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四柱八字

十二地支是哪十二个啊?对应什么属性啊?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郸   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戌丑未属土、

请问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是什么啊?

  直接上图:      附赠五行生克图:!

请问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分别是什么?谢谢

  天干 地支   甲乙!寅卯属木   丙丁。巳午属火   戊己!辰未戌丑属土    庚辛、酉申属金   壬癸,亥子属水、

十二地支是代表哪些时间? 20分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077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4203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5145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4235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八字地支的问题

   “辰戌丑未”四地支是称为四库,就是5840《四库全书》的那个“四库”,若八字中有很多四库!是一个天生能富裕的密码,如辰时水库。戌是火库,丑是金库。未是木库!有库的八字,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被冲开”的,如辰的水库。若被冲可。可使八字有很多的水,不过真的要根据八字去具体说明!若库配合八字用神冲的好话!则产生的效应就会是很好的?若重开自己不要的五行或所忌的五行。则会是不好的,因此八字有库。若冲开的好!则人7955生也相当好!     寅申巳亥。称为四长生,按顺序是火,水、金!木的长生。长生的意思就是可以生旺相对的五行、如八字是火日元而用神为寅木、则寅可生旺火日元!也例如水日元生于申月,木日元生于亥月,暂且都可以作八字身强论!     而子午卯酉称为四正桃花,子午卯酉按顺序分别代表正北、正南。正东,正西四个方位的。若八字有很多四正桃花。则不仅人是俊男美女、而且其本身的情感也比较丰富(即可理解成‘较多情’)。人缘也很好、尤其容易受异性青睐!     但若八字里地支有两对地支相冲的,八字就比较不好形容。只0568有一对地支相冲的是不用担心。只有四库“辰戌丑未”可以有技术冲得好。而其他寅申巳亥。子午卯酉均出现两对相冲的。就或许不怎样理想的!,

十二地支的拼音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八卦象数预测与十二地支

  八卦象数预测适合于有天赋有灵感的人学习 十二地支的推衍嘛什么样的人都适合学就看你有没有毅力坚持喽!

十二地支的五行排列有一句“辰戌丑未四库土”是什么意思?大神们帮帮忙

  亥子北方水(冬季) 寅卯东方木(春季) 巳午南方火(夏季) 申酉西方金(秋季) 每个季节都有它的五行归属。而辰戌丑未四季土!就是每个季节的节末都属土!而不是水火木金     满意请采纳、

八字地支之间的关系

  首先地支讲求格局,也就是说哪个地支在前!哪个地支在后,单看亥子丑三会北方水。这是有前提的!会局7933就是说各个五行都损力?从而7576达到一个平衡!会局成功与否看有根气,有通根,透干否!地支有丑未相冲!显然三会0119局不成立、未亥半合成立的条件是必需紧挨?打个比方。月支是未、年支是亥或者日支是亥。这样就可以合!贪合而忘冲!先论和,至于三会局一般要三字紧挨、遇冲则破局,一般像你说的情况。先论未亥半合、冲克倒是其次。就算冲喜用神。也不是多大个事儿!!

十二地支的方向怎么排列

  子北 丑寅东北 卯东 辰巳东南 午南 未申西南 酉西 戌亥西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