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及姓来源

  及姓 及[及!读音作jí(ㄐㄧˊ)]  1696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时期箴氏诸侯国滑0532方及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商朝时期!有子姓箴氏诸侯国滑方(今河南滑县)。   周成王元~三年之间(约公元前1063~前1061年)、纣王的独生子武庚举兵反周、箴氏滑国参与其中!周公旦率军东征,苦战三年。平息叛乱,灭了箴姓滑方!以其故地封予姬姓亲族、此后、姬姓滑国将其都邑由滑西迁于费邑(今山东费县)、    滑国被灭后,箴氏族人四处分散。其中有逃迁至汲水一带者(今河南汲县)、改称为汲氏,后有1446省去“氵”偏旁称及氏者。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及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续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春秋时期!及邑为姬姓滑国的一个地名!到晋襄公元年(公元前627年)、滑国为秦国所灭、晋国则乘乱于同年取其故地为自己的滑邑。及邑则成为了晋国的边境小镇、被封赐予晋大夫,其后裔以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及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汲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上古周朝时,有位王族叫康叔,受封于卫邑、后建立了卫国!   后来卫国君主卫宣公,将他的儿子安排在“汲”8063那个地方居住(今河南卫辉)?称公子汲、公子汲的后代以居地为姓氏!世代姓汲!其中有因避战国末期的战乱,而省去“氵”偏旁简改为及氏者。   二.郡望:   清河郡:西汉高祖刘邦五3395年(公元202年)置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2184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3543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    任丘县: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8260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範(公元550~559年)开始置县,隋朝初期并入高阳郡。在隋朝至唐朝初期曾两度置废,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置任丘县、以后历代沿用,1945年4月30日任丘解放。1958年任丘,文安。大城三县合并。1961年恢复原县制!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目前已成为中国黄河以北规模最大的县级市,    三.历史名人:   及 宦:(生卒年待考)、粤人(今福建福、

常姓的来源

  常姓的来源有三支,第一支常姓是以父王字为氏的,根据《姓氏考略》9827上记载。黄帝的大臣中有常仪和大司空常先!常先、常仪的后代以常为姓,称为常氏!因此,常姓得姓至少4809有4000多年,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第二支常姓出自姬姓!2909是以邑为氏的,根据《元和姓9990纂》上记载、卫君康叔的贰孙被封于常邑、后代以邑为姓!亦称常氏,卫是春秋时代的一个诸侯国!由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所在地就在沿着黄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带、卫国后被秦二世所灭!康叔支孙的后代则有以邑为姓!而称为常姓,第三支常姓出自恒姓,源自避讳改姓,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宋真宗年间,5669恒氏为了避宋帝赵恒的名讳,改为常氏。望族居于平原郡、即现在的山东省平原县南、,

满姓的来源

  满(传统百家姓排名第351名)   【起源】满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黄帝後人舜的後代!西周初!周文王将舜的後裔胡公满封在陈。建立了陈国。子孙将祖字为氏、姓作满。   2,出自回族中有满姓、满姓取自经名「满蘇尔」的首音,“   3,出自他姓所改!旧由“瞒”氏讹音变为满氏, 【地3592望分布】山阳郡:此郡的地点有两个!一个4113是汉武帝建元年间设置的山阳郡!地点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治所昌邑,相当於今天的山东金县西北。还有一处是东晋年间从广陵郡分置出来的山阳郡。治所在山阳,相当於今天的江蘇省淮安市!河东郡:秦朝时期置郡!相当於今山西省黄河以西夏县一带, 汝南郡:汉朝设置。治所在上蔡。相当於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京兆郡:太原、高阳。平昌、 太原郡,秦朝时置郡。相当於今山西省五台山以南?7575霍山以北的地区!【家族名人】满 宠: 三国时魏国太尉,他曾为魏国立下显赫战功、且为官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他立志刚毅、勇而有谋、不治?生。家无馀财。满宠之子满伟。孙满长亦有名,满 奋: 晋朝时期尚书令!昌邑人!清高雅致!任职司隶校尉,满朝荐:明朝时期麻阳人,万历年间进士。担任咸宁令。光宗年间担任尚宝卿、後来因为上书引起了当政者的不满,被遣送回原籍,崇宗的时候又被任用为太仆卿,    望采纳哦,

郝姓的来源

  郝姓来源(1)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商王帝乙时!子期受封于郝乡?其后以邑名“郝”为氏、(2)少数民族改姓,据《旧唐书.南互传》所载。唐代南方土蛮有郝、杨、刘三大姓,又汉代乌桓有郝氏!、

陈姓的简短来源

  1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沟、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到了陈闵公时,陈6161国被楚国灭!亡国后的陈国1716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有了陈的姓氏,   2陈林. 陈友谅. 陈胜. 陈平. 陈友谅   3根据统计,陈姓的有8千万人口   4陈姓族谱顶级观念森严,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7007书特书!惟恐不详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其他介绍、、

郭姓最早的来源

  郭姓、3700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肇姓始祖、。

武姓的来源

  1,出自姬姓、公元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5713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史称武姓正宗、是为河南武氏! 2、据《世本》所载!"出夏臣武罗"。其后子孙也称武氏, 3!出自子姓,(1)据《武班碑》所载,为商王武丁之后、汉代武5641班即是,(2)据《风俗通义》所载、春秋时宋戴公之子司空!死后谥号为"武"。史称宋武公,其子孙以其谥号为氏!亦称武氏。 4,又据《风俗通义》所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武强"4427简为武氏, 5,出自以武字开头的复姓--武安氏和武疆氏,(1)为秦大将白起之后,战国时!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称武安氏!(2)为周顷王之孙姬满的后裔?因姬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疆,因而以地为氏!称武疆氏、 6。出自唐代的冒姓或被赐姓为武姓的, 二!迁徙分布 武姓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河南省。其后再次第得到在此地得到不断繁衍、并迅速向邻近的山东及江苏等省迁徙、至汉时、山东武氏一直是一个兴旺?显赫的家族、出自此地的武姓、后大举地繁衍至今河南、安徽,山西等!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姓大举南迁成为江苏一大望族、其中在北方有一支武氏迁入今山西!唐代出了一个武则天!使武姓达到极为昌盛的时期!遍及全国。 三。郡望堂号 【堂号】: " 鬻薪堂":鬻薪是卖柴、宋朝武行德,相貌气味。家里很穷、以卖柴为生、晋祖镇守弁门!到郊外游玩,看到行德卖柴。对他的相貌很惊讶!又见他担的柴特别重,就把他留在帐下当了侯虞!后来作战时行德被契丹俘虏、他杀了契丹的官,占据了河阳!8752不久归顺了汉!当了河阳尹!入宋!官太子太傅! 武姓又以"太原"为堂号, 【郡望】: 1!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进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3922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沛郡:汉高帝改泗水郡置郡。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北,西淝河以东。河南夏邑,永城及江苏沛、丰等地,东汉时改为国。 四。历史名人 武亿:清代著名学者。乾隆进士、创办范泉书院,亲自讲学、治经史。精于考订金石文字,著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证》。《偃师金石记》,《授堂诗抄》等, 武禹襄:清代武式太极拳创始人。 武祺:元朝、

唐姓的来源

  源流一   出自姚姓和姬姓与祁姓,为黄帝轩辕氏之后、相传帝尧是黄帝轩辕氏的六世孙、姓伊祁。名放郧、舜帝是黄帝十世嫡长孙姓姚名重华!尧舜是他们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被称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所以又称唐尧。尧做了100年天子后禅位给舜,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1275丹朱为唐(今山西省翼城县)侯,到周武王时。唐侯作乱被成王所灭、唐国之地就被改封给成王之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的、称唐氏、另外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为氏。后来就姓了唐,同时周昭王时。曾封丹朱之后在鲁县为唐侯,被楚灭后,其子孙也姓唐,春秋时,又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4580楚昭王灭后?其后人也称为唐氏!还有复姓唐山姓!北唐姓改为唐姓。以上0070这5支唐氏,均源自轩辕氏、   源流二   源于西南夷!出自东汉时期白狼王部族,属于汉0250化改姓为氏!据《后汉书·南蛮传》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古称白狼族!白狼夷。就是今天少数民族普米族的先民、普米族。自称培米。拍米!批米、普米语中“米”意为人、培、拍、批是一音之转?都是“白”的意思、即普米语的汉义为“白人”。普米族的他称较多!汉文史籍依其自称而写作“般木”或“白狼般木”、即白狼族人、称白狼夷,至晋朝时期。以他称而写作0462‘西蕃’?清朝以后称之为“西番”。在其周围的少数民族中,藏族,摩梭人称之为“巴”,彝族则称其为“俄祝”。纳西族称之为“博”。清朝时期撰著的《云南通志》、《维西见闻录》等史籍中,亦将普米称为“巴直”,普米族最初只有以上八大汉姓!其它普米族汉姓大多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例如格母部落的汉姓已发展为郭!杨,马、董!烟,肖!龙,宋,项等等,   这四个普米族部落现今主要分布在木里盐源后所,右所,中所!宁蒗蒗蒗!永宁,宁蒗温泉,拉伯、西川,木底箐!翠玉!红桥、新营盘!战河!跑马坪、永胜,丽江,维西!宁蒗金绵。西川、新营盘。宁利等地,从整体看!大分散小聚居是普米族分布的一个特点?普米族大部分与其他民族杂居。使之形成了开朗、豁达、豪放的民族性格,   源流三   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甘肃)羌族中有唐姓、   源流四   源于回纥族、出自元朝时期大臣畏兀人唐仁祖、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据史籍《元史·唐仁祖传》中的记载、元朝时期!西域畏兀人中有唐仁祖!唐仁祖,字寿卿!畏兀人(回纥)!因3786其祖辈称唐古直氏,因此宋。元时期其子孙都以汉姓唐为氏、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尔大德五年(辛丑!公元1301年)、唐仁祖授翰林学士承旨!在此期间。元成宗尊太母元妃为皇太后!由于9720唐仁祖精于书法!特诏令他书写册文!深得元成宗的器重?   唐仁祖逝世后。被追封为洹国公,赐谥号为“文贞”,在唐仁祖的后裔子孙中!皆以汉姓唐为氏,  3759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属于以部落3666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塔喇氏。人数庞大、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ara Hala!汉义9679“旷野”?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白氏,唐氏、匡等。   ⑵.蒙古族图罗鲁特氏,亦称佟尼果特氏,世居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lolut Hala!清朝3528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他塔喇氏!亦称他塔拉氏!他他拉氏!满语为Tatara Hala?汉义“众多”。世居扎库木(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安褚拉库(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宁古塔(黑龙江宁安),扎克丹(今辽宁抚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马察(今吉林浑江),占河(今吉林双阳)、乌苏(今吉林伊通)、伊兰木(今2979吉林市)。海州(今辽宁海城)!十方寺(今辽宁沈阳0082石佛寺)!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以及长白山等地,清朝中叶9146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谭氏。舒氏、   ⑵.满族泰瑚特氏!亦称唐8904乌勒特氏!满语为Taihut Hala!世居乌拉(今吉林永吉),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   ⑶.满族唐达氏,满语为Tangda Hala。世居科普沁(科普喀滩!今乌苏里江北岸)、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佟氏。    ⑷.满族唐古氏?亦称汤务氏!陶古浑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唐括部。以部为氏,满语为Tanggu Hala,汉义“百”!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陶氏。   ⑸.满族唐佳氏、亦称汤佳氏。满语为Ta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安褚拉库(今俄罗斯滨海地区),清朝中叶以后多多冠汉姓为唐氏。   ⑹.满族唐尼氏,满语为Tangni Hala,世居十方寺(今辽宁沈阳石佛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   ⑺.满族唐颜氏、满语为Tangyan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唐氏,   源流七   源于土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土族唐氏!源出土族拉什唐氏族部落!在清朝中叶多取部落名称中的谐音汉字“唐”为姓氏!世代3127相传至今!   源流八   源于藏族!出自民国6281初期西藏唐官,属于以官职称为为氏,民国初的北洋政府时期。在西藏地区设置了两大官吏体系、其中之一就是唐吉忒官、负责辅佐北洋政府管理西藏地区政务事宜,可以由任何普通人来担当、但必须通晓汉,藏两族语言,不论职位、统称唐吉忒官。简称唐官,其实。唐吉忒官的主要职责就是沟通汉族与藏族之间的语言与生活习俗!帮6976办一应杂务,在唐吉忒官及其后裔子孙中!就有以其官职称谓为汉姓者、称唐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九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为氏!今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运动中!被地方汉族最高行政长官赐予的汉姓!亦有3121汉族兵员驻守边疆时与各民族联姻后带入的汉姓,、

廖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四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饥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而得姓,楚7234穆王四年灭英!六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为缪,颜二姓所改。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改姓为廖!。

姓景的来源?

  1是战国时期!楚国王室三大姓---屈,景!昭、之一!皆为楚国王室分封子孙的食邑地名!后代以之为姓!      2是景姓,是战国时齐国君主齐景公的后代、以王父名为姓,相传姓景、   二,郡望堂号 秦置晋阳县,属太原郡、现在山西太原市!   三!历代名人     4775 景阳-一战国时楚将、齐。魏、韩三国攻燕、燕使太子求救于楚。楚王命景阳为将救燕,景阳不赴燕而迁攻魏之丘!取之以与宋,三国恐惧。乃罢兵!燕国得解围!景阳这种战略,被载于《战国策》,     景延广一一字航川、五4914代后晋陕州人,高祖时累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出帝立。大臣议告契丹致表称臣。延广独不肯、但致书称孙!契丹数以责晋,延广对契丹使者说:“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他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其后契6934丹入寇!延广闭壁不肯出!寻出为河南尹、北骑奄至、延广顾其家!未能引决、被执,但他宁死不屈、最后自杀!以身殉国,终年55岁!      景幼南——初名炎昭,改名昌极。字幼南、江苏泰州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著有《哲学论文集》,《哲学新论》、《道德哲学新4094论》鸡《名理新探》!译有《柏拉图对话集选篇》、《温楷斯德文学评论之原理》等、。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