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洪范五行的《洪范》

  它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其中第五畴“皇极”(君主统治准则)是全部统治大法的中心!其它各畴大都是为了建立好这一“皇极”所施的各种统治手段与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倡导一种基于上帝意志的神权政治论!强调按照神的旨意建立最高统治准则——“皇极”!以保障“天子作民父母,以0766为天下王”!在这种神意政治前提下!君主要注意自己的貌,言。视。听。思等“五事”(第二畴)!以引起“休徵”。而避免“咎徵”(第八畴)!并遵循岁。月。日。星辰!历数的“五纪”常理,以处理政纪(第四畴)、君主向上请示神4945意的手段是“卜、筮”(第七畴)!向下统治臣民的手段是“刚克”。“柔克”,“作威”、“作福”(第六畴)!也就是利用“六极”作威,利用“五福”作福(第九畴),这样一篇反复向君主提出行动规范的统治经验,其用意在于以此来神化君权。并提高君主自身的警惕性!这一“大法”受到周王朝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并加以奉行,对后0875人影响极大。、

五行思想的基本内涵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   在战国晚期邹衍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用来说明王朝统治的趋势),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到汉代,董仲舒又把五行赋予道德含义,认为木为仁,火为礼,土为信,金为义,水为智.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接触和观察,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金曰从革”,是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古人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经不是木、火。土,金、水本身,而是一大类在特性上可相比拟的各种事物!现象所共有的抽象性能.   中国哲学史上的五行思想类别:   “直到现在,我们基本上已把五行的各种意义分析过了,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再把这几种意义综合列举如下:   指五种行为原则,疑为荀子所持.   指五种物性,如尚书洪范及周子太极图说所持.   指人类生活上的五种必须的物质条件,如左传里蔡墨所持.   为分类学上的五种分类原则,如吕氏春秋所持.   指藉著阴阳二气之流动而存在的五种‘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黄帝内经素问所持.   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属及流水.它们的象征意义分别为生机兴发,活动或变化,孕育或培植,禁制与伏藏.此为萧吉所持.   五行在中医里五行有着特殊的含义.   “木曰曲直”,代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功能,在人体为肝.   “金曰从革”,代表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在人体为肺.   “水曰润下”,代表了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的性质,在人体为肾.   “土爰稼樯”,代表了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在人体为脾.   “火曰炎上”,代表了温热!向上等性质,在人体为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等都有密切关系.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色 青 红 黄 白 黑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 春 夏 季夏 秋 冬   五时 平旦 日中 日西 日入 夜半   五节 春节(正月初一) 上巳(三月初三) 端午(五月初五) 七夕(七月初七) 重阳(九月初九)   五星 岁星(木星) 荧惑(火星) 镇星(土星) 太白(金星) 辰星(水星)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五音 角 征 宫 商 羽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情 喜 乐 欲 怒 哀   五指 食指 中指 大拇指 无名指 小指   五感 目 耳 鼻 口 皮肤   五觉 色(视觉) 声(听觉) 香(嗅觉) 味(味觉) 触(触觉)   五液 泣 汗 涎 涕 唾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臭 膻 焦 香 腥 朽   五味运行的所在 筋 骨 肉 气 血   五事 貌 视 思 言 听   五兽 青龙 朱雀 黄麟 白虎 玄武   五畜 犬 羊 牛 鸡 猪   五虫 鳞 羽 裸 毛 介   五果 李 杏 枣 桃 栗   五谷 麻 麦 稻 黍 豆   五菜 韭 薤 葵 葱 藿   五常 仁 礼 信 义 智   五政 宽 明 恭 力 静   五恶 风 热 湿 寒 燥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祀 户 灶 溜 门 井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未·戌·丑 申·酉 亥·子   月(农历) 1月~3月 4月~6月 3!6。9。12月 7月~9月 10月~12月、

洪范的洪范考

  《洪范》成书年代涉及到“五行”理论甚至中医理论的起源问题。《尚书·洪范》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传统认为《尚书·洪范》、《尚书·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8564因为战国前著作中“五行”出现的很少。就认定战国前出现“五行”的作品必是后人伪作、这种论证是不妥当的,聂文涛指出。《左传》所说“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应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论的发端,“材”在春秋时期没有“行”的含义,《左2374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论已经具7891有很大影响!《左传》同一时期的《孙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证明《孙子》是战国后期的伪作是很困难的。疑古派曾推定《尚书》为汉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简证明《尚书》确非汉代人伪作的、李学勤则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证据、说明《洪范》确为西周作品,(李学勤:《帛书〈五行〉与〈尚书·洪范〉》、《简帛佚籍与学术史》,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水瓶座的人思想真的很奇怪吗?

  优点是求知欲强!独立,博爱!友善、忠实。可靠,有创意。有远见。有智慧!思想新颖,头脑敏锐、善于观察,6960富有改革精神。   缺点个性怪异。过份执著,标新立异,易夸大问题,固执、墨守成规。不知变通。过于理想主义,倔强,偏激、叛逆、不合群,   性格因为天王星守护的缘故!水瓶座的人非常需要朋友的陪伴、感觉身旁的人都是朋友。甚至结婚也不会减轻其对友谊的重视程度!一旦被水瓶座人当成朋友!那么就会得到他们坚定不移的忠诚。   水瓶座的人可能会经历各种不同的感受!但他们绝不会5078有寂寞的感觉!但水瓶人需注意、为朋友所做适度的牺牲叫义气、过度了。就叫傻气,   水瓶人总是让人觉得仁慈,友善!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富有同情心和善解人意?但他们善于和别人保持距离。并且有些难以捉摸、一方面乐于助人、另一方面却又保持旁观者的超然,别人很难和他建立亲密的关系!   在十二星座中,水瓶座可说是最理智的一个、对事物的观察可随时变更角度。把复杂的问题加以巧妙分析,并准确地预测可能的结果,   水瓶座潜存的顽固性、平时不易表露出来、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柔和,舒畅的冷静及客观的观察力。积极而强烈的求知心、坚定的意志力和公正的判断力?然由于其刚正不阿的个性、极为厌恶逢迎巴结的小人姿态,具有公正无私的一面!这种硬梆梆的态度,容易被误解为薄情寡义、在不违原则的情况下?倒是不妨通融一下!因为过分的冷静和理智!就缺乏人情味!这对人际关系来说?影响颇大。!

阴阳家思想的代表

  在先秦参与百家争鸣的“阴阳家”主要以管仲学派和邹衍为代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管仲学派的阴阳五行学说主要体现在《管子》书中的《幼官》。《四时》,《五行》,《轻重己》等篇中。管仲学派的阴阳五行学说仅仅表现出“五行相生”的特点。而不说“五行相胜”、主张以五行配合四时季节的变化,在《管子·四时》中说:“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其气曰风、风生木与骨。……4147南方曰日。其时曰夏,其气曰阳,阳生火与气。……中央曰土!土德实辅四时入出、以风雨节土益力。……西方曰辰。其时曰秋,其气曰阴!阴生金与甲。……北方日月。其时曰冬、其气曰寒!寒生水与血、”大致6677意思是说:东方的季节为春,配木!其气是风!南方的季节为夏!配火、其气是阳。西方的季节是秋、配金,其气是阴,北方的季节是冬!配水。其气是寒、中央是土!其德性是辅四时运行,这样就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与春夏秋冬四个时节配合了起来!并且认为这样才能“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 是齐国人!具体生卒年不详,只知道应该稍晚于孟子!是著名的稷下先生!在《盐铁论·论儒》中说他:“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卒以显名”,由此可见。邹衍是以阴阳学说而扬名的。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最主要的就是他把《尚书·洪范》中的“五行”观改造为了“五德终始”说!并以此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以五行相生相克来论证新政权取代旧政权或改朝换代的合理性,邹衍认为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朝代的更替都是五德。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德相胜转移的结果,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前德胜后德。而不是相反的。而这种次序是: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邹衍把每一个朝代都赋予一种德、一切制度都与一种德相应!五德循环往复,相代而兴、历史也就如此推演下去!秦朝统一中国!就以这种“五德终始”为理论根据、据《史记·封禅书》中记载:0879“邹子之徒!论著8656终始五德之运,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秦自称为水德、根据“五德终始”学说?水胜火!所以水德的秦取代火德的周也就是合理的事儿了。无疑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以宗教迷信的神秘色彩宣扬皇权神授、迎合了战国各国君主争相统一中国的欲望!而这种学说表现在历史观上就是宿命论和循环论了,在汉初阴阳家还存在!到了武帝罢黜百家之后,阴阳家的部分内容融入了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取、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就不存在了,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阴阳共有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有《公檮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4591子》五篇,《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可惜现在除少量残文外均已散失,、

为何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文化底蕴深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于中国实1543践和中华文化、占据人类道义制高点、彰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构建人0788类命运共同体?不论是作为一种思想学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处世哲学、还是作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它的提出都是中国智慧的体现、中华传统智慧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当今时代,中华传统智慧经过现代化改造和发展、成为中国智慧的重要来源、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梦见自己的女儿管自己叫梦妈是什么意思想叫自己

  好兆头。马上就就要加人口!

伏羲八卦是中国什么思想的基础

  伏羲八卦及相关符号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源文化!是传统文7174化源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态。代表了早9427期中国朴素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和人文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还涉及到中医、武术等方面。,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做什么不是四书五经,请告诉

  合称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中庸 论语 尚书 周礼 易经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但最早探索《中庸》的并非儒生、而是卒于宋真宗乾兴元年的方外之士——释智圆?智圆之后!司马光则是宋儒中7790论中庸较早的一个、后来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1994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6758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本性。从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恶,  《论语》者 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6700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5800》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3810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4064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3891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见《应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Shang书>》)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1431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2256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   《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又!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东晋元帝时,梅颐献伪《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这部《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又从《今文尚书》中多分出5篇,而当时今文本中的《秦誓》篇已佚、所以伪古文与今文合共58篇、唐太宗时,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就是用古今文真伪混合的本子!南宋吴□以后,对其2417中真伪颇有疑议。明代梅□作《尚书考异》,清代阎若璩著《古文尚书疏证》等!才将《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乃属伪造的性质断实。   《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还有以人名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2529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宋代刻本《尚书》   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汉书8838·艺文志》已不见著录。叙先秦散文当从《尚书》始!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8603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8526盘庚》3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其中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比喻煽动群众的“浮言”!用“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比喻群臣坐观国家的衰败、都比较形象,《无逸》篇中周公劝告成王:“呜乎。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秦誓》篇5478写秦穆公打了败仗后,检讨自己没有接受蹇叔的意见时说:“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话语中流露出诚恳真切的态度!此外,《尧典》,《皋陶谟》等篇中,还带有神话色彩,或篇末缀以诗歌、因此、《尚书》在语言方面虽被后人认为“佶屈聱牙”(韩愈《进学解》),古奥难读!而实际上历代散文家都从中取得一定借鉴,   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尚书正义》20卷,现存北京图书馆!   《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但也有少数8614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礼乐文化。不能不提到《周礼》!《仪礼》和《礼记》,即通常所说的"三礼",《三礼》是古代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