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苗族的传统乐器是什么

  苗族的传统乐器如下:   管乐乐器:有芦笙、芒筒,夜箫。姊妹箫!笛!唢呐等,   弦乐乐器:多为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胡、古瓢琴。月琴等、   打击乐器:有铜鼓!木鼓和皮鼓、   芦笙。是少5017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是民族节日中必备的乐器、而芦笙更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   芒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地筒、莽筒。芦笙筒!苗语称果董,董 果木、意为筒筒芦笙,侗语称筒卜。咚的!意为大竹筒。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   夜箫、苗语称“寥”!因多在夜间吹奏而得名!是苗族特有的单簧气鸣乐器!它用无节的细竹管制成、5576管长50厘米左右、外径约11毫米!内径7毫米左右、管的下端开有4个音孔!上端为吹口,竖吹,在吹口的正面!开有一个长方形缺口!为夹簧片用的。簧片多用薄竹片或芦苇片做成。吹口的背面开有半弧形的缺口,吹奏时气流自弧形缺口进入管内。振动簧片而发音!制作夜箫时、因所用竹材长4258短不一、管径大小有异,所以它也有高。中,低音之分!但由于箫管细小!只能轻轻吹奏。可吹出两个八度音程,!

春分的传统含义是什么?

  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春分之日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几6708乎全球昼夜等长?即白天和夜间的时间相等,都是12小时!此时北极点在经历了半年的黑夜后!在这一天初见阳光,而相对应的南极点则将在此日告别阳光!春分以后!阳光直射点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白天时间就开始变长!夜间时间9065变短了!所不同的是南半球则变得昼短夜长, 二是指“季节平分”。若以立春至立夏这段时间作为春季。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3368从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因此而得名春分、如:2006年春分日距2月4日“立春”中间间隔45天、春分日距5月5日“立夏”中间间隔也刚好是45天!春分亦是传统节日 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

纳西族的传统工艺品是什么

  有纳西服饰 木雕 石雕 8899纳西族讲求的是原始,收集和遗留的一般都是假山啊!还有玉石 玛瑙!最常见的就应该是木制的家具了,!

立秋 传统饮食

  农历七月间(阳历8月7日)的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东4223汉崔宴《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从唐宋时起。有在此日用秋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立秋日晨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后。可知夏天自身的肥瘦、而在饮食方面!立秋这天吃西瓜。蒸茄脯!煎香糯饮,或是饮烧酒!都广泛流传由来已久的食俗。 过去民间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这与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无关系,5813“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当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 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8365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立秋除了“贴秋膘”,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和“咬春”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9162”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早在唐宋时!人们立秋这天就要用井水送下7—14粒红小豆。而且必须面朝西站着。也是为了祈求秋天不得腹泻等症,现在我国各地立秋食俗也不相同。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4683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四川东!西部7904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立秋时分。许多老0438皇历中都标出具体时间)。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4981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南通风俗。以立秋节气的时间在朝或夜!来预卜立秋以后天气的炎凉,谚语“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吼吼”即是此意、从日历上看来!今年是8月8日早上6时24分立秋!想来应该是天凉好个秋吧!南通民俗还认为立秋这一天的天气变化。与秋季农田收成关2636系极大,如立秋这天听到雷声、田里的庄稼就“秀”(吐穗开花)不好!谷子长不饱满。瘪谷多!将大大减产、又认为:稻秀时节,若浓雾大作并有白虹贯天,这种沙地人2965叫作“白鲎”的天象,收获时秕谷必多!俗呼为“天收”。可见民间对立秋日雷鸣和出现虹这类自然现象!甚为忌讳、 南通和江南一带一样。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南通及江南地区西瓜旺市在小暑和大暑之间、酷热的盛夏也在这一时期、而立秋一般在大暑之后的8月7日?8日二日,此时这一带的西瓜已入末市、瓜的甜度和质量也明显下降!0822气候亦将告秋,所以立秋食西瓜应是于理不通、但是为何会有立秋吃西瓜的风俗呢!原来,西瓜虽从宋代传入中原!但种植并不普遍、所以那时并没有产生和形成立秋吃西瓜的风俗。但在西域、西瓜原产地已普遍盛行立秋吃西瓜的风俗、因西域地处中国的西北、纬度较高、立秋前后西瓜刚进入采摘期!......余下全文>>、

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五行相克中火克什么?

  金五行相克又作“五行相胜”、指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相互克制,相互制胜,是中国古代五行说的内容之一、隋代肖吉的《五行大义·论相克》说:“克者、制罚为义、以其力强能制弱。故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说和“五行相胜”说?本来是古代思想家3334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朴素唯物论的理论!在战国末期,被阴阳学派创始人邹衍附会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每一个朝代都受一种五行之德的支配、朝代的更替、7974正是五行相克、五行相胜的结果。因而提出了“五德终始”说和“五德转移”说!陷入了历史唯心论、《春秋繁露》有《五行相胜》篇、解释五行相胜的道理,并附会了一些社会历史方面的内容!,

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有哪些

卡拉角勒哈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新疆境内的哈萨克族居住区, 卡拉角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色的走马”。哈萨克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歌和马是哈萨克的两支翅膀”!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夥伴,而“黑走马”更是马中尤物,它形象剽悍雄壮,通体黑亮。走时步伐平稳有力!姿势优美,蹄声犹如铿锵的鼓点。骑上黑走马,犹如进入一种艺术境界,人在舞!马亦在舞、由此而形成了以卡拉8079角勒哈命名的民间舞蹈和同名乐曲! “鹰舞”是哈萨克族具有典型特色的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阿勒泰地区的阿贝坦乡7228和布林津一带? 长期以来、哈萨克人除放牧以外、狩猎也是必不可少的生产手段。而猎鹰就是猎人在狩猎时最亲密的夥伴!好的猎鹰可以用来抓黄羊、野兔!狼和狐狸!因此、哈萨克人对鹰有着9903非常特殊的喜爱?养鹰和驯鹰不仅是作为谋生的技能。也被认为是男子汉最好的娱乐、和顽强刚毅性格的主要标志、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着许多讚美猎鹰的诗2313歌和乐曲、而鹰舞则是用舞蹈来表现山鹰勇猛无畏形象的代表作, “熊舞”哈萨克语为“阿尤毕依”,流传托里一带4845哈萨克人中间、托里的哈萨克族属克烈部落,原游牧在阿勒3037泰地区!清同治年间。即公元1862年以后。其中一部分由阿勒泰迁至托里、现在、托里有熊舞!阿勒泰也有熊舞。说明这个舞蹈原是克烈部落的传统舞蹈!但托里的熊舞经过一百多年的流传发展。已独具风格、 “抵角戏”流传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能歌善舞的哈萨克人,结合牧区生活和劳动生产,创造了许多矫健优美的似兽舞蹈。其中表现最多的是鹰、马!羊和熊。并赋以不同的涵意:鹰地圣洁的象征!马和羊是日常生活的指靠和庇护者。而熊则被当作贪婪、诡诈的典型、虽然各种似兽舞蹈因表演者的认识和表现物件7245的不同!寓有不同的内涵和感情色彩。但总的来说!都具9826有神礅模拟逼真!形象生动、舞蹈动作舒展奔放,!顿挫有力的共同特征, 抵角戏是模拟山羊形态的舞蹈,一般在喜庆聚会之日表演, 擀 毡 舞 “擀毡舞”是哈萨克族女子舞蹈、传播甚广。伊犁、阿勒泰、塔城!木垒!巴里坤和乌鲁木齐等地哈萨克族聚居区都有流传、 哈萨克族人民长期从事畜牧生产,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那特殊的环境中。哈萨克女子担负9847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如烧茶,做饭。挤奶!舂米,剪羊毛、擀毡!捻线,织布。绣花等等、她们用灵巧的双手装扮毡房!美化生活。终年忙碌,在牧民家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每当3686喜庆佳节。哈萨克族牧民团聚一堂欢歌赛舞时。勤劳能干的妇女们。十分自然地就把她们最熟悉的劳动动作即兴地揉进舞蹈表演当中去!然后又经过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加工提高。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表现劳动和草原生活的舞蹈。这就是擀毡舞和“挤奶舞”?“绣花舞”。“剪羊毛舞”等等舞蹈的来源2256和发展过程,这些舞蹈在民间也统称之为“劳动舞”。 挤 奶 舞 “挤奶舞”是哈萨克族劳动舞的一种,在哈萨克族聚居区广为流传。舞蹈表现哈萨克族妇女制做奶茶的全过程!从挤奶!搅奶……直到献奶茶!主要由女性表演,舞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将劳动过程揉进哈萨克族民间舞蹈里,加之表演中的即兴发挥、使其4707成为独具草原特色的哈萨克族民间舞? 绣 花 舞 “绣花舞”是哈萨克族劳动舞的一种,表现哈萨克族妇女在繁忙的生产劳动间隙。精心绣制巧夺天工的各种服饰和装饰品美化生活,舞蹈动作比较简单!都围绕着绣花的过程2253来展开?如“捻线”!“理线”!“穿针”!“绣花”和“梳头”、“照镜子”等、随意性比较强、...馀下全文>> 、

壮族的民俗传统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0495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6640婚俗炮火”入洞房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6163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9216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0173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2645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1845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7679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8882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背字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7508给长者回敬两杯!1654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0171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3627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新娘过河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6746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5269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余下全文>>、

传统节气介绍:寒露是什么意思

  人们熟知的白露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季即将来临,但此时有些地方的暑气还不能完全消失殆尽!清晨仍可清晰地看4510见晶莹的露珠闪闪发光!  健康生活小常识介绍说!当寒露节气来临时,就预示着天气逐渐转凉!寒冷的天气即将来临,此时的露珠也变得寒光四射。用俗语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寒露过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雨季基本结束!只有云南。四川!贵州等少数地方尚能听到雷声?东北和新疆等少数北方都已经飘雪花了、白天的气温还比较温暖、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一派深秋美丽宜人的景象,但夜晚的温度却特别寒冷!那么!呢。。

请问给孩子起名字要严格遵守传统的五行八字起名吗?按照这种方法起不到自己喜欢的名字,太多限制了。

  八字,贵姓!性别!

立春有哪些传统食物和习俗

  立春的传统食物吃春盘自唐朝起!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一书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就曾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到了宋代这一习俗更加普遍。北宋大词人苏轼曾在3894其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及这一习俗?如“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愁闻塞曲吹芦管、喜见春9947盘得蓼芽”;而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其《[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和《[木兰花]立春日作》两词中亦分别有“正好春盘细生菜”!“春盘春酒年年好”这样的诗句!到了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正月·春盘》中载:“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菜、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据考证,春盘实际上是由魏晋时期的五辛盘发展演变而来,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引西晋周处《风土记》曰:“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南朝诗人庾信的《岁尽应令诗》中也有“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这样的句子。所2062谓五辛即五种辛味蔬菜。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其实、古时人们吃五辛盘不仅仅如李时珍所说的那5242样是为了“取迎新之义”。同时也是了为了散发五脏之气,健身防疫,按照现代4676科学观点。春节之际、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并名之曰“春盘”。吃春盘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春盘的内容已发生了更大的改变,变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时令菜为主,外加肉丝、豆腐丝等合炒成盘。也可酌加海参。香菇!鸡丝等原料,因人而异!随意搭配。吃春卷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这种食品是以薄面皮包馅、用油炸制而成!其具体制作方法为:面粉和成浆状,放些许在平锅底。用文火烧、时时旋转平锅、制成薄如蝉翼的春卷皮、然后包馅!卷成约二寸长的长筒状,两头以面糊粘住。以浮油煎至外焦里嫩!色香味俱佳。春卷皮一般7932用麦面!也有用鸡蛋皮,豆腐皮者!至于馅料则分南北两派,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丝等!而江南则多用白菜,肉丝,虾丝。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春卷这一食品名称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该书中曾提到过“薄皮春卷”和“子母春卷”这两种春卷。到了明清时期、春卷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风味食品、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时至今日、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的春卷已成为许多大酒店宴席上一道风味独特。备受欢迎的名点、现在人们吃春卷已不再局限于立春日了!平时也经常可以吃到它!但是!春卷在立春日这一天吃起来还是会别有一番滋味的,萝卜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据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一1201书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谓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如明代刘若9454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立春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讲究食补的中国人。此时选定了具有辛甘发散之特质的食物,以让身体顺5086应天时,苏东坡有诗云:“芦菔根尚含晓露!秋来霜雪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李时珍对萝卜更是赞誉有加?认为它“根叶皆可生,可熟!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萝卜还9144有祛痰!通气、止咳等药用价值、这或许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时吃萝卜的本来用意吧,咬春和尝春作为一种传统的饮食文化!原本是立春节庆习俗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现在这种节庆习俗已经淡化了很多,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一习俗了。你知道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吗?现在,人们更多地用吃面条和饺子代替了吃春盘。春饼!春卷!来迎接春天的到来。故民间广泛流传有“迎春饺子打春面”的说法!立春传统习俗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迎春设春官。该7305职由乞丐担任,或者由娼妓充当。并预告立春之时、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清末《点石斋画报》上的“龟子报春”。“铜鼓驱疫”、都是9536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祭祖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咬春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 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1723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句7713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清人让廉撰写的《京都风俗 志》中说:“立春之仪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准令男女纵观、1932至立春时……众役打 焚,故谓之打春!”然后!人们将春牛的7993碎片抢回家?视为吉祥、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4331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 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 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鞭春牛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0594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塑制春牛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 龟子报春活动、现如今,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1490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立春时节!民间艺人还要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后来人们根据历象推算当年立春的时间?在春牛图上表示出来!帮助农民了解立春的早晚。躲春在传统民俗学上,5174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4668俗就出现了。在民间。不同的地7576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与忌讳,也就延伸出各式各样的躲春方法与习俗、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 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躲春”其实就是“躲太岁”!3369多数是当年犯太岁之人需要躲春。比如2015年立春这一天上午11点59分!正式进入乙未羊年。以神话色彩来讲。就是 2014马年太岁星君章词大将军正式卸任、以及2015羊年太岁星君杨仙大将军正式上任的交替时间,民俗认为!比如羊年生肖属羊、牛,鼠!狗等犯太岁之 人、就是必需“躲春”之列。就是为了躲开与羊年太岁正面的冲突!缓和与太岁星君的关系。于是年运5415更有利,燂春这种立春跨火堆的传0856统仪式?即是“燂春”,“燂春”是华夏民族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民间盛行。因立春之日阳气将出地 面!燃放爆竹、焚烧樟树枝可祛退阴气。宣达阳气、助阳气生发。有驱邪迎祥之意、而孩童跨火,则更蕴含着平安成长的美好祝愿。4105“燂春”仪式结束后!孩子们会吃“春茶”。“春茶”是用红豆、红枣,桂圆、陈皮、桂花、红糖等6种配料烧煮而成的!按照民间3100的习俗,过了立春,孩子又长了一岁!而吃了“春茶”、在新2864的 一年里,不仅祈盼生活红红火火!而且也能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平安吉祥!祭拜太岁台湾道教总庙·玄义宫指出:原本南北朝有六十位甲子神。因为太岁与甲子之间关系密切。大概在明朝晚期到清代初期,六十甲子神就被六十位太岁所取代,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太岁文化自古以来便与八字论命。风水、生肖相融合。如宋代《渊海子平》记载: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明代《三命通会》说:“真太 岁,又名转趾煞。要大运日主与太岁相和相顺、其年则吉;若值刑冲破害。与太岁相战克则凶!”与太岁相顺则吉!相逆则凶。又说“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 神之领袖,太岁当头有灾祸,刑冲破害鬼推磨,流年若还逢忌神!头破血流难躲过、”清末民初的命算大家袁树珊说:“夫太岁、至尊,非煞也”!4030在江南也有安奉 太岁之俗,主要为改善家中风水、俗话说“太岁头上不动土”多见于风水学等书籍上!由于汉人对太岁降祸的畏惧,当太岁运行到某个生肖的位置,属该生肖及其相对生肖者、唯恐触怒太岁于己不利、便于当年祭拜太岁神,以祈福消灾,此活动便称为安太岁。官方在每年立春日会在迎春礼的时候祭祀春神!春牛!芒神和太岁、民间重视立春也会祭拜太岁、如浙江地区在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 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八字风水等术数领域也认为要在立3667春日拜太岁?每年媒体多有报道。当然!民间也会在正月 初一过年、初八。十五等时候祭拜太岁。占气立春是二十节气之首、春秋时期已经形成了占气的信仰,孔颍达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用此八节之日、必登观台,书其所 见云物气色,若有云物变异?则是岁之妖祥既见,其事后必有验?书之者,为豫备故也,”由此可见。春3716秋时期在立春的民俗节气!登高观云。占卜测算巳经作为一 种风俗开始形成,民间是以立春日和时辰为一年农事之始!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如当日晴则代表未来的一年之内是大丰收之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是阴天或下雨! 则代表未来的一年内不太顺利。农作物不会有好的收成!因此民间有“晴则诸事吉,阴乃万事愁”的说法。这本是来自于民间的一种俗语。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一种从立春日预测新一年农业收成的办法。古籍中“占立春吉凶”的歌诀:“富贵在神天。十年紧相连,但看立春日!甲乙是丰年、丙丁偏大旱!戊己好收田。庚辛人马勤,壬癸水逢天、”意思是说,从立春日当日的日3473柱天干,就可看出这一年农业收成的好坏!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农业9506收成的好坏? 就决定了这一年的吉凶,具体来说:如果立春日的日柱天干是甲木,乙木的话。这一年就是丰收年;而如果是丙火!丁火的话。就可能会大旱;如果是戊土!己土的 话。也有好收成;如果是庚金,辛金的话,也是丰收年、人马都不得清闲;但如果是壬水,癸水的话。就有可能遭遇大水灾。游春!报春迎春报喜后开始游春!各村各社的锣鼓队5234和仪仗队走在前边,由四人或八人抬的巨大春牛塑像走在后边。边走边舞!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游遍周围村庄。大街小巷。春社春社是古时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周代为甲日、后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礼·明堂位》:“是故夏礿!秋尝,冬丞!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 之祭也。”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约在春分,秋分前后举行、社日以祭神为主,并兼有乡邻聚会的意思!0828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社日, 四邻并4003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昨。”唐代诗人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古人对祭祀社神十分重视、 以后成为风俗流传后代。成为一种祭祀活动、意为大地繁衍万物、祷告祭祀、以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贴宜春字画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5533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 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2449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如果会绘画的人!常给门楣上画一 幅《腊梅图》?戴春鸡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佩燕子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4636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 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只要你能在庭房檩条下0333或房檐的墙壁上,搭上一小页垫板!上写 “春燕来朝”四字!燕子就可8557自己建筑起窝来!燕子是候鸟、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不吃你家谷子!不吃你家糜子,只在你家抱一窝儿子!”所以向阳人 家都喜欢在自己院落房舍里!招惹燕子繁殖生息!每年立春这天,人们都喜欢佩戴“燕子”,特别是小孩、父母早就给他(她)们准备好了!他们戴在胸前、手之舞 之!足之蹈之。兴高采烈,雀跃有余!吊春穗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1681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单贴在墙壁上、用来镇压驱杀毒蝎,如写:“谷雨三月中,天师到门庭、手执七星剑,斩杀蝎子精!”白水县人民于谷雨节也有类似的活动?如在黄表上写: “谷雨日。谷雨晨!奉请谷雨大将军、茶三盏。酒三巡。蝎子立刻化为尘。”用以驱除毒蝎,陕西西乡一带人民!每年在谷雨日天刚亮时。用柳枝鞭打四壁、以禳除毒蝎、、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