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方姓的历史名人

  方 回: 尧时的仙人. 汉>中介绍: 方回者,尧时隐人也、尧聘以为闾士, 炼食云母粉!亦与民人有病者隐于五柞山中。 夏启末为宦士,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泥掩封其户,时人言,得回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   方弼!方相: 商朝殷纣王的两位镇殿将军. 因纣王荒淫无道,兄弟二人反出朝歌, 为周王朝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后世人们把二人尊为显道神, 开路神. 门神.   方 叔:周宣王时大臣,曾率兵车三千乘进攻楚国大获全胜.名望如日中天. 恭贺用语"望隆方叔", 意思是有如方叔的崇高的名望与声誉!   方 储:浙江淳安人。东汉和帝方储以贤良方正对策为天下第一,任博士迁议郎。洛阳令。太常卿,死后追赠尚书令,黟县侯。葬淳安城内. 徽州和浙江等地都建有"方仙翁"庙.   方 干:浙江淳安人,唐才子诗人, 生前未仕, 死后却名扬天下. 人称“管无一寸禄?名传千万里,”遗诗三百七十余篇!有《玄英先生诗集》。成语" 身后识方干", 是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4604方 清: 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唐代宗时江南农民起义首领,   方 太: 山东青州千乘人五代后晋名将. . 武定节度使, "郑王". 方太能征善战. 曾率兵数百人逆击敌兵万余人, 大获全胜.方太一生百战百胜, 可惜却受小人嫉妒被害身亡.   方 峻: 福建莆田人. 宋代著名的藏书家. 白杜"万卷楼", 总计藏书约在五万卷以上?为宋代全国最大的藏书楼.   方 訚:浙江淳安人、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为北宋名士。时称“0937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方 琼: 湖北通城县人、民族英雄. 北宋兵部尚书. 靖康元年御金壮烈牺牲。高宗建炎二年建方琼宗庙于鸡鸣岭下建修方琼忠庙(庙现存)庙联云:"抗强敌保家邦勋功垂青史,光祖德建忠庙正气6069满人间"!清代。祀入县忠孝祠,立有方琼殉难碑、   方 腊:古徽州人. 北宋末农民起义领袖。宣和年间1120年他利用明教发动起义!建立政权称帝,号"圣公"。后战败被俘!英勇就义、   方崧卿: 福建莆田人.文学家, 藏书家. 聚书四万卷,手自雠校,曾校正《韩昌黎文集》。作《韩诗编年》。《韩文举正》.《韩集举正》是宋代韩愈集文本研究的集大成!也是后代韩集文本整理的基础。   方信孺: 莆田人,宋代优秀外交家.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好交游.开禧北伐时出使金国,大义凛然,不辱使命.面对威胁,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被誉为"以口舌折强敌"在九疑山留有磨崖题刻.著《方信孺词选》《南海百咏》   方大琮: 福建莆田人. 宋理宗淳佑元年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六年迁宝章阁直学士、在广五年。百废俱兴!以兼司俸禄赠学校,增摧锋军春衣钱,别给水军出戍粮米。为官直言敢谏,著《宋宝章阁直学士忠惠铁庵方公文集》   方逢辰:宋代状元。浙江淳安人。南宋著名教育家!淳佑十年(1250)状元!理宗赐名“逢辰”!著0110有《孝经解》。《尚书释传》。《格物入门》等书。   方山京:宋代状元!浙江人。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壬戌科状元、方山京4877为官正直清廉。时人称其为谦谦君子!   方 岳: 安徽祁门人. 南宋后期著名爱国诗人,字巨山,号秋崖。, 著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   方 斫:浙江仙居人,宋代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卓然屹立于众醉独醒之中","东......余下全文>>、

别姓的历史名人

  京兆:亦0563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5236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3287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6993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6631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3692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5987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巴郡:亦称巴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连陕西汉中、地貌多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古巴族人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巴州是巴子国的首都。战国4197时期秦国取古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其时辖地在今重庆市一带地区,东汉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刘璋改巴郡为巴,

姓任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高手往往在摸爬滚打中成长,电脑高手是在自己的电脑系统崩溃过N次,死机过N次,问过N个问题,查过N本书,拆过N回机箱,换过N次硬件,超过N次频,吃过N包方便面,通过N次宵.........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糟姓历史名人有那些

  最有名的是:曹操 曹雪芹?   其次是:曹丕 曹冲 。   剩下的是:曹彰 曹植 曹熊 曹昂 曹铄 曹冲 曹据 曹宇。 曹林 曹衮 曹铉 曹峻 曹矩 曹干 曹上 曹彪 曹勤 曹乘 曹整 曹微 曹茂等。    希望可以帮到您。望采纳哦,

叶姓历史名人有哪些?

  1 东汉末年董卓部下都尉叶雄(因叶与华的繁体过于相似、导致后来被误记成华雄)   2 叶公十一世叶淑和为秦朝长沙(今湖南长沙)太守,     3   4 二十世叶崇!为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      5三十五世叶颁!为长沙(今湖南长沙)太守,     6 四十七世叶尤、字茂永、东汉时为太尉、居南阳叶望、字世贤。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人称“楼舟先生”。建安二年(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省句容)!为叶氏南迁之始祖。      7 叶清臣(1000~1049) 北宋大臣、字道卿,苏州长洲(一作浙江乌程)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宋史》有传,《全宋词》录有其词作、      8叶梦得(1077~1148) 宋代大臣!著名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累官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尚书左丞等,      9叶颙(1100~1167) 宋宰相。字子昂!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绍兴进士!累官南海主簿!吏部侍郎、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首荐汪应辰、王十朋等,高宗嘉纳,卒谥正简。颙为人清介、自初仕至宰相!服食。不改其旧。为官清廉受世人景仰!“一门八进士”美谈传颂至今!《宋史》专门为其作传!      10叶 适:温州永嘉(今属浙江省)人。宋代唯物主义8274哲学家。思想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官2560至礼部侍郎。著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11叶 欣:上海松江人。清代著名画家、为“金陵八家”之一,     12 叶 燮: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清代文学家、长于诗论,著有《原1145诗》等书。    13 叶 紫:湖南益阳人。现代小说家。作品有《2240丰收》!《山8560村一夜》和《星》等,      14叶 挺:广东省惠阳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2360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领导过“八一”南昌起义、 叶挺加过广州起义!后任新四军军长,因飞机失事而遇7143难身亡,   15 叶仁遇:宋代著名画家!所绘题材多取自江南市肆风俗田家景物、叶梦得:宋代吴县人!著名文学家!官至户部尚书!著有《石林春秋传》、《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抚书,      16叶0719向高:今福建省福清人。明代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光宗时出任宰相,为官忠勤耿直,著有《说类》一书,叶宪祖:今浙江余姚人!明代戏曲家,作品有七种传奇,二十四种杂剧、      17叶子奇:龙泉(今属浙江省)人,明代学者,著有《草木子》四卷!     18   叶剑英:广东省梅县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早年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后参加北伐战争,领4006导广州起义!解放后,曾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19叶选平:叶剑英之子。1924年11月生,曾任广东省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20叶富:原名贵富!字梦梅。1848年12月25日生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九龙司(今香港岛)。祖籍广东东莞水南人、中国清末海军爱国将领,1871年福州马尾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1874年任福建水师海东云舰管带。1876年任靖远舰管带!1878年9月任超武舰管带!1879年1月沈葆桢调超武舰和叶富管带前往南洋海军、驻扎浙江温州,1880年!浙江匪徒黄金满扰乱台州!超武舰奉命派往进剿,管带叶5748富带领全舰官兵英勇杀敌、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2岁。清廷下诏书赠游击,并给骑都尉世职、叶富与邓世昌都来自广东。同期考入船政学堂驾驶班!他们在学生时期即成为挚友!毕业后、同在福建水师任兵舰管带、后李鸿章调邓世昌前往北洋海军(北洋水师)。沈......余下全文>>、

姓洪的历史名人

  洪 皓: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代大臣、词人!政和进士。曾以礼部尚书之职出使金国!被扣十五年才被放回,有宋之苏武之美誉、后因与秦桧不合,被贬,他学识渊博,著有《帝王通要》?《松漠纪闻》!《鄱阳集》。《鄱阳词》,   洪 适:宋代名医,洪皓之子!少时聪慧。与弟洪遵,洪迈同3734中博学宏词科,时称"三洪"、以文章著称于时、好收藏金石拓本!并以据订正史传的讹误!   洪 迈:南宋大臣。史学家。洪适三弟!亦举博学鸿鸿词科?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有《野处类藁》。《容斋随笔》,《夷7041坚志》等,二哥洪遵乃钱币学家,有《泉志》,   洪 炎:南昌人。黄庭坚外甥。南宋诗人。进士出身,累官至秘书少监、诗属江西派。有《西渡集》、   洪 升:字方思,号稗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剧作家!诗人,杂剧代表作为《长生殿》!现存还有《四婵娟》,另有诗集《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   洪 仁: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1858年辗转到天京后、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他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写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天京沦陷后,辅佐幼主!以图恢复!后被俘于江西石城!不屈被杀、   洪 钧:江苏省吴县人,清末外交官。同治年间中状元,历任提督江西学政、翰林院侍读学7662士等职,后出使俄!德!荷!奥诸国、官至兵部左侍郎?著有《元史译文证补》,著名交际花赛金花即为其妾。   洪咨夔:字舜俞、号平斋。临安於潜(今浙江省临安西)人。南宋大臣,词人、嘉定进士。历任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加端明殿学士,词学苏。辛!以淡雅见长!有《平斋词》!《平斋文集》!《春秋说》、   洪子舆:江2782苏省常州人、唐代大臣。睿宗时官至侍御史,   洪觉范:宋代新昌人。以其书而出奇,同县人邹元佐以其命而出奇,彭渊材以其音乐而出奇,人称新昌三奇!   洪兴祖:字庆善(1090-1155)!南宋丹阳人。与孔端明!张炳、周林同时被召赴翰林院考试!名列第一!官秘书省正字。   洪亮吉:阳湖(今江苏省常州)人。清朝史学家,经学家、文学家。乾隆进士、任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一生著述颇丰!尤精于史学与地理沿革!有《春秋左传训诂》。《补三国晋书地理志》。《洪北江全集》等!   洪秀全:清朝人,1843年创立了农民革命组织“拜上帝会”。自称是"天帝"次子?著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1851年!在广西桂县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太平天国十四年,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陷落!起义失败。   洪亮吉:清代学者兼文学家、乾隆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工篆书。著有《洪北江全集》。   洪学智:安徽省金寨人!中共高7712级将领?有勇有谋。抗美援朝时任志愿军副总司令。1955年被中共中央军委授3312予上将军衔!!

鱼姓的历史名人

  鱼姓家族在中国早期历史上表现不俗!《左传》就载有官拜右师的鱼石?汉时有鱼翁叔!以业贾致富而传名,三国时有史学家鱼豢(huàn)、官拜右将军的鱼遵,唐中叶有权倾当朝的大宦官鱼朝思、宋有御史中丞鱼周恂……等。这些都是留名史册的人物! 鱼豢、著名三国时史学家!鱼豢撰写了著名的史书《6944魏略》!在《魏略》中对三国的历史有比较精准5325的记述?比如:诸葛亮隐居隆中!十年耕读,交友访贤。潜心求学而不求闻达!后经刘备“三顾茅庐”。出山扶助蜀汉、千百年广为传诵?成为中国历史上礼贤下士的典范、然而!关于这件事。史书记载却相互不同,长期聚论纷纭!史家黄长明引经据典。仔细剖析,认为诸葛亮登门求见刘备在先、引起了王满全等人的驳论。黄长明针而对之,指出诸葛亮更需要刘备。据鱼豢《魏略》记载、刘备屯守樊城时。曹操方定河北。并继续扩大地盘,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预料荆州难保,而刘表又无指挥能力、于是便求见刘备、当2967时刘备的客人很多!见诸8883葛亮年轻。并素昧平生!2947仅以一般客人相待。当宾客全部离去后、诸葛亮却仍坐着未走。刘备本来瞧不起他。便不言不语!只顾玩弄牦牛尾6893巴(尘尾)!诸葛亮对刘备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很是反感、便讥讽道:“大丈夫当有远大志向!大概不会终日玩牛尾巴吧?’’刘备这才感到失礼!急忙丢3982掉手中玩物,和诸葛亮谈了起来……同样的记载!也见于《九州春秋》一书中!从上述引文看来,刘备初会诸葛亮是诸葛亮首先登门求见的。这和他在《前出师表》中所说“先帝不以臣卑鄙!枉自屈尊、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相悖,由于《魏略》一书的作者鱼豢。是三国时魏人?应是当代人写当代史,秉笔直书、较少2515主观色彩,因此。记载中的事是可信的、其事是刘备由开2687始瞧不起诸葛亮!到了解他!信任他,是一个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既合情理。又很自然!况且。公元207年刘备在樊城时,诸葛亮年仅二十六岁、既无政治实践!亦无政治影响。虽然他‘‘每自比管仲!乐毅”!但“时人莫之4168许也”,即谁也不承认、刘备时已6013四十六岁,既有社会经验、又有人生阅历,绝不会听信徐庶几句赞语、便不顾路途遥远、连续三次去拜访一个从不认识的年轻后生,“三顾茅庐’’是出于诸葛亮本人之口、是第一手资料。况且当时跟随刘备的老人大多健在,他不可能。也不敢在写给皇帝的奏章中说假话、此话不仅在奏章说。还在他的遗文《黄陵庙记》中也说过“遂蒙刘氏顾草庐”!可见其话不虚?至于《魏略》一书中的记载似不足信、《魏略》成书于魏明帝青龙年间!即在约公元223~337年左右!这一时期是魏蜀在祁山。渭水交兵之时、关梁阻隔,消息不通!互不往来。作为《魏略》作者的魏国人鱼豢要写诸葛亮及蜀国之事。只能听信传闻!这里面记载的史料可靠性就令人生疑了。据裴松之对《三国志·蜀书诸葛亮》所作的注引分析。《魏略》对诸葛亮登门求见刘备的记载是错误的、裴松之注云:“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屈自枉尊。三9725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指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这里可以看出,7906裴松之对《魏略》中的记载也觉怪异,再者,《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于晋初奉命编撰了《诸葛亮故事》,又于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农历2月编过《诸葛亮集》、手中掌握大量有关诸葛亮的翔实资料。陈寿父亲在马谡手下任过参军、而马谡对诸葛亮的事情是比较了解的!陈寿完全可以从他父亲口里得到真实情况。加之6946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和陈寿一起被晋朝录用,陈寿绝不会放过这个知情人。因此!《三国志》采用了“三顾茅庐”说。而不用《魏略》的“自荐”之说。这也正说明陈寿手中掌握着更为可靠的资料!刘备“三顾茅庐”这段历史已成定论、分析起来也是......余下全文>>。

左姓的历史名人

  河南省平阴人。东汉显宦、初为小黄门史。后因与单超等五人合谋诛灭外戚,以功迁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势后!日益骄横、其兄弟亲戚多出5619任州郡官,侵压民产。被人告发后自杀。 湖南醴陵人。中共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留苏学习军事,回国后,历任中央红军军4538校教官、一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第一军团参谋长等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阵亡。年仅36岁! 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8453农红军。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休养员,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营政治9092教导员?军团教导队排长、巡视员等职。参加了湘赣苏区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和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作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科长!团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政治部主任!旅政委、师政委等职,参加了宜川,扶眉,兰州、瓦子街等战役战斗、1327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长兼政委、海军学校管理部部长、海军海岸炮兵部部长、第一海军学校校长。海军学院副院长!海军福建基地政委。海军工程学院政委等职、为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左爱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男。1895~1956,滑县老庙乡左庄村人。正骨名医,历任滑县一!二、三8620届政协常委等职务,左明学是左庄祖传正骨医术的第六世传人,幼读私塾7年,14岁开始1420继承祖传正骨医术、熬制膏药、行医治病!在治疗实践中、他对祖传的正骨医术和膏药配制。不断进行研究改进,采用麝香、黄丹!象皮!人发,穿山甲,透骨草!土元。血竭、冰片等30余味中草药、配以纯净的小磨香油,然后用麻秆火精心熬制而成的膏药!有神奇的疗效,能够接8916骨舒筋?化淤活血,消炎止痛!祛风散寒。主治各种类型的骨折!肌肉扭伤!风湿骨疼,新中国成立后、他公开了祖传的正骨术和熬制膏药的秘方。1952年、罗荣桓元帅腿部骨折!请左赴京治疗,称他是“人民的正骨专家”、1956年、他被聘请到安阳专区人0356民医院!创办了骨科。1956年病逝于家、享年61岁。 现任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自2002年4月起担任中国网通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秋姓的历史名人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陇西郡:5699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3119的渭河上游,4795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天水堂:以望立堂。陇西堂7054:以望立堂!鉴2958湖堂:清末革命先烈秋瑾、号鉴湖女侠、与徐锡麟相约起义。事泄牺牲、称当代女杰、,

姓路的历史名人

  一。姓氏源流   路(Lù)路姓源出有六:   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据《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曾孙帝喾之孙曰玄元。因功封于路中、历虞夏称侯!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封炎帝庶子于潞地(今山西省长治一带),春秋时有潞子婴儿,其后以封地为氏!后去三点水4131为路姓!   3!出自妘姓、为陆终后裔(其实亦为黄帝后裔)。据《困学纪闻》与《姓考》所载。黄帝裔孙陆终、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郐子)、受封于路,子孙以路为姓、   4!以县名得姓!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路。原作潞!初为水名!后为县名(故城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八里),居者有以县名为氏者。   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黄帝封炎帝之裔于路、即春秋时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带)。国人称潞氏、后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疑与姜姓同源)!潞又写作路、也称路氏,   6、出自他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没路真氏后改为路姓!今满!侗!景颇等民族亦有此姓、   ★★★得7927姓始祖:玄元、黄帝子名玄嚣。玄嚣生子帝喾。即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时为部落首领,后玄元因功被封为路中侯。历经虞舜时期和夏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为氏。称路姓、并尊玄元为路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路姓源起十分庞杂!在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路姓已经十分抢眼!如有巨鹿东里(今河北平乡西南)人路温舒!渔阳(今北京密云)人路人、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路建,陈留(治今7159河南开封)人路粹!太原(今属山西)人路佛……,可见在此际、路姓已分布于今河北。北京、河南!山西等北方大地,并且已有路姓落籍四川?魏晋南北朝时期,路姓繁衍得依旧兴盛。尤其在今河南省境、路姓就出现了五个郡望:即襄城郡。陈留郡。河南郡。内黄县、颍川郡!表明6519在今河南之襄城?开封!洛阳。内黄!禹县一带路姓人枝繁叶茂、风光显赫、除此之外,路姓人在今河北大名,宁夏固原,陕西西安一带也形成大的聚落。并且人丁兴旺,一直延续到隋唐两朝、尤可一提的是繁衍在今河北大名的路姓人、在此际竟现于史、名人不断,当然、此际剧烈的社会动荡、也导致数量众多的路姓人取道南下江南!并且在今浙江金华一带形成路姓东阳郡望、隋唐时代,路姓上述郡望依旧兴盛、并且以阳平等路姓郡望为中心扩展至今山东境内,如唐代宰相路岩为魏州冠氏(今山东冠县)人!其家族在当地3489颇具盛名!世代显贵。而且人口繁衍兴盛!后路岩因故被贬岭外!其子避地湖南,住永州祁阳,当为路姓入湖南之始!宋时。其后路振由永州祁阳徙居潭州湘潭(今属湖南)。明初、山西路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天津等地,此后至清!路9434姓由于仕宦、谋生。避灾等原因散居全国各地!如今、路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路姓约占全国汉族路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一,路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一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七!   三!历史名人   路 雄:阳平人!北魏大将。因从军征伐立下大功!官至伏波将军,奉车都尉!   路 隋:阳平人,唐代大臣。举明经第!历迁左补阙、侍讲学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文宗时!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监修国史。后出任镇海军节度使、有《平淮西记》,   路 岩: 魏州冠氏人、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迁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以兵部郎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位八年。累进左仆射、后与韦保衡交恶,被流放儋州,并赐死!   路 皋:并州(今山西省太原)人,宋代画家,善画骆驼!醉后数笔,颇具生意!时称河东三9020绝之一,兼长画鬼神!   路 彬:晋阳(......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