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土族的习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的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的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的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2402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6144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5310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须把欠的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 ... ..,

土族服饰的介绍

  妇女一般穿绣花小领斜襟长衫!两袖由红、黄!橙,蓝。白。绿、黑七色彩布圈做成,鲜艳夺目、美观大方,分为妇女服饰!姑娘服饰。青壮年男子服饰以及老年男子服饰,2008年6月7日!土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族穿的服装是?土族生活在哪里?

  地区分布   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和乐都县。部分散居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门源县以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还有2万多人聚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肃6919南裕固族自治县、兰州市永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等地区。其中青海省境内的土族约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85%!   服饰   土族服饰具有独特风格!男女上衣都有绣花高领,男子常穿小领斜襟 土族刺绣、袖镶黑边的长袍!腰系绣花长带,穿大裆裤,系两头绣花腰带!小腿扎上黑下白的绑腿带,戴毡帽!穿云纹布鞋!老年人在长袍外套黑坎肩。妇女穿绣花小领镶花边斜襟衣衫,两袖由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蓝、紫镶花边坎肩!腰系锈花宽腰带或彩绸带,悬挂花手帕!花钱袋、荷包。小铜铃等。裤腿外夹1尺高裤筒!下沿蓝,黑色5655搭配镶边!穿绣花腰鞋、形如靴子。戴各种“扭达”头饰,   土族的禁忌   禁忌: 定族忌讳过中秋节,2000中秋之夜人们要朝月亮撒一把草灰,但是现在的土族人也随着大众过起了中秋节,土族地区的月饼是土族群众自家蒸出来的?又大又圆!花样繁多!月饼上的花纹五颜六色、别具一格。土族忌讳吃驴。骡。马!狗肉,到土族人家作客、忌讳到牲畜圈里大小便?同时忌讳数主人家的牛羊,认为这会影响畜群的发展!上炕就坐时忌讳坐到主人家的枕头、被子上,土族还有忌门的习惯。如生孩子,安新门,或家中有重病人时,要在大门旁边贴一方红纸?或在大门旁煨一堆火,外人不得进入庭院!   饮食习惯   土族的饮食习惯与以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的生产特点紧密相关!日常的主食以青稞为主、小麦次之,蔬菜较少,主要有萝卜,白菜。葱。蒜,莴笋等10余种。平日多吃酸菜、辅以肉食。爱饮奶茶!吃酥油沙面。喜庆节日。必做各种花样的油炸食品和手抓大肉(猪肉)。手抓羊肉、男子喜欢饮酒,多数人自家酿青稞酒,饮食卫生也很讲究:用饭时每人都有固定的饭碗、筷子、1114请客吃饭也是每人一份。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其中大多住在青海省 邮票上的土族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县!大通县。乐都县、同仁县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于甘肃省4684天祝藏族自治县?过去各地土族有多种自称,互助、大通!天祝一带的自称“蒙古尔”(蒙古人),“察罕蒙古”(白蒙古)、民和县的多自称“土昆”(意即土人,吐浑音转),乐都县自、

白族的服饰叫什么名字

  白服、

中国传统服饰有哪些?

传统冠服制在在汉代的确立 汉代深衣仍很流行、汉代是传统冠服制的确立时期!汉代的裤是开裆的。裤,古称绔、《说文》:“绔。胫衣也、”《释9858名·释衣服》:“绔,跨也、两股各跨别也!”由此可见、当时的绔是开裆的!外罩以裳或深衣?后虽然出现满裆裤,但开裆裤仍长期存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的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服装史上又一个大转变的时期、由于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胡服成为社会上司空见惯的装束!一般平2148民百姓的服装。受胡服的影响最为强烈,他们将胡服中窄袖紧身!圆领!开衩等因素吸收到原有的服饰中来、汉族贵族也在胡服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方法是将其长度加长!加大袖口和裤口,改左衽为右衽。但礼服仍然是传统的汉族礼服形式! 隋唐时期4435服装的转变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使其能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世服6523饰制度之经道,所以、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男子的常服为襆头。袍衫。穿长靿靴。但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此外,还有襴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样,这种袍衫主要是受6896胡服影响?并且与汉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这时期袍衫的风格! 宋代的服装趋于保守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唐制!但在服装式样和名称上略有差异,宋代的缺胯袍衫式样有广袖大身和窄袖紧身两种。穿褙子和半臂的习惯极为普遍!但都不能作为礼服穿用、总的来说!宋代的服饰比较拘谨保守。色彩也不及以前鲜豔、给人以质朴。洁净,淡雅之感。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辽!金、元时期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既沿袭汉人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辽。金。元7872时期的服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沿袭汉唐和宋代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着长5335统靴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元代男子的服饰有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质孙服。其形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在腰间有无数褶襉,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还加有横襴?领型有右衽交领。方领和盘领!下穿小口裤、脚穿络缝靴,服色以白!蓝,赭为主。此外、元代服饰在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棉花的广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 明清 明代的服装继承前代,清代服装对近代影响较大? 明代的服饰,大体上沿袭唐制。但宋元服装形式中的某些式样也有保留、清代的服饰对近现代服装形式影响较大,清代男子服饰可分为三种:汉族传统服装。满族民族服装!外来西洋服装?清代袍的式样!是在汉族传统基础上加以变化。并吸取满族服装特点。一般袖子比较窄瘦。礼服是箭袖!又称马蹄袖。袍身用钮釦系结,右衽大襟!圆领口、皇室的袍有前后左右四开气!而士庶男子只能在左右开气?马挂是清朝特有的服装,它式样多为圆领!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有长袖!短袖,大袖、窄袖之分!但均为平袖口!直到清末西洋服装传入和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服装才起了重大变化、进入了近现代服装发展阶段! 。

藏族有服饰有哪些

  您是要藏族服饰的图片吗。、

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1、傣族服饰:傣族5067是云南省物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傣族服9338饰不仅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傣族服饰中男子的服饰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傣族女子的服饰则绚丽多彩。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活力与性感、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6549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1503并喜欢佩带金,银饰品、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她们仿佛一只只美丽的孔雀。优雅娴静。 2,布依族服饰:布依族服饰多用青!蓝,白几种颜色!建国前,男子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老年人多著长衫、近来男子服饰与汉装无异、妇女服饰多种多样!镇宁、关岭,普定。六盘水一带是目前保存布依族最古老服饰的地区。妇女着大襟短衣!领口,盘肩,衣袖和衣脚边沿,皆用织锦和蜡染各色几何图案镶制。下穿百褶长裙!用白底蓝色蜡7748染花布缝成!自制的织锦和蜡染是布依族服饰的主要特点。只有老年人为了庄重,才用赫红布作裙身、上面再接一段蜡染花布!每位妇女通常有十几套衣裙。多则几十套,节日里都习惯于穿6件上衣!9条裙子!系1条青色或蓝色绣花腰带,显得更加娇姿艳态!同时非常讲究头饰。婚前头盘发辫!戴绣花头巾、婚后须改用竹笋壳作“骨架”的专门饰样!名曰“更考”,意为成家人,镇宁,关岭地区、姑娘喜5119拢高髻、形如拱桥!发上插着长约尺许的银簪!配上短衣长裙和绣花布鞋!其他地区则多著短衣长裤!或在衣襟!领口少裤脚3091镶上蜡染或刺绣花边!黔西南安龙!兴仁一带妇女喜用白布作头巾、系各色绣花围腰。朴实无华,典雅大方。同时还喜戴银?玉手镯、发簪和戒指!项圈!样式别具一格、颇有特色 3!白族服饰:白族女子穿浅色大襟上衣、外罩黑色或紫色丝绒大襟坎肩、下着镶花边长裤,系绣花围腰。腰带刺绣精美!脚穿翘头绣鞋,头上顶一块花帕,未婚女子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压在花帕上,饰彩色绒球、耳侧垂长线穗,已婚妇女将长辫藏在花帕里,喜欢佩戴各种银饰和珐琅饰品、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体现在男子的服饰上,男子的包头帕,上衣。裤子!绑腿等都喜用白色、其身着立领对襟衣。宽大中式长裤!鹿皮对襟坎肩,绣花肚兜、包头帕、打绑腿。穿剪口2897布鞋或草鞋!在云南洱源8852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8802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纹样。这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白族女子善于绣染!其服饰上多有精美的刺绣、挑花。镶滚!扎染等手工艺! 白族服饰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白族服装越往南显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越见素雅饰简,就山区与坝区比较!山区白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青年女性的衣饰,主要有头帕、上衣!领褂、围。长裤几个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三须”,“2824五须”银饰,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或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6402围腰各为一色,于多色块对比中求和谐,有的以嫩黄色上衣、配同样颜色的长裤,点缀大红丝绒的领褂,有的以湖蓝色或绿色上衣,配上黑色丝绒领褂、再以镶深色边......余下全文>>!

为什么畲族的服饰跟我们汉族的服饰的不一样呢?

  因为畲族人的衣服是他们自5571己动手做的。

独龙族服饰的服饰历史

  新7872中国成立前夕、独龙族的服装也没有多大改变、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多数常年赤身裸体!或者只是在下身围一小块麻布。或系挂一块约三指宽的小木板,小竹板之类的东西。成年之后、男女的服装也3590仅是一块麻布,男子在腰部系一根麻绳!用自织的一小片麻布围兜住下体、或是用一块大麻布斜披在背上,然后从左肩拉一只角。从右腋下拉另一只角在前胸拴起即成!有的男子还裹一副麻布绑腿?女的则用两块麻布分别从双肩斜披!相互包裹。腰间用带子或麻绳拴紧。上身缠一块麻布!从右向左包裹,拉到前胸用竹针别牢,有的妇女头上还包一小块麻布头巾。新中国9594建立后、独龙族的衣着有了很大变化、男女服装基本上与汉族相同、只有部分老人在家时仍保留着传统装束?男女外出时,仍习惯在身上披3483一块独龙毯!。

互助土族民俗风情园怎么样

  很具有当地的乡土气息,有很多当地的表演?都穿着当地土族的特色民族服装盛装进行、然后还会邀请在场的游客加入其中!一起载歌载舞,还会品尝当地的酒,唱祝酒歌,坐土族特色的秋千!、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