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别姓的历史名人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5068”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0260今陕西西安)。其3570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1719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9023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7804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1869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9502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6422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2937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3413天水)!北魏时期仍4211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巴郡:亦称巴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连陕西汉中!地貌多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古巴族人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巴州是巴子国的首都,战国时期秦国取古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其时辖地在今重庆市一带地区。东2190汉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6636年)刘璋改巴郡为巴。

方姓的历史名人

  方 回: 尧时的仙人. 汉>中介绍: 方回者,尧时隐人也、尧聘以为闾士? 炼食云母粉。亦与民人有病者隐于五柞山中! 夏启末为宦士,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泥掩封其户!时人言,得回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 开路神. 门神.   方 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名望如日中天. 恭贺用语"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方 储:浙江淳安人。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 干: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诗人, 生前未仕, 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成语" 身后识方干", 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 太: 山东青州千乘人五代后晋名将. . 武定节度使, "郑王". 方太能征善战. 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 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 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书家. 白杜"万卷楼", 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方 訚:浙江淳安人,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3232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 琼: 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8412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方 腊:古徽7237州人. 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后战败被俘。英勇就义!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学家, 藏书家. 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韩集举正》是宋代韩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后代韩集文本整理的基础!   方信孺: 莆田人、宋代优秀外交家.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好交游.开禧北伐时出使金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威胁,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誉为"以口舌折强敌"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题刻.著《方信孺词选》《南海百咏》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在广五年,百废俱兴,以兼司俸禄赠学校,增摧锋军春衣钱,别给水军出戍粮米、为官直言敢谏。著《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0730著有《孝经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山京:宋代状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为官正直清廉,时人称其为谦谦君子,    方 岳: 安徽祁门人. 南宋后期著名爱国诗人。字巨山。号秋崖,, 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 斫: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余下全文>>,

向姓的历史名人

   宋朝开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间进士,建炎初年任淮宁知府、金人犯境。子韶亲率兵丁和家族子弟守城、城陷落后。子韶不屈而死、谥号忠毅!向敏中949年-1020年)!字常之。开封人、父向瑀、担任汉符离令!历官工部郎中等。真宗朝拜右仆射!宋真宗咸平四年,拜同平章事。门阑寂然。宴饮不备、帝说:“敏中大耐官职,”咸平五年、复拜相,晚年买薛居正的宅院。又与张贤齐争娶左领军卫将军薛惟吉遗孀柴氏,被指责“洁之操蔑闻”、贬户部侍郎、出知永兴军。5710卒于天禧三年,年七十二。皇帝为此废朝三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简, 著有文集十五卷, 土家族 籍贯:湖南省龙山县 2014年创办“错软网”!活跃于SEO领域!,

计姓的历史名人

   源自夏禹!望出临淄:全联典指计氏的源流和郡望。京兆世泽、备物家声:全联典指春秋时期越国的计然。说勾践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物之情可得见矣!范蠡师事之,用其策施之家!乃治产至巨万、雪仇奇策!教养良才:上联典指春秋时期越国的计然仕越。以五策使越灭吴复仇。下联典指元朝时期的计初?官宁都州同知!定赋籍。平冤狱。上下悦服。五策越霸、四计宋存:上联典指春秋时期越国的计然,善计策,仕越。以五策使越成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计衡。上书言天下大计。高宗嘉之! 致平清白吏、汝和淡墨菊: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朝奉大夫半衡,字致平,绍兴进士,历监察御史!出守池州,转朝奉大夫。居官多善政。游太学时。上书言天下大计!宋高宗嘉之、及卒!家无余资!时称清白吏,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刑部郎中计礼,字汝和。浮梁人!明天顺进士、以画菊、落笔皆用草书法,时云:“林良翎毛夏昶竹。岳正葡萄计礼菊。9271”红梅添异彩。录村绽奇葩: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画家计楠。字寿乔、秀水人,廪贡。官吉安训导、耽著述、精绘事、尤喜画红梅、时称计红梅!有《一隅草堂稿》。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计默!字希深,吴江人。为文学家计东之子、擩染家学。以诗文游四方。贡入太学。有《录村诗钞》。强国需修备。齐家乃识物:全联典指春秋时期越国的谋士计然,一名计研。字文子。葵丘濮上人!他博3226学聪颖擅长计算谋略。是越王勾践的重臣范蠡的老师。曾劝勾践修武练卒!防患于未然!勾践、范蠡用其谋。成就了霸业。计然常曰:“知国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8662则万物货之情!可得见矣!”范蠡4921用其策,施之家!乃治产至巨万,用五策越霸,上四计宋存:上联典指春秋时期越国的计然!善计策,仕越。以五策使越成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计衡!上书言天下大计,宋高宗嘉之, 不事王侯、游海泽为渔父!所闻博洽!居幕府献晋书:上联典指春秋时期越国的学者计然!一名计研,其先为晋国亡公子、本姓辛、后改姓计,他不事王侯!潜心于学!博学善计算!范蠡曾事师之,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右丞议郎计有功、字敏夫!安仁人、知简州时。有政绩。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因功8140为张浚从勇!尝居浚幕符,绍兴中遣诣行在奏封,献所著《晋道鉴》!又有《唐诗记事》传世!。

廖姓的历史名人

  远祖廖爽公:字可挹,号西楼,五代后梁仕楚!授衡州太守、遂家于衡。拜丞相。进爵南阳郡开国侯。食邑衡山,为衡山廖氏始祖、十子。长子匡图,为楚天策府学士,有文集十卷。五世瑞公!由衡山迁江西。又传八世至思政公?字魁三!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复回衡山,卜居龙溪一都! 爽生凝!原籍江西泰和县、仕南唐。为都昌令,秩满挂冠归老衡岳。凝公生三子、长秉乾卜居耒阳、为耒阳廖氏始祖,次子秉坤,卜居永兴!秉乾子孙繁衍四乡。如夏塘。长岭。石准,春光铺、双洲!芭蕉、黄岗等地!爽公六世至理安。居江西泰和,再六世至淇惠迁长沙城南,淇惠曾孙城景又迁宁乡县横田、城景第三子万仪。字鸿达!一字容观,元末迁居安化丰乐乡大屋村(今属涟源市)双陂!而后分析大屋村等地、至1949年。已传24代,男女丁口9500余人!宗祠设在大屋村、支祠数处!廖 扶:襄阳(今属湖北省)人?一作廖扶、东汉学者,习诗画,满腹经纶。精通天文!谶纬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廖 湛:平林(今湖北随县东北)人、王莽新朝末年绿绿林起义军将领,在进攻汉中王刘嘉时!失败被害。廖 化: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封中乡侯!为人忠烈,以果烈著称。廖 刚6055:号高峰!顺昌(今属福建省)人、北0971宋崇宁进士,甚为君主倚重。官至工部尚书,知无不言,反对奸臣当政。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著有《高峰文集》。其有四子、皆为将帅!父子五人年俸皆二千石谷以上、号称“万石廖氏”?廖纪(1455—1532)?字廷陈、号龙湾、民间称作廖天官!万宁市礼纪镇三星村一带(原属陵水县)人!出生于河北大运河畔。明代杰出政治家!儒学家、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是明代得到最高地位和最高荣誉的文臣之一?是海南历史上两个进入朝廷权力中枢的一品重臣之一、廖 衡:宋代顺昌人,自幼聪颖。六岁能文、十三岁中乡举、官至转运判官!廖 庄6093:吉水人!明宣德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性直耿、曾上书讽劝。遭谪、廖 谨:浙江省人!明代名儒。学术渊博,号“廖五经”!廖 惠:四川省保宁(今阆中)人、明末四川农民起义首领、称号“扫地王”、廖 燕:曲江(今属广东省省)人。清代文学家、文笔恣肆犀利!善草书,如古木寒石、能戏曲!著有《二十七松堂集》等,廖匡图:虔州6985(今属江西省)人、唐代天策府学士,精于文藻。并因此扬名!廖正古:宋代将乐人、任西安知县,反对王安石“青苗法”!著有《归田集》!廖执象:宋代顺昌人、聪慧过人。七岁能写!年二十入京献诗,太宗0035甚为欣赏!后赴省会考!病殁,据传!隐士陈抟是之曰:“余乃谪仙人、但不能久留尘世!”廖均用:元代蒲圻人、忠孝仁义。曾负土成坟葬父、仗义疏财,救济难民!传为美谈、廖永安4067:明代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因战功被朱元璋封郧国公,弟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孙镛官至都督,廖云槎:清代画家、作品“点染华妙,得者宝之、”其子寿彭“承其家学,亦好写生!”廖云锦:女、清代华亭人、善诗,著有《织云楼诗稿》、中有《咏秋燕诗》,4307其句“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广为吟咏,廖寿恒:江苏省人!清代历任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其兄丰以4264儒学著称,谙史通经,尤力推新政。官至浙江巡抚,廖平:3172四川井研人。清光绪进士、著名经学家,著有《四译馆丛书》?《六译馆丛书》等,廖仲恺:廖姓名人中最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广东省惠阳人,著名国民党左派领袖!早年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身大革命运动。孙中山逝世、他坚持执行三大政策、辛亥革命后任4679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1921年任广东财政厅长,积极支持孙中山的“三......余下全文>>。

【徐姓历史名人】

  三国曹魏大将--徐晃(“三国”里有光辉事迹),   隋唐瓦岗寨大将--徐茂公(可以看《隋唐英雄传穿)!   唐朝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徐茂公的孙子)!   明初第一名将--徐达(很熟悉吧)!   明代内阁首辅--徐阶(干掉严嵩的那位大哥。张居正的老师)。   明朝才子--徐渭(可以看《明朝那些事儿》),   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很多地方都有他的足迹)   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理》、喜欢种粮食)、   民国诗人--徐志摩(轻轻的走了那位)。   民国画家--徐悲鸿(很会画马、很经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很熟悉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徐海东(打仗很有一套),    现在那位名人--徐静蕾(应该知道的),、

苗姓的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听语音   苗晋卿   潞州壶关人、唐代宰相。进士出身。玄宗逃亡入蜀后、被肃宗拜为左相!唐军还师国都后!封为韩国公、代宗时、吐蕃曾占领京都、其被胁1195迫而闭口不言!其子苗丕!历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郎中!官终河6821南少尹, 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之际、有一位三朝为官。身高位显的宰辅之臣、他为人谦柔宽厚、处事恭谨、幼年时苗晋卿勤奋好学、文章尤佳。因而在科举取士的时分。得以高2797中进士,他先后活泼于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的政治舞台上,     江苏宝应苗林苗氏族谱中苗晋卿遗像   起先,他久滞县尉一职!后调入朝廷,任过侍御史和度支,兵部,吏部员外郎等职、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今后连连高升,至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成为正四品大员吏部侍郎。掌管了科举取士的大权,天宝二年(743年)他因开科取士不公,被贬为健康太守!转任过魏郡、河东!扶5638风等地太守?因政绩而封为高平县男,后又再度调入朝廷!历任工部尚书、东京留守。宪部尚书等职、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苗晋卿被委以左宰相的重担。料理军8025国火事?其年十二月因功封爵为韩国公,食邑五百户,今后又4274转任过中书侍郎?侍中!太子太傅!唐代宗时为太子太保!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暴乱发生后。唐王朝很快丢掉京城?苗晋卿身为唐宪部尚书。因声威甚高而遭到独断国政的杨国忠的妒忌和架空、暴乱一开始!杨国忠奏请唐玄宗,让苗晋卿去担任陕州刺史!陕虢两州防范史。2363妄图把他挤出朝廷,到前哨领兵交兵、与安史叛军对立!他以年事已高。沉痾在身为由决断辞去所授之职!9891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满?虽答应了他。但又解除了他宪部尚书的职务,但他依旧跋山涉水,饱经艰幸!到金州流亡,后又曲折回到唐肃宗的行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戎行又占据长安京城,一些叛臣勾通吐蕃另立朝廷!那时,苗晋卿被唐代宗由侍中降职为太子太保!因病老卧床家中不能行走!伪朝廷想借他的声威打扮门庭!派人抬着肩舆、威逼利诱他参与5216伪政府、而苗晋卿一言不发!不予理睬、苗晋卿不计个人恩怨。一直保护唐王朝的控制!不管个人安危!忠于唐廷。保全节操!确实难能可贵啊!其二是地治郡有方,深得民意,苗晋卿在做当地官时间、宽厚待人,为官清凉!又长于抓大政战略、所到之处均有政绩。尤其是在魏郡做太守三年时间,政治清明!很得民意、当他调任之后,魏郡庶民因敬重和思念他、在他生前就为他树立祠庙!树碑立表,树碑立传。其三是他捐资办学。谋福桑梓,苗晋鲫做魏郡太守时间、曾回乡探亲。在回乡途中、走到能望见壶关县城的当地、他就下了车马。步行行进。以示对乡邦的恭顺?手下小吏劝止说:“太守德高望重!不该当这4262样自轻贱”、他却说:“过公门都要下马、何况是父母之邦呢?对父母之邦的全部都应该敬重!你啥也别说了”、硬是步行到城里,到乡里之后。父老乡亲有向他献酒的、他都一概走下台阶接手中恭顺地饮尽、其时大家都赞许他这种谦敬的美德。他还拿出个人俸禄万钱献给乡学为经费、开展教诲。谋福于桑梓。   永泰元年(765年)苗晋卿病老逝世!终年81岁。唐代宗因而辍朝3日,为他举丧、谥号“懿献”、后又8896改为“文贞”!大历七年(772年)他作为重臣列入唐肃宗祭庙享用祭拜、封建时代人臣的最辉煌时刻苗晋卿全部得到了,活6380着时候位居宰相、死后作为重臣列入唐肃宗祭庙享用祭拜,这是封建时代对一个臣子贡献的最直接肯定!   苗晋卿,祖苗夔!追赠礼部尚书、父苗殆庶!官至绛州龙门县丞,晋卿幼好学、能写文章、又能诗,王维谓其“时人以为鲍参军!谢吏部为更生云”。苗1423晋卿共十子。7389分别是太子通事舍人苗收?驾部员外郎苗发!河南少尹苗丕,苗坚!给事中苗粲,苗稷。苗垂。苗向!户部员外郎苗昌、苗晋卿一门辉煌数代?人......余下全文>>!

姓谢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谢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著1795名东晋政治家!   其家族是流寓江东的北方世家大族士族。沉静有识鉴,少有名望。居会稽东山、屡次谢绝征召、与王羲之,支遁等遨游山水。以音乐诗文自遣。年逾四十岁才出仕,历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吴兴太守、吏部尚书!中护军。   谢觉哉:(公元1883~1971年)、原名维鋆!字焕南,笔名觉哉。飞飞!见心、马彬、敦夫等。湖南宁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司法制度3289奠基人,    谢万9401:名士。谢安之弟,   谢玄:(公元343~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著名东晋军事家!淝水之战前线作战者!谢安的侄子!   谢道韫:才女。谢安侄女,谢奕之女!王羲之的儿媳妇。王凝之的妻子?   谢琰:名将。谢安次子、孙恩之乱时殉国,   谢灵运:(公元385~433年)!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著名晋。宋期间诗人。   谢灵运他是谢玄的孙子、0715袭爵封康乐公!后世习惯称他为谢康乐。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出生后不久就寄养在钱塘杜家、十五岁时回到建康、所以小名曰客儿!后世又称之为谢客。生平谢氏和王氏同为东晋以来的高门领袖、   谢惠连:南朝文学家。谢灵运之从弟?   谢庄:(公元421~466年)!字希逸。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著名南朝宋大臣。文学家!谢庄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的族侄,曾官至吏部尚书!  7026 谢赫:(公元479~502年)、著名6769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善作风俗画,人物画,着有《古画品录》!为中国最古的绘画论着。他评价了公元三~四世纪的重要画家。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批评家、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   谢朓:(生卒年待考),陈郡夏阳人(今河南太康),南齐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为为李白所推许、是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谢声鹤:着《雪溪诗集》,   谢颖苏:着《北溪剩稿》。      谢琯樵:中国著名书画家!    谢浣湘:中国女诗画作家,着《谢浣湘诗存》,   谢锡铭:贵州知府,著作《梦草轩诗词集》!    谢清高:(公元1765~1821年)!嘉应州程乡金盘堡人(今广东梅县)。著名清朝航海旅游家!谢清高有中国的马可波罗之称!着有《海录》一书?   (生卒年待考)。福建汀州人(今福建长汀)!著5623名清朝将领,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进士,官至总兵、、

师姓的历史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师姓历代名人24名。占总名人数的0.0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239位、师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6%!排在并列第188位。师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3%!排在并列第280位。师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2%?排在并列第287位!师姓历代重要人物有:春秋晋大夫师服、晋1919掌乐太师师旷、郑乐师师悝、楚乐师师缙,为乐师师曹。鲁大夫师己、西汉大司空!高乐侯师丹!河南富豪师史。5837北宋建隆进士?殿中侍御史师师颃。元祐进士、督岢岚7411军政师范。金国尚书右丞师安石,南宋绍定进士师遇,明朝户部尚书师逵。清朝甘肃提督师懿德、 师丹(公元前,~公元3年待考),字仲公,琅邪东武人(今山东7561诸城)!著名西汉大臣!经济家。政治家。西西汉朝时期举孝廉为郎,研究《诗经》,较有名望、后官至大司空、汉平帝时封为义阳侯、他在汉哀帝时曾提出“限田限奴”的主张,以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后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师丹少时师事大学问家匡衡?研治《诗》!造诣高深且品行至孝。因而举孝廉为郎官,汉元帝末年、为博士。因事免官,汉成帝建始年间(公元前32~前29年),州举茂材,复补为博士。出为东平王太傅、后经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的举荐、入朝任光禄大夫!不3099久又为少府!光禄勋。侍中,很受汉成帝的尊敬和重用、汉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任师丹为太子太傅、定陶王继位后为汉哀帝?师丹为左将军,赐爵9545为关内侯!领尚书事!不久又代王3875莽为大司马、封高乐侯,以后又升为大司空,位居三公!甚得信任、西汉末年!政治腐败,豪强大族、贵族官僚、富商大贾倚仗其政治。经济特权,疯狂兼并土地、强占民田。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或依附豪强地主,忍受着“收太半之赋”的残酷剥削!或沦为官私奴婢。过着“与牛马同栏”的悲惨生活,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师丹辅政不久。就3381联合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部分大臣提出限制豪强大族兼并土地。畜养奴婢的限田限奴的“救急”方案,他们在上汉哀帝的奏疏中建议:“诸侯王列侯皆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这一主张刚7668刚提出后!“时田宅奴婢!贾(价)为减贱”,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以外戚丁。傅和宠臣董贤为代表的勋贵宠臣对此皆以为“不便”。汉哀帝便下诏“。

楼姓的历史名人

  东阳郡:即古缙州!后称婺州,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6968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3093以郡在瀫水(今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3998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浙江金华婺城。金东,兰溪)!2341乌伤(今浙江义乌)?永康,吴宁(今浙江东阳)。丰安(今浙江浦江)。太末(今浙江龙游)?新安(8718今浙江衢州柯城、衢县),定阳(今8390浙江常山)、平昌(今浙江遂昌)九县、治设长山,南朝梁绍泰二年(丙子。公元556年)置缙州,陈天嘉三年(壬午。公元562年)撤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郡名金华自此始!隋朝开皇十三年(癸丑,公元593年)改置婺州,故城区有婺城之称!后历为州!路!府治和专署驻地,隋朝大5255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东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东阳郡置婺州,并于信安县(今河南新安)分置衢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婺州为东阳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婺州、一直沿续到宋,元时期、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改为婺州路、元朝至正十八年(辛巳!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元朝至正二十年(癸未!公元1283年)改4340为金华府?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代 郡:亦称代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始置代郡!秦朝时期先为代郡。后为代县,汉朝初期为代国、后改回为代郡、治所在桑乾县(今山西宁武)!东汉时期移郡治至高柳(今山西阳高)、晋朝时期移郡治到代县(今山西代县)!晋永嘉后期废黜,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蔚县西南一带!北魏时期亦置代郡,但治所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洛 阳:亦称洛阳郡、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该县以在洛水之阳而名!属于三川郡,西汉时期为河南郡治、东汉时期建为都城。三国的曹魏及后来的西晋。北魏!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南北朝时期东魏置郡。故城辖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两朝,洛阳故城辖地达今韩国汉城市以西九公里处。大周王朝的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由于新莽,唐朝。五代后粱!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国也都以洛阳为陪都、故而多称洛阳为“六朝古都”。 代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代国堂!高柳堂!平城堂、东阳堂:以望立堂,亦称缙州堂!婺州堂!洛阳!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