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春节吃年夜饭的习俗有什么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   过年8725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7526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关东年夜饭   保留古风俗,汉满互影响:中国知名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说、年夜饭在除夕的夜晚又称“团年”或“合家欢”!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所以又称“分岁”。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9478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年夜饭通常是旧时关东农家中一年内最丰盛的一顿饭!必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满桌的酒菜中必须要有鱼、表示新的一年有余钱!余粮,一切都很宽裕,还必须有一碗红烧丸子、表示阖家团圆!曹保明介绍说:“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关东老百姓始终有“穷过年、富过年。不吃饺子没过年”的说法,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介绍说,饺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围绕饺子的起源,民间产生过不同的传说和故事。但关东人一直崇尚春节的第一顿饺子在除夕夜子时(零点)吃。此风俗遍布关东城乡。并世代相传至今、   如今在东北的许多农家!年夜饭依然保持着古时的许多风俗!如吃饭前祭祖。放鞭炮、吃饺子等!但由于年夜饭的吃喝已不重要了、施立学认为:“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5709与人之间的温馨、它温暖在一家人的问候和温情中。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希望之意,”!

是除夕是过年夜吃年夜饭,还是春节过年夜吃年夜饭

  除夕就是过年(2017年是公历1月27日?农历十二月三十)吃年夜饭。除4259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表示一3298年即将过去、而春节则是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8日)、是新年、表示新的一年到来!、

-大年三十为什么要吃年夜饭呢?

  因为是中国的传统! 大年三十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7624盛的年菜摆满一桌、一般少不了几样东西。一是年糕、寓意一年比一年高。二是鱼。“鱼”和“余”谐音!喻示“年年有余”。三是福州的特产鱼丸。太平 燕。表示团6040团圆圆,太平长寿。四是鸭蛋,在福州话中是“压乱”的谐音!也有平平安安的寓意,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为什么过端午节要吃包子和粽子

  包子的含义和粽子的含义是一样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因为他跳了汨罗江!老百姓们为了不让他尸身受损,因此做了粽子投入水中,让鱼吃粽子而不吃屈原的身体!还有一种说法、端午节是祭祀龙神的节日。远古2514时期是用活人做祭祀?后来大家改包粽子用来代替活人!投入水中让龙吃掉。赛龙舟、也是对龙神的祭祀活动之一?!

春节吃什么

  中国春节吃的习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年夜饭     除夕晚上 、中国人会全家团员一起吃年夜饭,又称围炉,起源于古人皆围着炉子吃饭!围炉时不分长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员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齐了才可动手,也要为未能回家吃团员饭的家人摆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员、在人际关系流离的现代社会中,象征团员的年夜饭尤为重要!年夜饭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样菜都要吃一口!有几道菜肴 、 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饭中是不可少的,如:[长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从头吃到尾、年首才能长长久久。[菜头]表示好彩头,[全鸡]象征全家福([鸡]与[家] 谐音) ,吃[蚶]与[胖]谐音 !取其发福之意 !吃鱼丸!虾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状元!会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鱼不能吃!表示[年年有余]之意,     饺子      正月初一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几乎家家如此,这一顿饺子与一年中的其他饺子不一样,这顿饺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点开始吃,吃饺子就是为了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个风俗开始于明朝初年!原来“交子”的谐音便演变为“饺子”,初一破晓!北方人家家户户吃饺子!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仁、枣子和栗子等和肉馅一起包进新年的饺子里,吃到硬币的人。象征新年发财、吃到糖的人表示来年日子更甜美梗吃到花生仁的象征健康长寿等!     年糕     全国各地几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节吃的食物大部分是节前准备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馒头!南方是头几天淘米。名叫"万年粮米"、意思是年年有余粮、年糕也是汉族过新年的必备食物、做年糕的谷物有多种。各地作法不尽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为著名。北方则吃白糕或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习惯吃糯米粑粑,   参考资料:www.leyou.com/content/parent/article/6455。

一家人吃年夜饭的情景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8534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算盘声和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5416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1435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6300少喝一点,,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的由来

  放鞭炮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壮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 所以过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到了南2665北朝时期,人们过年时候燃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药发明之后、9687人们不再燃烧竹子了!而是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烧!产生“爆仗”、不过。这时人们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梦到狗要吃我!什么意思?

  老人说梦见狗就是梦见自己的去世的主辈,可能你去世的主辈想念你. 我认为是你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关于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1583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由来】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写作“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子的样子! 7031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职前一天!南京参议院决定9616改用阳历。并以中华民国纪年。但阴历相沿已久!且有利于安排农事,因此。民间仍偏4173重阴历!   【春节习俗】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4926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5924在二十四日!水上人5579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0032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1307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1262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3177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2962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6875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7796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2180爷的嘴后,便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4398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6193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3011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7681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1368斗争君莫闻,1653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8991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2192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8323语有"男不拜月、7493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0978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0509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3071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2307《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8846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2710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3536”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7017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8803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3392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7084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5084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汉族的春节习俗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食俗   ※东汉时期,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据崔提《四民月令》称:“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南朝时期!春节阖家互相拜贺,饮宴,并开展娱乐活动、据粱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钦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还有画鸡。燃爆竹!悬索,乞如愿等游戏、   ※唐宋元明清时期春节食俗中的礼仪成分逐渐加重。据南宋吴自收《梦梁录》记载:“土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梵天庐丛录》记载:“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亲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清波杂志》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年!往往9818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亲朋拜年,主家必须设宴款待!酒肉异常丰盛。   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诣亲属贺。设酒食相款,日岁假、凡五日而毕,”至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云:“士民之家,添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味爽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扶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日新禧纳福”。对1111于前来拜年春、“纵非亲厚。亦必奉节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烂醉!俗说谓新正拜节!走千家不如0085坐一家,而车马喧阗!追欢竟日!可谓极一时之胜也矣”。   春节各地食俗   汉族的春节食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2542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5094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8558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   “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   “三1419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   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3717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4724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4479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3032财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6721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结!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1065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7244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腊月二十六』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   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1483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8745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8263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八』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准备主食。发面。0722在过去没有速效发教粉!普通面它9363不容易搁, 发面不爱坏。 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 、准备正月初一到1559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发出来了。二十八这天开始蒸枣花就是蒸带枣的?这些带馅的。按着老理儿说、从初一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所以老北京人习惯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做主食,由于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   年菜中的蒸食除了馒头外,还有另外一些面食、金世宗后裔完颜佐贤在《康熙遗俗轶事饰物考》中列出的满族年菜中的蒸食就有:蒸馒头。蒸喜,蒸花卷!蒸枣泥方圃。蒸豆沙圆包!蒸子孙馒头,蒸如意卷等等,春节时候的馒头!上面都要3272用胭脂点上红点,以示吉庆。现在由于没有那么多的禁忌、春节期间想要吃馒头!随时可以买到!   人们祈盼2425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和美美,顺顺利利。于是就刻意将那些听起来谐音不和谐的事给一一避开、虽说这发面蒸馒头的事有点麻烦。但是还有不少人仍然愿意坚守这老辈传下来的年文化!   回答者: 癫道士 - 初入江湖 二级 10-2 21:48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2832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回答者: 007788li - 试用期 一级 10-3 10:03   上这个网   参考资料:[!

369一家人为什么说不能一起吃年夜饭

  春节为什么要吃年夜饭(团年饭) 年夜饭(团年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这题要了解你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年龄。根据他们的当时的时代背景作答,可以从当时国家发生的大事。家里的1411经济水平,习俗的改变、过年时的气氛和心情等方面作答!通过不同年代的人过春节的不同突出时代的变化!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的改善,政策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