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壮族三月三的来源及风俗习惯

  三月三和歌圩 4140  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除农历1342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3546其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1030成歌圩;一说为娱神,除2321灾驱疫;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0840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禒个握住,还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去彩球、相约还球时举行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1211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逐渐发展成“三月9027三”文化艺术节!1989年广西第3届“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在桂林举行!把文化、经济交流同旅游结合起来!收效良好!、

壮族三月三

  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壮族的三月三是什么节?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baike.baidu.com/view/26887.htm#3?

天蝎座的来历

  在希腊神话中。打猎高手欧利安虽然拥有过人的技艺!却非常不得人缘,那是因为欧利安实在太自大了!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而且欧利安还经常夸口说:“我欧利安实在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人!没有人可以敌得过我。就连天神也不例外,” 这句话传到了奥林匹斯山!让天后希拉非常的不满!希拉决定要好好的教训欧利安、于是,希6605拉就从阴暗的地底之下,把恶毒的蝎子召唤出来。准备让这只蝎子去对付8049欧利安! 这只蝎子找到了欧利安!就利用一次打猎的机会,趁欧利昂不注意的时候、螫伤欧利安、把1588他给毒死了。众丁为奖励这只蝎子、就决定把它升上天空与群星并列?这就是天蝎座的由来!(纯手打啊哥哥)。

壮族过年的习俗是什么?

大年初一5106给长辈拜年 ?

三月三是什么民族的节日,三月三的来历是什么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5307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山神”的生日?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瑶族 干巴节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植树节的来历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2105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求壮族乐器,以及其中一种乐器的历史

  装嫪壮语译音!即大鼓!是壮族的一8123种打击乐器?流行于桂西地区。形体硕大!一般用牛皮蒙鼓面,有的是两头蒙鼓面、6874有的只蒙一头?鼓面直径约50厘米,用双槌击奏!音色洪亮、多用于喜庆节目及民间壮剧乐队!   铜鼓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8363峰期代表!7669铜鼓用铜铸造!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在100厘米以上。最小的仅十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体形凝重。制作精致。鼓面有浮雕图案、鼓身全部有花纹围绕!6183铜鼓声音洪亮!在古代是传递信息!发布号令的重要工具、作为祭祀、赏赐、进贡的重器、它也是权力和财富的标志、古代击奏体鸣乐器!鼓体用铜、锡等合金铸造而成,有公鼓。母鼓之分,由面,胸、腰、足,耳5个部分连体构成!其表装饰有多种阴阳饰纹及立蛙,太阳纹!翔鹭纹,龙舟竞渡纹、羽人舞蹈纹等,古代铜鼓亦为礼器和财产。权力的象征。而乐器是主要功能,《通典》!《文献通考》!《太平御览》等古籍都把铜鼓归类7319“乐部”。《广东新语》说:“粤之俗、凡遇嘉礼、必用鼓以节乐”!广西贵港罗泊湾西汉墓中。与铜鼓同时出土的乐器有铜钮钟!铜锣!竹笛等、敲击铜鼓以伴舞,伴歌的习俗在广西历来盛行,现代壮族、瑶族等仍使用、常击鼓欢歌跳舞以自娱、或邻村相约于山头。隔江对岸击鼓进行比赛!   马骨胡壮族乐器!用马骨作琴筒!蛇皮作面。蚬木作琴杆,黄0980 角作弦轴!金属线作弦、音色高昂。清脆、穿透力强、为壮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壮语称“冉列”!又名马骨琴、原琴筒用马或骡子的腿骨制作,一端蒙蛇皮!鱼皮或蛙皮。琴杆较短、约60厘米。为3352木质或竹质?顶端饰以马头或其他花纹,琴轸多用黄猄角或硬木制作、张两根牛肠弦9181或丝弦?用马尾竹做弓拉奏!主要用于伴奏壮剧和八音合奏。   土胡壮族拉弦乐器、又称厚胡!流行于桂中、桂南等地!形状与二胡相似。琴筒较大,7167一般用桐木制成,蒙桐木面板!筒径约14厘米、琴杆约80厘米。置两轸。张钢弦。以马尾竹弓拉奏、音色柔和!用于壮族乐队。因民间自制得名,用泡桐木作琴筒!薄板作面。蚬木作琴杆、金属线作弦,1~5定弦、音色洪亮。中音色特别浓厚!与马骨胡搭配演奏尤为和谐、   棒棒壮族打击乐器,是用坚硬短木棒组成。长约50厘米!直径4厘米、两根一副!相击发音、多用于壮族民间的“棒棒灯”歌舞。节奏交错。 铿锵悦耳、   宁宁壮族打击乐器。系铜质小吊锣!锣面直径约12厘米,上。

壮族,维吾尔族,满族,纳西族工艺品分别是什么?

  壮族:壮绣   维吾尔族:小花帽!土陶。和田玉、   满族:传统弓箭。马鞍、皮水袋。 萨满神鼓!腰铃,神帽、 满族剪纸。传统达拉赤。花盆底鞋。   纳西族:纳西服2537饰 木雕 石雕?

壮族特色饮食与特色民居资料。

  【建筑风格】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3787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1591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有5476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3719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服饰风格】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男装与女装   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0995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5971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1785穿着的、而女装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膊衫”,男女衫的扣钮均5336铜纽或布纽!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裤脚有绲边。俗称“牛头裤”、已婚妇女有绲花边的肚兜。腰裤左边悬挂一个穗形筒!与锁匙连在一起,走动时发出“沙啦吵啦”的响声、男子礼服惯穿长袍、外面套上一件短褂,通称“长衫配马褂”,起先是头戴顶圆帽,3746后来改戴礼帽。到了现代。壮族4172的穿着衣式已基本现代化,但老一辈人、仍普遍以穿蓝、黑两色为主。   【饮食习惯】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余9648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