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及姓来源

   及姓 及[及,读音作jí(ㄐㄧ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箴氏诸侯国滑方及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商朝时期。有子姓箴氏诸侯国滑方(今河南滑县)、   周成王元~三年之间(约公元前1063~前1061年)、纣王的独生子武庚2505举兵反周!5572箴氏滑国参与其中,周公旦率军东征、苦战三年,平息叛乱,灭了箴姓滑方、以其故地封予姬姓亲族、此后!姬姓滑国将其都邑由滑西迁于9880费邑(今山东费县)、   滑国被灭后、箴氏族人四处分散、其中有逃迁至汲水一带者(今河南汲县)、改称为汲氏、后有省去“氵”偏旁称及氏者,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及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春秋时期!及邑为姬姓滑国的一个地名,到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滑国为秦国所灭,晋国则乘乱于同年取其故地为自己的滑邑!及邑则成为了晋国的边境小镇。被封赐予晋大夫。其后裔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及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汲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上古周朝时。有位1955王族叫康叔。受封于卫邑,后建立了卫国,   0476后来卫国君主卫宣公。将他的儿子安排在“汲”那个地方居住(今河南卫辉)!称公子汲、公子汲的后代以居地为姓氏。世代姓汲,其中有因避战国末期的战乱,而省去“氵”偏旁简改为及氏者、   二.郡望: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任丘县: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範(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朝初期并入高阳郡。在隋朝至唐朝初5946期曾两度置废!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县级市。   三.历史名人:   及 宦:(生卒年待考)。粤人(今福建福、

么姓的来源

  “么”做姓氏读同“腰”在字典里!“么”有很多个读音,作为副词可读为me!mɑ。me。yāo!但作为姓氏则为“yāo”(音同腰)。不少么姓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当自我介绍说姓“yāo”很少有人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所以还必须进一步解释。这时候“名人效应”会显得格外有效!“我姓yāo!女歌唱家么红的么,”如果仍被追问则只好继续解释: “就是什么的‘么’!它做姓氏时8464读yāo”、在么姓姓氏网上,“幺”的出现频率极高、甚至可与“么”平分秋色。因为不少么姓人把自己的姓氏写作“幺”、并称“么”“幺”是一7116回事儿,对此。“中国么氏官方QQ群”的群主么传璋这样说,“应该说‘幺’是个错误。从祖先7624代代相传的族谱来看就应该是‘么’。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出于方便或者习惯自称为‘幺’、但身份证等重要证件上还都是显示‘么’、身份证件1744上也显示为‘幺’姓的人有!但是很少、” 么传璋认为造成么。幺混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行汉语拼音输入法不够完善,“如果输入yāo的拼音你会发现结果只有‘幺’没有‘么’,而‘么’作为姓氏是应该读yāo的、在篆书里‘么’和‘幺’彼此通用,但作为姓氏!就应该是‘么’,”但也0523有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认为姓氏本为“幺”、只是不知何故后来被写为“么”!幺金禾指出。幺、么姓的写法!在上世纪50年代末文字改革以前。幺!么是可以并用的!“么是幺的俗写(见《辞源》和《康熙字典》)、文6881字改革以后,在《简化字总表》中、对幺和么作了明确的注解:“么!读me轻声!读yāo的么应作幺”(见《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冠县是山东么姓最大聚集地“QQ群现在有3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河北唐山和山东冠县是两个么姓人最聚集的地区!”么传璋现在邯郸工作!他的祖籍正是冠县!“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么氏十代孙进士么显名借鉴《孔氏家谱》,首次对冠县《么氏家谱》进行了整理修编。截至2009年《么氏家谱》进行了第十四次续修!共收录了27代。男丁9274人。冠县么姓的人同宗同源,传承非常有序、”么传璋说。么贵娴也来自冠县!据她介绍!冠县东古城镇大约有5000多么姓人!主要集中在南么庄、北么庄,么安堤。李才。正坦等几个村里。其中北么庄规模最大、绝大部分村民都为么姓、“么”未被列入宋版《百家姓》,记者在搜集么姓相关资料是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么姓在全国500个大姓里排名第420位、”但当记者在网上以“中国500大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查得的结果显示:么排名第328位,而幺排名3478第333位!么传璋说自己也看到过这句话、但认为这个说法有待考证!么传璋没有掌握经过统计后全国么姓人的人口数字。但他认为根据概率加以推算得出的结果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现在姓氏群里有300多人、其中唐山地区最多,占了将近50%,其次是山东、接近40%。分散在其他各地的大约10%!结合2009年冠县地区对么姓男性统计的数字?现在全国的男性么姓人应该有2万多,”么传璋说。如果以么传璋的推测结果为基础!再结合目前大致的男女人口比例。全国么姓人的总人口数应约为3万人、可见其确实是一个稀有姓氏、4178山东么姓来自山西洪洞  据么传璋介绍!“就现在掌握的文字记载显示!山东地区么姓的最早的祖先是么从善!”元朝末年,频繁的战事和水旱蝗疫酿成了极为严重的灾荒,一时间,“中原之地淹没田庐无算,6984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其中、山东、河南灾情最为严重。明朝建立后为安定局面!维护统治而推出了移民垦荒的战略决策 。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移民潮由此开始。“先祖么从善、祖籍山西洪洞!就是这个时期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铁条乌鸦窝迁到当时馆陶陶邑的。推......余下全文>>?

方姓的来源

  童虎个人资料:   童虎(Dohko)261岁 1.40-1.70米 A型血 10月20日生于中国 修炼地:五老蜂 绝招:庐山百龙霸、

肖姓的来源

   中国大陆在20世纪70年代推行二简字之后、“萧”整个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不仅姓氏)、于是所有的萧姓被写为肖姓(如同一简之后刘姓全部被写为刘姓),可后来正式废除二简字之后由于户籍管理部门的相关规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难,所以肖姓很少有人改回萧姓、   寻根溯源   说法一     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以国为氏,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     说法二   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说法三   据《续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汉朝时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两晋南北6457朝时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改姓萧!     说法四   金文中“赵”大部分写作“肖”?所以古肖(读赵音)姓基本上都是赵姓。如“相邦赵戈”写作“相邦肖戈”!现肖姓则大部分是“萧”讹写而来。。

梁姓的来源

  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     在炎黄子孙的姓氏当中!梁姓的人数不算少、人才也辈出,在新加   坡就有两个注册的梁姓宗亲团体:南洋梁氏公会与星洲梁氏总会!南洋   梁氏公会的会员以福建人占多数。星洲梁氏0448总会则以广东人居多!     其实!不论是福建人、广东人!海南人或任何籍贯的梁氏族人、他   们几乎都是都是伯益的后人、他们的始祖是叔鱼公!如果再追溯上去!   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的“赢”姓!这个姓氏已经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     黄帝偿后裔颛顼帝!别号高阳氏。他继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   天下。他的后人伯益擅长畜牧狩猎!后来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为   侯爵、他在“赢”这个地方居住?所以赐封“赢”姓!     大约在公元前820年周宣王的时候、伯益的后人秦仲大夫征讨西戍有   功!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时,赐秦仲的第二儿子康(名庆)为忠   孝伯爵的官衔,封地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部)。他就在梁山建   立了“梁国”、     到了春秋战国。梁国被秦国所灭。梁国国君的后代,沿用原来的国   名“梁”作为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称他   为“叔鱼公”!     不过、梁姓还有另一个来源,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个地方叫“2392解梁城”   (今山西临猗西南)!3734晋惠公用5个城贿赂秦国,解梁城就是其中之一,   解梁城被秦国并吞后?解1792梁城居民的后人就以“梁”为姓!  2513   此外!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融0788合到梁姓来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   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当中。有个叫“拔列兰”三个字为姓氏的民族,这   个民族到了北魏时,就改为单姓“梁”!     尽管梁氏有3个来源。但是!新加坡的南洋梁氏公会与星洲梁氏总   会都以叔鱼公为始祖、换言之,大多数的梁氏族人都是伯益的后人!     在南洋梁氏公会的大礼堂悬挂着文靖公的肖像。这位文靖公是宋朝   时代的丞相梁克家,他是福建晋江人!梁克家生于宋靖康二年(公元   1127年),从小就聪明过人,他中了状元!拜右丞相,他关心民生、甚   受人民尊敬。后来出任左丞相、晋封郑国公,梁克家在淳熙十四年(公   元1187年)去世,享寿61岁,由于他德高望重!是梁氏族人的杰出人物!   因此,福建梁氏族人尊敬他为先祖。     自叔2285鱼公以后!梁氏族人人才辈出、如女中豪杰的梁红玉、在历史   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

简写的刘姓的来源

  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000万以上?称得上是遍地流(刘),按史书记载、有五处源起,     帝尧陶唐氏(伊祁氏、伊氏)之后!受封於刘(今河北省唐县)。后裔因以为氏。裔孙刘累。能驯化龙。侍奉夏后、被夏朝第十三帝孔甲赐为御龙氏,此为祁姓之刘!     西西周时!周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子孙以邑为氏,此为姬2223姓之刘,     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於冒顿(音mo du墨读)为妻,冒顿姓挛 (音luan di銮低),按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以挛 氏子孙皆姓刘。五胡乱华时汉国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贵族,     刘汉王朝曾赐项氏!娄氏为刘氏、     刘汉王朝共历四百二十六年之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一个朝代,刘姓人口在西汉年间就有十多万!在全国五千多万总人口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当时就已经5848成了大姓!     从明末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刘氏的来源     1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2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8039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3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4387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 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刘姓起源大致有五     最早的一支出自祁姓,是尧的后裔。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说:“帝尧陶唐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事夏后孔甲。5755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说:“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前两说同提‘刘累’一名!其实为同起一源的两支刘氏、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于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时期,刘累的子孙以刘累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另二支其一出于姬姓,0890形成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12年!7658周平王夺取郑国之邑“刘”!其地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南、至周匡王封其少子于此。是为刘康公、一支形成于西汉初年,刘邦与匈奴和亲!把宗室女嫁给单于冒顿为妻!由于匈奴贵族有从母姓的习俗。所以冒顿的子孙皆姓刘!一支形成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姓氏!将鲜卑族的独孤氏改为刘氏、此外!还有赐姓刘氏,     另外:     其实说仔细些、唐。杜。范,士这几个姓氏都与刘姓同祖。即刘累公之后,      独孤姓的祖先本身就是刘姓!乃是光武帝刘秀之后。     赐姓刘氏中。最有名的是赐项伯为刘姓,其后裔遂亦都姓刘、     刘姓和其他姓氏有互动关系,由于各种社会原因,有的刘姓改为他姓。他姓改为刘姓!如刘改姓唐、姓杜,姓范。姓金等等、最早改姓金的!是刘邦之祖刘清。为避祸而改姓金!后虽复姓、但其迁出子弟中亦有了金姓!...余下全文>>。

广东姓冯的来源?

  冯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郑国1938大夫冯简子是公族之后,因为他的封地在冯(今河南荥阳县西),便以当地地名为自己的姓氏、冯简子很3658有才干。善干处理国家大事,当时郑国子产做宰相、许多大事都同他商议、后来冯邑被晋国夺去、成为魏氏子弟魏长卿的封地。长卿的后代也称冯氏、冯异。东汉征西大将军!颖川父城(今河南宝6899丰东)人。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从不争名利。每次打完胜仗回营论行赏时。他总是出营站在大树下躲避、被誉为“大树将军”,冯梦龙。明朝末1028年文学家,戏曲家!长洲(今江苏7559吴县)人,他擅长小说!词曲和通俗文学的创作,

韩姓来源

  韩氏的来源(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1218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支孙毕万受封于韩原!其后有韩氏!(2)以3302国为氏!战国有韩国、韩国被秦3295国攻灭!国族后人有的以“韩“为氏。(3)鲜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进入中原以后改为汉姓“韩”氏。、

蒋姓的来源

  姓氏:蒋 祖籍:河南   祖宗: 伯龄   分类: 以国为氏   堂号:乐安堂 郡望:乐安郡   堂联:三径世泽九侯家声   周成王(西周国王)封其侄姬旦第三子伯龄于蒋地(今河南光山县),建立将国!其国人以国名为姓就是将氏、   春秋时期蒋国被楚国所灭!其裔有迁居乐安者(今山东邹县)?并在当地发展成望族、因此以“乐安”为郡望、堂号。   西汉时伯龄裔孙蒋诩?哀帝3392刘欣时为兖州刺史!以廉直著称、后因王莽撮政,借病归隐。荆棘塞门。舍中开三经!不出!唯羊仲求仲同游之、   东汉初年,蒋诩曾孙蒋横,佐光武帝刘秀讨赤眉有功,官至大将军,其九子俱封侯!公华侯颖、会稽侯(今浙江绍兴)郑,临江侯(四川忠县)川,临湖侯(安徽无为县)曜。临苏侯淅,浦亭侯巡。九江侯(安徽定远县)稔!云阳侯(陕西淳化县)默!函亭侯(江苏宜兴)澄。蒋澄7972为宜兴始祖,其裔孙将仕杰,元朝末年避乱而迁浙江奉化溪口镇!为标榜蒋氏的发展、   氏人以“三径世泽、九侯家声!”为堂联。成为蒋氏的代名词一直延用至今!   寻根溯源   1、蒋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统与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据《左传》。《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载。周武王弟周公姬旦有子名伯龄,周成王时受封于蒋(今河南固始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光山县西),建立蒋国。为伯爵,史称其为蒋伯!春秋时,蒋遭楚灭!蒋伯的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蒋氏,2!其他少数民族如满!蒙古,回。拉祜,保安,布朗。苗。瑶!傣!土家,壮、羌及苦聪人有此姓!   得姓始祖   蒋伯龄,乃周公4012旦第三子!周武王姬发灭掉荒淫无道的商纣王之后。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5986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便6356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的叛乱。确定宗法制。创立了典章制度,并不断分封同姓诸侯,其中将自己第三子伯龄封于蒋地,称蒋伯。公元前六一七年。蒋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便以国名为氏、并尊蒋伯龄为蒋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河南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秦汉之际。8277有蒋姓西迁入陕西、东迁入山东,其中在山东博兴,寿光的蒋姓繁衍的最为旺盛。故蒋姓世代有0389以“乐安”为堂号的习俗?蒋姓南迁较一般姓氏都早,始于汉代、东汉建武年间,逡道侯蒋横遭谗害,其九子避难四方。光武帝醒悟后、九子皆随地封侯,即:公华侯颍!会稽侯郑!临苏侯浙!临湖侯曜!浦亭侯巡,临江(今四川忠7183县)侯川,九江(今属江西)侯稔,云阳(今陕西5870淳化)侯默?函亭(今江苏宜兴1912)侯澄。可见。自蒋横以后,其子孙多数6228散居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并且成为当地的开基始祖。如此反而使蒋姓活动范围大大增加。东汉末年!有一支从河南迁往山东东莱郡?三国时曹魏的蒋济即其后裔,此期有蒋休(西汉名臣蒋翊之十世孙)自乐安迁义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其子孙有3352迁浙江奉化之三岭!据考证!天下无二蒋,蒋姓中国人本出自于一家,汉代以后的蒋姓!大都出自江苏的宜兴,其始祖为函亭侯蒋澄,后来中国的蒋姓人家。绝大部分都是从宜兴繁衍出来的。唐初。陈元光入闽开漳!有蒋姓将佐随往,此期有浙江天台之蒋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时。蒋翊的后人蒋显。出任四9081明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的采莲桥,其后代文人蔚起!成5391为甬上望族,宋以后。福建!广东1990蒋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禄大夫蒋浚明之裔)始迁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此即蒋介石之先祖、明清之季、有闽粤蒋姓移居海外、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居台湾。蒋姓族人大批随往!如今、蒋姓已广布天下、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蒋姓约占全国汉族蒋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余下全文>>,

卢姓的来源

  卢姓源出于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代,春秋6325的齐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孙傒任齐国上卿,因0615迎立齐桓公有功,得到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作为封邑,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卢氏、田氏代齐以后、卢氏散居北方一带,秦代有博士卢敖在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县一带)定居!后来称为范阳卢氏!范阳卢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成为“四海大姓”。世称“崔卢王谢”,社会声望比5020皇族还高!卢氏谱牒记载!“卢氏得姓始祖为周敬王廷臣姜傒?食邑于卢、子孙以为姓!尊傒为始祖!后裔卢照邻是唐高宗时才子。与骆宾王。杨炯,王勃并称为‘初唐四杰’,时称‘王卢’”、据考、卢姓有5942声望的世家大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卢姓家族常用以下两位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门3918前挂这两句楹联,主人定是卢姓,联云“范阳名族”,典出卢群,“ 涿郡高楣”,典出卢柏、从卢姓人口分布来说、广东是卢姓的姓氏大省!     唐代中叶!卢宗泰(南迁世祖即一9243世)任江西虔州(赣州)刺史。后代留居赣州与吉安、据宁都麻田卢氏始祖卢宗泰墓碑及《宁都麻田卢氏族谱》载,唐开远癸丑卢宗泰偕三子卢明!达!显因安禄山造反由幽州(河北范阳)经湖南桃源抵江西虔化县(宁都县)洛口清音里韶坊。卢明居南岭,卢达居麻田!卢显居下沽(后裔迁江西南康唐江)、四世卢允立,讳卓、生九子、长子卢光睦任御史中丞。次子卢光稠任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升太尉封开国侯。梁太祖封汝舟王!卢光稠由谭全播辅佐于唐朝末年领导农民4142起义后占据赣州。对赣州扩城,治理赣州33年。为赣南客家代表人物之一?始兴《范阳卢氏五修谱》载:“越六朝而至于有唐,有讳富公者。南京分脉!而迁江右虔州虔化县,富生广广……广生卓!卓生光稠公……稠公生三子、长希一、次延昌。次孟坚……益(延昌八世孙)与县尹公(孟坚八世孙)筮出闽省!令蒲田、考满次永定属上杭大塘坳瓦子乡而居。0847”其后裔于五代之后迁赣州?南康,上犹、南丰、永丰!上杭、永定。宁化、嘉应州(梅州)。莆田!兴宁。潮州!始兴。南靖。龙川,漳州、从化等地、南宋初、卢宜由虔州迁汀州宁化。长汀!南宋末,避元兵之乱,卢天2246保由宁化经长汀。上杭!留居永定、后分迁广东大埔、梅州。兴宁等地、另一支为唐僖宗光启年间,御史卢邹入闽,为入闽始祖,据梅州《客家姓氏渊源》载、卢宗泰14世孙卢处信(宋嘉定十二年举人)自虔化迁居宁化石壁!其曾孙千四郎又自石壁迁梅县田背村开基。     卢姓南迁千多年于赣南、又闽西。再粤东演绎为客家一代表性姓氏、     据史书记载卢姓名人:卢坤、最著名的卢姓政治家,清道光初年任至封疆大吏、历任湖文总督!两广总督等职、1834年!英国劳卑率军舰侵入虎门。进泊黄埔。要挟多端,他严加拒绝。并将英舰驱逐出口、卢照邻、最著名的卢姓文学家,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投水而死、他以诗文知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关于卢姓的来源?《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等古籍都有源源本本的记载、是这样的:“姜氏!齐太公之后!至文公子高、高孙¤。食采于卢!今卢县也!因姓卢氏、秦有博士卢敖!汉有燕王卢绾,”   齐太公!就是辅佐周武王兴周灭纣的姜子牙。他于大功告成之后、被封在齐国!爵位为公!成为后世许多同宗而不同姓的家族的共同始祖。卢氏!既然是创自齐文4242公的曾孙¤!当然也是名正言顺的姜太公后裔!如果再往上推溯、则姜太公是炎帝神农氏的直系姜姓裔孙。那么。卢姓自然也是最为道地的炎黄子孙了!   卢氏的得姓!是由于“食采于卢!因姓卢氏”、春秋时代齐国的卢邑!在当时的历史上也相当有名气。《左传》上面就有一段:“隐三年!齐侯。郑伯盟于石门。寻卢之盟也”的记载!这个地方、根据考证。就是在现山东省长清县的西南方。换言之!卢氏目前虽然是到处都有......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