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卜筮法和推演算法的区别

易经卜筮法和推演算法的区别2335(李守力) 目前很多人对易经和周易的区别不清楚,物件数和义理的区别不清楚、对易经卜筮法和推演算法的区别不清楚,易经卜筮法和推演算法都属于象数派科学。 易经的卜筮法属于准宗教法。是人与灵界沟通的预测方法,卜筮的主持称为巫。你看、筮,是一个巫拿着竹籤在占卜!卜筮法很多种:龟甲烧卜、周易大衍法、京房易。六爻纳甲!梅花易数,扑克占卜、抽帖、奇门占卜!六壬,金口诀等都是! 易经的推演算法属于准科学法!是古代的天文地理代数学!这2861门学科是理性的、是数学统计学!与宗教神灵无关!天文星佔!地理堪舆,四柱命理!相法。奇门推演(不是奇门占卜)!太乙数、五运六气等都是易经推演算法, 易经的卜筮法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它的特征是神祕。 易经的推演算法思维方式:形式逻辑得数学推算!辩证逻辑的判断。演绎逻辑的推理,形象逻辑3015的描述,它的特征是理性和严密! 2006年9月23日、北京!李守力 、

易经卜筮法和推算法的区别

  易经卜筮法和推算法的区别(李守力)     目前很多人对易经和周易的区别不清楚,对象数和义理的区别不清楚,对易经卜筮法和推算法的区别不清楚,易经卜筮法和推算法都属于象数派科学!     易经的卜筮法属于准宗教法!是人与灵界沟通的预测方法,卜筮的主持称为巫、你看,筮,是一个巫拿着3027竹签在占卜?卜筮法很多种:龟甲烧卜!周易大衍法,京房易!六爻纳甲!梅花易数,扑克占卜。抽帖!奇门占卜。六壬,金口诀等都是、     易经的推算法属于准科学法。是古代的天文地理代数学!这门学科是理性的!是数学统计学。与宗教神灵无关!天文星占、地理堪舆!四柱命理、相法!奇门推演(不是奇门占卜)!太乙数。五运六气等都是易经推算法,      易经的卜筮法思维方式: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它的特征是神秘!     易经的推算法思维方式:形式逻辑得数学推算!辩证逻辑的判断。演绎逻辑的推理。形象逻辑的描述!它的特征是理性和严密。     2006年9月23日!北京、李守力,

易经的算法是什么?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郑玄〈易赞〉及〈易论〉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 连山易 跟 归藏易 目前都失传了只有周易流传至今!一般认为连山始於艮,如山势绵延不绝,归藏源於坤!顺藏纳万物,周易出於乾、天行周衍,   三易的占法   北宋邵雍在《皇极经世》2191认为:「连山蓍用九十七策,以八为揲,正卦一0一六!互卦一0一六。变卦三二五0一二,以数7050断不以辞断、其吉凶一定不可易」   归藏在《汉书•艺文志》中没有着录!《隋书•经籍志》亦曰:「《归藏》汉初已亡。晋《中经》有之、唯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但明朝杨慎认为汉代时《归藏》未失!「《连山》藏於兰台、《归藏》藏於太卜、见桓谭《新论》。则后汉时《连山》《归藏》犹存,未可以《艺文志》不列其目而疑之。」清人朱彝尊云:「《归藏》3578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於传注所引者!0959」   宋代家铉翁称:「归藏之书作於黄帝,而六十甲子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归藏易也、」、   不过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中出土了《归藏》,称为王家台秦简归藏,按廖9034名春的〈王家台秦简《归藏》管窥〉中言:「秦简《易占》不仅是《归藏》。更准确一点、应当是《归藏》易中的《郑母经》」   其他多半应属伪托   周易的占法比较复杂主要分成几个系统。主要跟取卦法跟释卦法有关。取卦就是如何算出这个卦,释卦就是如何从卦来推断解释问题的答案   最传统取卦法的出自〈易传‧系辞传下〉:「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具体方法见下:   一!将藏在竹椟或木椟中的五十茎蓍草取出、以两手执之,熏于香炉、命蓍、然后随取一茎放回椟中,留下四十九茎。7868也叫四十九策?用来揲蓍,此即「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二,信手将四十九策分为二分、不需计数。分开后,就放在左右两边。以象两仪,此即「分而为二以象两!」   三。两仪在左边的象天。在右边的象地!即在左边的策数中分出一策象人,挂在右手的小指间,以象天地人三才、此即「挂一以象三!」   四,取左边的蓍草。执於左手。以右手四四揲之,5871就是以四策为一计数单位!揲之就是数之、一数就是四策!以象一年的春夏秋冬、数到最后。视所余的策数、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即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三第四指之间,此即「归奇於2827扐以象闰?」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左边!   五!次取右边之策执於右手?而以左手四四揲之、这也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数到最后!视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数!而将此奇数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二第三指之间,此即「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已经四四数过之策则放回右边!揲蓍到此!是为第一变!检视扐在左手三四指间的左余之策。以及扐在左手二三指间的右余之策、如左余一策,则右余必三策、左二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挂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五策、就是九策。即将这五策或九策另置一处,第一变即告完成?   六!再将左右两边已经数过的蓍草5970合起来、检视其数,或是四十四策!或是四十策,再度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如第一变之仪。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8650合计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挂在右手小指间的一策。即是3390一挂二扐的策数,不是四策。就是八策。即将这四策或八策另置一处、是为第二变,   七。又将左右过揲之蓍合起来,检视其数!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如第二变那样分二。挂一,揲四,归扐,最后检视左右所余之策!与第二变同,则将所余之策与挂一之策合之,另置一处!是为第三变!   八、三变而成一爻!计算三变所得挂扐与过揲之策!便知所得何爻,如三变合计得挂扐十三策。以减四十九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的策数是三十六策、以四除之,因为揲蓍时是以四四数之、此处故以四除,则三十六得九。是为老阳。其画为「O 」,名之为重!如三变合得挂扐二十五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二十四策,四除!得六!是为老阴,其画为「X 」、名之为交、如三变合得挂扐二十一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二十八策、除以四。得七,是为少阳!其画为「-」,名之为单!如三变合得挂扐十七策、则知三变合得过揲三十二策,以四除之!得八。是为少阴。其画为「- -」、名之为拆,   如是三变而成初爻。即将初爻画在画卦的版上,以下不再命蓍!即用四0327十九蓍!分二。挂一、揲四,归扐。再经三变而成二爻。以后每三变都是如此、一卦六爻!5064十八变而成一卦。画卦时!由下往上画!前九变而成三爻。出现一个三画卦於内。即7412是初二三爻!称为内卦,后九变又出现一个三画卦於外。即是四五上爻,称为外卦!得内2462卦是小成?得外卦是大成、六十四卦皆是如此。   大衍之数、有体有用。体是五十茎蓍草去一不用、此一即是太极、韩康伯引王弼之说:「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9388用是以四十九蓍分二挂一揲四归扐。以象两仪三才四时闰月等、由此而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老阳每爻三十六策,老阴每爻二十四策、老阴老阳各一百九十二爻、总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以当万物之数!大衍的衍字、郑康成当演字讲!就是推演其数之义!演数必须五十茎蓍草、故取五十以为大衍之数!观变玩占,了解五十之数体用兼备的意义。即可入道、自汉以来。历代诸儒对於五十之数的解说,各有其异见!学者可以流览参考!不必深入研究!   (转载自读易简说 [。

什么是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3503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8642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2487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7129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9903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3972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3030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0243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提出疑问!朱熹则深信不疑,现在已证明非孔子所作、吕绍纲先生说道:“《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易传》研究《7385周易》!像汉人那样另搞一套!是一条绝路,没办法走通,”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3363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易经》6920六十四卦的顺序绝非随意排列,而是象征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每卦的卦画也富有深意,首两卦乾和5787坤各象征天地!又不仅止于天地、抽象出了世界初始状态中纯阳和纯阴的性质!接着阴阳相荡!化生万物!接下来的一卦便是“屯”!描述了世界初生时混沌的状态......     至第六十三卦为既济,其卦画是阴爻与阳爻均匀分布。并且阳爻居于奇数位(阳位),阴爻居于偶数位(阴位)。意0251思是阴阳已发展至完全调和的平衡态,似乎世界归于静止了,但《易经》令人叹服......余下全文>>,

钢结构八字梁斜面怎算法

  人字梁斜面按照勾股定理算比较普通,现在实际上都是电脑放样,直接可以测量、,

数字算法题

  凑的结果如下:   假设函数f(a,b,c)、且f(1,2,3)=9, f(2,3,4)=32, f(3,4,5)=150, f(4,5,6)=?   设函数g(a,b)?可以发现类如: f(a,b,c)= a + g(b,c) = g(a,b)*c   f(1,2,3) = 1+g(2,3)=9, 所以g(2,3)=8   f(2,3,4)= g(2,3)*4=32=2+g(3,4), 所以g(3,4)=32-2=30   f(3,4,5)= g(3,4)*5=150=3+g(4,5),所以g(4,5)=150-3=147   f(4,5,6)=g(4,5)*6=147*6=882   这样可以凑出来。但何种函数满足g(1,2)=3, g(2,3)=8, g(3,4)=30, g(4,5)=147就凑不出来了、   直到(4,5,6)的正确答案么、 如果知道可以验证下、。

五行、喜用神和三才五格的算法冲突吗?

  你按照四柱八字所含五行喜忌取名。五格剖象法是一种简单的数字测算。准确性没有四柱八字,八卦!奇门遁甲!太乙!大六壬7787测的准确、

十年后现在流行的编程语言命运会如何

  编程语言都在不断更新!十年后就算还有这些语言、也应该是发生翻天覆8175地变化了,以后更有可能的是出现一种真正跨平台的语言、这些语言都被淘汰!。这个行业就是不断发展的。别说十年、就是一年都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一种新型语言的出现必然会导致其他语言的衰亡?。

编程,养只羊,三年后生小羊,五年后死亡,五十年后有多少只羊

  养它三年以后,它就会生一只小羊----下面是按它三年后每年生一只小羊计算的:   #include。

三元九运推算法

  风水术数把时间分为 "三元九运", 三元即 : "上, 中, 下三元"; 九运即 : "九星当运". 以合元运之方位及方向为0696吉, 反之为凶. 年飞星计算法 年飞星是每年在立春后之后!更换年岁之天干地支时一齐更换的飞星、 起例诀: 上元甲子起一白、中元四绿甲子游、下元七赤兑上发?九星顺走逆年头, 古历以一百八十年为一周、每一甲子六十年为一元,共谓之三元, 前六十年谓之上元。中六十年谓之中元、后六十年谓之下元。 三元分九运。每运为一飞星。1281管二十年吉凶,共一百八十年、 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以下为最近三元 上元:60年大运:1864年甲子至1923年癸亥 每20年为一小运 一白运1864年至1883年 二黑运1884年至1903年 三碧运1904年至1923年 中元:60年大运:1924年甲子至1983年癸亥 每20年为一小运 四绿运1924年至1943年 五黄运1944年至1963年 六白运1964年至1983年 下元:60年大运:1984年甲子至2043年癸亥 每20年为一小运 七赤运1984年至2003年 八白运2004年至2023年 九紫运2024年至2043年,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