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生肖运势

什么生肖诚信可佳并且还人人赞

  牛 憨厚!

善良的指什么生肖

  其实都挺善良的哈!主要看人吧。不在于生肖,不知道要的什么所以把资料给弄来了、   不过要是按照2461生肖性格的话。主要还是羊、鼠啊、   羊   【属羊的人柔和而稳重。有6025深厚的人情味。是重仁义的好人。具有细腻的思考力。有毅力、可得一技之长。表面柔和而内心却是坚持己见、反抗精神强,防御本能极优,】   兔   【属兔的为人乐观!快活!不愿过拘束的生活,为追求理想而前进!但因实施能力薄弱,故事多不成、凡有新流行、就是走在前端、防卫观念非常敏锐、】   虎     【属虎的人富于正义感。讲道理、男性外刚而内柔。7955女性则外柔而内刚,具有组织才能,富于发明。革命性的开拓精神?热心公益,就女性而言、是个不让须眉型,】   猪     【属猪的人崇高义理、人情。纯情。律8871己甚严缺乏应变能力?经观念发达,具有消极性理性能力?平时沉默寡言、独断独行!常因异性的事而起波折,】  2690 鼠   【属鼠的人性柔和、为人坦成、单纯!具有敏锐的直观!能力强、属性急!急功型、虚荣心强、很受人喜爱,细心,温柔,对于异性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绝不会令对方感觉无聊或乏味、】  1275 龙   【属龙的人品高?刚毅,高于热情、有强烈的向上心,属聪明才智型,但缺乏思虑的耐心!做事常半途而废!表面冷漠、其实内心极强的仁狭骨气。处处为他人着想、】   狗   【属狗的为人正直,守规矩。有责任感、对上司!长辈敬重,工作认真。自我观念极浓,缺乏通融性。发表力。所以常失去许多美好的事物、防卫意识强、】   牛   【属牛的人沉默寡言、为人正直!纯朴!不愿伪装表面。富于耐性的同情心。具有勤劳,努力,坚毅的习惯、思考力强、坚持己见,容易失去易友!有老大气概!做事很精细。晚年将鸿图大展。】   猴   【属猴的人幽默,机智!活泼!所以多方面的才能常超越人群、人缘好!但重名利、独占欲强、处事敏捷,自信心强,手脚灵活、善于模仿。开放,性格宽厚!】   鸡   【属鸡的人表5588现力强?能注意到事力的细节!为人温和!谦虚而谨慎。有强烈的3624经济观念?但虚荣心强、爱享受,喜派头。走流行。对异性的诱感!常无法克制!】   蛇   【属蛇的人具有周密的思考力,立定志愿后必勇往迈放、表面坦城、其实是神经质!猜疑心强的人!智能高!具有审美感,是个艺术天才、】   马   【属马的为人豪爽,活泼、直感。推断力强!头脑灵活、机智、迅速,对任何事都很坦率。正直、并且善于口才,对事物的好恶差距大!很容易走极端!是个性急!任性的人。】   望采纳!谢谢!!

十二生肖谁最善良,十二生肖最善良的生肖

  二生肖谁最善良——答案:兔子、   心地善良   xīn dì shàn liáng   【解释】有道德,德行好!慈善   【出处】梁遇春《奥布伦摩夫》:“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5291心地善良的人,却终于草草一生!”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心肠   【近义词】菩萨心肠   【反义词】蛇蝎心肠   【例句】王朔《空中小姐》:“她是个心地善良、十分容易原谅别人的姑娘,”!

起名时遇到“三才”善良者……,“三才”不善良者……如何如何,什么样的算善良,什么样的是不善良?

  三才:指天。地,人,   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   在五格7728剖象法中:五格中的三才为五格中天格?人格、地格的总称。   三才配置就是指“天格、人格。9510地格”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生克关系!   三才的生克关系在姓名学5723中是极为重要的!它影响一个人的健康、情感、生活,事业多方面的优劣吉凶,   1。天格:复姓为姓氏的笔画之和,单姓为姓的笔画再加添一数,如司马昭。司马是复姓、天格是5+10=15。毛泽东。毛姓是单姓。笔画,为4!天格是4+1=5、   2、人格: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人一生的命运,均由此人格推断、在健 康,智慧、性格,事业上均起较大作用?其构成是姓氏最下字与名字最上字笔画数之和,   如:李白、人格数是7+5=12!司马懿、人格数是10+22=32!   3!地格:由名字全部笔画数构成。称、为"前运"、主管人中年以前的活动力,如是单字名!再加假添一数、   "三才不善良"???   从没见识过~!!

求《光之子》《狂神》《善良的死神》《惟我独仙》《空速星痕》《冰火魔厨》《生肖守护神》 《琴帝》

  亲、你要的资源已发送或正在发送途中!请注意查收~   如果没有收到。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邮件可能会被默认为垃圾邮件了~   【解决方法】:请亲自己动手、把书从“垃圾邮件”里解救出来吧~   2!邮箱地址写错了或者忘了写了~   【解决方法】:请亲在追问里更正出正确的邮箱地址   (不要补充问题那样我会看不到)~   3,系统出现BUG。导致没有收到邮件~   【解决方法】:请亲继续追问我!我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再次发送~   如果还有疑问:   请【带着问题链接】给我回信 or 继续【追问】我 ~,

诚信做人的八字名言

  1。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2!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冯玉祥     3!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0252  4,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5。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7!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8?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9。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卢照龄     10!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2228嘉诚     11!信用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有了裂缝就不能像原来那样连成一片!——(瑞士)阿米尔  1998   12?创业不像读书!一天可以过好多年,创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走、——周晋峰     13,信用既是5671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松下幸之助      14!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关于诚信的作文素材

  素材一:   见海尔企业的成就,很难会想到这个家喻户晓的企业!是由一个濒临近破产的小厂成就的,那么又是什么使它走向财富!“不是别的!是诚信创写的历史佳纪”。厂长张瑞敏自豪的讲到,“记得那时的工程濒临倒闭,而且在用户反应我们的产品有质量问题时,我毫无顾虑地当着全厂职工的面!用大锤将76台不合格冰箱全部砸毁!其实我也知道、这是“海尔”最后的挣扎!前进是成功!后退是倒闭、但我有勇气的是与诚信并肩闯困难,”如今,“海尔”成为了我国唯一入选世界最6865具影响力的100强品牌,这便是一个诚信取富的范例,   素材二: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0431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8226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6093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素材三: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亥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3420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素材四: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季布一诺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泛指今江淮流域)人!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结交朋友,很讲义气和信用。凡事答应过人、就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到、季布言而有信的品质使他在同辈的朋友中赢得了声誉、后来他的名声更加远扬,连北方的许多游侠之士都知道了。以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为政应取信于民(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8353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者给予50金!有个大胆的终于移......余下全文>>!

淳朴善良的是什么生肖

鼠 历史上曾有过老鼠嫁女节?一般在正月二十五晚上、当晚家家户户都不点灯。全家人坐在堂屋炕头、一声不响、摸黑吃着用面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声音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给来年带来隐患!台湾居民认为初三为小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结婚日!民间剪纸中的“老鼠娶亲”就是这种信仰的反映、所以深夜不点灯,在地上撒米,盐,人要早晨上床!不影响8752老鼠的喜事? 。

在12生肖里,那个动物最善良?

  牛最善良 中国人喜欢牛 3813温训 踏实 实在?

《论语》中有关“诚信”的记述

  论语·学而篇 学而篇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0511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4978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7601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1171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3166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0197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3886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3774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8830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2298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9551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6667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6621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1229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8929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3146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0569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3422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9190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2907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9209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8440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6847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0074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7924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5662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3026“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6264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5586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6483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2139“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6942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9036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2231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注释】   (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7105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2147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3134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4)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5)□: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6)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7)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0190习文献知识!”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6504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9521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3)9228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   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注释】   (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2)重:庄重,自持、   (3)学则不固:有两种9410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5)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3679孔子的原意!   (7)过:过错!过失!   (8)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1028可以使人不闭塞。5189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2644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   【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2)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评析】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0659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0729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书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原文】   1·10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于是邦(4)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5)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7)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9886“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4)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5)抑:表示选择的文4287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2378“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评析】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3727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3760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4)、可谓孝矣、”   【注释】   (1)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2)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2921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3173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3357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2299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评析】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0692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8923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8755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原文】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6737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7374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8816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5716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3066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