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六十四卦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周易》记载的八八六十四卦、是在商周的数字卦及画卦的基础上产生的!构成易卦的基本符号有两个:“—”和“--”。是我国迄今发现的第一部带有繇辞的卜筮书。   八卦的基础便是一二三的数目!整画“一”是一!断画“--”是二!三画叠而成卦是三,这样配出八个卦,乾!兑,离!震。艮、坎!巽!坤便这些卦的名字!   现在通行的周易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易经, 即易的本身, 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卦名、卦辞。爻题!及爻辞。第二部分称为易传, 包括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个题目十篇文章!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三种, 一是现通行本的顺序, 一是京房易传的八宫顺序, 一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顺序!   通行本周易顺序, 古人有一歌诀:   乾 坤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 畜 兮 履 泰 否,   同 人 大 有 谦 豫 随, 蛊 临 观 兮 噬 嗑 贲、   剥 复 无 妄 大 畜 颐, 大 过 坎 离 三 十 备!  4174 咸 恒 遁 兮 及 大 壮,晋 与 明 夷 家 人 睽、   蹇 解 损 益 ????萃。升 困 井 革 鼎 震 继。   艮 渐 归 妹 丰 旅 巽!兑 涣 节 兮 中 1121孚 至?   小 过 既 济 兼 未 济!是 为 下 经 三 十 四,、

易经的(取象)是根据什么规律定的。

  取象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这种思维方式是从古至今普遍地被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着的又颇具神秘色彩的一种思维方法,它发展形成于《易经》?是易学文化精神在现代思维方式中极具价值的部分,   取象思7333维方式本文界定为:在思维过程中离不开物象、以想象为媒介,直接比附推论出一个抽象的事理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的核心是以具体事物为载体,靠想象去推知抽象事理!其本质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直接推论的逻辑方法!它起源于原始时代。发展形成于《易经》。   原始人处于人类文明的史前期、他们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已经具备了原始的取象思维能力?其思维水平如同孩童一样。头脑中只是存有特定的6514实物的物象,所使用的词都是他们所接触的实物符号!在他们的语言中!没有包括同一性质的物群的种属词汇。也没有表示一般概念的语词。例如,他们只有这个人、那个人的有所指的概念!而没有“人”的一般概念,只有不同种的某一棵树的概念?而没有“树”的一般概念!随着思维的发展。他们逐渐地把某些专用名词移用到相关的物类!表示物类的共同性质。由此产生了表达取象思维的用语!其特点是语言中尚没有这个语词、而找一个与之相近的,在某方面有关的实物表示出来!例如:“像石头”表示“硬”,“像太阳”表示“热”?“圆”等等、这里“硬的”、“热的”,3670“圆的”等表示抽象的语词,是从他们印象最深的石头。太阳这些实物中抽取出来的。这是取象思维的初始阶段,   取象思维的初始阶段。就已表明人类思维已经进入4842到了简单的比附推论的阶段,比附推论是取象思维方式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方式在《易经》中得到了发展!完善。使之逐步成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之一、   《易经9732》中的卦象是其推测所占之事吉凶的主要依据?如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等等!并5138试图以此表现出宇宙万物的变化!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卦爻辞也大多运用取象思维方式来阐释抽象道理。如《困.六三》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这是说一个人被石头绊了一跤、伸手又抓在蒺藜上面。回到家中!又不0761见了妻子,故筮遇此爻凶,这是把人处坎坷境地,又依靠坏人、必无好结果的抽象道理!寓于对具体事物的表述中,使人由具体的事象联想到抽象的事理,而有所感悟,    又如《乾》卦写龙隐龙现、《井》卦写井谷射鲋。《大壮》卦写羝羊触5044藩等等!通过对“龙”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意在阐释与之有一定相关0507的抽象事理、即不是为了说明“龙”等具体事物本身,而是通过对这些具体事物的描述,3177启发人们想象!去悟知出一个抽象的事理这种思维方式!就7440是取象思维方式,   取象思维的本5012质是一种比附推论的逻辑方法,所谓比附推论是指通过想象、由具体事物直接推知一个抽象事理的逻辑方法!除上述分析外、5838又如《易经.大过》九二爻辞:“枯杨生 ,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这里将自然界的枯杨生 、与5357人间的老夫娶少女联系起来,取其相似点。进行想象!然后比附推论出“无不利”的结论!意在告诉求卦者。所占问之事将大吉大利,《易经》设卦观象、通过想象这一媒介,比附推论出“意”,象及卦爻辞是可见的。而“意”是不可见的、不好说清道明的,对那些只8864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人们只要运用取象思维方式便可得到、这正是“得意忘象”!“得意忘形”。“得鱼忘筌”的思维秘密所在,所得的“意”便是事理,所忘的“象”,“形”便是所选取的具体事物!而其思维过程是比附推论。思维方式是取象思维、   取象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与整体思维的互补?二是具有很大的模糊性、   取象思维与整体思维的互补、建构了《易经》的思维框架!《周易》古经!以它特有的表达形式,充分注意到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和自然看作是一个互相对应的有机整体。八卦及六十四卦是构成这一整体的基本框架、在这里,人和自然是处在完全统一的结构之中的、9863这一整体观与取象思维方式互相补充,也就是说!在取象思维过程中、有整体思维,而整体思维赖以形成的基础又是取象之辞及卦象和卦的排列组合、而这当中也离不开取象思维,例如《乾》卦、以“龙”为0909具体取象物!通过6574龙的“潜”!“见”、“跃”!“飞”、“亢”等不同处境的描述,揭示了事物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这里取象思维和整体思维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得意忘象”是指“意”尽得而忘“象”!“得鱼忘筌”是抓到“鱼”而忘“筌”!尽得的要求就是全面!整体,!

为什么说易经是宇宙代数学

  冯友兰先生写给1984年周易学术讨论会的贺词中所说:“周易哲学可以称为宇宙代数学!代数学是算学中的一个部门,但是其中没有数目字!它只是一些公式?这些公式用一些符号表示出来,对于数目字来说、这些公式7425只是一些空套子?正是因为它们是空套子。所以任何数目字都可以套进去!我说周易可称为宇宙代数学、就是这个意思,周易本身并不讲具体的天地万物。而只讲一些空套子。但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套进去。这就叫‘神无方而易无体’、”!

哲学用西方理论诠释宇宙运行理论对立统一, 易经用阴阳,太极来形象表征宇宙万事万物的运 动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因为流行在周朝!所以叫《周易》!并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从2421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本条目讨论宽泛的易经!即包括《0695易经》和《易传》在内!在古籍里仅提到名字的“连山”。“归藏”(无论2504是否事实存在)则不予讨论,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0368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5765不同观点,由于成4791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有人认为、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根据《周礼》的记载。占卜有“三易之法”!《易经》只是其中之一。另两部《连山》!《归藏》均已失传、   《易》被其后的诸多研究者所推崇、许多易学研究者都是当时公认的渊博学者,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注重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东汉王弼、北宋程颐!后者如西汉京房、北宋邵雍!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4859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易经成书过程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就《易经》与《易传》分别而论。《易经》的成书年代古老,从其文字的生僻程度看。至少比春秋要早?具体年代已不易考证,有说西周初的!有说西周末的。《易经》六十四卦体例完整和谐不可分割。文字风格前后一致!当属一气呵成。而非几个时代的断续之作、只是其中的卦画(即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画法、不含文字)、有可能是更早时流传下来的、   与《易经》相比、《易传》的文字则明显好懂得多?有古文基础的现代人就可通读。同时《易传》的不同篇目,甚至同一篇目中不同章节运用文字的风格及内容观点也明显多变、可能不是一时一人所写,关于《易传》的作者!《史记》载为孔子!今人有认为其成书于战国时期或9953秦汉的。也有认为是后人在孔子原《易传》的基础上添加修改而成的、0611各种观点不一而足!不过无可否认的是!《易传》中多有儒家观点出现。并且努力寻找《易经》的道德伦理价值、有时读起来会感觉《易传》并不是那么“忠实于原著”的。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要感谢《易传》的!假如没有它的解释。《易经》就真成了一部彻头彻尾的天书了。   易经内容   现在流传5137下来的《周易》有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384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386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在唐朝之前。《十翼》一般都认为是孔子作的,到了宋朝、欧阳修首先提出疑问,朱熹则深信不疑!现在已证明4259非孔子所作,吕绍纲先生8622说道:“《易传》已经是《周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离开《易传》研究《周易》?像汉人那样另搞一套、是一条绝路!没办法走通,”   《易经》包含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用阳爻“—”(一个长横)和阴爻“--”(两个短横)三个一组相叠构成八卦!六个一组相叠构成六十四卦!八卦5442分别象征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以及这八种事物内涵的特质、并借由以上特质可以取类比像万事万物。!

农历闰月有规律吗

   www.nongli.com/Doc/0503/0316574.htm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9239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範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9565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余下全文>>!

关于易经有关

  这不是《易经》里的原文!是五行四柱算命里面的口诀!   所以就是五段,    分别对应的是正印。偏印(母。姨!婶),食神、伤官(女:子孙!男:才华),比肩、劫财(兄弟)。正官,七煞(7114女:夫!男:子孙)、正财!偏财(那是妻财父),,

遭遇人生最低谷,牢记易经一句话,让你往哪走都是上升

  那就借机鼓励自己!如果是感情的挫折、谁没有经历过啊。谁没有受伤啊,不要因为一次感情的受伤就一蹶不振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你根本不值得这么去做,好好生活吧!过去了就过去了迎接4039一段新的生活吧!胜利的朝阳在向你招手。

上联:是什么?,下联:一本易经识人生

  一本易经识人生。你“识”了吗。 “易经”加上“易传”!才是完整的“易”!一知半解 的原始主义的易经岂能识人生! 我只是记得!宋朝的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

求曾仕强的《我读经典之〈易经与人生〉》或者《易经的奥秘》视频下载

  电驴上有,而且资源很好(每集170M左右)。其他网站每集130M左右。、

数学中规律的名字有什么?比如说周期规律,数字规律……

  不清楚。斐波那2158契数列算吗,就是那个1.1.2.3.5.8……那个!


展开全文