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袁姓是怎么来的

  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8142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这就是河0432北袁氏?   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9701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3785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帝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一族!妫姓源出姚姓     注:鄙人也姓袁、由湖北转至山东一脉,

袁姓的来源简介

  一,姓氏源流   袁(Yu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帝周代陈国始君胡公满裔孙诸之后,以祖名字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等所载。袁姓出自妫姓,帝舜之裔!周时陈国始君胡公满之十一世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9796从齐桓公盟会?赐邑阳夏(故城在今河南省太康),以祖父名字为姓(因古时爰!袁。辕相同),称为袁氏。据《袁枢年谱》载:“袁通爰。辕、榬,溒、援。一姓六字五族之异,”   2!出自妫姓。与上同源!以祖上称号为氏!袁姓的另一说涛涂字仲、谥号宣。时人称之为袁宣仲、其裔孙告。秦末时避难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祖上称号为姓。称为袁氏、1478由于“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的古义是相通的?所以后来的2955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这就是《袁枢年谱》上所谓的“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3。出自其他少数民族有袁姓、如满。蒙!回!土家!彝、瑶、白。朝鲜族等均有此姓, 1291  得姓始祖:袁涛涂,以妫为姓的后裔,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妫满其孙靖伯庚,靖伯庚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溒。榬。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7522六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从上文所述。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辕告徙居河洛之间 、而袁政因把辕改为袁,因而也有人认为袁政是袁姓的得姓始祖。西汉初年,袁政十一世孙袁爰。被封贵乡侯、复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号8820称陈郡袁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爰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因其不避权贵,为时人所称颂!又因袁安0569的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世三公,盛于东汉。“汝南袁氏”遂成为5230东汉的著姓、到东汉末年。袁姓有袁绍称雄河朔、袁术僭号寿春,皆名噪一时、魏晋南4661北朝时期?有陈郡袁姓迁河东太原、有陈郡的袁焕(袁安叔父袁璋的后裔)迁京兆!后又分出华阴一支!袁绍次子袁熙的裔孙袁令喜、世居河北东光、袁术败后、子孙散逃于襄阳。居彭城者、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原板荡!晋室南迁!许多居于中原的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各地!另外还有许多袁姓人聚居在江西袁州宜春郡,形成0760当地大族?袁州也因袁姓聚族而居得名,隋唐时期、袁姓子孙旺于江南、而中原袁姓依然繁衍不衰。而且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袁姓仍为中原大姓,这一时期、还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宋末、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进扰。袁姓又徙居于今湖北丹阳。安徽庐江!江苏无锡、扬州、南京等地、宋元以后、袁姓子孙辗转徙居到全国各地、近代史上,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望出项城!其妻妾成群。家族庞大达千人、分居全国各地。侨居美。英!法,德、日!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至此袁姓人已遍布海内外!如今,袁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袁姓约占全国汉族袁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3396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四。     三!历史名人   8338袁 盎:字丝,汉朝楚人、个性刚直、有才干。汉文帝时名震朝廷、因数次直谏。触犯皇帝、被调任陇西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吴王优厚相待!他在汉武帝“七国6311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余下全文>>。

何姓的来源

  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详情见baike.baidu.com/...mviLuq,

陶姓的来源陶姓的来源是什么

   姓陶的人、真是既荣耀,又幸运、因为他们的1965姓源有二。而一支出自唐尧!一支出自虞舜、这份荣耀与生俱来,实在令人羡慕万分、   关于陶姓的姓源。《姓纂》上是这样说的:“陶唐氏之后因氏焉,虞阏为周陶正!亦为陶、”陶唐氏就是帝尧!虞阏则为舜的后代,   帝尧。是大家所熟悉的。可是为什么还4719要称他为陶唐氏呢,其中是5984有缘故的,   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尧是帝喾的次子,也就是黄帝的玄孙。他最初封在“陶”!后来又徙到“唐”。所以才称为陶唐氏,至于“尧”!则是他的号。是他生时臣民用来5231对他称呼的?而不能算是他的姓氏!因此、尧的子孙后来才会有的以陶为姓。有的以唐为姓。   尧的最初封地陶丘。据《说文》上的考证、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定陶县。后来所徙的唐地、则是现在河北省的唐县!所以出自帝尧8263的这一支陶姓!最初应该就是发源于这两个地方!   虞舜的后代之所以也姓陶、则是由于他的一个后0352代虞阏,在周朝的时候做了“陶正”的官、所谓“陶正”、就是专管治陶之事的官,后来虞阏的子孙就以官为姓,统统改姓了陶,   至于舜的后代之以虞为姓,则是因为他把君位禅让给禹之后。他的儿子商均就被禹封在“虞”!子孙也依照当时的习0035惯以国为姓、就此姓了虞!当时虞地的位置。就是现在河南省虞城县、因此。出自虞舜的陶姓,最初的发源地、也应该可以追溯到河南的虞城县、   根据以上的分析,天下的陶姓、不但在血缘上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以前的尧舜,在来源方面、还可以知道自己的祖先最初是来自山东定陶。河北唐县和河南虞城县,一切都是脉络分明!清清楚楚!   另外,据《姓氏考略》的记载、陶姓繁衍到后来、是丹阳和浔阳两地的望族!丹阳、是在今江苏省,位置在镇江的南方、是自唐代天宝年间以来就有的县治!浔阳。则是现在的江2474西省九江县,   在历史上。姓陶的名人相当不少,早在春秋时代,就出了一位被列入《烈女传》!以节义传论千古的陶婴!   人人知名的陶渊明,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被传诵了千百年而不衰,另一篇《桃花源记》!也被历代列为学子必读之作、他的“不为五斗8612米折腰”的故事!更被传为千古美谈,为后世志趣高洁的读书人,奉为座右铭, [编辑本段]寻根溯源  陶姓来源有六:   1。出自唐尧!据《元和1342姓纂》和《姓苑》所载?尧担任部落首领之前、以制作陶器为业!其后子孙有以其职业技艺命氏。称陶姓。   2、亦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4957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9112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3!出自虞舜、据《元和姓0219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2129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4,以职业为姓、据《风俗通》所载、商朝七族中有陶姓、都是以陶治(陶工和铸工)为职业。从事制陶的庶民也有以“陶”技为姓的、   5。避讳而改、据《宋史本传》所载、宋有陶谷!原姓唐、避晋祖讳。改姓陶,   6,出自他族改姓、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今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唐尧!上古圣帝。在其担任部5764落首领之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居住,以制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另说尧帝少年智慧、十7664三岁时就助其兄挚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岁时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称陶唐氏,尧开创了禅让制,死后把帝位禅让给了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舜!尧贤明民主,为世所敬重。后世子孙或以技艺为氏,或以封地为氏、称陶姓,他们尊唐尧为陶姓的得姓始祖,...余下全文>>。

肖姓的来源是什么?

2484  说法一:萧姓原出于子姓、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名将名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战败被俘、被囚于后宫,几个月后才回到宋国、宋闵公为此曾多次取笑他,长万因被8358触痛处而恼羞成怒。一次乘酒兴杀死了闵公、并从此公开叛乱!另立公子游为君,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后来宋国微子之后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随从组建的军队,2340诛杀了南宫长万?平息了这次叛乱。扶闵公之弟御说继位,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萧地。以为附庸,建立了萧国,称大心为萧君。人称萧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萧被楚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萧姓。大心也就被后人尊为萧姓的得姓始祖。对于说法一、有这样生动地描述:春秋时,宋国有一员猛将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被俘!鲁庄公把他囚禁在后宫中,几个月后才把他放回宋国、公元前682年秋的一天、宋闵公同南宫长万在后宫博戏(古代的一种赌局)。闵公的宠姬也在旁边观看!长万看着她们说:"还是鲁宫的美女漂亮,天下诸侯没有比做鲁君更快活的了、"闵公一向以这几个姬妾的姿色自矜,9347听了这话很不高兴?就嘲笑长万说:"像你这种当俘虏的人怎么懂得美不美呢,"这一下触到了南宫长万的痛处、他顿时恼羞成怒、一拳就把闵公打死了、接着他又杀死大夫仇牧和太宰华督,另立公子游为君。宋国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萧县)!萧邑大夫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裔。名叫大心,他把这些公族子弟及他们的随从聚合起来组成一支军队。又到曹国请来援军?逐杀了南宫长万及其同党!平息了这7541次内乱,闵公的弟弟宋桓公即位后。把大心封在萧为附属国。称为萧叔、萧国后来被楚国所灭,大心的后世子孙遂以封地命姓。称萧姓, 说法二:古代嬴姓部落首领柏裔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叫萧孟亏!其后沿袭姓萧。sannong.cuncun8.com/...=32764。

袁姓名人有哪些?

  袁世4770凯袁 盎:字丝、汉朝楚人!个性刚直!有才干,汉文帝时名震朝廷。因数次直谏、触犯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吴王优厚相待。他在汉武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6771为太常!显贵异常、是《史记》与《汉书》两大史书都有详尽记载的袁氏头一位扬名史籍的袁姓杰出人物,     袁 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西南)人、东汉名臣!少承家学、举孝廉。曾任阴平长、任城令 !驭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 。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10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5208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础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4241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京师肃然!名重朝廷!为时人称道,其后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袁 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高水西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官僚世家!少时为郎。灵帝时辟为大将军何进的椽属。中平元年(184年)任中军校尉,灵帝死、绍劝何进召董卓进京诛灭宦官、及何进为宦官所害!立即率兵进宫,将宦官无论少长一并杀光!董卓入京后废少帝!他出奔冀州,初平元年(190年)与各地州牧,刺史起兵讨卓、被推为盟主、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又联合公孙瓒迫冀州牧让权、自领冀州牧,后利用乌桓击败公孙瓒。镇压黑山军和河北地区的民变队伍!遂占冀。青,幽。并四州,建安二年(197年)自称大将军!兼督州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绍外宽而内忌,刚愎自用,拒绝谋臣沮授所建积蓄力量以图天下之策,与北方另一较大割据势力曹操争战,五年,双方决战于官渡、主力被曹操消灭。逃回邺城、于七年忧郁病卒。死后。诸子争立,均6382为曹操所灭。     袁 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后汉末年的4317军事家,军阀!袁绍兄弟,“少以0567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入洛阳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怕为董卓所不容、出奔南阳,之后被刘表推荐为南阳太守!之后袁术召集各路诸侯,190年攻入洛阳!在南阳时由于骄奢不修法度?成为当地百姓之患。后袁术与袁绍起称突、而与幽州公孙瓒结盟,遭袁绍!曹操夹击。袁术抵挡不住。率其部众前往九江,自领扬州刺史!后来袁术获得东汉的传国玺之后,便决意称帝、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国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但是袁术称帝的行为并没有获得各路诸侯的支持与响应!袁术不久后便受到曹操击败!199年吐血而死,     袁 宏: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采出众、字彦伯!小字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初入仕途,谢尚引为参军,累迁至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文笔典雅,才思敏捷,深受桓温器重!使专掌书记,桓温北伐!袁宏奉命作露布。倚马疾书,顷刻间即成七纸,入为吏部郎、授东阳太守、太元初去世。袁宏原有集20卷。已佚!今存《后汉纪》30卷,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及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其诗、赋!序!赞!碑!铭!疏、表等20余篇。     袁 郊:字之仪!袁滋之子、陈郡汝南朗山人!唐朝文学家!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作8576有传奇小说《甘泽谣》一卷、     袁 枢:字机仲、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南宋史学家。初3428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1171)!为礼部试官,出为严州教授!其后历任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权工部郎官兼吏部郎官......余下全文>>。

俞姓的来源?

  俞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七位的姓氏!人口约一百九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12%、   俞姓 - 姓氏渊源     俞氏宗祠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臣跗之后、属于以物事称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记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腧经之治。为中国传统中医经脉理论的奠基人。     腧。为“脉之所注”,就是人们俗称的“穴道”。脉之端口,故而大家皆称名医跗为腧跗、在古代!“腧”与“俞”二字相通!后简笔写作俞跗,     在俞跗的后裔子孙中!为光大先人的经典医术!多称为俞跗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公子泄堵俞,属于4649以先祖名字为氏。     泄堵俞!为鲁国王室公子!是鲁庄公姬同的小儿子,     在周襄王姬郑十六年(9970公元前636年)。鲁国公子泄堵俞率鲁军征伐滑国(原在今河南睢县。后迁费,即今河南偃师氏缑镇、故又称为费滑。后被秦国所灭)。后被鲁僖公(鲁釐公)姬申封赐于俞地。俞,又称符俞,亦称先俞!西俞。即今江苏省泗阳市!     周安王姬骄九年(楚悼王九年、公元前393年)。楚悼王熊疑因鲁国声援郑国而发动了进攻鲁国的战役!符俞之6098地成为两军战场。之后归于楚国。两年后的周安王十一年(楚悼王十一年。公元前391年)、韩、魏、赵三国联手讨伐楚国!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其后、大梁成为魏国的都城、而符俞则被赵列侯赵籍瓜分而去。     符俞之地归鲁无望后、在公子泄堵俞的后裔子孙中。即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俞氏!世8384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5294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俞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路史》记载:“春秋时楚公族有大夫俞人!相传至今。”     其实!俞人、并不是芈姓直接衍派的血缘氏族、而是官职称谓。就是执掌建造船只的官员。     俞。在远古时期就是指挖空树干做船(独木舟)!“以7327为河径”!就是渡河的工具?途径。后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泛指船。俞人。开始指制作船只的工匠,后演变为督管船只建造的官职称谓。直接隶属于尹司、     由于楚国地处江淮平原、渡河运输!作战十分频要,因此“俞”是楚国令尹辖下的重要职能部门,俞人是不可或缺的职位,至战国中期的周显王姬扁四十六年(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由楚怀王熊槐改称其为更明确的“舟节”。与“车节”一起归由工尹启之府统一管辖!     在战国时期的楚国!“节”是“专”的意思!舟节就是专职掌管水路营造!运输的官位,车节就是专职掌管陆路营造。运输的官位!后世汉。唐朝时期的“节度使”之官称!就是从此而来,      在俞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或职业为姓氏者、称俞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宁俞?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2678   宁俞,就是著名的姬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执政上卿姬元咺的儿子、后亦为卫国大夫,以聪慧。忠诚著称于世、      周襄王姬郑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春天。晋文公姬重耳下4163令晋军准备攻打卫国!卫成公姬郑大惧!偕公子姬歂犬逃到了襄中(今山西襄汾)、把国政交给弟弟姬叔武和大夫姬元咺代管!同年冬天、晋文公和众诸侯在践土会盟(今河南原武),姬叔武和姬元咺趁机替卫成公求情,请求晋侯让他复位。     复位后的卫成公却听信了姬歂犬的谗言、无端杀害了姬元咺的儿子士荣,回京城后、姬歂犬又杀死了叔叔姬叔武!姬元咺只得向晋文公告状!请求昭雪!晋文公请示了周襄王后公开审判。姬元咺居理为胜!但姬元咺虽然理直。可是那时的规矩是下不能犯上。臣不能犯君,因此却也不能把卫成公怎样?     卫成公忿其臣子在晋文公面前状告自己,在周襄王......余1215下全文>>!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主要来源   1.源于嬴姓和姚姓   据北宋中叶的《新唐书·宗室世系》一书记载:李氏源出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子7168伯益被赐为嬴姓?其子孙以官为氏!称|理氏!老子李耳是第一个以李称姓的,   2。其他来源   源于改姓?赐姓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哀劳夷后,曾赐当地各少数民族以赵、张,杨、李等姓  7888 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7436行全面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纪以来少3220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   3.少数民族李姓     历史名人   李利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 上古帝王颛顼之後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着有《老子》老子!又称《6705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7243世奉为川神?   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飞将军李广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0021著名西汉将领?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2990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不畏权贵。敢于抗争、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东汉政治家!满腹经纶!被誉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李育:东6832汉一代名儒、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广汉雒(今四川5318广汉雒城)人?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李傕(?5382-198)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9484山东山阳)?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3911尚未分立韵部、4280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8451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式:东晋书法家、   李颙:东晋文学家,   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北魏4250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骞:字希义,赵郡平棘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博涉经史、富文藻。     李孝贞:赵郡柏人,南北朝时3939文学家、少好学,能属文,孝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本传》行0986于世......余下全文>>?

沈姓的来源

  出自姬姓中的冉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冉地的国)!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周武王死后、由年幼3922的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2019)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因平叛有功,被周公旦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周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聃国,又名沈国!季载又称9197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后冉姓子孙因怀念曾经的国家沈、遂冉姓家族中部分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池姓的来源

  池姓起源参考之一   池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汉语中!城是指城墙。而池是护城河的意思。所以城池都是一个城邑的防卫系统、后来就用来泛指城邑、古代居住在护城河边的人、有的以“池”作为姓氏!称为池氏、是今天池姓的起源,池姓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公子名叫池?人称公子池。在朝廷里面任大司马的官!他家族昌盛!他的后代中有的以他名字为姓、世代相传。形成另一支池姓!     www.hackchi.com/chi/originup.htm     据目前最新信息。池氏得姓来源有三种:一是池姓出自赢秦司马公子池。其裔孙以祖父池字为姓!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开封市辖范围)公!望出西平!西河二郡,配行属火。池氏属徵音!堂号有安乐堂、西平堂等!二是出自2557殷姓讳民、因扶助周穆王有功!王封民食采于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辖范围)!遂以地为姓、其后转居西河。繁衍昌盛、三是改为池姓,一如蒙,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中有池姓氏族,二如明洪武十一年闽省尤溪陈代澄因避乱!随母改池姓,三如晋公以婿池质于郑。而池之为姓:周程休父之后,改程为池!因上嘉其功!以城池赐姓!      现在中华最常见百家姓中!池姓排名211位!是一0520个大分散、小聚居、人口不多、分布极广泛的族姓、池姓氏族主要分布在闽,浙、粤!赣。皖!鲁!冀,滇!陕、豫!及湖北。台湾等省以及朝鲜!东南亚,美国等国家0697和地区,     (一)西平池氏探源     考我平阳池氏源出赢秦司马公子池?原居咸阳京都,后裔子孙以祖父字为池姓。渊源始此。其后有池子华官授秦丞相。食禄汝南,封西平郡(今河南东部陈留地方,现为开封市辖范围)公。秦末天下大乱、池氏自京迁西平,得建宗焉!此乃西平郡池氏之所肇基也。     (二)赢姓溯源     9837池氏追根溯源实系赢姓!据《史记·五帝本纪》称:皋陶和伯益父子俩同时辅助舜帝,皋陶为少皞的曾孙、女修之孙,大业之子、他曾任舜帝大理之职、制定了五刑之法律!使天下无冤狱、为社会安定作出了贡献,舜帝封他于皋、叫皋陶、他还发明了耒耜。为黄河流域(中下游)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皋陶长子名伯益、为秦赵之祖,继承了少皞氏的赢!《史记·4363秦本纪》说:“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据0192考证:柏翳即伯益,伯益辅助大禹治水。建立了不朽功勋!舜帝赐他为赢姓,命他为赢姓部落的首领。赢姓并非自伯益时才开始有,故而说少皞氏应是赢姓的始祖、少皞的后裔伯益。因对社会发展立了大功?禹准备让伯益当他的继承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云:禹之子“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伯益没有当上首领?于是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中国历史由此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3025王朝——夏朝!     伯益后裔有蜚廉者善走!有飞行之誉!蜚廉有子二人:长子恶来。十分勇敢!力大如牛、为纣王贴身护卫统领?周武王伐纣时,未能走脱。尽职而殉身。恶来其后有非子,善养马,得幸于周孝王!王封非子于秦地。即陇西秦亭(今甘肃张家川之东,即0181祁连山下清水!后车河畔边)。这次西迁陇西秦亭!为其后裔奠定秦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次子名季胜、其后为赵、前之宗谱与《辞源》及《史记·五帝本纪》中认为少皞是黄帝之子青阳(即玄嚣)、这是一种误记,《史记·索隐》已经补正注明:“青阳非少昊(皞),”《路史·发挥》指出:“玄嚣?青阳。少昊!三人也。”可见《史记》将三人认为是一......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