群老乡来到控申科,这个推那个!那个让这个诉说!个个脸上7069愁云密布!马局长以为其中另有隐情!就让他们分开诉说!谁知一说明、原来他们是为了后代不再受姓氏之累。集体来要求改姓的! 唐庄乡玉台村村民苟某诉说了姓"苟"给他造成的诸多尴尬!他因为做生意、经常外出!公众场合熟人出口介绍时。他和听者都感到很别扭!有人还以为介绍人在开玩笑呢,不知该如何称呼。十分尴尬!有时买东西开发票。很容易被写成"狗"姓。让人感到很气愤、 另一位苟姓村民也说、有人用电影里那条警犬的名2971字叫自己"卡尔",最不堪忍受的是,有人见面干脆连什么都不喊,只用叫狗的声音"嗷嗷"地叫!他有个女儿叫会丽,有些男同学恶作剧喊她"狗狐狸",孩子心里很感屈辱、 提起"苟"姓、唐庄乡郭村村民苟凤更是一脸气愤、她说、姓"苟"可苦了娃娃们。孩子长大了介绍对象时,女1124方一听男方姓苟!先是"扑哧"一笑。接着就是摇头,特别是上学的孩子,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变相辱骂。搞得同学之间关系紧张,有的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哭着和爸爸?妈妈商量要改姓妈妈的姓。不再姓爸爸的姓? 鉴于这些因为姓氏带来的尴尬事、唐庄乡玉台村、张村等地的"苟"姓村民集体来到公安局上访?要求改姓"敬",据他们反映、1000多年前!他们祖姓"敬"!五9439代十国时期。有个皇帝叫石敬堂、朝中有个大臣姓敬、为避名讳。皇帝下令把大臣"敬"姓的文字革去!改为"苟"姓。 郭俊朝在群众中调查时、一位"苟"姓老人说他们祖上是从荥阳迁移过来的。于是郭俊朝与内勤宋秋云一起专程赶赴荥阳查询。 在荥阳!郭3337俊朝在众多"敬"!"苟"两姓群众中了解到,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以晋王身份起兵,夺取了后唐政权。改国号晋,迁都开封、在石敬瑭做后晋皇帝期间、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得罪了皇帝的近臣。遭到陷害,被定了罪,朝廷下令。所有敬姓改"敬"为"苟"、否则杀无赦!为免遭杀戮、保留"敬&quo......余下全文>>。

饶平詹姓的起源

  詹姓 百科名片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8079子于詹(今地不详)。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文侯在9314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6661宠爱褒姒。玩物丧志、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3167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目录一,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三!历史名人 詹 何: 詹 雄: 詹 琲: 詹 渊: 詹 泮: 詹 珪: 詹必胜: 詹先野: 詹体仁: 詹师文: 詹凤翔: 詹同: 詹徽: 詹方桂: 詹天宠: 詹天佑: 港台人士四、郡望堂号 1,郡望 2、堂号五。宗族特征 詹姓名人 詹才芳中将 詹大南少将 詹少联少将 詹化雨少将 詹天佑会长一。姓氏源流 二、迁徙分布 三、历史名人 詹 何: 詹 雄: 詹 琲: 詹 渊: 詹 泮: 詹 珪: 詹必胜: 詹先野: 詹体仁: 詹师文: 詹凤翔: 詹同: 詹徽: 詹方桂: 詹天宠: 詹天佑: 港台人士四。郡望堂号 1。郡望 2。堂号五。宗族特征 詹姓名人 詹才芳中将 詹大南少将 詹少联少将 詹化雨少将 詹天佑会长展开编辑本段一、姓氏源流  詹(Zhā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称詹侯、建立詹国。其子孙以国为氏,   2,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3。出自以9453官名为氏!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詹(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人有5315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   4!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5、出自小数民族有詹姓。今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   其中一种最主要的说法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子孙以国为姓!詹文侯在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不理政事,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成功逃过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历史上、詹姓形成了河间、渤海等郡望!因此!从这两地播迁出去的詹姓人!便以“河间衍派”。“渤海衍派”作为自己的堂号、   据史料记载、5972早在晋“永嘉之乱”时,就有詹姓先人詹秉邦带兵入闽。居建州。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河南光州固始人詹缵随王潮。王审之入闽!任前锋兵马使!后退居仙游县植德山下,   詹缵之孙詹敦仁因三避闽国高官、由仙游遁迹晋江。后移居泉州城北泉山(现清源山)!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詹敦仁受命首任清溪县令!终老此地。安溪詹氏均为詹敦仁之后裔。分芹山、厚卿、楚苑。美楼、凤池、安厚!扬美七个支派。现分散居住在虎邱。西坪!湖头。蓝田、龙涓,城厢等多个乡镇和祥华的多个村落。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安溪詹氏三世詹延迁居同安上陵。现有后裔1500多人!后又有裔孙于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迁居华安县现都!现有后裔3000多人。   近代以来。安溪詹氏不断外迁。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印尼!菲律宾。荷兰,意大利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均有詹敦仁的后裔!仅在台湾地区。安溪籍詹氏后裔就多达数万人!(吴泽2921华) 编辑本段二,迁徙分布  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据《辞源》记载:“周有詹父?詹恒伯。相传......余下全文>>,

连姓的姓氏起源

  连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30位!根据台湾在2007年的统计!连姓排名为第73位、是少数没有出现在中国百家姓中的台湾首一百个姓氏?2008年来自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的资料表明:连姓在全国有54万,排名所有姓氏的第190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04%!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坝头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连氏聚居地!有22个乡村是连氏所居、山东省临沂市白彦地区为山东省连氏家族最大的聚居地, 8555  连(lián 连)姓源出有:1 出自远古颛顼高辛氏,颛顼的曾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名叫惠连,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们祖先的4208字作为姓,于是形成连姓。 2 从3328官职而得来,出自春秋时期的芈姓、楚国公族有连敖。连尹的官职。后来这两个官职就作为姓氏传了下来, 3 出自姜姓、是春秋时期齐国公族的后裔,齐国大夫连称的后代以祖上的名字为姓,称为连姓!,

何姓的起源是哪里,是什么朝代。

  何姓源出有:     1?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   2!他氏改姓。东汉灵帝大将军何进异父弟朱苗为车骑将军?改姓何,另有南方郝姓由于古代语音流传后来书写作何、郝姓原为北方姓氏!亦为南方郝、杨。刘三大姓之一(见《新唐书·南蛮传》),郝古音按《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从音壑、(见1484《康熙字典》)古代语言相传较多!书写较少。南方语音音调更有曲折变化!因此郝。何同音、经过历代流传、因此南方部分3299郝姓渐渐被改为何姓?   3!赐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鲜卑姓贺拔氏改为汉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归顺明朝!世袭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氏,   4、以国名为氏。唐朝时中亚地区有九个突厥族小国、史称“昭武九姓”、 后来内迁中原!各以国名为氏!!

关于 “余” 姓的起源

  余     一! 姓名起源   1, 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4419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同出一宗!   2、 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自称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1518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九子一婿!九子一婿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6225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4315前追赶。”铁穆氏十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3924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但此类余姓根据多名历史学家考证,实出自于西夏党项羌人.始祖为元末安庆守将余阙及同族之人.世居庐州(今合肥),后世避红军之乱逃入四川,清代又迁云南\贵州.其宗谱所载内容多与史实不符,冒认自诬其祖为元太祖铁木真,统称为铁改余氏.     二, 迁徙分布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7239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余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余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2795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清严堂”:宋代余元一,是朱熹最喜欢9058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忠惠堂”:宋时余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8742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谥“忠惠”,   【郡望】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5402江流域,祁门等地,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4252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4384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四, 历史名人   余栋臣: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两次在四川举行反帝起义。焚教堂。打击反动教士,影响30余县,震动朝野。   5430余象斗: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编著者和刊行者,经2245他编著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等。   余靖: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著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敢吭声、惟有他出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又曾3700三次出使辽国!因9885用契丹语做诗被劾。不......余下全文>>,

吴姓的起源是什么?

  吴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2015年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位。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约2780万人,[1] 在宋版《百家姓》中名列第六位,   吴姓最早起源于炎帝姜姓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二个起5161源源自祝融氏吴回氏族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吴姓的第三个起源是出自姚姓距今已有3500多年历史!1730吴姓的第四个起源是出自黄帝姬姓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太伯。被后世吴姓人称为开氏始祖)。吴姓第五个起源是清朝时满族改姓而来、[2]  3299 魏晋至隋唐的700多年里,吴姓得到巨大发展,《元和姓纂》中说。这期间的吴姓家族主1862要分布在吴郡,武昌,濮阳。渤海,陈留等地、宋朝时!全国吴姓有170万人、是当时的第八大姓!吴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22万多人、江西、安徽!山西!浙江。山东,福建6地的吴姓人口就有102万多人!元明时期,7809吴姓人开始移民东南亚!菲律宾的吴姓华人?主要来自福建沿海地区!也有广东!台湾的吴姓人,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末期。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有5万多华侨华人!吴姓人口排在第七位!2015年。吴姓在朝鲜位于前20大姓之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吴姓人!3348主要来自广东,广西!福建、[3]   《魏略》!《晋书》!《梁书》。《北史》!《路史》等史料记载!汉,魏至隋唐时。日本倭王曾多次派遣使者朝拜中华王朝、并郑重表明:日本王室是吴太伯的后裔![3],

骆姓起源

  有十一个渊源!自己看着办吧。     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现行5286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天津武清,河北辛集!山西太原,山东平邑、江西崇仁,江西九江,湖南澧县!广东新会、广西田林、云南陇川,四川合江、重庆万州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白族,水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有此姓,汉代有骆俊、陈留相。唐代有骆宾王。诗人、明代有骆文盛。清代有骆秉章!四川总督,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禹裔孙少康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史记·东越列传》记载:“或称夏禹裔孙少康之后有骆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姜太公之后裔公子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Yuan和姓纂>等记载。上古周武王姬发建立周王朝后,在周成王姬诵继位之时7890封姜太公于齐?建都营丘(中国山东淄博),授以征讨五侯九伯之特权!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骆,为别他族!子孙以其名为氏,称骆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骆氏正宗。因姜太公功高盖世,智慧超群,于是骆氏子孙便奉姜太公为骆氏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殷朝纣王时大臣恶来之玄孙大骆!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记载,殷商王朝纣王时期。有大臣嬴恶来,其玄孙名叫嬴大骆!嬴大骆的长子为嬴成!建有大骆国,大骆国在周厉王姬胡执政时期(公元前877~前841年)!被西戎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大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骆氏。世代相传!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王孙骆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名姬骆,为王孙,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称骆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0491周时期官吏大荒骆?属于以官职称9994谓为氏,   大荒骆!亦称大驾,大荒辂,大荒落、就是为周王朝历朝历代君4872主驾车的车夫。即御用司机、在史籍《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大荒骆。岁阴在巳,又作大荒落、与辂同。”在《史记·秦本纪》中还特别加以说明:“非子为周大骆是也!古驾辂皆同骆字,骆主车驾。故字可互用!犹甸之与椉也,”在大荒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简化称骆氏、世代相传,     第六个渊源:源于妫姓古越族,出自秦汉时期古越国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史记·东越列传》记载:“越国东海王妫摇、驺氏、驺一作骆。”子孙后裔有称骆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在史籍《史记·南越王佗传》中4405给予了比较详细的记载:“佗以兵威边,财7044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骆,越也,索隐曰:姚氏按广州记云:交址有骆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为骆侯、诸县自名为骆将!后蜀王予将兵讨骆侯,自称为安阳王!尉佗攻破安阳王!令二使典主交址九眞二郡、即瓯骆也、”瓯骆之民、有以先祖名氏为姓氏者、或以郡邑名称为姓氏者!世代称骆氏,   0455  第七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他骆拔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代北人复姓佗驼拔氏!亦称他骆拔氏,后改为骆氏!”南北朝时期!代北地区泛指汉朝!晋朝时期和唐朝以后的代州以北广大地区,大致在今天河北省蔚县以西,山西外长城以南!原平。五台山东北一带地区。其间主要为鲜卑拓拔部的活动和控制地区。其中有佗驼8845拔氏族,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迁都洛阳之后!佗驼拔氏族随之入主中原,在其后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汉姓为骆氏,逐渐融1267入汉族。世代相传、     第八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唐朝时期鲜卑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吐谷浑,是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原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个分支,西晋......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