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女人面相 >算命大全

易经八卦中的四象跟四象全视觉品牌中宣传的“四象文化”一样的吗?

  是的!都是讲述的四个方面:从数字角度论:七、九!八,六   从方位角度论:东!西。南!北   从一年季节论:春。夏,秋,冬   另一说法:一是:金。木!水、火   二为一是:阴!阳!刚、柔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儒家四圣:孔子!周公。文王、伏羲   医家四圣:张仲景。华佗。岐黄!扁鹊   兵家四圣:孙武、吴起。孙斌。尉缭、他们的那个缓解视疲劳的四象全视觉越橘维生素A软胶囊确实还是不错的,,

四象是哪四象 八卦是哪八卦?

  四象源于中国古代星相学,指的是东方苍龙(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八卦 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一”和“--”符号、每卦由三爻组成!以“一”为阳,以“--”为阴!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具体符号表示见下面的『八卦符号』。《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易传》作者认0011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封又象征多种事物!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怎样理解太极阴阳四象八卦的理论

  其实就是自然!万事万物。伏羲一画开天地。古人观察日月交替,就像一个一。这个一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也就是说!这个一里面有二!即日!月。而万事万物的演变和发展离不开日月的交替、也就是道家所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至于后面的四象八卦,如果你仔细去看、都是这个一、演变的!、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什么含义

  太极含阴阳!阴阳一分为二!是故太极生两仪!太极生阴阳。阴阳又生化成四象、四象即是四种形象,四象即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然后再由此形成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形象,八卦即是四象演变出来的母象。八卦名:乾 坤 震 艮 离 坎 兑 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即太级!“道生一”,道是无形无象、无物无状的原始物质!随着运动和变化。它由散而聚!由隐而显。由无到有。生成为一。这个一就是太极、“易有太级”!   二即阴阳。一生二!即“5951太极生两仪”、   三即三才,二生三:太极生两仪。即为阴阳、为清浊、清者上升,浊者下降、阳者为天!阴者为地,有了天地,就有了人、天。地,人即为三才!   万物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世间万物了、。

玄学中的“无无论”如何理解?

  玄学在中国传统哲学8801的发展历史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某些基本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在沟通当时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不可能全面来评论玄学的历史作用和地位、而只想就两个题目来谈一谈玄学在形成中国传统哲学的某些基本性格方面的贡献、一是玄学的"自然合理"论,一是玄学的"忘言得意"论、前者,确立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而后者,则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中最主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玄学的"自然合理"论   玄学的理论体系以儒道融合为其基本特征。这在学术界的看法是一致的。但关于玄学究竟是以儒为主、还是以道为主。是儒表道里!还是道表儒里!则有各种不同的分析和结论!因此、在学术界中有的称玄学为"新道家"。有的则称玄学为"新儒家"!这两种称呼,各自都有充分的史料作为根据!因而都是有道理的!也都可以成立!但是。我认为。玄学就6250是玄学,不必再冠以"新儒家"或"新道家"等称号,以至造成人们对玄学的某种先入为主的偏面之见,   大家知道,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是玄学讨论的中心题目之一,而这两者(名教、自然)分别是道家和儒家理论上的主题、也是两3752家矛盾,争议的焦点所在!玄学在理论上的任务、就是如何使自然与名教最和谐地统一起来,在这方面,玄学家们作出了特殊的理论贡献,王弼所谓圣人体无!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故恒致归于无!已表明了他将儒道有无之说熔于一炉的理论特色!玄学发展到了郭象!高唱"内圣外王"之道、论证所谓"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庄子•逍遥游注》)、则更是将儒道两家的理论主题--名教与自然、融合到了无法再分你我的极高明地步。这一点正是玄学在理论上的最根本特色,因此在8650南北朝时期即已玄儒并称?玄道同言了。如果5948一定再要把玄学加以分析。将其定性为"新儒家"或"新道家"。那末反而会使玄学本身十分鲜明的特色失去光辉。   玄学融合儒道的理论。以自然与名教为中心?深入地讨论了有无、本末。性命、物理、圣王等问题!对于这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论证,玄学家们有同有异,从而形成了玄学内部的不同派别、对此本文不准备作详细讨论,我只是想指出!不管这些玄学家们在具体问题上有多少异同。然而他们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理论特点!即采用"自然"而"合理"的理论形态来论证上述各种具体问题,   王弼玄学的主题是"以无为本"!这里所谓"无"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指"顺自然"(《老子》三十七章"道常无为"句注)!他认为,"万物以自然为性"(同上二十九章注)、因此"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天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则莫不赡矣"(同上五章注)。同样,与7368此相关的另一个主题、即"圣人体无"。则是要求"圣人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同上二十九章注)、"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二十七章注),总之!"天地之中。荡然任自然"(五章注)。这是宇宙,人生的9093根本法则?只有2822任其自然!才合万物之本性,万物是有理的。万物之自然本性也就是它的理,换句话说、万物的本性也就是自然而合理的。所以他在指出"物无妄然!必由其理"(《周易略例•明彖》)的同时、反复强1530调这样一点、即他认为、一切事物均"自然已足。益之则忧,故续凫之足,何异截鹤之胫。"(二十章注)又说:"自然之质,各定其分!短者不为不足!长者不为有余!损益将何加焉!"(《周易•损卦•彖传注》)   玄学的另一位主要代表郭象!不讲"以无为本"?而以"独化自足"为其学说的主旨、但是、郭象在论证其"独化自足"的主旨时!所采用的理论形态则同样是"自然"而"合理"论,郭象是明确宣布"造物无物"(《庄子序》)的、其结论自然是"物皆自然,无使物然"(《齐物论注》)!如果说。王弼在论证万物的自然发生和存在时?强调一个统一的必然的根据的话、那末郭象在论述万物的自然发生和存在时,则强调"物之自造"(《庄子序》)。即事物各自的独立自得!而否定一个统一的根据,从郭象反复申述"物之生也。莫不块然而自生"(《齐物论注》),"掘然自得"(《大宗师注》)!"忽然而自尔"2729(《知北游注》)等等来看!似乎郭象否定了事物发生和存在的必然之理!其实不然,他同样十分强调各个事物自然所得之性?并非自己可以决定或更改的!如所谓"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养生主注》)。又如说:"大物必自生于大处?大处亦必自生此大物?理固自然、"(《逍遥游注》)这也就是说!事物虽自生自得。而这种自生自得也是有其自然而必然之理的,所以。郭象不仅承认事事物物都有其必然之理(如说"物物有理!事事有宜!"《齐物论注》)!同时也认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虽是"自1048然相生"的。但又是"不可一日而相无"的(《大宗师注》),这是一种"必至之势"(《胠箧注》)的体现!这就如同"君臣上下,手足内外!乃天理自然!岂真人之所为哉!"(《齐物论注》)由此。他又说:"顾自然之理!行则影从!言则响随、"而归根结蒂也是由于"物无妄然、皆天地之会!至理所趣!"(《德充符注》)就这方面来说、郭象与王弼的观点是一致的!   至此!我想玄学"自然合理"论的理论形态已十分清楚了!这种"自然合理"论的理论特征是!通过顺物自然之性(王弼说)!或自足其自得之性(郭象说)!来论证事物各自地位的合理性,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玄学家王弼和郭象都肯定"物无妄然"。认为事物都有其"所以然之理"!即一种必然性。而这种"所以然之理"的根本特性、在玄学理论中也就是"自然而然"、   王弼说:"自然,其瑞兆不可得而见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老子》十七章注)郭象说:"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庄子•逍遥游注》)就这一点来说:"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0178老子》二十一章注)、但是、此所以然5027之理又不是全然不可知的!所以王弼又说:"识物之动,则其所以然之理皆可知也。"(《周易》乾文言注)这是说、所以然之理体现在事事物物的性用之中。通过观察事物之性用、则其所以然之理也就可以把握了,   由于玄学家8735们还不能完全正确解释事物的所以然之理?同时也由于他们所处时代的限制,在他们0861的理论中存在着严重的命定论内容,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他们把命归于"自然合理"之自性,而没有把命归之于造物主的决定。这在理论思维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就此而言。玄学的"自然合理"论是一种具有理性思辨形式的理论形态。正0011是这种理论形态,在改变两汉的神学3334目的论的理论形态。以5937及开创宋明理学的理论形态,以至确立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性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西方传统哲学和文化相比较。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宗教的色彩相对地比较淡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表现5932为一种非宗教的特征,它在内容上表现为注重人事。注重现世,因而伦理的和政治的成分十分突出、而在理论形态上!则表现为强调自然本性的合理(或合于天理)!注重理性的自觉。   过去、人们在分析中国哲学或文化这一非宗教传统的特征时!往往追溯到先秦儒家的传统上去。经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诸如"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雍也》)!等等作为证明!我们不能否认,孔子上述言论对中国传统哲学非宗教特征的形成,确实有一定的9564影响的,但是我认为,对于中国哲学或文化非宗教化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由魏晋玄学所建立起来的"自然合理"论。   从儒家孔孟思想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人格化的上帝(神)已基本消失!但也不可否认其中仍保留了非人格的意志之天,天命观念相当严重。汉代的今文经学家可以说是着重地发挥了儒家的天命观、他们吸收阴阳五行。以及象数纬候等学说!炮制了一套相当精致的天人感应理论、把儒家的天命观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西汉著名的今文经学家董仲舒!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 董仲舒举出孔子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语•尧曰》)一语!并且明确地定义说:"命者、天之令也"(《汉书•董仲舒传》)、"王者!必受命而后王!"(《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因而、他认为,王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承天5665意以从事","承天意以顺命"(《汉书•董7392仲舒传》)!他还认为,"王道之三纲!可求2200于天"(《春秋繁露•基义》)、即人类社会一切最基本的政治制度。道德规范!都源于天,他声言。"天虽不言、其欲赡足之意可见也!"(同上《诸侯》)推而广之、人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人君的行为,都会引起天的反响(感应)。或呈瑞祥,或降灾异,从而显示天意!天命。总之。在董仲舒眼中!天是"百神之大君"(同上《郊祭》)!天除了无人格形象外?其至高0862无上的绝对地位和意志?比之殷周时期的上帝!诚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时!从董仲舒起,还开始了一个神化圣人(圣王)的"造神"运动、0701董仲舒说:"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也"(同上《重政》),"圣人能系心于微而7316致之著也"(同上《二瑞》)、这就是说!只有圣人能沟通天与万物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他特别推尊孔子!认为"仲尼之作春秋也、上探正天端、王公之位。万物民之所欲。下明得失、起贤才,以待后圣"(同上《俞序》)。把孔子打扮成一个为万世立法的教主、   这种动向到了纬书和《白虎通》中更有进一步的发展、圣人不仅在智慧上不同凡人!而且在外貌上也与众不同,《白虎通•圣8033人》篇中不仅鼓吹"非圣不能受命"。圣人"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4186吉凶"等等,而且还特别强调"圣人皆有异表",诸如"尧眉八彩","禹耳三漏"!"皋陶鸟喙"、"文王四乳","周公背偻"。"孔子反宇"等等!而在某些纬书中。这些圣人的形象就更是神奇古怪了!如《孝经纬》中描述的孔子容貌是:"海口"!"牛唇","虎掌"。"龟脊","辅喉","骈齿"等等,按照这种描述!孔子已完全超出了凡人的范围!而升入了神的行列,于是,又出现了孔子为黑帝之子的神话!此外!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公元24年)召令尹敏。薛汉等校定图谶!至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从此,谶纬被统一起来。2478作为东汉王朝官定的辅助儒家经典的文献。使儒家经典也神学化了。   由此可见。从董仲舒!经谶纬,至《白虎通》,两汉今文经学制造了至高神(天)!经书(谶纬),教主(圣人!孔子)等,走的是一条企图把儒家变为宗教(儒教)的道路,两汉时期的古文经学派?缺乏理论。在思想上的影响是1035无法与今文经学派相匹敌的、两汉之际的杨雄?桓谭,东汉的王充等,特别是王充的《论衡》一书、着重发挥了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从理论上有力地批驳了今文经学的神学目的论,是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但是由于王充这本书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没有能够广泛流传,其影响也不足以遏止今文经学把儒学宗教化的趋向! 玄学趁西汉经学之弊而起?接过王充6553自然无为的理论。但是作了重要的改造,王充的自然无为论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建立在气为天地万物之本的基础之上的。二是主要从宇宙万物生成方面来论述的!三是针对神学目的论!而强调自然无为的偶然性、玄学主要不从7737气化方面论天地万物之生成!而是主张"归一于无"或"独化自足"、因此、玄学所说的自然无为,不是指某一实体的特性!而主要是指一种普遍的!客观的,抽象的必然性,或者说是决定一种事物得以生成?存在、以及与他种事物之间构成某种关系的所以然之理、就这一点说。玄学在理论上克服了王充自然无为论中过分注重偶然性的缺陷。这样,玄学既以自然无为论否定了两汉今文经学的神学目的论,又以"物无妄然!必由其理"。肯定了事物存在的客观规定性和必然性,   玄学把自然无为推演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抽象的必然之"理",对于东晋以后的名教理论,以至于宋明理学的以理为本的哲学体系的确立,是有重要影响的,如东晋袁宏作《三国名臣赞》。在夏侯太初赞中就说道:"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晋书•袁宏传》)!又如《宋书》《傅隆传》载其《议黄初妻罪》文中有云:"原夫礼律之典!盖本之自然。求之情理。非从天堕、非从地出、"总之,大都强2576调礼律名教出自人的自然性情!是自然合理者,理学创始人之一的程颢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二程外书》卷十二)但是!我们从他们对天理的解说来看,理学的天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玄学的启发,这样说、大概不能说7865过分或牵强!如程门高弟谢良佐曾说:"所谓天理者!自然底道理"。"学者只须明天理是自然的道理。移易不得,"(《上蔡语录》卷上)这里明确地强调了天理即是自然的道理,与玄学所讲的"自然"而"合理"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理学家确认万物皆有理,一物有一物之理,而这些理都是自然的、必然的!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可以说俯拾皆是。如程颢说:"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力哉、"(《二程遗书》卷十一)这与王弼!郭象之说、何其相似!程颐则更是把自然之理推广到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去,如说:"气有淳漓!自然之理,"(同上卷十五)!"动极则阳生!自然之理也"!"生生之谓易、理自然如此,"(同上卷十八)"道二,仁与不仁而已,自然之理如此。"(同上卷十五)"质必有文!自然之理。"(《程氏易传》卷二贲卦彖传注)"自古治必因乱,乱则升治!理自然也!"(同上蛊卦卦辞注)"夫满则不受!虚则来物、理自然也。"(同上卷三益卦六二爻辞注)同样!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也十分强调理的自然而必然!如他说:"天者?理而已矣。大之字小!小之事大,皆1734理之当然也!自然合理、故曰乐天、"(《孟子•梁惠王下》注)"愚谓!事物之理。莫非自然。顺而循之。则为大智、若2355用小智而凿之以自私,则害于性而反为不智、"(3076《孟子•离娄下》注),   在1198宋明理学时代,哲学中有气本。理本。心本等不同的学派,他们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别!有的甚至于对立。因而对于理的地位。作用等看9272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理具有自然而必然性这一点上、各派基1480本一致、这以至于到明末清初的王夫0186之和以后的戴震那里、也仍然是这样的,当然、关于理的理论!宋明理学比之于玄学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如果说在玄学那里还只是一株小苗、而到理学那里则已长成一棵参1611天大树了,但是、关于理的基本性格。即作为事物之所以然。既是必然的。又是自然的!理即顺物自然、顺物自然即是合理等等则在玄学那里就已基本确定了、这正是玄学在中国传统哲学(以至文化)中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   忘言而得意、是玄学在认识9681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它与当时的言意之辨有密切的关系!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论稿》的《言意之辨》一文中说:"夫具体之迹象。可道者也。抽象之本体、无名绝言2135而以意会者也、迹象本体之分、由于言意之辨,依言意之辨、普遍推广!而使之为一般论理之准量!则实为玄学家所发现之新眼光,新方法!"并认为!"玄学统系之建立、有赖于言意之辨!"汤先生的这一番分析是很重要的,   在当时的言意之辨中!关于言意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认为言尽意、其主要代表为欧阳建!他认为!言与意的关系"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矣!苟其不二、则言无不尽矣。"(《言尽意论》)他还说:"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辨,"也就是说、言能尽意、8033离言不能得意!   二,认为言不尽意!以荀粲,张韩!郭9271象等为代表,如荀粲认为:"盖理之微者。非6497物象之所举也,今4531称立象以尽意?此非通于意外者也!系辞焉以尽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三国志•魏志》卷十《荀彧传》注引何劭《荀粲传》)张韩则更主张不用舌,他说:"卷舌翕气。安得畅理,余以留意于言,不如留意于不言。"(《全晋文》卷一?七!《不用舌论》)郭象则说:"意尽形教。岂知我之独化于玄冥之境哉、"(《徐无鬼注》)"不能忘言而存意则不足"。"故求之于言意之表面后至焉、"(《则阳注》)此派对言象持根本否定态度。因而强调"意会"和"冥合"。   三!认为言以出意、得意在忘象,以王弼为代表、如他明确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他还认为!"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所以,此派对于言象的作用并不完全否定、而是认为言象只是出意的工具、如果停留在言象上!就不可能得其意!因此必须忘言忘象。"乃得意者也"!(以上均见《周易略例•明象》)其主旨在于强调通过言象去得意,   上述二,三两种观点由于均为重意轻言象。以强调得意为主,因此常被混为一谈。而不作分别!我们这里所说的玄学"忘言得意"的方法。也是综合这两者的意思而言的,   关于忘言得意的方法在当时学术思想界中所起的作用,汤用彤先生在上述一文中、从五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即:一,用于经籍之解释,二、契合于玄学之宗旨,三!会通儒道两家之学、四、于名士之立身行事亦有影响,五、对佛教翻译、解经亦有重要影响。对于这些本文不准备重复!以下只想就玄学阐发的"忘言得意"论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影响。补充一7884些意见,    忘言得意的方法?主要是从探求对于事物现象之本源。根据的认识中提出来的!玄学作为一种玄远之学!诚如汤用彤先生所分析的那样,"论天道则不拘于构成质料、而进探本体存在,论人事则轻忽有形之迹。而专期神理之妙用。"这一点!可以以王弼之说为证、如他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老子指略》)这里所谓的"本"。"始"也就是他所谓的无形无象。无8176称无名的道。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也就是要求人们不要停留在事物的迹象上。而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把握其根本。就这方面说、玄学的"得意"之论。反映了人们对于宇宙、社会认识的深化的要求!"忘言"("借言")以"得意"。即是取得这种深化认识的玄学方法、   "得意"之论,在王弼那里还是肯定要通过言象去获得的!这从他的"故可寻象以观意"(《周易略例•明象》)、以及本文上引他所2383说的"识物之动,则其所以然之理皆可知也"等论述中都可以得到证明,但是。到了郭象那里则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了(《山木》注)。而是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得意"、他说:"夫物有自然、理有至极!循而直往。则冥然自合,"(《齐物论》注)又说:"至理之极,但当冥之。则得其枢要也!"(《徐无鬼》注)郭象的自然冥合论是一种通过主体修养、使主客体合而为一的自证!意会的方法!它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 后人所解理的玄学"忘言得意"论,常常是合王弼,郭象两9747者的方法而言的?无论是因言象而得意!还是超言象而会意(冥合)!其中的关键都在于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是不可能得意的。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5432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我认为。著名理学家朱熹在论述"即物穷理"时所说的那一番话、即"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大学注》)正是对于王弼、郭象"得意"论思维方法的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方法0942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和欣赏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得意"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最主要特点之一。   在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认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最重要的是"立意"。这里所谓的"意"、从字面上说是泛指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进一步具体地讲,这种思想内容往往又是指带有某种一定倾向的!一个历史时期的最根本的政治!伦理之道、三国时吴郡著名文学家陆机(261-303)在其《文赋》一文中就说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常常担心自己的意思(认识)不能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而所写的文章又不能完全表达出这些思想内容、这里的"意"虽然还是比较笼统地指一般的思想内容!但也可以看出。他是把表达"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的,   在梁刘勰的名著《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这里所说的道、既有"观天文以极变"的自然之道的含义。也有"察人文以成化"的社会政治,伦理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道"通过圣人而流传于文章中!圣人借助文章来阐发"道",这里已经表露出了文是用以明道的意思、沿此而进!到了北宋的周敦颐那里!就十分明确地提出了这样的命题,即"文所以载道也"!(《通书•文辞》)"达意"。"明道","载道"!都是从文学、艺术思想内容方面来说的。而从文章、诗歌(特别是在一些形象性的艺术作品中。如绘画!书法!戏曲等)的技巧表现上来讲!则即是人们常说的贵在"传神"(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就明确提出绘画应当"以形写神")!上述各点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创作论上的最主要的理论和特点,而这些理论的形成又是与玄学"得意"论的影响分不开的,   比起对文学艺术创作论的影响来说,玄学"忘言得意"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欣赏论的影响!更为巨大!对于文学艺术。中国传统的欣赏习惯!最注重于得意于言外(形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因而对于那种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如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书鄢陵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见中华书局1982年版《苏轼诗集》卷29)   不仅如此,人们在观赏中所得到的"真意"(包括对文艺作品的观赏和对自然风光的观赏)!也往往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而是超出言语之外!而靠自我去心领神会。如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365-427)!在他那首脍炙人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诗中!其最后两句就说明了这样的观赏特点!诗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说。他当时在十分轻松自在("悠然")的心情中所领略到的"南山"风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其中的"真意",是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楚的,而只有忘却语言、去自我体会。回味。 中国传统9158的文艺欣赏中,最喜欢谈"诗情画意"。"韵味"("气韵"!"神韵"等)!"境界"等等,都不是停留在表面言象上所能领略到的,也不是语言、形象所能明白表达的?真所谓"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不拘泥于言象、而注重于得意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性、同一作品、同一自然风光,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用不同的心情去体会,结果对于作品1719所包含之意、以及各人所得之意!往往相去甚远!而且。即使是同一人欣1395赏同一作品或自然风光、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也往往前后有极大不同的体会和所得,借用一句中国的老话来讲,即所谓"诗无达诂",在这里。欣赏者可以0592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而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在玄学"忘言得意"论影响下形成的这些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创作论!欣赏论上的特点?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以表现主义为主的鲜明特点和传统。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认识的思维方法上、还是在文2400学艺术的欣赏习惯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中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缺点。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如玄学本身,9079即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正是继承着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玄学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以至整个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远不止本文以上所列两点,本文只是希望起一抛砖引玉的作用,!

周易八卦中,乾先天为天,后天为金如何理解?

  “乾为天”与“乾为金”所指不同:“乾为天”是指乾卦的取象,即乾卦的象征意义,“乾为金”是指乾卦的五行属性、   一,“乾为天”为“八卦取象”、即“乾”卦取象于宇宙间八大自然物象中的“天”、“乾”象征“天”、   乾卦取象:   乾为天,为太阳。表现天的功能!意识及刚健的性质?还代表冰,雹,霰。   乾在动物为马。象、天鹅。狮子,   乾在静物为金玉。珠宝。圆物。木果。刚物!冠、镜!   ... ...   八卦取象: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ùn)代表风。兑代表泽,   二。“乾为金”为“八卦的五行属性”、即“乾”卦的五行属性为“金”、   八卦的五行属性:乾、兑为金!震!巽为木、坤,艮为土、离为火,坎为水!   三。“乾卦”所代表的时空   1!“乾卦”所代表的方位:先天八卦“乾”为“西北方”,后天八卦“乾”为“南方”?“乾”4468卦为上方,为高处!   2。“乾卦”所代表的时间:为“秋季,农历九,十月,戌。亥年,月、日。时。立冬至大雪45天”,   八卦又有“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分!先1700天八卦相传是伏羲氏所创,后天八卦相传是周文王所创?   先天八卦模拟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客观大自然动态的空间内容,即“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也就是说,乾为天!在地球的上边。坤为地、在下边,离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坎为月亮!从西边升起、兑为泽、代表地球上的洼地及有水的地方?艮为山!代表地球上突起的丘陵合高山,震为雷!巽为风、代表地球的气候变化、按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顺序连起来,形成一个横∞字形的宇宙螺旋气场!以此来描摹自然界空间的运动状态。(本段引自“张志春的《开悟之门》”)   八卦所代表的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八卦所代表的时间:春夏秋冬四季   ,

两仪四象八卦是什么意思?

  两仪指阴阳   四象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指东西南北四方二十八宿   八卦是指乾坤坎离震巽艮兑!分别罚表天地水火雷风山泽,用来表示自然人事等等,

【易 易生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生万物。】 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最先出自《易经》!八卦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所谓八卦就是八个卦相!八卦是0546由太昊伏羲氏。也就是伏羲画出的、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是文字符号!它是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体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   《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两仪指天地或阴阳?一些武术家借用此词来引申到拳法中。如武术家孙禄堂就将动为阳。静为阴!合称动静为两仪。   关7940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   整段话的意思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5513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无极生太极---------------无名天地之始   太极生两仪---------------有名万物之母(一维)   两仪生四象----------------二维   四象生八卦 ---------------三维!

无极升太极,太极升两仪,两仪升四象,四象升八卦,依次相升而成。是什么意思?

  两仪!阴阳    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一元 太极   两仪!阴阳   三才,天 人 地   四象,老阴老阳少阴9083少阳   五行!木火土金水   六合、指的是地支六合的关系吧.另有六仪,是七门遁甲里的,分别是戍,已,庚!辛。壬和癸六天干   七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   九宫 一宫坎(北)!二宫坤(西南)!三宫震(东),四宫巽(东南)。6607五宫中(寄于坤),六宫乾(西北)!七宫兑(西北)、八宫艮(东北),九宫离(南)。   另有8门,9星.   八门就是: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   九星就是:天蓬星,天任星。天冲星。天辅星,天英星,天芮星、天柱星。天心星。天禽星、   八门九星这些全是里的术语.!

怎么理解《易经》中的哲学

  潘守宇在易经研究会上的发言提纲   易的3种含义是简易。变易。不易!   易字的组成时上日和下月,易经是用日月的运动规律来研究世界上一切运动规律的一门学问、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智慧中的智慧,是人生事业的指南,是趋吉避凶的宝典。   孔子在《系辞下传》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6104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1519以类万物之情。”二!解析(个人浅见。抛砖引玉)    伏羲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其实!反映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外!观察天地万物。在内,观察自身奥妙、明白了外在“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的奥秘!然后才“发明”了“八卦”!    这一点(“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易经》中被反复论证——《易经》每一卦都有“卦德”!这就是以”自然之道(天道)”解释“人道”?《易经》也因此成为一切古代典籍。诸子百家思想(也是华夏民族思想)的源头、     只要看一看“乾”!“坤”   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知道、观察天地(“远取诸物”)?得天地之德,天地何德。乃人之德(“近取诸身”)、故学习《易经》,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更是一种道德的自省。别的不说、想想“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者一阳一阴。相辅相成)两句。如真能理解并践行。受用终生。   《易经》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   研究周易的目的、就是要明了6631事物发展的规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向天学,向地学。向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学。向古人学、向今人学。把内求与外求相结合!进行自身修炼,通过‘悟’而达神明,适生存。趋吉利、图发展,追求知‘道’的境界。达到最终与自然界的和谐。   人是之然的产物。要因天之序!中国就是心国。一切从心开始!您我8549的良心就是上帝。您我的灵魂心灵 一旦觉悟了?就是宇宙的主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我一如,也就是后来佛传入中 国的梵我一如!   为了使您的事业9734家庭运行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 (即最佳?最好、最合适)。使您的事业臻至完美!并保住完善状态。一定好好研究体悟易经!   一人之身有天地之象,一人之身1016有宇宙之象,一人之心有宇宙真理!我心即是真理,真理即是我心,   身家国同构,天地人合一,李时珍《七经八脉考》说:“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用一人之身体天地之象,宇宙之象!用一人之心追求宇宙真理,自觉了再去觉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一个好好修身的人才能够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珍爱生命,好好修身的人,您不会把破坏江山,破坏宇宙和谐当事业干、你们往那里一坐、你要学过《皇帝内经》,就是一个小周天、坐在那如果腿盘上的话就是一个标准的小周天。这个地方从会阴学穴开始到这里、这个地方叫9501做督脉!下面的叫任脉又到会阴穴。舌头一抵上颚。天池穴一打开整个身上的任督二脉一通。那就是9958一个周天!地下的24快骨头督脉上对应着24个节气、心为火、肝为木。肺为金!脾为土,肾为水!人身体上就是个小宇宙、小天地、我讲到这里你就知道为什么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就知道为什么大学里面讲: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老子告诉你:修之以身。其德乃真。庄子告诉你: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一5463个不认识自己的人!一个不向内关照的人,你离真理越来越远,你离宇宙的本相越来越远   这是我们文化里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们往那里一坐!学5643过易经的人知道!两个眼睛是断开的!断开的为阴爻、两个耳朵4121是断开的,阴爻。鼻子中间是断开的、阴爻。三个阴爻加在一起是坤卦、嘴断不开的,大小便断不开!乾卦、乾坤两挂中间的这个位置。人中穴!里面就是任督二脉的衔接点、所以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乾坤两挂的内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卦坤卦放在一起就是个泰卦。你坐在那儿就是个泰卦!地天为泰!我们都知道国泰才能民安,人一站起来又是一个大周天。脑袋是圆的。脚是方的。会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拇指走的经络是肾经,肾为水,水生木,   这是肝经!木生火,这是心经、火生土!这是脾经!土生金、肺经!所以打拳的时候!五行都是攒蹙的,再回来以后、阴阳又是深刻的!所以经络一通开、内外一抽合、这是太极拳、否则你打的那最多的是太极操?或者是太极舞。那根本都不是、太极拳是个修身的拳、是一个文化拳。最早的太极拳的拳谱,现在都没人打了。太极拳根本就是一个文化。几个5366动作一通!从无极打到太极!2896太极一出来两仪?两仪打完了。从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四象打完了!然后打八挂、从5710前挂打到空挂,从自强不息打到厚德载物!然后打六十四卦!所以孔子说:一个人一但把易经整明白了,人就没有什么疑惑了、所以虽然孔子史书记载他:过目成诵。记忆力强。但学易、 韦编三绝,把竹简用牛皮4676绳穿起来!三次,磨断多次。    人是之然的产物、要因天之序,中国就是心国。一切4278从心开始!您我的良心就是上帝,您我的灵魂心灵一旦觉悟了,2515就是宇宙的主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我一如!也就是后来佛传入中国的梵我一如、   朱熹提出"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也!即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类"的"天人合一"思想。鬼谷子在《阳符经》中更是深刻地阐明"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必定人也"!   善易者不占,道德一旦读懂了,阎王见了拱手,牛首马面结束皈依,十八层地狱狱逍遥,三十六宫,宫宫均在,所以说《道德经》章章解难,行行消灾,字字灭罪、悟一字得一字之果,悟一句得一句之功!   《道德经》是在所有的宗教之前,一部让人觉悟的经典!   心怀大梦,道可达人;心存大美,道不远人;心兼大爱,道必助人;心生大智,道定成人!   《黄庭经》∶尺宅寸田可治生。:尺宅是大脑寸田是心!先修心。再拜佛、    天人合一!人心静、四海静。人心安。众生安、人心平!天下平,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例如日本江本胜博士的《生命的奥秘水知道》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   人养屋、屋养人,   精满神旺气足,当一个人活得精彩!激情,很有斗志!活得很美的时候!他的身与心,身心与周围的人和事!环境都产生了爱的共振!也就是佛家讲的梵我一如。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   一、什么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天(即大自然)与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相应相0709合的统一整体,天是一个超巨系统!人是一个子巨系统!人具足天的全部信息、天的信息亦可在人身上体现出来、研究人的生5097命现象不能从自然界剥离出去、只能在2017天人一体的整体关系中去把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宇宙亦是一个大人身,这是观察人体生命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论。   天人合一理论是上乘修炼的理论基础、它既是天人4450整体观的哲学凝炼!也是修炼到6320高层次的境界,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