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桃花风水 >姓名测字

古代皇室的取名

  汉族的皇族取名一般都有排行的比如偏旁或者中间的字由祖上的某人或最初的某位皇帝取好、然后按行辈取名字一般会取一些寓意好的字,元朝是完全按照蒙古固有习俗取名的。这个不知道!清朝康熙借鉴了这种方式,大概取了十五个行辈的字从胤。弘!永……溥……但是到溥仪一代清朝就灭亡了。!

清朝皇室血型是什么

  应该是O型为主!A型应该不可能,少数B型!

清朝皇室辈分的称呼比如公主得叫皇上什么

  皇阿玛:皇父、   皇贵太妃:是对皇帝之祖遗留下的妃嫔称呼!   贵太妃:对皇帝之父遗留下来的妃嫔称呼、   阿哥:对皇子的称呼!如果有几个皇子!就在“阿哥”之前加“大”!“二”、“三”等、   固伦公主:满语中“固伦”是国的意思!固伦公主用以称呼皇后生的女儿!   和硕公主:满语中“和硕”是一方的意思。和硕公主称呼妃嫔生的女儿和皇后抚养的宗女, 县主:对4247郡王女儿的称呼,   郡君:对贝勒女儿的称呼。   县君:对贝子女儿的称呼!   乡君:对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称呼,   格格:对亲王到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的满语称呼!亲王女称和硕格格,郡王、贝勒女称多罗格格!贝子女称固山格格。入八分镇国公与辅国公女就称格格,    福晋:对亲王、郡王和世子正妻的称呼。   固伦额驸:固伦公主的丈夫!    和硕额驸:和硕公主的丈夫,《百度贴吧》。

清朝历史皇帝表

  努尔哈赤清太祖(1559~1626)   清太宗皇太极 (1592~1643)   清世祖福临(顺治帝) (明崇祯十六年!1643)   清圣祖玄烨(康熙帝) (1654~1722)   清世宗胤禛(雍正帝) (1678~1735)   清高宗弘历(乾隆帝) (1711~1799)   清仁宗颙琰(嘉庆帝)   清宣宗旻宁(道光帝) (1782-1850年)   清文宗奕詝(咸丰帝) (1850-1861年)   清穆宗载淳(同治帝)    清德宗载湉(光绪帝) (1871~1908)   宣统帝溥仪?

清朝历任风水国师

  “国师”是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我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始。   编辑本段国师称号的由来  据《佛祖统纪》卷三十八说!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诏高僧法常入1277宫讲《涅盘经》!尊为国师!国师的名称以此为始、同时又以沙门法上为大统(僧官),统治天下僧尼!亦尊为国师!但从唐法琳的《辩正论》卷三“(僧)实国师”的记载看来,则在北周时似已有国师的称号了!   宋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三述国师称号的由来说:“自古人君重沙门之德者。必尊其位、异其称,曰僧录。僧统,法师,国师!入对不称臣!登殿赐高座!如是为得其宜!”因此。后来有些学德兼备的高僧,常被当时帝王尊为国师!   不过这9893种国师的称号?在印度和西域早已流行、《大宋僧史略》卷中《国师》条说:“西域之法。推重其人!内外攸同,正邪俱有、昔尼犍子信婆罗门法。国王封为国师、内9215则学通三藏。兼达五明,举国皈依。乃彰斯号,”《中阿含经》卷十五《转轮王经》记刹利顶生王时:国师梵志巡行国界。……这是婆罗门为国师的例子,又《出三藏记集》卷十一《诃梨跋摩传序》记载:佛灭九百年时、有个印度外道论师,想阻止巴连弗王崇敬三宝。就到摩竭陀国来活动!王即募境内学折服了这个外道、王4699及臣民非常高兴?即与全国人民奉为国师。《慈恩传》卷四也说:印度胜军论师、学德兼备!9431摩揭陀王很敬重他!便派特使邀请、立为国师,   佛教东传以后,西域也有国师的称号。如前秦建元十八年(382)时、西域车师前部王弥第来访长安、其国师鸠摩罗跋提同来。献胡语《大品般若经》一部(《出三藏记集》卷八《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又高僧鸠摩炎(即鸠摩罗什之父。他从印度到龟兹、娶其王妹而生罗什),聪明有志节、舍相位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名敬慕!自出郊迎、请为国师(《出三藏记集》卷十四《鸠摩罗什传》),此外、汉地高僧也有为当时西域国师的!如陇西高僧法爱!深解经论!兼通术数,为西域芮芮(亦称蠕蠕或柔然国)国师。俸以三千户(《高僧传》卷八《法瑗传》)、   当中4633国南北朝时代!由于统治者的需要和支持,许多高僧赖以开展活动?佛教获得很大的发展、9807当时许多高僧虽没有国师的称号,但受贵族王侯崇信!被称为家师。门师等,特别是在北朝、自北齐文宣帝起!历代君主常以国师为宗教领7807袖的封号?魏文成帝奉沙门统昙曜以师礼,孝文帝称呼《成实论》讲师道登为“朕之师”,北凉沮渠蒙逊对于昙无谶?后赵石勒,石虎对于佛图澄!前秦苻坚对于道安,后秦姚兴对于鸠摩罗什等的尊敬、都是相当于国师的礼遇。至北齐文宣帝时。2521更正式尊称法常为国师,元代法洪所撰的《帝师殿碑》(1321)说:“古之君天下者皆有师!惟其道之所存!不以类也!故赵以佛图澄为师、秦以罗什为师,夫二君5972之师其人也,以其知足以图国、言足以兴邦,德足以范世!道足以参天地赞化育。故尊而事之。非以方技而然也”(《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二),   南朝陈宣帝。曾以天台智顗为菩萨戒师!隋炀帝也同样以智顗为菩萨戒师!故有时也号为国师(《僧史略》卷下)!隋炀帝时之智顗(早亲南岳大师,修法华三昧!隐居锺山),炀帝屡诏、请问法要,礼为国师(《佛祖统纪3623》卷九)?   唐高祖时之智满、亦有国4124师的称号?唐代三百年间,佛教各宗高僧被尊为国师的很多。禅宗的神秀。历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皆号为国师。嵩山老僧慧安被称为老安国师、慧忠被2236称为南阳国师、知玄被称为悟达国师、无业被称为大达国师,密宗方面,金刚智寂后、谥为灌顶国师、不6267空为帝灌顶!赐7694号智藏国师!   净土宗有南岳法照为代宗时代的国师!华严宗的澄观!于贞元十......余下全文>>,

皇室战争气球兵有红有蓝什么意思?

  红色是对方的、蓝色是自己的?。

明朝的皇室子孙取名字都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有什么顺序吗

  古代很忌讳一些与名字犯冲的!因为朱元璋有26个儿子~他意识他自己的子孙中肯定有重名的~就给26个儿子每个人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向下起名字~~     比如燕王朱棣的就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里面又规定,每五个字的命名,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依次以偏旁命名,于是我们看到了明仁宗叫朱高炽,是高字辈的火旁,宣宗瞻基,是瞻字辈的土旁,英宗祁镇,代宗祁钰是祁字辈的金旁,宪宗见深,是见字辈水旁,孝宗佑樘,是佑字辈木旁.这个时候五行转了一圈了,又从火重新开始,于是武宗厚照,世宗厚熜是厚字辈的火旁,一直传到由字辈的木旁,朱由校和朱由检为止,明朝灭亡~~!

清朝皇子什么时候起名

  清朝皇子大多是出生后立即就命名了!   从康熙朝开始!皇子序齿作出规定、即早殇者不排行!仅附在最后,但这并不严格、因玉牒十年一编。编修前数年出生幼儿也能序齿!但不久夭殇、却不予芟除。如胤祚。康熙十九年生!二十四年殇,年仅六龄!但仍排行,称为“第六子”!其他如胤衸和胤禝!分别于八岁,三岁时夭折。但仍排行十八。十九、据此、玉牒中诸皇子可分为三类,即序齿者!序齿早殇者和不序齿者,第三8138类有承瑞。承祜等十一名、最长者四岁!最短者生后即死!玉牒中不排行!仅书“幼龄”,雍正属于第一类、其排行早已固定,官私文书一概以四阿哥相称、绝不混淆!倘若如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所说“康熙在时,就是4851雍正本人,终其身也并不曾自知他会有‘皇四子’之称、他始终只是‘皇十一子’!胤禵是二十三子”、(《曹雪芹小传》页231)则康熙一声呼唤“十一阿哥”应答者系雍正、抑或十一弟胤禌!岂非一塌糊涂,   名字都是孩子的名字绝对出生后起的!所以我们才会在史料中看到很多年又夭折的地皇子后面有这样的记载“几月(岁)殇!未命名”,满月和“百禄”在皇子出世满一月和满百日(宫中称百禄之喜)时。进行恭喜典礼,是日天1929子后妃等仍有赏送贺礼?此中满月之日还要选吉时给小皇子剃第一次头!升摇车清宫中于皇子出生后第九日举行上摇车的仪式。试晬是皇子满周岁之日举行的一项较为重要的仪式!亦称“抓周0718之喜”!盛放抓取之物的器具称为“晬盘”。《国朝宫史》记载“皇子周岁晬盘”所用之物为:“玉器二、玉扇器二。金匙一,银盒一、犀杯一。犀棒二!弧矢各一,文房一份”,另备摆放上述物品的果桌一张!   另外。清朝入关以前起名字比较粗糙、都是简单的满文、比如“多尔衮”是“獾”、阿济格是“小儿子”等等、   刚入关的时候也还保持着这个特色,比如顺治的长儿子“牛纽”。   随着皇帝汉文化提高,到顺治后期、皇帝给孩子取名开始偏向汉文中吉利福气的字眼!比如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纯亲王“隆禧”,当然康熙的名字是汤若望起的,所以有些例外。   到了康熙朝!最初皇子的名字一度倾向一些深奥的汉古文过渡。比如太子的“保成”(出自“不如保已成之业”)!当然也还残存满语的遗风,比如康熙夭折第四子“赛因察浑”。   后来!随着康熙文化水平的增高?他开始对自己的孩子的名字进行规范化处理、于是就确定了“胤”为固定的第二个字,“礻”为第三个字的偏旁!于是。长子保清改名“胤褆”,太子6869保成改做“胤礽”,   自康熙之后的皇帝都沿用了这样的起名规则?到乾隆的时候!他不但给自己的儿子取名,还为之后四代子孙确定了辈分为“永绵奕载”,到了道光、他又往后延续了八个字为“溥毓恒启 焘闾增祺”。于是就成就了之后乃至今日爱新觉罗子孙的名字辈分、   康,雍,乾三朝!康熙!雍正三朝大量接触了汉族的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就实行8417皇帝的名讳。就是牵扯到皇帝名9481字的时候,要避讳,读音。写2583字都要避讳。譬如说康熙,康熙的名字叫“玄烨”,就是这个“玄”字在5437康熙年间、凡是写“玄”字不可以这样写!你要考进士答卷!“玄”字这么写7573肯定名落孙山?怎么写呢?最后这笔讳缺!避讳不写。这一点不写,“玄”字这还比较简单。就是一个“玄”字。麻烦在哪儿呢?就是凡是带“玄”字偏旁的字?“火”字偏旁、“ 玉”字偏旁。“弓”字!“金”字!“氵”,“丝”字等等,凡是带“玄”字偏旁的字一律都要避讳!最后这一点!叫讳缺,缺这笔、如果不缺,那么您这进士肯定就考不中、这是“玄”字。玄烨还有个“烨”字怎么办。康熙名字玄烨这个“烨”,左边一个“火”字、右面一个中华的“华”字,繁体字的!写“玄”字的时候最后这笔讳缺,缺了!“烨”字最后这一笔。这一竖不能写。所以在清朝康熙和康熙以后。凡是写“玄”“烨”的时候,必须把“玄”字这点讳。把“烨”字最后这笔讳了、这叫皇帝名讳,这是康熙、那雍正呢?大家知道雍正的名字叫“胤禛”、就是这个“胤”!赵匡胤这个“胤”!雍正朝“胤”字不可以这么写。康熙朝可以,雍正朝不可以?那怎么写呢?把最后那一笔讳了、最后这一笔不写。他“胤”“禛”两个字,还有“禛”字呢?“胤禛”正式写的时候!“胤”最后这笔讳缺,“禛 ”最后这点讳缺,不能写!这是在雍正朝,雍正朝之前的刻的书写的字都不要改。因为往前改那就没完了!就是从雍正登上皇1573位那天开始!“胤”“禛”这两个字就要避讳了,那有人问了为什么雍正叫“胤禛”!他那几个兄弟都不叫“胤”呢?允禟?允祉!允禵!允禩、都是“允”呢?雍正时候做一个规定。这个“胤”字只许雍正用、他几个兄弟凡是这个“胤”字都改了、都改成“允”,这不就避讳了吗。这是雍正朝、乾隆朝,乾隆的名字叫“弘历”!就是这个“弘”!乾隆朝“弘”字是不可以这样写的!我小时候有一个学校、叫“弘达学院”!发达的“达”!它就没这个点,我当时就不明白。这个字怎么没这个点,那时侯很小!后来大了就明白了、9954它把这个讳给避了、避讳!“历”字也换一个写法。这是康。雍、乾这三朝皇帝的避讳、就是缺末笔、   嘉道!嘉庆的名字叫“永琰”。道光的名字叫“绵宁”、在这个时候,乾隆做了一个规定,他按汉族的排辈。大家知道孔子的后裔不是排辈吗!孟子的后代不也排辈吗。乾隆说爱新觉罗的后代要排辈,他就给排了!从乾隆以后“永!绵!奕!载”!“溥,毓、恒。启”是后加的。凡是乾隆儿子辈都得带“0902永” 字!孙子辈都得带“绵”字,一代一代往下推、底下问题就来了,那乾隆的儿子是“永”字辈。乾隆的继位人就是嘉庆!他的名字叫“永琰”?乾隆就考虑一个问题、这个“永”字是经常写的,经常用、那天下所有的“永”字避讳起来这事情就比较复杂,乾隆想了个办法把这个“永”字改了!改成“颙琰”,这个字不常用,避讳起来就简单一点!但是在写的时候。还要避讳末一笔!“琰”字也要换一个写法!就是比完全天下所有人都避讳的“永”字就相对来说简化了一点!这是嘉庆!道光,道光大家知道道光他是属于“绵”字辈,“永、绵、奕。载”。“绵”字辈!皇帝又说了“绵”是老百姓衣服里头必须用的字。经常用的字!那天下所有“绵 ”字都避讳的话。就比较复杂。说改一下!皇帝把这个字变通一下!变成一个不常用的字,音相近!“旻寕”这样相近,这样。天下所有的3498“绵”字都可以不避了?那“旻”字你写的时候也不能这样写,皇帝再要做文章!出书,考试碰到这个“旻”字的时候!这一点不写。这一点敬避,“寕”字呢、也要做一个变通!变成一横一竖。它原来是宝盖头下面一个“心”字,到这个时候、“心”字改成了一横一撇!这样5011来敬避一下!这是第三个时期,嘉道时期、   咸!同。光!宣,咸丰大家知道叫“奕詝”。“永、绵。奕、载”,“奕詝”!这个时候又简化了,皇帝的名字是两个字。奕詝,第一个字不避讳了。就避讳第二个字。就避讳这个“詝”字,“詝”字怎么避讳呢?就缺末笔!最后这一笔不写了,讳缺、叫避讳,把7688它缺这一笔、就写成奕詝就可以了,这是比原来又简化了一点,咸丰之后就是同治、同治的名字叫载淳!我们讲了叫“永!绵。奕。载”,载淳、还是第一个字不避讳,只避讳第二个字。第二个字、载淳的“淳 ”跟“亨”字读那个音!换一个写法!载淳的“淳”这么写。这么来表示避讳、再底下就是光绪,“永、绵!奕!载”嘛。光绪是“载”字辈。光绪的载湉。也有叫载湉的,“载”字不避讳。就避讳最后这个字、这个字怎么避讳呢?就是避讳最后一笔、“口”字不封口,这要是考举人,考进士。牵扯到这个字、如果多写了一笔,肯定这进士,4734举人都考不上。这是光绪!宣统、宣统叫溥仪。还是第一个字不避讳?第二个字避讳、“仪”字,第二个字怎么避讳呢,叫讳缺末笔,最后这一撇不写?这是清朝皇帝名字避讳分作这么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天天顺这三朝。名字不避讳只是在《玉牒》《实录》等重要场合!上面贴上一个黄签!第二个时期就是康,雍、乾的避讳。第三个时期是嘉!道,改一个字!讳笔,第四7985个时期就是咸!同,光、宣,皇帝名3869字两个字!第一个字不避、第二个字缺最后一笔!!

清朝平民下葬有随葬品吗?

  稍微富一些的家有的、穷人如果连3694温饱都解决不了。拿什么陪葬。,

清朝可以刮成秃子吗?

  除特殊情况!否则不可!   清朝真正的发式是“金钱鼠尾”辫,也就是四周头发全部剃光。只5569在头顶中心处留有金钱般大小的一小撮头发?辫成细细的发辫,垂下来形如鼠尾、8467并能穿过铜钱的方孔,故称为“金钱鼠尾”辫!   1647年!清廷在广州颁行的“易服剃发令”中说:“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降清后一直深受多尔衮信任的汉臣陈名夏只因私下议论“只须留头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矣”!即遭人弹劾,并被处以绞刑,可见当时清廷推行“剃发易服”决心之大,态度之坚决!   清廷规定:“剃发不如式者亦斩。”1647年、浒墅关民丁泉“周环仅剃少许。留顶甚大”!被地方官拿获。以“本犯即0939无奸宄之心、甘违同风之化!法无可贷”为由上奏皇帝。并奉朱批将其处斩!县官也以失察罪“从重议处,家长、地邻即应拟罪”。、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