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袁字的来历是什么

  没找到单独说袁这个字的,只找到袁姓的!     袁(yuán)姓,源出有:     源流一   袁氏族徽   出自妫姓,即舜帝姚重华后裔!舜帝的33世嫡长孙妫满被周武王封为陈侯(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谥号胡公!胡公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1638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其后有“袁”氏!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陈郡袁氏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经南迁!出自陈郡,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许多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及全国[2-3] 。     源流二     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9744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     源流三   出自少数民族!据《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种、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有小异,其种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为性粗猛。党类同心。至于寇难,翕然相依!斗无行阵、头别冲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其俗蹲踞亵黩、无所忌避!婚姻用牛马纳聘以为荣,俗无俗,不作酒。迎妇之日、男女相将!持马酪熟肉节解、主人延宾。亦无行位、穹庐前丛坐,饮宴终日!复留其宿。明白将妇归,颇8203讳娶寡妇而优怜之。其畜产自有记识?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俗不清洁、喜致雷震,其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尸其中,张臂引弓,佩刀挟槊,无异于生!而露坎不掩,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唯车轮高大。幅数至多,”高车之种有六:狄氏!袁(韦)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又,

莫姓的来历

  一,姓氏源流   莫(Mò)姓2965源出有六:   1!出自高阳氏!是颛顼之后,据《三郡记》和《姓氏考略》所载、上古帝颛顼造“[莫阝]阳城”。其支庶子孙有定居[莫阝]阳城者,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阝]阳城故地在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县,古钜鹿郡地),   2。出自芈姓、以官名为姓。据《广韵》所载,春秋时!楚国有莫敖(官名)之职。其后世子孙以官职命氏。称莫姓。古诗2586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而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   3、据6764《通志·氏族略》文,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乃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也就是说,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此说法可能是1和2说法的综合。   4、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第十一章《分姓》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相称十分不便、布洛陀请卜黄为众人分姓。卜黄为此而累病!部族里的人关心卜黄,纷纷送礼物给他,卜黄由此便生出安姓的办法来!凡送李子的、就安他姓李”!牵牛来探病的,就9194安他姓“莫”(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安他姓“蓝”……。从此!壮族人也就有“莫”等姓氏!广西忻城县有莫土司衙署!占地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被誉为“壮乡故宫”、莫姓土司官职世袭,统治该地区近五百年!电影《刘三姐》中的“莫老爷”就是这种世袭之土司。   5、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人。也有姓莫氏者!   6!北魏时蠕蠕族有莫姓。   7,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侗族、瑶族也有以莫为姓者,如贵州独山人莫与俦、莫友芝、莫庭芝三父子!皆为布依族人!此莫氏建立的“影山文化学派”对西南地区影响深远(莫友芝一族之族源有争议,莫友芝等自称为江南汉人。然现代专家考证。莫友芝居地为传统莫姓布依族的居地、莫可能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才自称为汉人?本人较支持莫友芝为汉人,因清代为少数民族政权。随汉姓并无多大优势!且西南少数民族不得参加科举只是清初雍正年间之事,而莫却是清末同治年间人,并无虚报必要!另!莫友芝为“西南巨儒”。精研经学。旁及金石文字书画、虚报有损其道德操守!今暂从专家之说)?专家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三苗族的后裔。也就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后裔。如此则西南少数民族原居中原!与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   8、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   ① 南北朝时期。北魏少数民族邢莫氏,莫那娄9251氏改姓莫!   ② 北方满族人那莫氏、其汉0331姓也有改单姓莫为姓的,   ★★★得姓始祖:颛顼,昌意子!黄帝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下分八个民族、活动据点在帝丘(今河南省濮阳西南)。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9538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莫姓主源两支、一支发源于今河北省任丘!一支发源于古时的楚国。两汉以前莫姓仅有两名入载史册!他们是春秋时的吴国人莫邪和汉代学者莫元珍。但多数莫姓在此际继续繁衍于其发祥地、并缓慢地向周边播迁!魏晋南北朝时,五胡乱华、几支来华定居的外族也改为莫姓、使北方莫姓家族日益庞大起来!原本在河间郡!巨鹿郡就已很是兴旺的莫姓家族得8175此新鲜血液的注入!自然兴盛为莫姓河间郡望、巨鹿郡望!另外。南方的江陵郡古为楚国腹地。一直以来为莫姓世居之地,在此9598际愈加昌盛、隋唐时期、莫姓分布之地渐广!有资料表明,在今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均有莫姓人定居,并且已有莫姓徙居广东,黄巢起义后。有北方之莫姓......余下全文>>,

关于袁姓的来历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5分

  袁6812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7356永济南)。所7698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5571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0676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家乘谱牒:   浙江:东安袁氏宗谱十二卷,钱塘袁氏族谱二卷、石门袁氏宗谱一卷!慈溪竹江袁氏宗谱   湖南:袁家桥袁氏续修家谱四卷首一卷、袁氏七修族谱七卷首二卷。中湘百井袁氏七修族谱,百井袁氏九修族谱十七卷!新窑袁氏四修族谱六卷首二卷末二卷   四川:监邑袁氏麟亭宗谱、6078袁氏族谱一卷!袁氏家谱一卷   湖南:袁氏三修族谱九卷首二卷!汝城上流袁氏族谱不分卷     迁徙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8576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9352(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   台湾的袁姓,0382多居在嘉南地区!是台湾的第九6839十四个大姓。近两百年来、台湾也有袁氏后代繁衍!他们主要聚居于台北。新竹。南投。嘉义,台南等地,不过。多以嘉南地区为盛、其先祖多是在前清时期渡海2309东来的。   堂号   "卧雪堂":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

请问:“黄”姓的来历

  黄姓 黄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1884首领叫伯益?因帮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被帝舜赐姓蠃氏? 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 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於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但是!有的谱牒学家则说黄姓是陆终的后代、那麽。陆终是何人、与上文所说的伯益又有甚麽关系呢!据史料记载!伯益是颛顼之玄孙!陆终也是颛顼之玄孙。只是他们的三代近祖不同而已、因此,无论是黄9867姓出自伯益?还是陆终!总起来说是帝颛顼的后代,属於以国为氏之类! 关於黄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身於少昊之后,这一支黄人,是颛顼时从河南黄水西迁到3717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黄国!於春秋早期为晋国所灭!这也是黄氏姓源之一, 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 亡国后的黄9715氏遗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迁到今湖北境内、有的在楚国做了官。据说今黄冈、黄陂。黄梅等地,都是因为黄人迁来而得名的! 汉代以后,黄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阳!黄氏入居福建!始於晋代。宋元之际,黄氏称盛於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到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黄姓为当今中国8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同,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 历史来源 1,出自嬴姓。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黄姓为陆终之后。其后建立黄国。后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7627天氏之后,据《古今姓0263氏书辨证》所载、3688黄氏起源于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2344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据《东夷源流史》所载,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以国为姓! 4,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据《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中国姓氏起源》所载。黄氏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为黄国遗民的后裔!另《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5。出自他姓改姓,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 6,出自回族中的黄姓来源有二: ① 今福建省泉州市的少数蒲姓回族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杀而改黄姓!但由于出自不情愿,放将黄姓故意写成“苗”(莆)字,因苗(莆)7960与蒲同音、若被人发觉!落下加上两点就是黄字,久之便成了“黄”姓, 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穆斯林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回族并姓黄!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福建。四川!河南,宁夏部分地区, 得......余下全文>>!

遵义冯姓的来历

  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 据《元和姓纂》,0256《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二、出自归姓!为2601冯简子之后! 据《世本》记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其后子孙以冯为氏!春秋时期除毕公高一脉冯姓外。郑国也是冯姓的一个重要发祥地!据《世本》所载。郑国著名大夫筒子。以善断而名闻诸侯。他在任期间!郑国与周边诸侯的纵横往来。攻战联盟等大事,郑国君主都要向他咨询!筒子广纳贤士!集思广益、其判惭!决策无一不精当!深得郑君赏识。为褒奖筒子的政绩与贡献,郑国君以冯邑封筒子,筒子入居冯邑后,遂号冯筒子、而他的封地冯邑,正是后来并入魏国的冯城,因此、长卿受封冯城之前,冯筒子的后代便早巳在此生活多年、只因筒子的名位远不及毕万及其后裔。所以被忽略或有意淡化了。 因此!源于河南的冯氏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先期的冯筒子及其后裔和后来居上的毕魏世家!他们都可5174以称为冯姓之源或冯氏正宗,而且从冯姓产生的过程来看。姬,毕,魏!冯在一定程度上讲“三千年前是一家”、 冯姓变迁: 战国末期的大将冯亭!任韩国上党守。入赵国!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留在赵(今河北境)?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等、 此外,先秦时期、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而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冯氏则分布于今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等地、其中潮阳为当时的大族,到了东晋末,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的冯氏又有徙居和龙(今辽宁朝阳)者, 到了汉唐时期。冯氏繁衍的很快。从原来的发源地陕西!发展到了现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冯姓的宗族较多、唐代的《元和姓纂》说、冯氏出颖川(郡治今河南许昌)者。是东汉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出上党(今山西长治)者。是西汉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出长乐信都者,是汉代宜都侯冯参的后代,出京5669兆(今陕西西安)者!是燕王冯弘的后代!出弘农(今河南灵宝)者!是冯弘之孙冯宁的后代!出河间(今河北献县3127东南)者、是唐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 2/3页 唐末黄巢起义时,中3193原冯氏有一支避乱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

苗姓的历史来历

  苗   1,历史来源:远祖始苗8470智杰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五四七年。在若敖之乱中,楚国大夫伯芬因罪被杀!其子贲皇逃到晋国后,受到晋国的优待。受封于9413苗邑(今河南济源县西)。   贲皇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苗姓是楚国王族的后代,因此!苗姓起源于楚国王族之姓!苗姓起源于芈姓!发展和演变:苗姓在浙江东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东阳望,现今苗姓大都分布在河南.山东两地.优以河南省台前县候庙镇苗口村人气较旺、后人有1000余人!   2、郡望:东阳   3。历史名人   3697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擢进士第!累迁吏部郎中!知选事。久之、进侍郎,天宝二载!较书判,以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奭为第一。议者不平,帝御花萼楼覆实,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坐贬安康太守,俄充河北采访使,肃宗召赴行在。拜左相。广德中!以太保致仕、永泰初卒。谥懿献、诗一首,   苗发:唐代壶关人!擅长写诗。与卢纶、吉中孚。司空暑。钱起等九8546人齐名!合称大历十大才子!,

袁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陈郡:秦置陈郡、治所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7536隋唐为陈州淮阳郡!此之袁氏为淘涂裔孙直系地望,汝南5026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0139属河南省上蔡西北)!9393东晋治悬瓠城,即今汝南、6111隋唐汝南郡即蔡州(曾名豫州)?此之袁氏为陈郡袁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袁安! 河南郡:汉又有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隋有豫州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彭城郡:指今江苏徐州!传尧封彭祖于此、为大彭氏国,秦置彭城县、西汉后期一度以楚国为彭城郡,治所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东汉建彭城国,以后或为彭城郡、或为徐州,均治彭城!彭城县于元初撤销,并入州治!此之袁氏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东光县: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以秦时胡苏等地置东光县。治所在今河北东光、京兆郡: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金元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3599兆”与建都之地无关!民国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2660合金以前“京兆”之意!国民党政府成立时废,华阴县:本春秋时晋地。汉高帝八年置华阴县,以在华山之北?故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太原郡: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濮阳郡:濮阳古为帝丘?春秋卫数迁至此、地在今河南省濮阳西南,古黄河南岸、汉魏为东郡治所?晋建濮阳国,改濮阳郡!均治古濮阳。北魏移濮阳郡治所于鄄城(今山东省鄄城北)?隋唐濮州濮阳郡治所均在鄄城、五代梁晋夹河苦战。晋王李存助建德胜二城。其后德胜北城为濮阳!就在黄河边上,这一带是河道变动频繁之处!宋金之际!黄河主流南趋,濮阳便远离黄河!陈留郡:秦时置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3702开封县,又西6622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襄阳郡:东汉时置郡,治所在襄阳(在今湖北省襄阳市)、隋唐为襄州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改路。明清仍为府,民国废府!此之袁氏出自汝南郡、为袁术之后!宜春县:隋置袁州?治宜春(今属江西,汉即名宜春。晋!

袁姓女星有哪些

  袁泉!袁立,袁咏仪,

百家姓,尹姓的来历

  关于6184尹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1.出于少昊金天氏(以封邑为氏)   通志·3699氏族略载,少昊金天氏之子殷被封于尹城(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新安县东南、一说在山西隰县东北)!任工正!被称为尹殷、2779他的后裔世袭工正,居于尹城、即以封邑为姓!   2.出于伊姓(以官职为氏)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商代初年的相国伊尹(名伊挚)的后人有一支以伊尹的官职尹为姓!故这一支尹姓出自伊姓、   3.出于兮姓(以官职为氏)   风俗通义载:周宣王时的师尹(太师。三公之一)兮甲、字伯吉父(父一作甫)、世称尹吉甫,诗经曰:“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又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小雅节南山)毛传曰:“师!太师,周之三公也!尹。尹氏!为太师。”风俗2542通义曰:“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氏。周有尹吉甫、”尹吉甫有子尹伯奇福即以尹为氏!。

鉏姓有什么来历历史吗?

   鉏也是姓氏、此时念“chí”?但是正规字典中并无此读音。据鉏姓家族人解释因当时政治原因!曾为祖辈所变更所致!鉏姓聚居地较集中的地方在安徽的蚌埠!蒙城。浙江的嘉兴。其他的省份比如上海!山东!河南、北京等地也有鉏姓人士居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