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桃花风水 >姓名测字

明朝取名有名、字、行、号什么,其中行是什么意思?

  排行、

请问谁知道,明朝皇帝取名依据?

  明朝皇族的名字朱元璋在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字的时候全部用木旁____古人给同一个辈分的人起名字用同一个偏旁其实很正常   不过因为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意识他自己的子孙中肯定有重名的~就给26个儿子每个人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   比如燕王朱棣的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里面又规定,每五个字的命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于是我们看到了明仁宗叫朱高炽,是高字辈的火旁,宣宗瞻基,是瞻字辈的土旁,英宗祁镇,代宗祁钰是祁字辈的金旁,宪宗见深,是见字辈水旁,孝宗佑樘,是佑字辈木旁.这个时候五行转了一圈了,又从火重新开始,于是武宗厚照,世宗厚熜是厚字辈的火旁,一直传到由字辈的木旁,朱由校和朱由检为止,明朝灭亡~~   同样其他的王府也有这些规定,比如太子朱标,本来他的名下的辈分表应该是帝系,但是他的儿子被他的叔叔夺了位,所以只传到他的孙子.朱标的20字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我们知道的人只有建文帝叫朱允炆,他的儿子叫朱文圭.分别是火和土旁.   又比如秦王为: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楼主你所说的朱尚炳应该是秦王的儿子.晋王的表为: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其他的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明朝的皇室有很严格的起名字的规则,有些字就有些怪异,不过这样是有好处的,因为皇帝的名字要避讳,取名字取生僻字有利于把避讳的影响缩到最小~   后来在明朝灭亡了后,也许逃避清政府的追杀,可能很多皇族的人放弃了这些起名字的传统,但是的确有很多人保留着的~以前看见朱镕基的时候觉得他的第二个字很怪~又是土旁,联想到他可能是朱元璋后人~所以就去查,果然在岷王的世袭表中某一句话的第二个字发现了这个镕字,如果按照规则,这个字应该搭配土旁, 而且后来查岷王的世袭表,这个镕字出现的辈分,差不多就应该是这个年代~所以前总理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朱元璋的子孙~   如果你是姓朱的~又有以下某个字作为辈份且偏旁正确,那你就可以对照一下是否父祖的辈分是否相同~如果一样~那恭喜你~~你可能是明朝皇室的后裔~~~当然对现实而言没有任何的用处~ 事实上朱元璋的子孙在明朝灭亡的时候已超过10万人.所以传到现在过百万应该很正常吧   明朝诸王表!

明朝太祖朱元璋规定后代取名的规则是怎样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26个儿子?对于这些儿子及其的后代的命名!朱元璋也作出了安排。他给每个儿子20个字。用作后代取名时中间的那个字,又规定名字的第三个字要以“木!火。土,金。水”循环使用作为偏旁。这个规定时是从朱元璋孙子那一辈开始执行的!他的20个字是:“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万年历只有1900年之后,再往前如查明朝或清朝的还能查吗?

  有肯定是有的啊。。

明朝斤两换算方法一两以下的算法称呼

  明朝斤两换算方法   1斤=16两=500克   1两=10钱=31.25克   1钱=10分=3.1克   1分=10厘=0.31克!

明朝正统十三年的癸酉是这年的几月份?

  正统十三年即公元1448年农历戊辰年,这一年有辛酉2888月和癸亥月!没有癸酉月,!

明朝丙戌年是哪一年

  丙戌年是干支纪年法!每60年一个轮次。明朝时期为丙戌年的年份为永乐四年(1406年)!成化二年(1466年)、嘉靖五年(1526年)、万历十四年(1586年),!

明朝有位将领在《易经》中悟出战法的是谁?

  8375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3907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6979乱的伪倭寇、。

明朝铜狮子印章多少钱

朝铜狮子印章!真品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00左右,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跟一组我的藏品比较看看、 ,

明朝所有皇帝的称号和名字

  明(1368——1644)   明朝于1367年建立政权,初称西吴。1368年始定国号为明,   太祖高帝(朱元璋又名兴宗!重八) ----(1) 丁未 1367   洪武(31) 戊申 1368   惠宗让帝(~允炆) 建文(4)* 己卯 1399   成祖文帝(~棣) 永乐(22) 癸未 1403   仁宗昭帝(~高炽) 洪熙(1) 乙巳 1425   宣宗章帝(~瞻基) 宣德(10) 丙午 1426   英宗睿帝(~祁镇) 正统(14) 丙辰 1436   代宗景帝(~祁钰) 景泰(8) 庚午 1450   英宗睿帝(~祁镇) 天顺(8) 丁丑 1457   宪宗纯帝(~见深) 成化(23) 乙酉 1465   孝宗敬帝(~佑樘) 弘治(18) 戊申 1488   武宗毅帝(~厚照) 正德(16) 丙寅 1506   世宗肃帝(~厚熜) 嘉靖(45) 壬午 1522   穆宗庄帝(~载垕) 隆庆(6) 丁卯 1567   神宗显帝(~翊钧) 万历(48) 癸酉 1573   光宗贞帝(~常洛) 泰昌(1) 庚申(八) 1620   熹宗悊帝(~由校) 天启(7) 辛酉 1621   思宗烈帝(~由检) 崇祯(17) 戊辰 1628   *建文四年、成祖废除建文年号,改为洪武三十五年。   南明(1644-1663)   安宗(朱由崧)(福王) ----(1) 甲申(五) 1644   弘光(1) 乙酉 1645   监国(王之明) (1) 乙酉 1645   潞王(朱常淓) (1) 乙酉(六) 1645   鲁王(~以海) 庚寅(11) 乙酉(闰六) 1645-1655   绍宗唐王(~聿键) 隆武(2) 乙酉(闰六) 1645-1646   靖江王(~亨嘉) 兴业(1) 乙酉(八) 1645   益王(~慈炲) (1) 乙酉(十) 1645   赵王(~由棪) (1) 丙戌 1646   韩王(~本铉) 定武(18) 丙戌 1646-1663   唐王(~聿[钅粤]) 绍武(1) 丙戌(十一) 1646   桂王(~由榔) ----(1) 丙戌(十一) 1646   永历(15) 丁亥 1647-1661   益王(~由榛) (1) 丁亥 1647   淮王(~常清) 东武(1) 戊子 1648   楚王(~容藩) (1) 己丑 1649,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