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董姓的祖先和起源在哪里?

  0515董姓有诸多历史可考?其历史至少有4000多年,董姓的起源。从惠连氏族往上可以追溯到黄帝之裔高阳帝。“董”初指能制绳索的草,惠连氏族是一支擅长制草绳的部落,他们以草为图腾!据传,惠连的孙子董父擅长驯养龙(即鳄鱼)。某年。有人向舜帝敬献了几条蛟龙。需要专人饲养训练、0666朝廷就指派董父驯养!董父精心驯养这些蛟龙,教它们学会各种舞蹈,舜帝很高兴。便根据这一职业赐他们氏族称豢龙氏!并赐董姓、从此,董父的子孙后代便以董为姓、董的古址在今山西境内,是夏商时代的侯国!后为晋所并。   另据汉代的考证!董姓另一支的起源是以官职为姓!是春秋时期晋国董督晋典的后代!     一。董姓迁变     董7278姓来源与其他姓氏不一样。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据说早在先秦时期?董姓族人就进入甘川滇黔等广大地区。与当地土著混居!融入土著之中,此外、也有西南。北方等外族融入董姓、     董姓一登上历史舞台!便声名卓著、当时活跃于晋国的有董狐和董安子,而董狐被后世誉为“良史”、为后世史官树立了榜样。当时。董姓主要活跃于山西。陕西,甘肃南部、河南地区,到秦汉时期!董姓已扩展至河北、山东、进入了浙江。广东!还有西部的四川、那时,董姓名人有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被王允,吕布所杀死的董卓。东汉洛阳令董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四川的董姓已繁衍成大姓。同时向贵州和云南迁移?这时。有人称蜀国“四相”之一的三国名臣董允、医学家董奉、南北朝外交家董琬!进入唐宋时期,董姓的重心在滇,黔地区形成,并大批移民东南!这时候,董姓艺人大量涌现出来。有琴师董庭兰、五代南唐的画家董源、金戏曲作家董解元,当然。也有唐朝宰相董晋,明清以后!东北的董姓得到发展、这时候。董姓族人出现了明朝抗倭名将董邦政,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清代文学家董说,画家董邦达。当然、还有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战斗英雄董存瑞,甲骨学家董作宾、     二,董姓名人     一代名儒董仲舒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时期!武帝颁布诏书。下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敢9232谏之士。董仲舒8074三次上书。三献论述1449天和人的关系的《天人三策》,博得汉武帝的赞赏!委以1567江都相之职,这种“天人感应”的学说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予以神化,谁反对政治统治,反对皇帝,就是反对天、就是大逆不道,这种学说适应了统治者愚化民众的统治心理。被汉武帝采纳了?为了实现这、

“单”姓氏的起源?

  (2)Shàn xìng,中国姓氏之一!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2.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改单姓而来。单氏来源:三千零五十年前,周成王封其少子臻[经考古证实为谬误],单氏来源:根据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盘铭文显示!单氏高祖为周文王族弟!   起源   单(Shàn)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周成王给小儿子臻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路史》。《通志·氏族略》等史料记载。先秦西周时、周成王姬诵封少子姬臻于单邑(今河南孟津),为甸内侯、因氏焉、其的子孙后代便以封地为氏。世代相传姓单至今。   单氏一族于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族弟,姓氏来源不明、可能是以地名为姓。据2003年1月19日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盘铭文显示、单高祖曾辅佐文王!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为周朝王室成员、在整个周王朝期间。单氏均为重要的公侯成员!并于东周期间一度把握周室大权,成为周王室的实际统治者?史称单氏取周,   源流三   源于姬姓!      出自远古尧。舜时期商贤哲单卷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单父者,在远古时期人名,单!即单卷!亦称善卷、父、即古人对长辈男子的尊称。是古人对单卷的尊称、相传。单卷为远古后期游牧于菏泽四泽六水之地的东夷民族中影响很大的政治领袖,氏族首领、因善道术。有德行。被时人尊称为单父。曾居于单父之地(今山东单县)、   古人为纪念这位先哲。把单卷所居之地称为单父,在夏,商时期为单父邑!在秦朝时期置单父县,直到明朝洪武初年,明太祖1222朱元璋去其父字而称为单县,单父城是山东菏泽地区具有四千余年历史的文化2998古城之一,与菏泽牡丹一起名扬天下,   源流四   源于姬族、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羽父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源》记载:“春秋时鲁大夫羽父单之后。”   春秋时期。鲁国有大夫羽父单。其支庶后裔子孙一分位二,一支称羽父氏!一支称单氏、   源流五   源于姬姓。出自东周时期卿大夫单伯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单伯。全名姬朝,是著名的具有“先见之明”的单襄公之孙!单顷公之子、是姬姓单国的0019第三位君主!单国、是东周王朝京畿内的一个特殊地名!只0652有单伯家族、因以为“国”?伯爵,史书记载:“单伯!天子之卿、世仕三朝。从单3848文公之世皆称单伯,。

董的姓氏怎么来的

  董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5621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4532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     2。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     3!也出自己姓!以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孙子吴回爱帝尧时任火神祝融。5050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激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儿子有叫参胡的!姓董!其后裔就以姓为氏!也称董氏,

中国汉族姓氏的起源先后顺序是怎样?

  从远古到文明时代!是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的!因此!最古老的姓氏大都以女为偏旁、如姜!姬等。然后就是以图腾为姓氏的。如熊!鹿等!还有以诸侯国的名称为姓的、以地名。植物名为姓的等等。   采纳哦!

“吾”这个姓氏的起源?还有那姓氏的人大多数居住在什么区域?(要两个问题都回答哦!)

  1,上古已有吴姓!一是舜后2264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   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   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   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0960再传位给姬昌、就   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   原先进的文化,7270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   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9692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   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扎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   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8242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   支则是季扎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   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   那姓即满族的叶赫那拉氏.现大多居住在松花江以南黄河以北.,

姓氏董的来历作文600字

  我的朋友   小时候!我以为朋友就是与我一起分享食物。与我一起玩耍的伙伴!对真正的朋友并没有太多的理解与认识!后来!我认识了小D,我们朝夕相伴。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与痛苦。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去年暑假的一天中午。我正1830要吃午饭!电话铃声急促的响了起来,我赶紧抓起电话听筒、原来是小D“我有两道数学题怎么也做不出来,你能不能来我家给我讲一讲。”小D焦急地说、我的数学成绩5579一直就比小D的好。所以他总是问我一些数学题。“你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吗!老兄,能0933不能等我吃完了饭呢,”我很不客气地把他噎了回去!“哦。抱歉!我光顾做题了、没看时间。对不起,那就等你吃完了饭再来?可以吗。”小D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了、就先这样吧,”我不9449耐烦地说!然后摔下电话、去吃我的午饭了!说实话。我不太愿意这个时候去他家。正是中午!屋外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况且。我家住在六楼!他家住五楼!这一来一去就是二十二层楼,两百多级台阶啊,不把我热死也得把我累死、我慢悠悠的吃着饭。边3288吃边打定主意。找个借口不去他家,   第二天上午我在家做英语作业。有几道题我不会做!我焦急的又是翻笔记又是翻书!可还是弄不懂,我想也没想就抄起电话给小D去了一个电话。“喂!小D、我有几8296道英语题不会做?你能不能来我家给我讲一讲!”我说!小D没说话就挂断了电话,我的英语成绩没有小D好?所以我遇到不会做的题、总是要麻烦小D?而他也总是有求必应、很耐心的不厌其烦地教给我,可8215今天这是怎么啦、我感到疑惑不解、放下电话、一扭头,不经意间看见了墙上的挂表、已经十0636一点五十了。我突然想起了昨天发生的事。心想:这真是常说的现事现报。昨天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今天就报应到在我身上了!我沮丧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刚要坐下。嘀呤呤。门铃突然响了起来、是谁呀,现在。

百家姓中“包”姓氏的起源?

  包姓源流 郡望堂号     --------------------------------------------------------------------------------     一! 姓氏起源   1?出自风姓!为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太昊(伏羲)的后代。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庖7985牺或庖羲!据《路   史》载:"包羲氏后有包氏"!   2!出自申姓,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申包胥,楚国君蚡冒的后裔。故又称王3049孙包胥!他曾赴秦国求兵援楚。申包胥的后代以其名字中的包字为姓、为包氏,   3,据《后汉书》载!丹阳包氏,本为鲍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鲍为包!成为包姓的一支?     二。 郡望堂号   堂号  4241 "刚毅堂"!"清河堂"!"孝肃堂":都是根据包拯命名的!宋时包拯,除   龙图阁大学士!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是著名的清官、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无不敛手,男女老少皆知其名,死后谥忠肃,   郡望   丹阳:即秦朝的鄣郡。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更名为丹阳郡!相当于今安徽省宣城地区,晋代改置宣城郡!治所在宛陵、即今安徽省宣城县!   上党:战国时。韩2673国初置上党郡?秦灭韩后因之,治所在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北)!西汉时移治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辖镜相当于今   山西省境内沁水以东地区,、

“宅”的起源

  中国建筑风水起源!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尚书-召诏序》云:"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孝经-丧亲》"卜其宅兆而厝也"这是相阴宅!这就是用占卜的方式择定地点。 先秦的贤君盘庚。公刘,周公在相地实践中都作过贡献,风水师很推崇秦惠5801王的异母兄弟愕里子?传说他曾经预测自己的墓地两侧将会有天王宫殿、并已应验了、 先秦相宅没有什么禁忌!还发7011展成一种术数,也没有那么多迷信色彩!汉代是一个充斥禁忌的时代,有时日。方位、太岁。东西益宅、刑徒上坟等各种禁忌!墓上装饰有避邪用的百八、石兽。镇墓文,还出现了《移徙法》,《图宅术机》、《堪舆金匾》!《论宫地形》等有关风水的书籍、 魏晋产5426生了管辂、郭璞这样的宗师、管9315辂是三国时平原术上。占墓有验而闻名天下?现在流传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托名于管辂而作,郭璞的事迹更加神奇,在《葬书》注评中有详细介绍!隋朝宰相杨恭仁移祖坟时!请了五六批风水师2242前往相地,其中有个叫舒绰的猜中6918了地下之物!受到重赏,当时相地最有名的是萧吉。他曾给皇后择吉地,他撰《相地要录》等书、 唐朝时!一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风水!出现了张说。浮屠泓,司马头陀,杨筠松、丘延翰。曾文遄等一大批名师,其中以杨筠松最负盛名、他把宫廷的风水书籍挟出!到江西一带传播。弟子盈门、当时,风水在西北也盛行!敦煌一带有许多风水师。当地流传一本《2112诸杂推五胜阴阳宅图经》书中提倡房屋向阳,居高!邻水的原则、 宋徽宗相信风水!曾听信术上之言。垫高西北地势。以便得到多子之兆、宋时老百姓普遍讲究风水,宋代的风水大师特别多。赖文俊。陈抟,吴景鸾!傅伯通。徐仁旺。邹宽,张鬼灵、蔡元定、厉伯韶等都很有名, 传闻明代刘基最精于风水。有一本《堪舆漫兴》就是托名于他。 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时期!宋代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本世纪以来、风水学在旧中国是大有市场。解放后理论上受到沉重打击,实践中却还不断在加以运用!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风水的重视以及它的适用性!使风水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说当代是风水整合更新时期、应取其精华、剔除糟粕、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评价和阐释。从而更好地让其为人类造福!、

宗姓氏的起源?

  宗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76位、宗姓源出多头、唐尧时期宗姓在今河北唐县宗高和村起源,先秦时期在河9356北唐山,河南南阳。安徽庐江,四川渠县、河南淮阳,杞县以及山东淄博一带落籍!如今。宗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浙江,江苏沛县二堡、山东、安徽。江西等地多此姓,   起源一   源于官位,出自远古四岳之后宗伯、属于以职官称谓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四岳,为尧帝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四岳的后代在周王朝时期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亦称秩宗,咨伯、祝宗!太鼎。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诸多史书记载:“太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在典7189籍《书·舜典》中也记载:“咨伯!汝作秩宗,主郊庙之官!掌叙鬼神尊!故曰秩宗。周礼谓之宗伯,又曰祝宗,”在典籍《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宗伯之职在西周时期多由德高望重的大祭司担任,到了东周时期,则由姬姓家族宗亲长者担任!而且为世袭。   在宗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秩宗氏。咨伯氏,祝宗氏、太宗氏、上宗氏等!后多省文简化为单姓宗氏。世代相传至今,     起源二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桓公裔孙伯宗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与钟氏皆晋伯宗之从,”春秋时期、宋桓公御说的儿子公子遨奉其兄宋襄公兹甫之命出使晋国、他不辱使命完成了任务,但再也没有回宋国,公子遨在晋国生一子名扈!改姓伯名伯扈,伯扈生伯宗。伯宗成为了晋国大夫,因为他耿正直言!结果被把持朝政的三9370郤所害,  5802 伯宗被杀害后,他的儿子州犁(伯州犁)逃到了楚国。出任楚国太宰,受封食邑钟离。生有二子:长子伯郤宛、其嫡支子孙后来就称钟离氏或钟氏,而次子伯连,迁居于南阳(今河南南阳)!其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宗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宗氏正宗。     起源三   源于偃姓、出自春秋时期宗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春秋时期有一个偃姓宗国(今安徽枞阳),为子爵,因此称宗子国。据史籍《左传·文公十二年》记载!“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4800代偃姓方国?”宗子国在周襄王姬郑二十六年(楚成王芈頵四十六年。公元前626年),楚成王熊恽(芈頵)展开了灭群舒的系列战役。到周顷王姬壬臣四年(楚穆王熊商臣十年!公元前615年)群?

写一篇关于姓氏罗的起源500报告

  罗(Luó)姓源出有四:   1!据《说文通训定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女云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以国为氏!   2,赐罗姓而得,隋,唐、明时赐姓。   3!据《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2162料所载、自西周以后有罗国后人以国名为姓。   4、出自他族或他姓加入,据《魏书·官氏志》、《通志·氏族略》。《赖氏族谱》等有关资料所载!在南北朝时、北魏汉化、鲜卑族复姓破多罗氏!叱罗氏皆改罗姓,西突厥人在唐代时,其子孙以“斛瑟罗”为氏、后简为罗姓。清代爱新觉罗氏改姓罗。赖氏族人在春秋战国时改罗姓。   得姓始祖:颛顼?颛顼号称高阳氏、是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他的孙子祝融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因他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便命他为祝融。被后人尊为火神,祝融的后裔分为己!董、彭,秃!女云!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他的孙子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建立罗国!公元前六九零年、罗国被楚国所灭,祝融子孙逐渐向南迁移。为不忘亡国之恨、遂以原国名为姓!尊颛顼为罗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罗姓最早起源于中原地区,春秋6348战国时期,罗国为楚所灭、罗姓便由原聚集地逐渐向南迁移!周末时迁至湖南长沙,产生湖南罗姓!秦汉时期、罗姓发展缓慢。但出现了罗姓当时最著名的人物罗珠!历任高官。甚至被称为罗姓人鼻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罗姓居住地战事频繁?争战不断!加之两晋时期“永嘉之乱”。罗姓族人又大举南迁!由原聚居地湖南,迁至江西,广东。福建等省!从此罗姓遍布于我国南方各省!成为南方一大姓氏,并且形成了八个著名的罗姓郡望,唐宋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姓族人得以繁衍壮大,播迁!罗姓名人相继涌现、郡望大量形成,在各个地区的人口比例也不断上升,从而罗姓发展进入3154一个鼎盛阶段,元朝后期。明清时代!外族入侵中原!为避战乱罗姓族人又一次迁徙,并与外族进行融合,促使罗姓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不但后来成为汉族大姓!而且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成为名列前茅的姓氏?如罗姓1929在元明时期融入土家族、在清朝时融入彝族成为大姓。后又融入苗。布依,瑶,侗等族。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中的大姓。如今在我国分3806布广泛,但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和湖北等省。上述六省罗姓人口约占全国罗姓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罗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六。   三!历史名人   罗 珠5571:汉朝人!罗君用之子。仕汉后,曾官至相国。大司农!为罗姓当时很有影响的人物、   罗 友:两晋时期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晋室南迁后深受器重,任襄阳太守,   罗 艺:襄州襄阳(今湖北省)人。隋朝幽州总管。隋末任虎贲郎将、后归唐被赐姓李。封燕郡王。   罗 隐:余杭(今浙江省杭州)人。唐代文学家。所作散文小品,笔锋犀利。鲁迅谓其7915所著《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罗 存:今河南开封人,画家、喜作小6043景山水画!极有韵致,时人高度7917评价其作品。   罗 拯:宋代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县)人。历任通判!转运使等职、处处以国事为重、并因刚正7802不阿而著称于世?   罗 靖:宋代著名学者之一、长于二程理学、被后人称为“四先生”之一,   罗 愿:歙县(今属安徽省)人。南宋学者、博学好古!工词章、高雅精炼,著有《尔翼》及《鄂州小集》!   罗 聘:祖籍安徽歙县,清代著7848名画家,其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罗从彦:宋南剑(今福建南平县)人!人称“豫章先生”。为“二程”的再传弟子!谨守程氏之学、著有《遵尧录》。《春秋......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