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清明节前后的气温有什么特点么?

  ◆ 北方地区   清明节气期间!我国北方冷空气活动虽然频繁出现!但阻挡不了气温回升的大趋势。4月份的平均气温都已经达到10℃~15℃,我国的东北中北部、西北部分地区和青藏高原!虽说还没有进入春季、可从4月的平均最高气温来看(气象数据分析库)!哈尔滨就已经达到了13.6℃!呼和浩特16.2℃、西宁15.9℃!可见气温明显攀升不足为奇。冷空气还在负隅顽抗,气温大起大落也就十分正常。   4月是一年中西北华北等地沙尘天气偏多的时段、晴空多。日照强。降水少、土壤干。每当遇到冷空气入侵新疆!甘肃,内蒙古、大风常常卷起沙漠。沙地的沙尘。自西向东铺天盖地而来!有时形成的沙尘暴,不仅造成当地的土壤进一步沙化。影响公路铁路交通、并使途经之地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如果碰上强沙尘暴、防御不当、还会导致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清明时节、恰逢春游,植树!扫墓祭奠时节!而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仍比较干旱!森林火险等级较高。  8673 ◆ 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明显增加!除东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区4月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如果冷空气偏强。还可以出现7366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小于12℃的低温阴雨天气,日照不足。会给早稻,油菜、棉花等喜温作物的生长带来严重影响,   ◆ 华南地区   华南因地理位置偏南、临近海洋,水汽充足,4月起频繁的冷暖空2429气交汇!常常造成较强1986的降水!称为华南前汛期,其中两广北部和闽北4月份的平均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居全国之冠、而当雨带中热力对5070流发展旺盛时,还会出现雷暴等强对流天气、形成较大的暴雨,值得警惕, 3430而海南岛4月还处于旱季!雨量不是很大,、

24节气,清明节排序及意义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含义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1840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9677在春分之后!这时0153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是从哪朝开始成为节气的?作为节日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来历: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0405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9126每逢清明节来到?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7864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习俗: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如果按农历计算、没有确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则在4月4日或5日(以当年二月平或闰而差异),太阳到达了黄经15度时、清明就开始了。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4772气候温暖?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草木茂盛。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两字、根据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所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中写到:“春分后……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这里说的“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所以有“三月节”之称!《岁时百问》一书也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节是由它所处的时令。在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3889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所以、国家通过立法、将清明节纳入法定的节假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4091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8364 扫墓   清明扫墓。1258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3638《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挂纸   “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称为“压墓纸”。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至于传统的客家人挂纸时比较慎重!先用锄头挖一块绿色的草皮。并把带来一迭滴有鸡血的黄纸。用草皮压5105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余下全文>>!

冬至这个节气有什么特点

  冬至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时值12月22日或23日?在北半球。冬至这天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昼间太阳几乎直接照射在南回归线上。过了冬至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时间渐渐长起来,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习惯自“冬至”起“数九”!即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了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三九”是天气最寒冷,地面积蓄热量最少的日子。所以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冬至前后。北方的气温一般都在摄氏零度以下、时2379有风雪天气!容易造成道路结冰现象!所以人们出行时要特别注意。尽量穿软底、平底或胶底棉皮鞋,最好不穿硬底或朔料底鞋;冬天的鞋掌最好不要钉铁掌;走在冰面雪路面时。一定要放慢步伐,迈小步行走。脚落地时应前脚掌先落地,身体要前倾;背小孩时应改换方式,变背0522孩子为抱孩子,这样可以防0569止大人后倾斜摔倒时。把孩子压在身下;老人最好结伴出行、或拄个拐杖,骑自行车,电动车的人们应注意:一是穿衣服要选择方便上下车的衣服。不要把衣服拖拉在车座后!防止下车时衣服挂在车座上;二是带帽子的衣服、骑车拐弯时视线不好!看不清左右和后方的4901情况下。最好把帽子放在耳朵后;三是在冰雪路面上骑车时,千万不能拐急弯、车速不能太快!不能急刹闸,不能使劲蹬车!不能带重物;四是出远门的人们有条件的最好坐飞机。其次坐火车!最好不坐或少坐长途汽车,坐飞机长距离出行时、南北温差变化大,要多注意带些御寒衣物。以免因温差太大造成身体不适!   总之、冬至以后天气非常寒冷,出行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状况和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做好出行准备、把应带的鞋帽。手套、围巾。口罩和御寒衣物都应准备齐全以应不测!根据冬至后的气9552候变化,搞好防寒御寒准备!人们出行的健康才能有保障、,

一年有几个节气,每一个节气有几天

  农历平年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383天或384,农历节气有24个,   每个节间隔天数不大一样   .农历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   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冬至进九,每九有九天,当然冬至后18天进入三九.,

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和寒食节原本相差三天。现在一般都不过寒食节了。清明节 扫墓 缅怀祭奠先人。!

立春节气的习俗 立春节气有什么习俗

  立春习俗——迎春   立春习俗中在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万物生。9328古人把农事叫作春事、农忙叫作春忙!《书传》中记载:“冬寒无事。并人室处!春事既起、丁壮就功!”黄庭坚有诗写道:“田园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种的时节、因此!说到耕地!也应该称为春耕。     立春习俗——走马   立春习俗中的走马就是跑马。即骑马、盛行于唐玄宗时!当时有人因此说道:“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北方人自古因地理地势的缘故!大多喜3086好骑马,     立春习俗——蹴鞠   蹴鞠在古代极为盛行,相传起源于黄帝时,蹴鞠也是立春习俗中5252的一个习俗!《史记》:“处后毗鞠、”《后汉书》:“六博蹴鞠、”《汉书·艺文志》有关于at鞠的文字二十五篇,颜师古在注释中写道:“鞠以韦(皮革)为之、实之以物、踢以为戏、蹴鞠陈力之事!在昔附于兵法!”《太平御览》引用《三仓解话》称:“鞠!毛丸。可踢戏、”   蹴鞠!就是如今的踢球!汉朝时做这种游戏,要在地上挖出洞窟。把球踢人其中。又因为球很2112容易跑到别的地方!需要奋力追逐!所以还要挖出一条界线。示限制、(可参见《后汉书》中的〈戚夫人传》及《霍去病传》)隋唐时有专门的球场,宽广平坦,和今天的运动场没什么差异,毗鞠的时候!把两根数丈高的竹竿插在地上、并用2573网把竹竿网住,作为球门!以能踢进球的为胜?踢球的人6706分为左右两队!相互比赛。还有一种称为踏球的娱乐,即用脚蹬踩在球上!拐弯奔跑!《唐语林·卷五》:“今乐人又有蹋球之戏、作彩画木球。高一二尺。女伎登蹑、球宛转而行,萦回来去,无不如意、盖古蹋鞠之遗事也!”明朝汪云程著2719有《蹴鞠图谱》、上面罗列的规则很是详细、涉及分左右两队!球门,社规以及踢法等许多细则,及至南宋临安、蹴鞠打球已皆有社团、     立春习俗——春台戏   各地民间举行种种娱乐活动、用以迎接春气!预兆丰牵,人们在开旷之处搭台。聚资请戏班表演!祈福农祥。称为春台戏‘卖春困立春过后、天气渐渐和暖、往往2270使人容易随睡,易于徽惰!儿童于立春当日应特别早起、高呼:“卖春困!”用以振作精神。2640宋朝陆游有《岁薯》之诗:“从今春困不须卖!睡到日高三丈时!”此外。还有《岁首书事》,“卖困儿童起五更”、诗后自加注解:“立春未明。相呼’卖春困‘!亦旧俗也,1248”   立春习俗——天子躬耕   在古代!天子诸侯都有亲耕措田的礼仪!也是立春习俗之一!精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7949力耕种的田地,典籍中记载、天子有精田千亩、诸侯百亩、《礼记·月令》关于孟春载有:“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来耙?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保介、即衣甲、参。即所乘之马。这句话是说,勇士身披盔甲陪乘。以保护君王、农具放在马匹与驾车者之间。汉文帝,景帝时,先后颁布诏令、告示全国“联躬耕以给宗庙粟盛”!又说“联亲耕为天下先”!   从那时起?就有皇帝于立春皆亲自在精田耕种、祭祀先农!又建造精田仓!把收上来的谷物全都用来祭祀、作为集盛。也就是供奉的食物、此后历代遵循这种规矩。只在时间上小有差异,或者正月,或者二月不等。汉章帝!唐太宗、晋武帝时都用正月。汉明帝,齐武帝则用二月、   到了清朝!从1266雍正五年开始,2684京师以及各府。州。县都要在当地东郊选择3131洁净丰腆的田地!修建先农坛。坛内开辟有措田四亩九分,耕牛一头。农具一副。挑选勤劳谨慎的农夫两名。免除他们的差役!酌情给予口粮!让他们在农坛里看守灌溉。1448地里的收人都用作祭祀?以为粟盛、每年二月,挑选一个属吉的亥日!在黎明时分!由官员率领本地德高望重的长者以及农夫代表,在先农坛恭敬致祭、祭祀完毕。官员脱下蟒袍?按5503照九卿......余下全文>>,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源于商代时代!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2061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2259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8547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2351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2535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2984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8860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梗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7753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2101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8808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余下全文>>、

清明节为什么要烧纸

  最近!每到晚上、去小区附近散步。在路边或十字路口、总会看见烧纸的人,那天看到一对老年夫妇、颤颤巍巍地在烧纸。我心里纳闷,是给儿女还是给父母烧呢、   每年的清明节前!电视台以及各种媒体都会劝导大家要文明祭扫、防止山林火灾等等。记得前几天新闻里还说沈阳的陵园用鲜花换取扫墓人手中的纸钱和鞭炮等等!   烧纸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呢?在网上查到下面一则信息。但是不知是否正确,   “说是蔡伦发明了纸后。写字的7466困难从此得到了解决,造纸成了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蔡伦的嫂子心9552痒痒的、逼着丈夫蔡回去跟蔡伦学造纸赚钱!蔡回经不住老婆的催促!技术未学精就赶回乡里,开起造纸厂来了。没有好技术自然0999造不出好纸!也就难得卖出去!两口子望着一堆堆滞销的纸!非常焦急,一来二去!蔡回和老婆想出了一个妙计。   夜深人静、邻居突然听到蔡回放声大哭,大家都赶来问个究竟、蔡回悲痛地说:"为造纸的事妻子和我争吵了几句!她就上吊了、" 蔡回跪在老婆棺材前面!哭得死去活来。邻居也都过来帮忙!“都是这些破纸惹的祸、”这时。哭得要死过去的5805蔡回当着众人?一边烧纸!一边哭诉!烧着烧着、棺材里发出了响声,他装着没听见?只管烧和哭,只听老婆在棺材里喊道:"把门打开!我回来了。"这一下可把人们吓呆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壮着胆子,把棺材盖揭开!7191蔡回老婆坐了起来!油腔滑调地唱起来:"阳间钱怎能能使鬼推磨,幸好纸变钱在阴间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接着又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我把丈夫送给我的钱交给阎王,他就把我放回来了、"蔡回故意说:"可是我没送钱给你呀。"她指着那正在燃着的纸堆说:"那就是你5265送的钱、人间拿铜当钱!阴间是以纸当钱、"大家得知烧纸原来还有如此用处、都争相购买、蔡回给各人送了一大捆!不收分文!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几天的工夫!蜂拥而来的顾客就把满屋的纸全买光了,由于蔡回老婆还阳那天是农历十月一日,因此。每逢这一天!人们都给"鬼"烧香烧纸!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还有一个故事与这则大同小异、说的是蔡伦的徒弟,一个叫尤文一的秀才,情节与上面蔡伦的嫂子情形相仿、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至少8654在汉代以前?人们是不会烧纸的,有了纸张以后、这种风俗才渐渐勃兴、“烧纸是起源于宋代、在蓬莱东、南、东北部地区乡间流传的一种风俗性祭祀活动、用以求福求财求平安和祭奠祖先。整个仪式由开坛、请神!安神!搭棚!封灯。劈山!搬亡人!歇坛。故事,送神等10个阶段组成,”   经常听到朋友或亲戚说,到了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要给故去的亲人烧纸衣,免得天冷他们在阴间冻坏、我虽然是不信的!却很理解有这些想法的人们,这种方式也是表达对故人的缅怀和追思吧、   网上祭奠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阻隔!聚集在不同时空的人们的同一种思念!。

春季有几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什么意义

  春季有6个节气   立春   2月3—5日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雨水   2月18--20日 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8364天雨水墙纸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6633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惊蛰   3月5--7日 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做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人们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春分   3月20--22日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7427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   清明   4月4--6日 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做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人们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2381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谷雨   4月19--21日 降雨明显增多、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4461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