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魏姓氏来源

  由来:     在西周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中。有一个毕国,统治9240毕国的君主是毕公高。到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万在晋国做官,晋献公把魏国的旧土地赐给他,作为他的封邑!命为为大夫,   晋献公死后、毕万家族势力强大,他的子孙用封邑作为姓、称为魏氏。公元前225年。亡国以后的魏国国民,为纪念故国!用国号为姓氏、又形成一批魏姓居民。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现在的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住到湖北,湖南省境。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经有魏姓居民,   8262魏姓人才济济?秦末有个被陈胜起义军立为魏王的魏咎?他的弟弟魏豹作为汉初诸侯王!西汉有大臣魏相!隋末有个河北农民起义首领魏刀儿,唐代。魏姓有魏徵,、魏元忠,魏知古,魏暮,魏扶等6人先后任宰相!北宋有个诗人叫魏野,南宁有个名将魏胜,学者魏了翁,明代有个戏曲音乐家魏良辅还有3505专断国政的宦官魏忠贤!清代有个治程和朱理学的保和殿大学士魏裔介、刑部尚书魏象枢,还有散文学家魏禧!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文学家魏秀仁现代有个作家叫魏金枝!     魏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居在第47位、!

魏姓是怎么来的?

  来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出自「姬」姓、   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功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公元前661年!因为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时立了大功。被晋献公封在魏(今山西芮城县 )、毕万裔孙魏斯,与赵!韩,三家分晋、各自建国、魏斯建魏国。都安邑( 山西夏县 ),为魏文侯、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原王族散居各地!以8382原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第二种说法:外姓改姓魏,   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第三种说法:出自高姓。   宋代有本来姓高的人,因为某些原因而改姓魏。如魏了翁本来就姓高?。

魏这个姓氏的来源是什么?

  魏姓才华杰出 功名显赫光彩     读过《史记》的人!一定会对书中那些姓魏的杰出人物。印象深刻、姓魏的人,在漫长的春秋和魏国时代!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出色人物。而他们、正是后来魏姓人的祖先!魏。岂不是一个显赫而光彩,足以傲视群伦的姓氏?     魏姓光彩的起源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2429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3940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由此可见,魏姓是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来是毕国的人!传到周文王的曾孙毕万的时候!到晋国做了官、食采于“魏”这个地方!他的历代子孙并且都是晋国的高官!后0660来权势日隆!到了魏斯的时候!乾脆与韩!赵两家同时瓜分晋国。自成为一个诸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春秋与战国的分野,就在此时、战国时代!魏国并被列为“七雄”之一,他们当时叱咤一时!不难想见!     战国时魏国的位置。大致是在今河南省北部及山4853西省西南部一带,因此、魏姓的最初发源地应该就在这儿。后来才逐渐繁3883衍到其他各地,现在。在河北省和山西省。魏家仍然是当地的望族、     谈起魏家早期的光荣历史,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得完的。因此。只好举几个比较著名的例子!简单来说明魏姓祖先的杰出才华与显赫事功了!   9352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魏姓先人、可能要算是春秋时代的魏武子?也叫魏 、当时,魏家仍然是晋国的大夫。还没有独当一面、而这位魏 ,却被“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倚为股肱之臣,为魏家以后的飞黄腾达。铺设了平坦的大道!魏 有两个儿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结束春秋时代,揭开战7860国之幕的魏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魏文侯。魏国是在他的手里,一跃而列为诸侯!并且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对于当时的天下大势、举足轻重!据《史记》的记载。他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结果四方的贤士都向他投归,他的声名也因而大噪,他并且曾派乐羊攻陷中山、派西门5615豹守邺?从此河内称治、为魏国奠定了强盛的基础。     战国时代,魏国在群雄争立的混乱局面中。仍晃∪灰倭ⅲ?潦尤郝祝?盖?昀慈巳硕贾??男帕昃??褪堑笔蔽杭业慕艹鲎拥堋?     魏征。则是人们所熟悉的唐代名臣!他是唐太宗的谏议大夫。唐太宗在位的那些年、是汉族声威最为远播的时期!不过,被四夷尊为“天可汗”的唐太宗,对于这位敢犯颜直谏的大臣,却显得有点敬惮?魏征的文才也非常好!曾经撰写《隋书本纪列传》。还撰有《类礼》二十卷!十分受到唐太宗的重视。曾命藏之秘府,奉为国宝!。

姓魏怎么起名好记

  姓魏怎么起名好记--如--魏国(卫国:保家卫国)?魏星、魏来--     宝宝要起一个好名字,就要对字的音、义,形有所了解!同时。还要考虑到字与字组合后所产生的整体意义及音韵效果!“建筑效果”等。然后才能判断名字的“好”与“坏”,才便于决定取、舍, 1614  宝宝起名字要讲究如下原则:   1,用字9227简洁易懂,名字不仅是一个标志。更6618多的是手写喝口念!因此、一定要便于书写和辨认。很多朋友希望给宝宝取一个有个性的名字!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应尽量避免冷字,偏字!以免给今后的上学,就业带来麻烦!   2。字形和谐美观!   3。7867符合八字情况,三才五行数理吉祥。   4!寓意丰富高雅。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来看,起名字时应重视字义和寓意!字形是“形式”。字意是“内容”!字义和整体意义关系到一个名字的好坏!   5。读音铿锵响亮!选择发音洪亮的字,注意声,韵。调的搭配,   起名字是根据宝宝的准确出生时间来起名的!要分析宝宝八字五行之间的旺衰关系,找出喜用和所需五行、在起名时为宝宝做以调补。除了姓名格局以外,要考虑到名字的时代性时尚感、起名字还着重从文字的发音、字义综合来考虑,   姓名的基本“元素”是字。要起一个令人满意的名字、7023必须从字入手,取名字要回避不良谐音字、起名字蕴含理想,追求,期望!起名字包含视觉,音律,吉庆等因素、    字义好:寓意深刻!蕴涵丰富!积极健康向上,   构思好:清新而不俗,独具特色、与众不同含义丰富!耐看,易懂!   一个名字,常常是一个词或一个词根!一个词、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从名字的声调来考虑,这句话的确有它的道理。名字起出来就是给别人叫的。有的人名琅琅上口,喊起来金声玉应、而有的人名字不响不亮、叫起来底气不足、这9013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起名者忽略了名字的音韵之优美。。

成姓的姓氏来源

  成 郕成(郕)氏有两支、一支1126源于姬姓,周初、周文王嫡七子。姬叔武!封地郕国(今山东省宁阳县汶上县北部一带)。伯爵、谓郕叔武。郕叔武的后代以成为氏。一支源于芈姓、西周末年的战国时代,楚国君芈熊仪尊号若敖,他的庶出子孙称为若敖氏,到楚成王芈熊恽(又名髡,頵)时。有名将成得臣、是若敖的儿子斗伯比的第三子,以父字称为成氏!成得臣善于治军统兵?作战勇猛!为楚国立过很5834多战功,一直做到楚国令尹!后来由于他久胜而刚愎自用。在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中!被晋军打败。楚王知道后怒而不饶。派使者上前线!成得臣因羞愧而拨剑自刎!等楚王听从人劝告,念其勇武及往日功勋,想饶其败军之罪时。但在使者再到军中时。成得臣已自刎了、他的儿子成大心也是楚国名将!成(chéng)姓源出有: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弟的9098封地郕。属于以国名为氏?姬姓氏1104族以郕地之名为姓氏的,有两个很有意思的几乎同时的分支!在姓氏形3389成上独一无二:⑴.起源于今山东宁阳!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与《辞源》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其弟,周文王第七子叔武于郕(今山东宁阳),叔武在郕建立了郕国!文公三传至僖公。齐僖公先后与郑庄公及鲁隐公结盟。得到两国帮助、在其后十数年间齐僖公先后主持与多国会盟。平定宋,卫与郑三国之间的斗争!齐国与盟国郑,鲁以宋殇公不向周天子朝觐而讨伐宋国。以郕国不听从周天子之命令不而讨伐郕国,平定许国逼使许庄公出走!立其弟许桓公为国君,平定宋国华督之乱、前706年!齐僖公又在郑国公子忽帮助下打败狄戎。但是因赠送礼物给各盟国时!鲁。郑交恶。于前702年。齐国在郑国要求下联郑伐鲁!前699年!又应宋国要求。联合宋,卫。燕三国讨伐郑国,齐国遂形成一个小霸之局面、到了僖公之子襄公在位时!国力更强、在前690年。降服纪国!前686年。齐国又与鲁国讨伐郕国?郕国国君看到鲁国同姓相残、竟联合外姓讨伐自家人。一气之下、遂使郕国降齐?被齐襄公姜2463诸儿厚礼受降、其后代遂以国名为姓氏、后有的去邑为成氏!史称成氏正宗。⑵.起源于今河南范县西濮城北、几乎在与叔武封地的同时,周武王又将另一个王族季戴,也分封在另一个郕邑(今河南范县濮城)。季戴也在自己的郕邑建立了郕国、季戴郕国没有叔武的郕国命运好、早在叔武的郕国灭亡三十二年前的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这个郕国即被卫宣公姬晋所灭。其后代以国名为姓氏!其中就有人去邑为成氏,世代相传至今, 成氏族人大多尊奉成叔武为得姓始祖! 源于容成氏!出自远古帝王容成氏世系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史籍《姓氏词典》中引《新纂氏族笺释》注释:“容姓出自大容氏!”大容氏部落后派生出容成氏族,即传说中的大容氏“生”容氏,在典籍《庄子·胠箧》中记载:“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后世所明确记载的容成氏。当以大禹为主要代表!是源出姒姓的一支族人、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名人辈出。其后裔子孙分衍多多!姓氏繁复!但最早的成氏,容氏、庸氏。当出此族源。 源于芈姓,出自楚国君主若敖之子成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千家姓查源》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君主若敖有个儿子名叫熊成虎。是楚国大夫,在熊成虎的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成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匈奴族、出自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北凉录》中的记载、在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期(公元前140~前88年)。南匈奴屠格部族多次被大将军卫青击败,俘虏2635被送入中原地区分散居住、其中9630即有按汉俗改汉姓为成氏者!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余下全文>>,

关于朱姓什么的来源

  朱姓是当今中国的第14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1%以上!   朱姓来源   1、朱姓始成于西周!是古帝颛顼高阳氏之后,古帝颛 朱姓   顼的玄孙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安!大禹赐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曹挟在邾(今天山东省邹城市一带),建立邾国。附庸于鲁国!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今8741山东费县!邹城!滕州,济宁金乡等县地市、建都于邾(今山0511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东南9450纪王城),5379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邾国君主支庶子孙又去邑6075为朱姓,   2,另据Wei书·官氏志>>记载、鲜卑族竭烛浑氏 朱可浑氏。在孝文帝时住在洛阳、他 朱姓   们一起改为朱姓!   3,《元和姓纂》记录说舜时有一个大臣名叫朱彪(一作朱虎)!他的后人以朱为姓!由此看来,帝舜时代就已经有了朱姓。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4。宋国的开国君主宋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有裔孙朱晖。原以国名为氏、称宋氏!春秋时、诸侯灭宋!其后裔逃至砀(今安徽省砀山县)!改宋氏为朱氏,   中国姓氏的根源流布,与其博大的7869文化一样?往往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源头,而往往呈现出多个来源,汇百流而成大川的景象!   5, 出自曹姓。是颛顼帝的后裔,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子叫陆终、生有6个儿子,其中!第5个儿子叫安!骇曹,封在曹(4960今山西东定陶县西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振铎9352在曹国!称为曹叔振铎。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挟在邾国!称邾子挟。附庸于鲁国邹县、春秋时、传至仪父、见齐桓公称霸诸侯!便附从于齐,进为1086子爵之国!亦称邾娄,战国时,邾国被楚国所灭,5098其公族子孙遂以国名"邾"为氏,后又有人去邑以朱为氏,称朱氏、   6,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有鲜卑族复姓浊浑氏,朱可浑氏改为汉字单姓朱氏!   中国姓氏的根源流布。与其博大的文化一样,0106往往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源头。而往往呈现出多个来源!汇百流而3788成大川的景象!   编辑本段“朱” 姓的前身   朱姓本姓邾!那么朱姓的前身为什么姓邾呢!"邾"字是什么含义,邾姓又是怎么来的!邾氏的根源又在哪里?   答案可能会让人们哧一大跳:朱姓的前身--邾姓的"邾"字,6448竟然是指一种大蜘蛛。   上面的文图是邾国!邾姓的"邾"字,从实物图像到甲骨文到小篆的演变过程图! 朱姓   从图中可清晰看出!邾字的演变有三个阶段!即从最初甲骨文象形文字阶段。到3664金文的从黾!朱声的形声字"鼄"!再发展至从邑,朱声的形声字"邾"、   可见,邾国、邾姓的"邾"字是汉字规范化、形声化后才有的、"邾"字原作鼄、   《说文解字》云:"鼄,鼅鼄也、从黾。朱声!蛛!鼄或从虫!"可见。"鼄"字不但是"邾"字的初文(原始文字)。而且也是今天"蛛"字的初文!它最原始的字义、就是代表一种蜘蛛。而从甲骨象形文字"鼄"可以看到,邾姓的"邾"、它的9719甲骨文活脱脱就是一个张爪爬行的蜘蛛!   崇拜蜘蛛的邾氏族原来、早在远古时代、今山东半岛上生活着一支氏族,他们因种种说不清的原因而崇拜蜘蛛!认为全氏族成员都是这种神圣的蜘蛛的后裔、并受其庇佑。于是!他们把蜘蛛当作自己氏族的祖......余下全文>>。

糜姓的来源和代表人物

  来源 糜姓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书姓氏寻源说:“(禾巨)黍之类有糜、即糜芨也、当取此为氏,如麦氏,禾氏。谷氏、粟氏之类,”原来。糜姓祖先是种植糜类庄稼的氏族。上古时候。人们以采集和打猎为生。辛苦而没有保障。而种植庄稼因为每年有固定的收成!在当时是很先进的生产方法、所以种植庄稼、如糜!麦,禾,谷、粟等9617谷物的氏族就很兴盛。他们的后代以职业为姓,这就是今天糜姓的来源。在古代!糜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东海。 1.姓源:(1)以物为氏。 (2)古麋,糜通、麋氏后多改为糜氏,2.郡望:汝南!3.名人:三国魏有糜信、 清有糜宣哲!糜澳 、 民国有糜文开 三国时有糜环,糜芳等?!

肖姓的来源

  中国大陆在20世纪70年代推行二简字之后。“萧”整个字的所有义项都被合并到“肖”(不仅姓氏),于是所有的萧姓被写为肖姓(如同一简之后刘姓全部被写为刘姓),可后来正式废除二简字之后由于户籍管理部门的相关规章,更改姓氏十分困难,所以肖姓很少有人改回萧姓!   寻根溯源   说法一     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以国为氏、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     说法二   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说法三   据《续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汉朝时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两晋南北朝时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改姓萧。     说法四   金文中“赵”大部分写作“肖”、所以古5534肖(读赵音)姓基本上都是赵姓、如“相邦赵戈”写作“相邦肖戈”。现肖姓则大部分是“萧”讹写而来。。

姓魏的有多少人啊

魏姓位列我国宋代《百家姓》第30位?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佔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三、 魏姓1106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带,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先秦时期。魏姓就已经出现了以“战国四大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人物、使魏姓在当时盛极一时,家族地位十分显赫,势力也十分庞大、秦汉时期、魏姓子孙继承先人遗风。历居高官。使本族得以6969持续发展、并在秦时由于“秦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是故魏姓也有部分迁至今陕西省境内!魏无8462忌的六世孙因在西汉时任钜鹿(今河北)太守、有功于朝廷受到封赏、并使其家族成为朝野所敬仰的家族!其居地钜鹿也就发展成为魏姓历史上最著名的大郡望,与此同时。魏姓也有进入江苏、浙江、甘肃。宁夏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军阀割据,相互攻伐!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加上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中原士族多受冲击!因此魏姓大举南迁至四川!江西。福建等地。在当地安居繁衍。发展壮大!名人志士也有如泉湧!如三国时期蜀之名将0883魏延便以勇猛善战?功迁征西大将军而闻名,盛唐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士族壮大、魏姓繁盛。人丁兴旺。郡望与名人显宦大量出现、并且有部分族人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闢漳州,于福建安家,后又徙至广东等地!使家族播迁更加广泛!唐末,战乱烽烟又起?外族入主中原?魏姓被迫再度南迁?广泛进入到南方各地,截止宋末!魏姓人已遍布江南广大地区,繁衍于全国各地!从而使魏姓成为我国一大姓氏。元明清时期!魏姓族人已远播于海外!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比较大的著名宗族!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佔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三, !

“虞”姓的来源及发展

  虞姓的来源主要有二:   1 来自舜帝!远古舜帝有一个称号叫有虞氏!所以舜帝又被称为   虞舜。虞舜就是虞氏的始祖。大禹治4617水有功!于是舜帝将帝位禅让给   大禹!大禹于是就把舜帝的儿子封在虞这个地方、并且建立了虞国。   他的子孙于是0560就将虞作为自己的姓、称为虞姓、   2 以国为姓!周朝时。武王执政以后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建立了   虞国,春秋时期被晋国消灭!虞国的人民于是以国为姓。是为虞姓,   二 迁徙分布   虞姓的望族居住在会稽和陈留!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济阳郡:晋惠帝的时候将陈留郡的一部分划出来!设置了济阳   郡!在今天的河南省兰考县一带,   2 会稽郡:秦朝的时候设置、在今天的江苏省东南部以及浙江省   活上西部一带。治所在吴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   3 陈留郡:秦代设置陈留县、汉代改设陈留郡,在今天的河南8481省   开封地区!   堂号:   1 五绝堂:唐太宋曾经夸赞虞世南:“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   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一时传为美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